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A4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A4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A4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A4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共40分,第2题和第18每题4分,其余每题2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和c是大多数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营养不良和花粉过敏均可能导致c液增多C.b中可含有甘油三酯、激素、抗体和递质D.蛋白质和无机盐是c处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据图分析,a是淋巴液,b是血浆,c是组织液,d是细胞内液。【详解】A、a是淋巴液,b是血浆,c是组织液,淋巴细胞主要存在淋巴液和血浆中,即a和b中,A错误;B、营养不良会使得血浆渗透压减小,花粉过敏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变大,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即导致c液增多,B正确;C、b是血浆,可含有甘油三酯、激素、抗体,但递质存在于组织液,C错误;D、c处组织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无机盐,D错误。故选B。2.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人的脑神经共13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组成③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④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以起到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⑤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0 B.1 C.2 D.3【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支配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中既有脑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也有脊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详解】①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①错误;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②正确;③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其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③错误;④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元,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作用,不能直接参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④错误;⑤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完全自主,其对内脏的调节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项,C正确。故选C。3.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3个突触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应表现为负电位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2、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该图中的反射弧中至少含有3个突触,A错误;B、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C正确;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故选C。4.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甲、乙为转运蛋白;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K+通过甲进行的跨膜运输不受呼吸速率影响B.图1的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C.图2处于③时膜内为正电位,此时膜外Na+浓度小于膜内D.图2处于②时,K+持续流出神经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产生的,通常情况下钠离子主要存在于膜外,而钾离子主要存在于膜内。题图分析,图1中钾离子由M侧进入到N侧需要消耗能量,说明M侧是细胞膜外侧,N侧为细胞膜内侧。【详解】A、图1中K+通过甲进行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受呼吸速率影响,A错误;B、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K+从N侧运输到M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错误;C、图2中③为动作电位,③处膜内为正电位,Na+浓度膜外仍然大于膜内,C错误;D、图2中②处K+持续流出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5.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胰岛素,B表示胰高血糖素,C表示副交感神经,D表示交感神经,E表示胰岛B细胞,F表示胰岛A细胞,G表示肾上腺髓质。【详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尿糖现象,A正确;B、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正确;C、当血糖浓度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错误;D、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的效应表现为相抗衡;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故选C。6.由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称为原发性甲减,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分别称为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下表所示为健康人和几种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激素指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受测者TRHTSH甲状腺激素健康人正常正常正常原发性甲减高高低①高低低②低低低A.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体温偏低B.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可判断该患者属于垂体继发性甲减C.表中①、②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D.给患者注射TRH后,TSH没有明显变化,则其病变部位在垂体【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TRH,可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根据题干和表格表格信息可知,①TRH含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继发性甲减,②中三者均低,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影响细胞内有机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详解】A、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产热的作用,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体温偏低,A正确;B、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说明患者甲状腺正常,但不能确定是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B错误;C、①TRH含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继发性甲减;②中三者均低,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C正确;D、垂体正常时,给患者注射TRH后,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注射TRH后,TSH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病变部位在垂体,D正确。故选B。7.小熊猫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安静状态下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反映产热速率,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在0~30℃范围时,小熊猫的皮肤温度低于体温,此时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B.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小熊猫体内甲状腺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加强,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D.在20℃以下时,实际代谢率低于预期代谢率,说明此时小熊猫体内与代谢相关的酶活性较低【答案】A【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体温调节是调节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恒定是是通过调节保持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详解】A、由图1可知体温相对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B、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皮肤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B错误;C、环境温度0℃以下时,小熊猫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加强,使机体产热增加,但醛固酮与产热无关,故分泌不会增多,C错误;D、在20℃以下时,小熊猫体温恒定,说明此时小熊猫体内与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不变,D错误。故选A。8.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是抗利尿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在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发低钠血症等药物副作用,具体机制如图。脑桥有大量神经细胞聚集,极易在渗透压剧烈变化时发生髓鞘溶解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钠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进一步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C.V2受体抑制剂可以特异性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影响钠盐代谢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需要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详解】A、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与Na+内流进入细胞有关,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降低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A正确;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降低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B正确;C、V2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和V2受体结合,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细胞外液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影响钠盐的代谢,C正确;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容易引起渗透压剧烈变化,发生髓鞘溶解症,D错误。故选D。9.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这种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称为超敏反应。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其中I型超敏反应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除过敏原和Th细胞的刺激外,细胞因子Ⅱ-4也发挥了作用B.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图中浆细胞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过敏原与体液中IgE特异性结合后刺激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超敏反应D.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小血管通透性增强,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Th细胞的共同刺激,其中Th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Ⅱ-4也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B、过敏原具有抗原特性,再次入侵机体时,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释放更多的IgE,B正确;C、体液中的IgE吸附到致敏肥大细胞表面,与过敏原结合后刺激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机体的超敏反应,C错误;D、机体超敏反应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小血管通透性增强,发生快、消退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具有遗传倾向,D正确。故选C。10.T细胞表面存在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正常组织细胞表面存在PD-1的配体PD-L1分子,该分子与PD-1结合后,T细胞的活性被适当抑制,而癌细胞可通过表达PD-L1而表现出“免疫逃逸”(图甲)。“肿瘤免疫疗法”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剂,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均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活性物质B.APC把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均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PD-1/PD-L1抑制剂可能会影响T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的识别功能,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D.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也可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剂,降低免疫排斥【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酵等,即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均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PC把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需要相关细胞把抗原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因此均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C、PD-1/PD-L1抑制剂能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PD-1以及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PD-LI结合,导致T细胞的活性未能被适当抑制,过度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导致T细胞会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攻击,而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不良反应,C正确;D、由C选项可知,PD-1/PD-L1抑制剂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从而导致T细胞会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攻击,所以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不能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

