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I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0分)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摇曳(yè)粗犷(guǎng)恣雎(zhì)歇斯底里(xiē) B.应酬(yìng)箴言(zhēn)宽宥(yoù)间不容发(jiàn) C.盘桓(huán)恁地(nèn)戗面(qiàng)根深蒂固(dì) D.愧赧(nǎn)褴褛(lǔ)瞥(piē)见茅塞顿开(sè)2.(2分)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旁骛涵养一代天骄三顾茅庐 B.游弋罔然忸怩作态鸠占鹊巢 C.娉婷濡养不言而谕李代桃僵 D.嬉闹萧索郑重其事腐草为莹3.(2分)下列复句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C.因为新冠疫情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D.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慢,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4.(2分)下面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后,同学们牢记老师的教导;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于是课间,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诗歌,一时之间班上学诗、读诗成为一种风尚;有的同学想进一步理解诗歌,于是附庸风雅,尝试创作诗歌。那些学习散漫的同学,看到他们的表现真是自惭形秽。A.不二法门 B.孜孜不倦 C.附庸风雅 D.自惭形秽5.(2分)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所述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A.《儒林外史》端午节 B.《水浒传》端午节 C.《聊斋志异》重阳节 D.《西游记》重阳节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问题。【甲】ㅤㅤ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ㅤㅤ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ㅤㅤ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②,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③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④临清流也。ㅤㅤ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⑤,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注释】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蓝田山。殊,很。过,游览。②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谷,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③曩(nǎng):从前。④仄径:狭窄的小路。⑤朝锥(gòu):早晨野鸡鸣叫。雏,野鸡鸣叫。(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约为一小时。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与【乙】文“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岂能”,意思相近。C.“露湿青皋”的“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D.“猥不敢相烦”中“猥”是谦辞,称自己。(2)在【甲】【乙】两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也矣B.矣也C.也乎D.矣乎(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2分)(4)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Ⅱ卷(共80分)7.(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颈联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客观描写诗人傍晚远眺之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2)诗眼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熔铸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8.(每小问1分,共5分)默写填空。ㅤ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或许有李白(1)“,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的迷茫徘徊,或许有辛弃疾“(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愁苦无奈,但更多时候,他们有如刘禹锡多年遭贬后依然拥有(3)“,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豁达,有如李商隐(4)“,”(《无题》)的无私奉献,也有如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5)“,”(《岳阳楼记》)的博大胸襟。三、语言综合运用。(5分)9.(5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悦•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一:悦•写】请为本次“悦•读”活动写一条标语,要含有“悦”字。(2分)(2)【活动二:悦•说】学校拟邀请知名校友刘教授于4月25日下午3点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做一场有关读书的报告,委托你打电话邀请刘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150字)。(3分)四、现代文阅读。(25分)10.(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谭俊洪①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启动。活动中,上海图书馆展示其策划的“书海千里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也亮相主题阅读活动。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容纳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丰满的生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和形式的创造力,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产生共鸣。透过经典阅读,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当下提供启迪;透过经典阅读,可以体悟文化传承的力量,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厚和真挚。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面对经典,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③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经典阅读要走近读者,特别是走进青少年心中,就要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特点,还可以借助与数智技术的联结,主动变得“潮”起来,以时尚表达激发经典活力。在上海图书馆,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剧情和线下解谜互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参与。现场还以视频形式展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职业经历和精巧技艺,形成一本好读的“真人数字图书”。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被用来增强经典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爱阅读”的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就是一例。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青少年愈发沉醉于经典的魅力。④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经典的魅力,人人向往;经典的艰深,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物,打造沉浸式“悦读博物馆”,上演互动科普剧《珍稀动物茶话会》,赢得阅读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群体的喜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树立“世纪火种”这一阅读推广品牌,围绕“世纪好书”举办读书会、编辑沙龙等,开展校园巡讲,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活动。特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参与阅读的动力和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⑤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青少年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在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也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日常的阅读形式,让大家参与其中、享受乐趣、爱上经典。例如,上海虹口区以地方志阅读为媒,将北外滩国际会客厅、瞿秋白故居、鲁迅故居等点位勾连,让师生得以在行走中重读经典。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以“注调传声”活态展演方式吟诵中华古诗文,以艺术化手法诠释经典。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让经典阅读常变常新,充盈时代活力。⑥以“技”共情、以“特”做优、以“创”求新,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热”起来、“乐”起来,以经典之光烛照青少年人生,让经典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经典阅读变得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6日03版,有删改)(1)文章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让“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请简要概括,完成下表。