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20
P53T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团体标准
T/CHSLA1XXXX—2022
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forurbanbiodiversitysurvey
(征求意见稿)
2022-XX-XX发布2022-XX-实施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发布
T/CHSLAXXXX—2022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T/CHSLAXXXX—2022
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统一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数据和标准,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生物多样性本底,理清城市
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空间分布,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21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景园学字[2021]9号),制定本标准。
III
T/CHSLAXXXX—2022
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城市市域和城镇开发边界内生物多
样性动态监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
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LY/T1814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生物多样性urbanbiodiversity
城市范围内的各种非人生物体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城市生态
系统的分异程度。
3.2
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
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物
种数量和分布特征来衡量。
3.3
市域urbanarea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3.4
城镇开发边界urbandevelopmentboundary
1
T/CHSLAXXXX—2022
一定规划期限内城市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
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5
维管束植物vascularplant
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3.6
种群population
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物种个体的集合。
3.7
植物群落plantcommunity
在特定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
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3.8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物量高、生活能力强、地位最重要,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
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9
盖度coverage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率。
3.10
生境habitat
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总称,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
用的生态因素。
3.11
样地sampleplot
物种调查的所在地,在空间上包含样方,一般没有特定的面积。
3.12
线路法linemethod
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典型地段布设调查线路,徒步行走,随时随地记录沿途观察到的植物
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并记录线路轨迹的调查方法。
3.13
全查法fullcheckmethod
直接调查统计调查区域内植物的全部个体,实测其分布面积,真实地反映植物资源的客
观情况。
3.14
样带法belttransectmethod
沿一条线穿过研究区,观测两侧一定宽度的研究对象。
3.15
2
T/CHSLAXXXX—2022
样线法linetransect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在调查样区内布设调查路线,观察并记录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物种相
关信息的调查方法。
3.16
样点法pointsampling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样点,以样点为中心,观察并记录一定半径或者区域范围内的物种
相关信息的调查方法。
3.17
样方法quadratsampling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样地,观察并记录其中物种相关信息的调查方
法。
3.18
每木调查eachwoodinvestigation
对一定区域内的树木资源进行逐株调查,实测胸径、冠幅、枝下高和高度,记录生活强
度、物候期、物种来源等。
3.19
鸣叫调查法songsurveymethod
通过记录动物的鸣叫时间、位点等,连续监听一周以上,据此来推算物种及个体数量。
3.20
古树后续资源historicaltreepotentialresources
树龄在5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木本植物。
3.21
入侵物种invasivespecies
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潜在扩散范围以外,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
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已经对入侵地的生物、生境、生态系统或社会经济造成
明显损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
3.22
物候phenology
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主要指动植物
