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
历史新高考版专用第七单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空定位2阶段特征1949—1978年,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1978年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政治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外交打开新局面.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践;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新时期,改革开放成就辉煌,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与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得到新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不断发展;科教文艺事业全面繁荣3基础篇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权建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召开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北平.2)内容①国家象征:确定国名、国旗、代国歌.②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③领导机构: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接受《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4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3.意义: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
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
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温馨提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其被推翻意味着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二、人民政权的巩固(政权巩固)1.继续完成解放战争: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过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63.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1)背景:新中国财政困难,投机商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
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措施:“银元之战”(法律和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统一
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3)结果: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4.抗美援朝(1950—1953年)1)背景: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
统一大业.美国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7温馨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斗争的性质是反抗侵略和侵略威胁,目的是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和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2)经过第一阶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谈判第二阶段边打边谈.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83)国内支援:抗美援朝运动.4)意义①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
而团结奋斗.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
复兴的重要里程碑.9学习聚焦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形象)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0易混辨析“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另起炉灶”侧重于对外建立新的平等的外
交关系,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侧重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结果朝鲜问题因为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意义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1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形成
2)最终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1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会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4.万隆会议(1955年4月)13温馨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新中国的外交基石,而且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新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树立起维护世界和平、求同存异的国际形象.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转型)1.经济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
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来.14温馨提示近代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大多是变地主土地私
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本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是改变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变革.3)“一五”计划(1953—1957年):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5温馨提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并举,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2.政治一部宪法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163.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
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4.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
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7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1.正确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②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8知识拓展“双百”方针1)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影响: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
导方针.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①内容:1957年,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
的主题,这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②结果: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
扩大化.192.探索失误1)表现①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
况的普遍愿望)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结果: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
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及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
困难.20易混辨析“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政策调整措施结果1961年1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
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
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21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
阶级斗争为纲”.2.过程
223.评价:“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成就
概况工业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国防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23
概况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文教卫生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时代精神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外交新局面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多;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24温馨提示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关键;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1979年中美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不是中美关系缓和,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2.意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5考点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26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历史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恢复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拨乱反正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①内容27②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
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平反冤假错案: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
步伐.温馨提示拨乱反正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84)总结历史经验①内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
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5)修订宪法①内容: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29②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2.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探索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深化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③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等方面的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
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30
3)理论突破
314)稳步推进: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
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3.祖国统一大业1)理论:“一国两制”构想.①提出时间、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②内涵: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
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
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
出重要一步.32
3)两岸关系的进展33理论解决问题地位变化意义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基本问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被写入党章,并成为党
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
被写入党章,并成为党
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
之本、执政之基、力
量之源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4理论解决问题地位变化意义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将其载入国家根本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5温馨提示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2)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4)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
传播中国声音.5)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36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全方位推进外交关系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大国关系协调合作,总体稳定、均衡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亲、诚、惠、容”中非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中国同欧洲、拉美关系增进了解,加强合作37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
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38综合篇知能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的角度上看,当时中国是新民主
主义国家,但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
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并存,非社会主
义经济成分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成分占主体地位.3.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
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并通过了1954
年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394.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彻
底摆脱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40知能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内容意义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进一步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
化规模超越农村生产力实际水平,严重挫伤生产者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1知能三全面认识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特点:从农村起步到向城市推进;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从个别地区先
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4.历程1)首先从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否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
改革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42“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解决了农业生产
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在于以保障农民
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采取渐
进式改革策略,并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2)1984年,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所有制结构的改
革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
发展的局面.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使政府和企业分开、所有权
和经营权适当分离.3)1992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由市场化取向改革向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改革内容上也开始逐步由体制改革转向制度创
新.434)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
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4知能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背景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趋于瓦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中国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特点“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全方位外交成就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美国的封锁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的西方国家建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5知能五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发展阶段1.原因1)历史角度: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2)世界角度: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
基础战略.3)改革角度: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
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具体形式: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重要形式);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基
本形式);兴办经济特区(特殊形式).46
3.发展阶段47应用篇应用探究三线建设材料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基于
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深刻改变
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格局.
48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示意图中标示出三线建设集中分布的区域,
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在示意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
确充分,表述清晰)49探究思路首先,注意题目中的文字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严峻的国际局势”“基于战备需要”.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期,
美、苏对中国的战略威胁日益严峻.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迫使中国基
于战备需要调整工业布局.最后,结合地图信息标示区域,并从地理因
素、国防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阐释理由.50参考答案区域:西南地区.理由:地理:该地区地形复杂,能源资源丰富,利于持久作战.国防: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北方,威胁北方安全;越南战争升级,中美关
系紧张,敌对势力威胁沿海地区;中国海军、空军实力薄弱.经济:中国工业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地区,为平衡工业布局考虑.51应用点拨研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仅要有准确的时间概念,而且还要准确判断地理位置.本题以三线建设为情境,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中标示三线建设集中分布的区域,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学科素养,并且认识到三线建
设的现实意义.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
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2创新篇史料研习从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佛山2024年度技术服务协议
- 科学四下第二单元教育课件
- 面向高校的2024年度事业编制教师选聘合同
- 《尔林兔中心幼儿园》课件
- 钢管模板租赁合同价格分析与比较(2024版)3篇
- 委托催收协议完整版
- 2024年度保险代理与风险评估合同3篇
- 基于二零二四年市场调研的广告投放合同2篇
- 生意合伙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企业对个人特许经营合同3篇
- 《公司干部述职报告》课件
- GB/T 44906-2024生物质锅炉技术规范
- 信息技术安全培训方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3-国开(NMG)-参考资料
- 《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课件
- 汽车维修绿色环保方案
- 幼儿园教师值班制度
- 2024年区块链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合同
- 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租空调合同模板
-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