(3分)(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本文的论题。B.第②段分析了经典书籍的特点及阅读价值,也指出面对经典,读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C.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论证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D.培养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兴趣,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要创新贴近学生的阅读形式。(3)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说说哪句好,好在哪里。(4分)原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改句:推动经典阅读家庭化、大众化、普及化,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4)将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③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恰当?并说明理由。(3分)【链接材料】《2024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描绘中国精神,用诗意书写时代篇章。节目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打造视听盛宴,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2024中国诗词大会》打通线上与线下,联通云端和手间,开创诗词实体手办和数字虚拟藏品,同时升级5G通讯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万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澄河边上ㅤㅤ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ㅤㅤ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ㅤㅤ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ㅤㅤ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ㅤㅤ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ㅤㅤ⑥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ㅤㅤ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ㅤㅤ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ㅤㅤ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儿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ㅤㅤ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ㅤㅤ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ㅤㅤ⑫_______(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1)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2)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请答出一点用意并简要分析。(4分)(3)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5分)A.青青的天,蓝蓝的水,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远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B.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五、写作。(40分)12.(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ㅤㅤ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ㅤㅤ请以“定心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ㅤㅤ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I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0分)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摇曳(yè)粗犷(guǎng)恣雎(zhì)歇斯底里(xiē) B.应酬(yìng)箴言(zhēn)宽宥(yoù)间不容发(jiàn) C.盘桓(huán)恁地(nèn)戗面(qiàng)根深蒂固(dì) D.愧赧(nǎn)褴褛(lǔ)瞥(piē)见茅塞顿开(sè)【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恣”应读作“zì”。B.有误,“宥”应读作“yòu”,“间”应读作“jiān”。C.正确。D.有误,“褛”应读作“lǚ”。故选:C。【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2分)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旁骛涵养一代天骄三顾茅庐 B.游弋罔然忸怩作态鸠占鹊巢 C.娉婷濡养不言而谕李代桃僵 D.嬉闹萧索郑重其事腐草为莹【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解答】A.正确;B.有误,“罔然”的“罔”应为“惘”;C.有误,“不言而谕”的“谕”应为“喻”;D.有误,“腐草为莹”的“莹”应为“萤”。故选:A。【点评】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3.(2分)下列复句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C.因为新冠疫情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D.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慢,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关联词的辨析在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中较为常见,把握关联词需明确其前后语句关系。关联词的结构较固定,适用对象和场合明确,需要熟练识记。【解答】A.有误,把“只要”改为“只有”;B.正确;C.有误,把“因为……所以”改为“尽管……还”;C.有误,改为“无论……还是……都”。故选:B。【点评】分句之间常见关系的关联词有以下七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4.(2分)下面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后,同学们牢记老师的教导;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于是课间,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诗歌,一时之间班上学诗、读诗成为一种风尚;有的同学想进一步理解诗歌,于是附庸风雅,尝试创作诗歌。那些学习散漫的同学,看到他们的表现真是自惭形秽。A.不二法门 B.孜孜不倦 C.附庸风雅 D.自惭形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使用正确;C.使用有误,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该成语褒贬误用。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5.(2分)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所述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A.《儒林外史》端午节 B.《水浒传》端午节 C.《聊斋志异》重阳节 D.《西游记》重阳节【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通读语段,根据其中的人物“梁中书与蔡夫人”,可知语段出自名著《水浒传》。再根据其中的“春尽夏来”“绿艾”“菖蒲”,可知是端午节。故选:B。【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问题。【甲】ㅤㅤ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ㅤㅤ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ㅤㅤ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②,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③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④临清流也。ㅤㅤ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⑤,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注释】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蓝田山。殊,很。过,游览。②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谷,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③曩(nǎng):从前。④仄径:狭窄的小路。⑤朝锥(gòu):早晨野鸡鸣叫。雏,野鸡鸣叫。(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约为一小时。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与【乙】文“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岂能”,意思相近。C.“露湿青皋”的“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D.“猥不敢相烦”中“猥”是谦辞,称自己。(2)在【甲】【乙】两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A.也矣B.矣也C.也乎D.矣乎(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4)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几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毛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快到农历十二月底,气候温和舒畅,旧居的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不敢打扰您,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的和尚一起吃完饭就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泛着玄黑色水的灞水,清朗的月光映照着城郭。