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等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如植物萌发、展叶、开花、
结实,动物蛰眠、迁徙等。
4总体要求
4.1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应坚持科学、先进、一致、可操作和公众参与原则。
4.2调查工作流程应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和内业工作。各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准备工作应包括制定调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调查培训、选取典型样地进行示范性调
查、分类收集并梳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准备调查工具等内容;
b)外业调查应包括选取样地、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选择调查时间、进行实地调查、记
录调查结果、采集标本等内容;
3
T/CHSLAXXXX—2022
c)内业工作应包括整理调查记录、分类整理物种标本、品种鉴定、绘制物种分布图和物
种丰富度图、编制物种名录、分析评估调查成果、制定调查报告等内容。
4.3外业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三种类型。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a)普查应对市域的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生境状况和受干扰情况等开展全面摸底
调查;
b)重点调查在普查基础上,应对城镇开发边界内各类城市绿地内的物种多样性开展深入
调查,城市绿地分类应参考CJJ/T85;
c)专项调查在普查基础上,应对古树名木、保护物种、入侵物种等重点关注物种开展针
对性调查。
4.4应根据调查区域内实际情况及调查精度要求,确定调查形式、抽样强度、调查深度等。
4.5应分别制作市域和城镇开发边界内调查网格,设置调查样地,并记录物种分布点所在调
查网格的代码。调查网格设置可参考附录C的规定。
4.6调查对象应包括调查区域内野生和栽培的植物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植物应包括陆生
和水生维管束植物,野生动物应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4.7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分类调查,调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植物资源普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等。重点调查内容应包
括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群落特征、生长状况、保护现状、应用情况、生境状况及受干扰
情况等;
b)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等。重点调查内容
应包括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长状况、保护现状、生境状况及受干扰情况等。
4.8植物资源调查方法应根据植物类别和调查类型确定,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植物类别
普查重点调查
陆生维管束植物线路法、样方法样带法、样方法、全查法
水生维管束植物样线法、样方法样带法、样线法、样方法
4.9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方法应根据动物种类确定,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方法
动物种类调查方法备注
哺乳类样方法适合小型哺乳动物
样线法适合大中型哺乳类
鸣叫调查法适合所有类型哺乳动物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适合陆生大中型哺乳动物适合
4
T/CHSLAXXXX—2022
直接计数法适合大规模集群繁殖或栖息的哺乳动物
鸟类样线法、无人机拍摄法适合所有类型鸟类
样点法适合陆生、小型鸟类
直接计数法适合水鸟及其他集群鸟类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适合稀有、活动隐蔽鸟类
鸣声调查法适合鸮形目、鸡形目、雀形目等重点关注鸟种
爬行动物样线法、样方法、人工覆盖物法适合所有类型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样线法、样方法、人工覆盖物法适合所有类型两栖动物
人工庇护所法适合树栖型蛙类
鱼类现场捕获法、渔获物调查法适合所有类型鱼类
昆虫样线法、陷阱法适合所有类型昆虫
灯诱法适合趋光性昆虫
马来氏网法适合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虫
振落法适合假死特性昆虫
4.10调查完成后应计算植物、鸟类、鱼类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木本植物指数,物种相对重
要值,评估物种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变化趋势、生境风险等,具体方法参见附录F。
4.11可建立调查数据库,将物种调查获取的图片、数据、访谈记录等原始资料、调查评估分
析资料等录入数据库平台,实现大数据平台数据共享与可视化。
4.12调查应5年开展一次,也可根据需要调整调查周期。
5植物资源调查
5.1陆生维管束植物
5.1.1陆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调查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陆生维管束植物调查内容与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种类中文名、拉丁学名
物种
来源是否为乡土植物;是否为入侵植物
5
T/CHSLAXXXX—2022
保护级别是否为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
植物种名、数量(多度)、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物候期、生
乔木层
长状况、来源等
灌木层植物种名、数量(多度)、高度、冠幅、盖度、物候期、生长状况、
来源等
草本层植物种名、数量(多度)、高度、盖度、物候期、生长状况、来源等
分布地理位置经纬度、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B)、小地名等
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划分参见附录D
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
生境状况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
其他海拔、土壤状况、地形地貌、坡向、坡位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保护现状保护形式及措施等
5.1.2可采取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外业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陆生维管束植物普