抑制剂,D错误。故选D。11.下图表示正常人感染某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C.症状出现前后表示人体感染病毒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D.病毒抗原检测比核酸检测可更早确认感染者,在乙时间段内进行可得到阳性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详解】A、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

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在体液免疫中,A正确;B、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

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的病毒呈递给

B

细胞,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

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此外,辅助性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还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人体感染病毒初期,几乎没有T

细胞和抗体产生,说明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C正确;D、据题图可知,在乙时间段病毒抗原的数量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减少,因此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而核酸检测在甲时期就可以确认感染者,D错误;故选D。12.研究人员发现新冠肺炎病人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组织所形成的“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激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C.“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据图示可知,在应激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A正确;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负反馈作用,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B正确;C、据题干信息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说明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最终导致机体稳态失调,C正确;D、由图示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错误。故选D13.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由于尖端被玻璃片隔开,单侧光无法使生长素跨过玻璃片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故尖端两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分布均匀,直立生长。图b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向光弯曲生长。c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单侧光一侧,生长素集中向下运输分布在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故背光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尖端右侧可间断的接受光照,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左侧分布较多,故弯向右侧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详解】A、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B、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故选D。14.研究人员以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根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时间的黑暗、弱单侧光、强单侧光处理,测得图1所示的角a分别为0°、17.5°、35.5°,并测定了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比弱光大B.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仅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C.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D.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的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详解】A、分析图2,弱单侧光和强单侧光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均比黑暗中(对照组)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但是强单侧光向光侧生长素含量比弱单侧光向光侧生长素含量更少;弱单侧光和强单侧光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均比黑暗中(对照组)背光生侧长素含量高,但强单侧光背光侧生长素含量比弱单侧光背光侧生长素含量更多,说明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比弱光大,A正确;B、由图2结果可知,黑暗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总量为700ng·g-1,而弱光、强光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分别为539.8ng·g-1(138.2+401.6)、506.6ng·g-1(92.2+414.4),推测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分别为:401.6ng·g-1、414.4ng·g-1,,均大于黑暗条件下一侧生长素含量350ng·g-1,,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综上分析,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与两方面有关(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暗、弱单侧光、强单侧光处理测得a分别为0°、17.5°、35.5°,这一结果体现了根能背光弯曲生长,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分析图1中不管是弱单侧光还是强单侧光处理,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均比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但是向光侧比背光侧长得快,即浓度较低长得快,浓度较高反而长得慢,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生长素作用的发挥,因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和茎相比,对生长素更敏感的是根,即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关,D正确。故选B。15.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C.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茶类型和6-BA浓度,因变量是花粉萌发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可知,未添加6-BA时(浓度为0),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不同,其中油茶A萌发率最高,A错误;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不同:实验范围内,诱导油茶A的最适浓度是10mg/L,诱导油茶B的最适浓度是0.5mg/L,诱导油茶C的最适浓度是5mg/L,B错误;C、据图可知,浓度为15mg/L的6-BA对油茶C花粉的萌发均起抑制作用,C错误;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对照组是20%,最佳浓度下是60%),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方式B.预实验可排除偶然因素干扰,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实验中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答案】C【解析】【分析】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可为确定最适浓度打下基础。