夜里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波纹荡漾,微波起伏,仿佛与明月相接。远处的寒山人家灯火闪烁,时明时灭。深巷中冷僻的狗叫声,听起来像豹子在叫。村子里夜晚的捣米声,还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自坐着,随从的仆人都安静沉默,我禁不住想起从前携手吟诗,踏着狭窄的小路,临近清澈的溪流的情景。等待春天到来,草木生长茂盛,春天的山色非常迷人,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晨露湿润了青草,麦田里野鸡开始鸣叫。这些景色已不远了,如果您能跟我一起游玩,难道不是您天赋清新奇异,我怎能用这种不重要的事务来邀请您呢?然而这其中却有很深的乐趣!【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A.有误,“一更约为一小时”表述有误。“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语气词的使用。【甲】文中第一个括号处填“矣”,因为“是日更定”这个句子是完整的,后面的“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对“更定”的具体解释,所以在这里不需要停顿,用“矣”表示事情已经完成。【乙】文中第二个括号处填“乎”,因为这个句子是一个疑问句,作者在问对方是否愿意和他一起游玩,所以用“乎”来表示疑问。故选:D。(3)本题考查断句。“往山中”是“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的目的,“与山僧饭讫而去”是“往山中憩感配寺”的结果,中间应断开;再结合“与山僧饭讫而去”句中“与山僧饭”与“讫而去”两部分,可以断开。句意: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的和尚一起吃完饭就离开了。故可断为: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重点词语:沆砀,弥漫;一,全。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连在一起),上下都是白茫茫的。答案:(1)A(2)D(3)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4)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连在一起),上下都是白茫茫的。【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Ⅱ卷(共80分)7.(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颈联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客观描写诗人傍晚远眺之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2)诗眼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熔铸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是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ABD.正确;C.“实景”说法有误。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雀仓皇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一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这首诗为写景抒情诗,而全诗在写景之前,以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故诗眼为传情之词“愁”。首联中,“蒹葭”,即芦荻,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之愁,正以乡思为始。颔联中,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礓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达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中,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一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中,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成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答案:(1)C(2)诗眼是“愁”,首联万里点出了官宦在外,远离故士的思乡之愁;颔联借“山雨欲来“隐喻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有忧国伤时之愁;最后两联由眼前之景想到秦汉的王朝更迭,表现了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之愁。译文: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5分)默写填空。ㅤ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或许有李白(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的迷茫徘徊,或许有辛弃疾“(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愁苦无奈,但更多时候,他们有如刘禹锡多年遭贬后依然拥有(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豁达,有如李商隐(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无私奉献,也有如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的博大胸襟。【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停杯投箸不能食(注意“箸”的书写)(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3)沉舟侧畔千帆过(注意“畔”的书写)(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三、语言综合运用。(5分)9.(5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悦•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一:悦•写】请为本次“悦•读”活动写一条标语,要含有“悦”字。(2)【活动二:悦•说】学校拟邀请知名校友刘教授于4月25日下午3点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做一场有关读书的报告,委托你打电话邀请刘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150字)。【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作答时注意标语紧扣主题,要含有“悦”字,简洁醒目。例如:阅读,悦精彩。(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应注意语言要得体,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委托的事件。例如:刘教授,您好!我是xx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将于4月25日下午3点将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开展“悦读”读书会,我代表学校团委,特邀请您为我们做一场有关读书的报告,不知您时间是否方便?【解答】答案:(1)示例:阅读,与书同行;悦读,与书为友。(2)示例:刘教授,您好!我是xx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将于4月25日下午3点将在博雅楼二楼会议厅开展“悦读”读书会,受学校团委委托,想邀请您为我们做一场报告,不知您是否有时间?全校师生非常期待您能莅临!【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四、现代文阅读。(25分)10.(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谭俊洪①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启动。活动中,上海图书馆展示其策划的“书海千里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也亮相主题阅读活动。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容纳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丰满的生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和形式的创造力,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产生共鸣。透过经典阅读,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当下提供启迪;透过经典阅读,可以体悟文化传承的力量,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厚和真挚。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面对经典,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③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经典阅读要走近读者,特别是走进青少年心中,就要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特点,还可以借助与数智技术的联结,主动变得“潮”起来,以时尚表达激发经典活力。在上海图书馆,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剧情和线下解谜互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参与。现场还以视频形式展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职业经历和精巧技艺,形成一本好读的“真人数字图书”。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被用来增强经典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爱阅读”的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就是一例。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青少年愈发沉醉于经典的魅力。④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经典的魅力,人人向往;经典的艰深,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物,打造沉浸式“悦读博物馆”,上演互动科普剧《珍稀动物茶话会》,赢得阅读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群体的喜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树立“世纪火种”这一阅读推广品牌,围绕“世纪好书”举办读书会、编辑沙龙等,开展校园巡讲,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活动。