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3

知识梳理.................................................................3

知识点1地域差异的形成...........................................................3

知识点2陆地自然带...............................................................4

核心突破.............................................................7

考点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7

考点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2

题型0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5

题型0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6

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7

知识梳理................................................................17

知识点垂直地带性................................................................17

核心突破............................................................25

考点1雪线.......................................................................25

考点2林线.......................................................................28

考点3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30

题型01雪线......................................................................32

题型02林线......................................................................33

题型03垂直地带性...............................................................34

考点三地方性分异规律.....................................................37

知识梳理................................................................37

知识点地方性分异规律............................................................37

核心突破................................................................43

考点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43

题型01地方性分异...............................................................44

热点应用................................................................46

01苔原带与高山苔原带............................................................46

02草甸与高山草甸带..............................................................48

考情簿汨•日粽旦龄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点提取

2023北京卷,7题,3分,完成该保护区,纬度地带性

2023浙江6月卷,12题,3分,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

线路,纬度地带性

2022浙江6月卷,15-16题,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图中温

水平地域

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2022山东卷,4题,3分,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自然带分布与

纬度地带性

2022浙江1月卷,11-12题,4分,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

现了,纬度地带性

2024浙江1月卷,4题,2分,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垂直带谱

2024北京卷,16(3)题,8分,指出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分析该地带出现耕地、

荒草地的原因,基带

垂直地域

2024湖南卷,19(3)题,6分,判断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与秦岭分布的海拔高

分异规律

低,并分析原因,山地垂直地带性

2023江苏卷,5-7题,6分,以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

图为情境,山地垂直地带性

2023全国甲卷,10-11题,8分,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谷地植被变

化趋势为,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分2023浙江1月卷,15-16题,4分,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

异变化的是,地方性分异

2022山东卷,8题,3分,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时,地方性分异

2021山东卷,5-6题,6分,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平台到察尔森

出现草原n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方性分异

命题趋势:以前侧重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近几年高考转向侧重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垂直

自然带谱名称与分布的考查到雪线、林线的考查,考查越来越深入、细化。地方性分异近几年也考

查较多。备考时重点注意不同空间尺度下,陆地自然带分布、判读及成因,林线与雪线、山地垂直

带谱的判读、地方性分异现象成因分析。

0

〃如迪旦图•里触己[肮

形成基础:_______.通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随

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低纬度高山地区变化最明显

分异特点: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度水

平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

由赤道到两性)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

则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

律地区.——用于判断山体位置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

一致;基带的类型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和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

现的结构.

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纬度、海拔、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同

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

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高大山体内部受

山体效应影响,雪线高;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

线下降;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

—,背风坡雪线

地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一

热量、水分条件越好,林线分布越风、蒸发量、土壤、地

形坡度都会影响林线高度.

考占空德•老比按中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礴」

知识点1地域差异的形成

(1)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地域内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

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

成I影响

因内部条件自然环境要素间的

(根本原因)物质迁移、能量交换过程

(2)地域外部条件

①太阳辐射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

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热带

低纬吸收太阳辐水循环、形

地区射多生物循环寒带

等物质迁域景

局纬吸收太阳辐移的量存差异

地区射少在差异

(3)地域差异空间尺度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①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②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③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知识点2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的形成

自然带是地域分异的直观体现。

自然带概念: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

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形成了具

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自然带的命名: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rrrFi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括绿高山植物区

皿商生I-I温带混交林和温I—I产流驾车I—I亚热僧格绿曹器冷亶电

I-----1告原带L——I带落叶阔叶林带I-----1荒漠带I----1他叶林带热帘雨林时

[―VU

(冰候极地冰原带

-80°

各原气候极地苔原带

-7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领十林带

-60°

温带温带

-50°

落叶阔叶林带

海洋性气候温带温带温带温带

李候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性气候-40°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

-30°

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魁-20°螂

热带草原气候季候热带草原带季雨林带

_10°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肝木带

_0°

典型土填£

1地区1陆地自然带1r修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石专红填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

低带

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稀树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觎.单峰驼热带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筋猴.灵猫红康

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阿尔卑斯山羊.

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褐土

硬叶林带扁角鹿

纬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温带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银黑钙土

温带落口十周温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曜、褐土

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

亚塞带针叶林气候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

林带

纬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气候极地苍原期।鹿、北极孤冰沼土

极地冰原

寒带冰原带要带冰原气候北极熙、海豹未发育

(冰雪裸地)

易错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

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全球温度带

性的口分异)

太阳地域

辐射差异

影响

」陆地自然

距海

区域1带的分布.

.远近,

性的山和谷

地域1的差异,

至山山娄体导阴-坡------------

L木口口日坡*j

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由赤道到两极的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整体的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带性分异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的差异形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

成自然带规律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考点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市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初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易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鼠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经线

自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Tr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地区i定范围内。如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

变化。

分析纬度地带性的思路

原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热量带: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一亚寒带一寒带

植被:雨林一常绿阔(硬)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针叶林一苔原一冰原

土壤:酸性、中性、偏碱性

太阳辐射4热量带u>植被=>土壤

从泉道从赤道高两^从/道向

从赤道向两

向两极极依次为热依次为雨林、两极依次

递减带、亚热带、常绿林、落叶为酸性、

温带、亚寒阔叶林、针叶中性、偏

带、寒带林、苔原(冰原)碱性

分布:

①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

苔原带(高纬)

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

热带雨林带(低纬)

②中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

(低纬一高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

③中纬度大陆西岸的自然带

(低纬一高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阔叶阔叶林带。

冰原带

高纬度地区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急叶温温

阔叶林带带带温带落叶

荒草阔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亚热带漠原

带带

常绿硬叶亚热带

林带常绿阔叶

热带荒漠带林带

低纬度地区热带早原带I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真题弓颔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45°

图例

U3>水域

UD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率率率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奉奉本亚寒带针叶林带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

考点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皿洋玩/吴温带草原温带森林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表现: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在中纬度大陆表现得更为明显

土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典例: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林带一温带草原带一温带

荒漠带

中纬度地区:东西方向上,虽然热量变化不大,但因距海远近不同,水分变化明显,所以由沿海向内陆地

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东西方向上,热量变化不大,水分变化也不大,所以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

律表现明显。

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小结

比较项目纬度地带性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

因素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分异

规律

图示11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中纬度(40。1^一60。2亚欧大陆

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典型案例

一热带草原带一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温带草原

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带一温带荒漠带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南林

带一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一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亚寒带针叶林带一苔原带一冰原带;

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线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漠带;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

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0°E105°E110°E115°E120°E

©

淤於

①戈壁苏木贝尔省

②达尔汗乌拉省

③鄂尔浑省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

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

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

题型0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多样、植被差异显著。下图为我国第

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与物候观测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观测站

胃寒温带针叶林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