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故自变量是2,4-D浓度,处理插条的方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B、预实验的作用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是用来排除偶然因素干扰,B错误;C、低浓度生长素起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起抑制作用,故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C正确;D、为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时应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D错误。故选C。17.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是一种以色氨酸为原料的蛋白质激素B.激素A可能是乙烯,与生长素属于拮抗关系C.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抑制作用D.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要比b浓度高一些【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1)生长素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表现为两重性。(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2、赤霉素:(1)生理作用:促进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3、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激素,A错误;B、由图可知,激素A对幼苗生长起抑制作用,乙烯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激素A可能是乙烯,它与生长素对幼苗生长作用相反,属于拮抗关系,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霉素能抑制生长素的氧化产物的生成,即对生长素的分解有抑制作用,C正确;D、因为生长素浓度为a时是促进作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①光敏色素是一种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蛋白复合体②年轮的形成和植物的春化作用都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③在促进细胞分裂时,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④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决定的⑤根向地生长是因为植物根系中存在着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信号的淀粉体,从而调节根的生长方向⑥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催化细胞内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基因表达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环境因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详解】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①错误②年轮的宽窄同当年降水或温度关系十分密切,春化作用指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因此年轮的形成和植物的春化作用都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②正确;③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③正确;④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④错误;⑤植物的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为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⑤错误;⑥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⑥错误。综上所述,有4项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60分)19.依托咪酯是一种常用的麻醉剂,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脑组织为材料,检测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速率,结果如下。无钙组有钙组A1A2A3B1B2B3依托咪酯浓度(μmol/L)00.4400.44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谷氨酸0.260.280.291.311.221.12GABA0.230.240.240.630.630.60注:无钙组仅进行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有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和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请回答:(1)实验中,大鼠的离体脑组织应置于某种人工配制的溶液中,该溶液的作用______。(2)实验中,应给予突触小体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_____,进而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3)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B1-A1)>(B2-A2)或(B1-A1)>(B3-A3);无钙组(A1、A2与A3)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该实验表明:__。(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依托咪酯能对中枢起到麻醉作用的机理是_____。【答案】(1)为脑组织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或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①.动作电位(兴奋/神经冲动)②.特异性受体(受体)③.Na+内流(或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或Na+通道开放)(3)依托咪酯能抑制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而对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没有影响(4)依托咪酯对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解析】【分析】1、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某处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实验中,大鼠的离体脑组织应置于某种人工配制的溶液中,该溶液的作用是为脑组织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或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小问2详解】给予突触小体适宜的刺激会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进而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B1-A1)>(B2-A2)或(B1-A1)>(B3-A3)。无钙组(A1、A2与A3)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所以依托咪酯能抑制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而对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没有影响。【小问4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随依托咪酯浓度增加,有钙组谷氨酸释放速率降低明显,而GABA释放速率降低不明显,说明其能对中枢起到麻醉作用的机理是依托咪酯对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20.调查发现海洋、土壤等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微塑料的污染。微塑料颗粒可随着食物链进入不同生物的体内。为探究微塑料对高等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科学家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有关实验,部分数据见下图:(1)根据图中数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2)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及发育。因此,还可通过测量_______等指标(写出2个即可),进一步佐证微塑料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3)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据此推测,实验中小鼠睾丸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微塑料导致雄性激素分泌量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不断刺激睾丸的有关细胞,引起代偿性增大。请在前述实验的基础上另设3个组别,探究推测是否正确。