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课题模块一认识花生的生长发育课型理实一体课时1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突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其中项目一为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项目二到项目十收编了河南省各地普遍种植和有代表性的11种农作物;其中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甘薯和烟草8种农作物按“项目”编写;马铃薯、芝麻和谷子3种农作物合并在最后一个项目里,按“任务”编写。本节课内容为教材中“模块一认识花生的生长发育”。学情分析知识储备:1.了解花生生育期和生育时期。2.掌握花生产量构成因素。能力水平:学会花生外部形态识别。学习目标技能目标学会花生外部形态识别。知识目标1.了解花生生育期和生育时期。2.掌握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花生产量构成因素教学难点:学会花生外部形态识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讨论主题、学生任务书学生准备:在线讨论、完成任务书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引出主题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居油料作物之首。花生荚果出仁率60%~80%,花生仁含油率45%~55%,高于油菜、大豆等农作物。2.分发学习任务书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展示学习目标1.提前预习内容2.接收并查看本节课堂任务书3.查看并记住本节任务的学习目标1、让同学们提起兴趣,对学习内容参与度更深。2.下发和展示任务,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学习课堂知识活动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一、花生的一生花生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花生的一生。花生的一生经历不同的生长发育过程,依其特点划分不同的生育时期。(一)花生的生育期花生从播种到饱果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花生的生育期。春花生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30d以下,中熟品种在130~160d之间,晚熟品种在160d以上。生育期的长短除与品种特性有关外,还受光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花生属高温短日照作物,同一品种在低温长日照条件下,生育期延长;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生育期则缩短。生育期的长短还与播期有关,同一品种在春播条件下生育期较长,在夏播条件下生育期缩短。(二)花生的生育时期在花生整个生育期中,依据器官发育的顺序和形态特征,分为5个生育时期。1.出苗期播种后种子首先吸水,当胚根突破种皮伸长到3cm时为发芽,2片真叶平展时为出苗,全田出苗率达50%的日期称为出苗期。2.初花期花生主茎展现7~8片真叶时,第一对侧枝基部节位开始现花,称为始花,全田50%植株现花的日期称为初花期。3.下针期花生第一对侧枝基部节位子房形成果针伸长入土时称为下针,全田50%植株下针的日期称为下针期。4.结果(英)期花生果针入土膨大已形成定形果时称为结果,全田50%植株已有定形果的日期称为结果(荚)期。5.饱果期当花生荚果外形已显出本品种固有特征,果壳变硬,干重增长基本停止时称为饱果,全田植株均已达到饱果标准的日期称为饱果期,此时也是生理收获期。讲解花生的一生,并结合图片形式进行讲授。按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引入本课重点知识学习。活动三:调动思维探究新知二、花生的形态特征花生植株模式图见图6-1。(一)根和根瘤花生的根为直根系,由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花生的根系比较发达,主根可深达2m左右,主要根群分布在30cm的土层内。(二)茎和分枝花生主茎直立,一般有15~25个节间。主茎高度受栽培和环境条件影响差别很大。生产上常以主茎高度作为衡量花生生育状况和群体大小的一项简易指标。一般认为,普通型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主茎高度以40~50cm为宜,超过50cm则表明植株有旺长趋势,极易倒伏低于30cm表明植株营养生长不良。(三)叶花生的叶有不完全叶和完全叶(真叶)两种。每一条分枝第一节或第一、二节着生的叶属不完全叶,花生的真叶为羽状复叶。花生的真叶,夜间或光强减弱时两两叠合,叶柄下垂,白天或光强增加时叶片重新张开,这种现象称为叶片的“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四)花和花序花生的花为蝶形花,花序为总状花序。花序在侧枝上的着生情况有交替开花和连续开花两种。交替开花型主茎上不着生花序,侧枝的节上分枝和花序交替出现。连续开花型主茎上能产生花序,侧枝的各节上均能产生花序。开花时间多在清晨日出后。花瓣开放前花药已开裂散粉。花期较长,连续开花型50~70d,交替开花型60~90d或更长。(五)果针花生开花后的4~6d即形成肉眼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果针具有与根相似的向地生长习性,伸长不久即弯曲向下伸长插入土中。入土后达一定深度,子房柄停止伸长,子房开始膨大,发育成荚果。果针能否入土,主要取决于果针穿透能力、土壤阻力及果针着生位置的高低。(六)荚果三、花生产量及形成结合花生的形态特征讲解。通过学习通中抢答方式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活动四:巩固练习素质提升1.试述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花生的一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3.花生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4.认真观察花生各器官特征,描述花生的形态特征。组内合作,完成如下练习通过练习的巩固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课堂小结首先掌握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学会花生外部形态识别,为之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2、作业1.试述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花生的一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3.花生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4.认真观察花生各器官特征,描述花生的形态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理厂租房合同
- 中介房屋出租合同
- 建筑工地施工安全防范及免责条款合同
- 区住宅区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夫妻离婚合同协议书
- 智慧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及运营合同
- 成都商品房买卖合同
-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影视剧配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产品结构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明清档案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学校科研工作计划(6篇)
- 学校食堂厨师岗位职责
-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课件
- 如何做好4S管理
- 民航客舱应急设备
- 化工总控工培训
- 山西电网新能源场站涉网试验流程使用说明书
-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 康复医学题库与答案
- 1、DL-T5113.1-2019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用表
- 2024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