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调查区域规模、地形、土地利用数据等进行调查方案设计;
b)借助高精度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技术进行植物群落识别、判读,并绘制植被图;
c)依据植被图布设调查线路和样地,并应采用线路法与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5.1.3线路法宜采用徒步行走的方式进行,线路宽度宜为视线可及范围。
5.1.4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样方设置与测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典型样方法,在森林、灌丛、草丛、草甸、荒漠、农田、城市绿地等的典型植物
群落中或重点保护植物、珍稀与濒危植物所在地设置调查样方;
b)样方面积宜参照附录E中植物群落最小面积经验值确定,也可根据“种-面积”曲线
确定;
c)样方形状宜为正方形,受生境条件限制时,可设为矩形或条带形;
d)样方数量宜根据样地规模和生境复杂程度确定,也可依据面积比法确定;
e)应对样方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等进行分层调查,调查记录表可参照HJ710.1;
f)样方内植物测量方法应参照HJ710.1相关规定执行。
5.1.5城镇开发边界内陆生维管束植物调查宜采用样带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
T/CHSLAXXXX—2022
a)根据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城市发展方向设置调查样带;
b)按不同方向设置调查样带,且贯穿城市中心和城镇开发边界,大城市应增加城市圈层
环形样带;
c)调查样带应全面覆盖城市各类生境,并应尽量保证样带内具有完整和连续的城市绿地;
d)采用全查法对样带内城市绿地陆生维管束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记录表可参照样方
法执行;
e)样带内成片规则种植的陆生维管束植物也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样方设置可参
考普查方法;
f)采用样方法对样带内非城市绿地陆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抽样调查,样方设置与测定方法
与普查相同。
5.1.6陆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时间以植物生长期为宜,草本植物可分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5.2水生维管束植物
5.2.1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调查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水生植物调查内容与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种类中文名、拉丁学名
来源是否为乡土植物;是否为入侵植物
物种
保护级别是否为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
群落数量(多度)、盖度、生活强度、物候期等
分布地理位置经纬度、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C)、小地名等
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
生境状况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
水体环境水深、水温、水体透明度、水流速度、水文状况、水体盐度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保护现状保护形式及措施等
5.2.2采取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外业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生维管束植物普查,
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借助高精度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技术进行植物群落识别、判读,并应绘制植被图;
b)依据水系分布图与植被图布设调查线路与样地,并宜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将调查样地设
于湿地、湖泊、沼泽等代表性水域,典型水生植物群落或重点保护植物、珍稀与濒危植物所
7
T/CHSLAXXXX—2022
在地;
c)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应分类调查。
5.2.3挺水植物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调查样地内,沿水体边缘应设置调查样线,样线数量宜根据样地规模及水体环境复
杂程度而定;
b)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在各样线上每隔固定距离设置样方;
c)样方可设为2m×2m;
d)样方内植物测定方法应参照HJ710.1相关规定执行。
5.2.4浮水、沉水植物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大型水体应划分区域调查,区域划分方法可参照HJ710.12相关规定执行;
b)在调查样地内,应根据植物群落与水体环境特征设置代表性横断面,并在各横断面上
设置样线;
c)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在各样线上每隔固定距离设置样方;
d)浮水植物样方可设为1m×1m;沉水植物样方可设为2m×2m;
e)样方内植物测定方法应参照HJ710.1相关规定执行。
5.2.5城镇开发边界内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宜采用样带法调查,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样带设置方法应与本标准第5.1.5条a)~c)一致;
b)采用样线与样方法对样带内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法与本标准第
5.2.2~5.2.4条一致。
5.2.6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时间宜为植物生长旺盛期,可在春、夏、秋各调查一次。
6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6.1哺乳类
6.1.1哺乳类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和保护现状等,调查
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哺乳动物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物种种类、数量,记录中文正名、拉丁学名,是否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或入侵物种等