①完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雄性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A组:灌胃_______B组:灌胃添加含PVC微颗粒的等量普通饲料C组:灌胃添加含PS微颗粒的等量普通饲料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______的含量。②预测结果与结论若_______,则仅PVC材质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的机制符合推测的过程;若______,则仅PS材质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的机制符合推测的过程;若B、C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则两种材质的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的机制都符合推测的过程;若三组的各项含量无明显差异,则推测不成立。【答案】(1)①.大鼠的性别、微塑料的材质②.各种微塑料对雌性大鼠卵巢的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各种微塑料会引起雄性大鼠睾丸的相对重量显著增大(2)精子数量、精子活动率(3)①.适量普通饲料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③.B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且C组的各项含量不高于A组④.C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且B组的各项含量不高于A组【解析】【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微塑料对高等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由题图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大鼠的性别、微塑料的材质,因变量为睾丸、卵巢的相对重量,其他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小问1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微塑料对高等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由题图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大鼠的性别、微塑料的材质,因变量为睾丸、卵巢的相对重量,由图可知,各种微塑料对雌性大鼠卵巢的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各种微塑料会引起雄性大鼠睾丸的相对重量显著增大。【小问2详解】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及发育,该实验除了检查睾丸的相对重量,还可通过测量精子数量、精子活动率等指标。【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小鼠睾丸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微塑料导致雄性激素分泌量不足,自变量为微塑料的材质,因变量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含量,①故实验步骤为:A组:灌胃适量普通饲料B组:灌胃添加含PVC微颗粒的等量普通饲料C组:灌胃添加含PS微颗粒的等量普通饲料。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含量。②预测结果与结论如果仅PVC材质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则B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且C组的各项含量不高于A组;如果仅PS材质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则C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且B组的各项含量不高于A组;如果两种材质的微塑料引起睾丸增大,则B、C组的各项含量均高于A组;若三组的各项含量无明显差异,则推测不成立。21.甲型流感主要由H1N1(一种RNA病毒)感染引起,其中的H表示血凝素,N表示神经氨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H1N1侵入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细胞,______,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______。(2)当H1N1侵入细胞内部时,则需要借助______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______。(3)人感染H1N1后会出现发烧现象,“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有类似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定点数值(如人类的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产热或散热活动加以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烧现象,是由于体温调定点______。在体温上升期会出现“畏寒”现象的原因有______。(4)预防甲流可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甲流mRNA疫苗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蛋白后,需经过______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生物膜上的______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点有______(答2点即可)。【答案】(1)①.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②.细胞因子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凋亡(3)①.升高②.体温调定点升高,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4)①.蛋白酶体②.MHC③.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增加目的抗原的表达量;遗传物质不完整,RNA不会整合到宿主的核DNA上,比较安全等【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当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小问2详解】当H1N1侵入细胞内部时,需要借助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因为这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小问3详解】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烧现象,是由于体温调定点升高,在体温上升期会出现“畏寒”现象的原因是: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冷觉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同时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小问4详解】该mRNA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蛋白后,需经过蛋白酶体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生物膜上MHC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点: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增加目的抗原的表达量;遗传物质不完整,RNA不会整合到宿主的核DNA上,比较安全等;生产周期短;能诱导更强的细胞免疫等。22.酸生长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植物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ase)将质子(H+)泵入细胞壁,使细胞壁周围的环境酸化。酸化后的环境激活了细胞壁中的酶,从而导致细胞壁松弛,使细胞能够伸长。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酶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研究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茎尖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运输,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______,会影响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K蛋白能______(填“促进”或“抑制”)H+-ATP酶的活性,判断依据是______。(3)据图分析,完善图示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_______。(4)依据“酸生长假说”,酸性溶液也能影响植物生长速率。以拟南芥茎尖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_。【答案】(1)①.极性②.信号分子③.基因表达(2)①.促进②.K-拟南芥的细胞壁pH相对值高于野生型,生长速率相对值低于野生型(3)①F蛋白基因表达;②K蛋白基因表达;③促进H+外流(4)对照组用蒸馏水处理,实验组用适宜的酸性溶液处理【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