特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参与阅读的动力和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⑤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青少年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在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也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日常的阅读形式,让大家参与其中、享受乐趣、爱上经典。例如,上海虹口区以地方志阅读为媒,将北外滩国际会客厅、瞿秋白故居、鲁迅故居等点位勾连,让师生得以在行走中重读经典。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以“注调传声”活态展演方式吟诵中华古诗文,以艺术化手法诠释经典。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让经典阅读常变常新,充盈时代活力。⑥以“技”共情、以“特”做优、以“创”求新,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热”起来、“乐”起来,以经典之光烛照青少年人生,让经典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经典阅读变得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6日03版,有删改)(1)文章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让“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请简要概括,完成下表。(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本文的论题。B.第②段分析了经典书籍的特点及阅读价值,也指出面对经典,读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C.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论证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D.培养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兴趣,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要创新贴近学生的阅读形式。(3)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说说哪句好,好在哪里。原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改句:推动经典阅读家庭化、大众化、普及化,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4)将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③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恰当?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2024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描绘中国精神,用诗意书写时代篇章。节目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打造视听盛宴,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2024中国诗词大会》打通线上与线下,联通云端和手间,开创诗词实体手办和数字虚拟藏品,同时升级5G通讯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万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分析】文章题目“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就是中心论点,然后以“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为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篇末得出结论“经典阅读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②段“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面对经典,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可知,下面的内容即是让“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第③④⑤段的中心句“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可直接提取答案。(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有误,结合第①段“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可知,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的是论点“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而不是论题;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赏析议论文的语言。原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属于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结合“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可知,论证了社会有识之士在推动经典阅读方面所作的努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而改句“推动经典阅读家庭化、大众化、普及化,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过于直白,缺少表现力。(4)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首先分析链接材料的论点,结合“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打造视听盛宴,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打通线上与线下,联通云端和手间,开创诗词实体手办和数字虚拟藏品,同时升级5G通讯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万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可知,论证的是《2024中国诗词大会》运用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与第③段的分论点为“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一致。而第④段的分论点是“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与材料不符。因此,放在第③段最恰当。答案:(1)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2)A(3)原句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引用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社会有识之士在推动经典阅读方面所作的努力,富有文学色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4)第③段,材料举例论证了“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的观点,与第③段上海图书馆的事例是一致的,因而放在第③段。【点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如果这些地方都没有的话,就要去中间找。如果文章没有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就得自己提炼,通过每个段落的意思来总结、概括。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澄河边上ㅤㅤ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ㅤㅤ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ㅤㅤ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ㅤㅤ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ㅤㅤ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ㅤㅤ⑥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ㅤㅤ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ㅤㅤ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ㅤㅤ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儿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ㅤㅤ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ㅤㅤ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ㅤㅤ⑫_______(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1)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请答出一点用意并简要分析。(3)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A.青青的天,蓝蓝的水,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远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B.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分析】本文记叙了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让会水的同志带不会水的同志过河;带小余去打听哪里有浅滩。老人在河堤.上掘沟,想用放水的办法帮战士们过河;找来两个老乡,一起扎筏子,帮战士们过河。文章突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都做了一些事。结合第③段内容可知,周玉兆做的第一件事是:让会水的同志带不会水的同志过河。结合第④段内容可知,周玉兆做的第二件事是:带小余去打听哪里有浅滩。结合第⑦段内容可知,老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河堤上掘沟,想用放水的办法帮战士们过河。结合第⑧段、第⑨段、第①段内容可知,老人做的第二件事是:找来两个老乡,一起扎筏子,帮战士们过河。(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示例:让月色的柔和、月下田野的宁静,与枪炮声形成反差,凸显环境的美好,为人物活动创设背景,烘托人物形象。(3)本题考查补写小说结尾。第①段写战士们成功渡过河去,“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