分布经纬度和海拔,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C),小地名等
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植被、坡度、
生境状况
坡向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保护现状是否保护、何种保护形式和措施等
8
T/CHSLAXXXX—2022
6.1.2采用常规抽样法进行外业调查,抽样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样地应覆盖调查区域各类生境;
b)市域范围普查抽样强度不低于市域面积的10%;
c)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调查抽样强度依据城市规模、生境复杂程度、地形和海拔高度变
化等进行调整,宜不低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的20%。
6.1.3根据拟调查哺乳动物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调查样地的生境类型、地形地貌、海拔
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可参考HJ710.3,具体参见本标准表2。
6.1.4哺乳动物调查时间需涵盖春夏或秋冬季,根据哺乳动物习性而定。一般在春夏或秋冬
季各进行1次,2次调查应至少间隔2个月。
6.2鸟类
6.2.1鸟类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迁徙活动规律和保护现状
等,调查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鸟类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物种种类、数量和居留型,记录中文正名、拉丁学名,是否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或入
侵物种等
分布经纬度和海拔,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C),小地名等
生境状况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地形、地貌、植被、重点关注鸟种的生境面积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迁徙活动规律迁徙起始时间及迁徙时期种类、种群的数量变化等
保护现状是否保护、何种保护形式和措施等
6.2.2采用常规抽样法进行外业调查,抽样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样地应覆盖调查区域各类生境;
b)市域范围普查抽样强度不低于市域面积的10%;
c)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调查抽样强度依据城市规模、生境复杂程度、地形和海拔高度变
化等进行调整,宜不低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的20%。
6.2.3依据鸟类物种种类、居留型、生活习性,以及调查样地的生境类型、地形地貌、海拔
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可参考HJ710.4,具体参见本标准表2。
6.2.4调查时间和频次应不少于4次,其中繁殖期、越冬期、春秋迁徙期各1次,调查时间
应选择清晨和傍晚鸟类活动高峰期。
6.3爬行动物
9
T/CHSLAXXXX—2022
6.3.1爬行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和保护现状等,调查内
容和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爬行动物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物种种类、数量,记录中文正名、拉丁学名,是否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或入侵物种等
分布经纬度、海拔、小地名、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C)等
生境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体类型、气候及水生爬行动物岸边植被类型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保护现状是否保护、何种保护形式和措施等
6.3.2采用常规抽样法进行外业调查,抽样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样地应覆盖调查区域各类生境;
b)市域范围普查抽样强度不低于市域面积的10%;
c)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调查抽样强度依据城市规模、生境复杂程度、地形和海拔高度变
化等进行调整,宜不低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的20%。
6.3.3调查方法可参考HJ710.5,具体参见本标准表2。
6.3.4调查时间和频次根据爬行动物习性及区域气候条件确定,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分别
进行调查,可参考HJ710.5的规定。
6.4两栖动物
6.4.1两栖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和保护现状等,调查内
容和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两栖动物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物种种类、数量,记录中文正名、拉丁学名,是否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或入侵物种等
分布经纬度、海拔、小地名、物种分布点所在调查网格的代码(参见附录C)等
生境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体类型、气候及水生两栖动物所处水域PH值与水温等
10
T/CHSLAXXXX—2022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保护现状是否保护、何种保护形式和措施等
6.4.2采用常规抽样法进行外业调查,抽样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样地应覆盖调查区域各类生境;
b)市域范围普查抽样强度不低于市域面积的10%;
c)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调查抽样强度依据城市规模、生境复杂程度、地形和海拔高度变
化等调整,应不低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的20%。
6.4.3调查方法可参考HJ710.6,具体方法见本标准表2。
6.4.4调查应在两栖动物活动季节进行,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分别进行调查,可参考
HJ710.6的规定。
6.5鱼类
6.5.1内陆和近海鱼类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和保护现状等,
调查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鱼类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记录中文正名、拉丁学名,是否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物种
或入侵物种等
分布所在水域、经纬度、海拔、小地名等
生境状况生境类型、底质、水文、水质、植被等
受干扰情况采样点及周边水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滥捕或过度捕捞等
保护现状采样点及周边的保护地设置情况,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等
6.5.2采样点设置要求:
a)河流上、中、下游,湖、库中心处、水流进出口处分别设置采样点;
b)河流交汇处、湖湾、库湾、急流、浅滩、深潭、河口以及河漫滩等不同生境应设采样
点;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地等重要栖息地应设置采样点;岸线固化、挖沙等发生地点应增设采样点;
c)库湖面积大于2km2时样点不少于3个。主要入湖支流的样点数不得少于2个。对于
通江水道,样点不少于2个,在离通江口和入湖口的一定距离处分别设置样点。
6.5.3调查方法可参照HJ710.7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参见本标准表2。
11
T/CHSLAXXXX—2022
6.5.4调查时间和频次应不少于2次,可在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或在枯水期、平水期、丰
水期各进行1次,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繁殖季节临时增加或延长调查时间。
6.6昆虫
6.6.1昆虫调查内容应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受干扰情况等,以蝴蝶及其它授粉昆虫
为主,调查内容和指标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昆虫调查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调查指标
物种种类,中文正名、拉丁名等
分布经纬度、海拔、小地名等
生境状况土壤类型、地形(坡向、坡位)、地貌等
受干扰情况干扰类型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
6.6.2调查方法参见本标准表2。
6.6.3调查时间应选在昆虫发生盛期,其中南方地区全年均可调查,北方地区宜4~9月份
开展调查。
7专项调查
7.1保护物种
7.1.1应对重点保护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分类调查。
7.1.2重点保护植物调查内容包括物种、数量、分布、生境状况、生长状况、保护现状、受
干扰情况和应用情况等,调查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a)物种种类、中文正名和拉丁学名,保护级别和类型等物种指标:
b)种群数量、个体数目、盖度、分布面积等数量指标;
c)经纬度、海拔、小地名或地块名等分布指标;
d)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状况;
e)胸径(地径)、冠径、枝下高、冠幅、物候期、形态(树冠、树干倾斜、树体损伤)、
长势(叶片、新梢)、有无病虫害等生长状况;
f)是否建档、是否受保护、何种保护形式等保护现状;
g)自然因子(生境退化、极端天气及环境污染)、人为活动(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等)、
干扰强度等(参见附录B)等受干扰情况;
h)是否培育、繁殖和应用等应用情况。
7.1.3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内容包括物种、种群动态、分布、生境状况、生存状况、保护
现状和受干扰情况,调查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2
T/CHSLAXXXX—2022
a)物种种类,中文正名和拉丁学名,保护级别和类型等物种指标;
b)种类组成、数量、繁殖习性、种群遗传结构等种群动态;
c)分布点经纬度、海拔、小地名或地块名等分布指标;
d)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状况;
e)食源、水源等生存状况;
f)是否建档、是否受保护、何种保护形式等保护现状。
7.1.4依据保护物种类群采取针对性调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本标准第5章和第6章调查数据基础上,根据最新公布的保护物种名录资料查询、
专家咨询、专业访谈等方式,确定保护物种的基本信息,进行实地核查;
b)根据保护物种的空间分布、保护级别的不同采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抽样方法根据物种
空间分布确定,抽样强度依据保护物种的重要程度确定;
c)重点保护植物专项调查采取每木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针对分布零散的重点保护植
物采取每木调查法,逐株按表7.1.1要求核对保护植物各类信息。针对物种丰富、分布范围
相对集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重点保护植物采取样方法进行调查;
d)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依据保护动物种群分布情况设置调查样地,进行常规抽样调查。
7.1.5保护物种调查时间和频次应根据其生态习性和生长特征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植物保护物种的调查时间宜安排在植物花果期;
b)陆生动物保护物种的调查宜根据动物的习性确定,调查时间长度视动物分布密度和范
围确定,对于分布范围小、密度较高的种类,调查时间相对缩短,分布密度低的珍稀动物类
群调查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调查频次应根据动物迁徙、生活规律确定,至少完成一个生活期;
c)水生保护物种的调查应在春、秋两季开展外业调查,条件较好的,可在丰水期、平水
期和枯水期各开展一次。每条河流、湖泊和水库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周期2年。因调查需求必
须在禁渔期内采样的,须提前取得各地渔业、渔政等相关部门批准。
7.1.6建立保护物种调查和监测数据库,并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保护物种生境特征、
保护管理现状、受干扰情况等进行统计与评估分析,形成保护物种名录。
7.2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
7.2.1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调查内容包括物种、分布、生境状况、生长状况、保护现状和受
干扰情况等,调查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物种种类的中文正名和拉丁学名,级别等物种指标;
b)分布点经纬度、海拔、小地名等分布指标;
c)生境类型(参见附录A)、地形、地貌、面积、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状况;
d)形态(树冠、树干倾斜、树体损伤)、长势(叶片、新梢)、有无病虫害等生长状况;
e)是否保护、何种保护形式、是否建立保护档案等保护现状;
f)自然因子(生境退化、极端天气及环境污染)、人为活动(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等)
及干扰强度(参见附录B)等受干扰情况。
7.2.2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复查方法采用现场补充调查,逐一核实原有调查数据,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a)走访、座谈、会议、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信息;
b)采取每木调查法,按表7.2.1要求逐株核对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
13
T/CHSLAXXXX—2022
c)对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进行GPS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
7.2.3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调查时间与周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在按照本标准第5
章植物调查基础上进行古树名木调查。
7.2.4建立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调查和监测数据库,并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古树名
木生境特征、保护管理现状、受干扰情况等进行统计与评估分析,形成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
名录。
7.3入侵物种
7.3.1入侵物种调查对象为我国入侵物种,并应依据国家权威机构报告对中国入侵物种名录
进行确认和及时更新,中国前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可参见附录G;
7.3.2对入侵植物、入侵两栖动物、入侵水生动物和入侵昆虫进行分类调查,调查内容应符
合下列要求:
a)入侵植物调查内容包括物种种类、发生地点、群落特征、入侵规模、生活强度、生境
特征、分布特征、入侵状况等;
b)入侵两栖动物和入侵水生动物调查内容包括物种种类、发生地点、生境特征、分布特
征、入侵状况等;
c)入侵昆虫调查内容包括物种种类、发生地点、寄主植物、生境特征、入侵状况等。
7.3.3入侵物种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依据入侵物种类群进行分类调查;
b)科学采用公众参与式方法对入侵物种进行信息收集,收集对象宜以高校、科研院所、
林农部门、防疫部门、森保部门、水务部门等的专业人员为主;
c)在普查、重点调查及公众参与式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入侵物种分布位置与范围;
d)采用典型样方法在入侵植物典型分布区域进行样地设置和样方调查,样方内各指标调
查方法应符合与本标准第5章相关规定;
e)在入侵两栖动物典型分布区域设置调查样地,采用样方法对样地内两栖动物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应符合与本标准6.4相关规定;
f)在入侵水生动物分布区域设置调查样地,采用现场捕获法对样地内水生动物进行捕获
和调查,调查方法可参照本标准鱼类普查方法;
g)在入侵昆虫分布范围内及周边寄主植物群落中设置调查样地,采用陷阱法在样地中放
置专门诱捕器进行入侵昆虫诱捕和调查。
7.3.4入侵物种调查时间应依据不同生物类群生活习性进行确定,宜为各类生物生长旺盛期。
8调查成果
8.1调查报告
8.1.1调查报告由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正文内容包括调查区域概况、
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工作方案、调查结果与评估分析、结论与建议。
8.1.2动植物调查报告应单独成册。植物调查报告应分为市域和城镇开发边界内两个空间层
次,合并或单独成册。动物调查中鸟类、鱼类应单独成册。专项调查应按不同调查项目单独
成册。
14
T/CHSLAXXXX—2022
8.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应包含不同调查方法的调查记录表、调查工作照片及调查对象照片、视频、调
查制图、样线轨迹等,并进行归类汇总。
8.3其他资料
其他资料应包括调查过程中使用到的地图、图纸、数据以及调查时采集的物种标本等。
15
T/CHSLAXXXX—202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境类型划分
表A.1给出了文件中涉及的生境类型划分。
表A.1生境类型划分
层次1层次2层次1层次2
A森林1阔叶林F城镇1居住、办公、工业等建筑用地
2针叶林2城市绿地
3针阔混交林3城市荒野
4成熟人工林(高度≧10m,盖度大)4城郊林地、菜地、农田、湿地
5幼龄人工林(高度5~10m,盖度小)5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用地
6河流、水渠、湖泊、池塘等城市湿地
B灌丛1常绿针叶灌丛G荒漠1岩漠
2常绿阔叶灌丛2砾漠
3落叶阔叶灌丛3沙漠
4灌草丛4泥漠
C草地1草原H冰川/冰川/永久积雪
2稀树草原永久积雪
3草甸
D内陆湿地1河流湿地I裸地1沙地
2湖泊湿地2裸盐
3沼泽湿地3裸土
4人工湿地4盐碱地
E农田1水田J其它-
2旱地
3果园
4其它农业用地
16
T/CHSLAXXXX—202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干扰活动分类
表B.1给出了文件中涉及的干扰类型和干扰强度分级。
表B.1干扰类型和干扰强度分级
干扰类型干扰强度
A开发建设1房屋建设分为强、中、弱、无四个等级
2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建设
3矿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
4管网建设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
5水坝、河道整治等水利建设
6其它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
但干扰消失后,植被可以恢复;野生
B农牧渔业活动1围湖、填海造田、造林、造城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
围滩种植、养殖仍可以栖息繁衍。
人2
草原围栏
为3
林木砍伐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
干4
放牧、狩猎、捕捞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
扰5
6采集大。
7其它
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
C环境污染1水体、大气、土壤、噪声污染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
2固体废弃物排放响。
D其它具体说明
A气象灾害风害
雨害
干旱
寒潮
自
然其它
干
扰B地质灾害地震
泥石流
塌陷
滑坡
其它
17
T/CHSLAXXXX—2022
C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患
藻害
生物入侵
其它
D火灾火灾
F其它具体说明
18
T/CHSLAXXXX—202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设置
C.1坐标系统
坐标应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应统一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应采用Albers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C.2设置依据
全国统一划分的10kmX10km分辨率调查网格;
城镇开发边界内不低于1/10000~1/50000比例地形图。
C.3市域调查网格
从全国统一划分的10kmX10km分辨率调查网格中选取与调查城区共同区域的网格,网格
内调查区域面积大于等于网格面积的25%即可视为市域调查工作网格;
C.4城镇开发边界内调查网格
市域调查工作网格内城镇开发边界内区域面积大于等于网格面积的50%即可视为城镇开
发边界内调查工作网格,将城市调查工作网格拆分为5kmX5km的单元格,生成城镇开发边界
内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
C.5网格坐标与编号方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成包含每个网格4个顶点的文件,然后获得每个网格4个顶
点的经纬度坐标,坐标均以km表示。
市域调查网格编号按所在省简称第一个大写字母+城市名称第一个大写字母+数字序号
(01、02、03---),序号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排序;城市调查网格编号按所在省简称第
一个大写字母+城市名称第一个大写字母+C+数字序号(01、02、03---),序号顺序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排序。例如河南郑州市域网格YZ01、02、03---,城市YZC01、02、03---。
图C.1全国路域10kmX10km网格分布图
19
T/CHSLAXXXX—202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中国植被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有六级,植被型组、
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本规定中的植被类型按此体系,划分到植被亚
型。植被型组为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如针叶林、阔叶
林、荒漠、沼泽等。全国共划分出11个植被型组。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或
二级)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
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原等。植被亚型为植被型的辅助或补充单位,在植被型内
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全国划分53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共55
个单位。具体包括:
1)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
2)温带针叶林;
3)亚热带针叶林;
4)热带针叶林;
5)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
6)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7)亚热带山地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8)温带落叶阔叶林;
9)温带落叶小叶疏林;
10)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11)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14)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林;
15)热带季雨林;
16)热带雨林;
17)亚热带、热带竹林和竹丛;
18)温带落叶阔叶灌丛;
19)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灌丛(常含稀树);
20)热带珊瑚灰岩肉质常绿阔叶灌丛和矮林;
21)亚热带、热带旱生常绿肉质多刺灌丛;
22)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
23)亚高山硬叶常绿阔叶灌丛;
24)亚高山常绿针叶灌丛;
25)温带矮半乔木荒漠;
26)温带灌木荒漠;
27)温带草原化灌木荒漠;
28)湿带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
29)温带多汁盐生矮半灌木荒漠;
30)温带一年生草本荒漠;
31)高寒垫状矮半灌木荒漠;
32)温带禾草、杂类草草甸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桥架搭建项目2024承包协议版B版
- 专业级电缆采购协议样本(2024年定制版)
- 2025厂房租赁合同补充协议(专业版)4篇
- 专属2024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5年度茶叶品牌独家代理合作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场地及设备租赁协议4篇
- 2025年度环保材料销售合同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4篇
- 2025年厂区配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打桩工程劳务分包协议2篇
- 建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6篇)
- 2023年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硫酸装置试生产方案
- 国家重点专科临床护理专业评选标准
- DB11T 1944-202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要目概览
- 好听简单的钢琴谱
- 技术咨询合同书(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监制)
-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课件第5章 美国评估准则
- 《轴系结构设计》ppt课件
-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unit.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