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稳粮扩油技术。该技术采用高——低杆作物间作套种,形成一个生产单元(见图)。作物间和谐共生,一季双收,我国在多地推广该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稳玉米、增大豆的目标。如图为玉米一大豆带状种植生产单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我国某地区在小麦收获后,大规模推行夏大豆一夏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该地区最可能是()A.松嫩平原 B.河套平原 C.黄淮海平原 D.珠江三角洲2.我国农民采用该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如图中大致呈南北方向播种,此方式有利于()A.减少成熟期作物倒伏 B.提高生长期光照利用率 C.减少生长期土壤水分蒸发 D.提高生长期耕地复种指数3.试验结果显示,西北产区复种玉米和大豆的单产增产效果明显优于西南和黄淮海产区,其主要增产措施可能是()A.加大种植株距 B.增大播种密度 C.增加播种面积 D.延长生长周期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空气湿度和日最高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青海省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如图为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4~6题。4.青海省雷暴的多发季节及主要类型是()A.春季、地形雷暴和锋雷暴 B.春季、锋雷暴和热雷暴 C.夏季、地形雷暴和热雷暴 D.夏季、锋雷暴和热雷暴5.影响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地质地貌 D.天气状况6.与周边地区相比,门源地区雷暴日数较多的原因是()A.日最高气温高 B.水域面积大 C.锋面活动频繁 D.位于山地迎风坡河淮地区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山高谷深,主要居住着汉、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当地汉族以农耕活动为主,藏族以游牧业为主。庄廓为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民居,图1为典型庄廊示意图,图2为河湟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典型庄廓外观为高墙合院式设计,其设计理念体现的因果关联正确的是()A.院门朝南开设为抵御外敌 B.房屋规整封闭为冬季保暖 C.院墙不设窗口为传统喜好 D.墙体高于屋顶为遮挡阳光8.与脑山地区相比,关于川水地区聚落描述正确的是()A.以藏族聚落为主,呈团块状分布 B.以汉族聚落为主,聚落更为分散 C.以藏族聚落为主,呈阶梯状分布 D.以汉族聚落为主,聚落规模更大锡尔河流域是中亚重要的农耕区,近年来,锡尔河流域农田面积急速增加,影响区域土壤颗粒的组成。土壤颗粒根据粒径大小分为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级,块金系数是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根系能分泌提高土壤黏结性、细化土壤颗粒的有机酸,但土壤耕作年限的增加会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土壤不断砂化。如图为咸海流域示意图,如表为甲、乙两地土壤颗粒组成块金系数值表,据此完成9~11题。粒径范围(mm)1.0~0.250.25~0.05甲100%100%乙0.12%0.04%注:当块金系数<25%时,说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当块金系数>75%时,说明其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引起。9.推测影响甲、乙两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的因素分别是()A.增施绿肥、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增施绿肥 C.地形坡度、退耕还草 D.退耕还草、地形坡度10.近年来,甲地土壤砂粒和粉粒含量下降、黏粒含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 B.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度提高 C.兴修水利工程,灌溉水源增多 D.农田面积扩大,有机酸分泌增多11.图中乙地有长期种植水稻的历史,长期耕作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为()A.土壤平均粒径变小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土壤透水能力增强 D.气候趋于干旱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3月一艘重型货轮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航道拥堵一周,全球贸易损失巨大。“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项目(以货运为主)作为缓解苏伊士运河航运压力的方案之一备受瞩目。该项目规划南起以色列港口小城埃拉特,向北穿越沙漠,连接地中海港口城市海法。以色列政府已于2013年批准该铁路规划,但时至今日仍无进展。如图为“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项目示意图。(1)相比苏伊士运河,简述“红海一地中海”高速铁路的优势。(2)简述以色列规划该高速铁路的原因。(3)分析该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对埃拉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4)试解释该高速铁路项目规划至今仍无进展的原因。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对河流演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图示研究区多断裂与河流发育,沿金沙江断裂南流的金沙江,在石鼓附近折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断裂以西的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南流入海。研究表明,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曾分布有数个古堪塞湖,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横断山脉快速隆升与高山冰川的形成,再受到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了这些古堰塞湖形成和溃决。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研究金沙江的演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图为“研究区各断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1)指出图示区域内河流与断裂的位置关系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中,金沙江巧家上游河段流向的成因。(3)分析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与气候周期性变化对金沙江古堰塞湖形成和溃决的影响。(4)有人推测第四纪时期金沙江曾经向南汇入红河,请设计一个简要研究方案来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4.(10分)乌兰察布是内蒙古离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乌兰察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2022年6月,乌兰察布通过线上线下推出十大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催热旅游市场。自推广以来,乌兰察布市旅游人次增长了116%,旅游交易额增长118%,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标。如图为乌兰察布位置示意图,如表为乌兰察布旅游精品线路主题。序号主题序号主题1草原风情游6长城主题摄影游2山水养生游7草原精品民宿体验游3激情冰雪体验游8原味乌兰察布品鉴游4万里茶道体验游9康养度假体验游5自驾、房车营地游10红色研学游分析乌兰察布旅游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原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5.永定河是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库道。永定河流经北京的三家店至卢沟桥河段曾受气候变化、上游水库建设、沿岸工农业开发等因素影响,来水不断减少直至断流,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后来,北京市制定了永定河生态修复的综合规划,建设绿色生态走廊“五湖一线”。如图为三门店一卢沟桥生态修复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结合图示,说明该生态修复工程对永定河水资源保护的具体作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稳粮扩油技术。该技术采用高——低杆作物间作套种,形成一个生产单元(见图)。作物间和谐共生,一季双收,我国在多地推广该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稳玉米、增大豆的目标。如图为玉米一大豆带状种植生产单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我国某地区在小麦收获后,大规模推行夏大豆一夏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该地区最可能是()A.松嫩平原 B.河套平原 C.黄淮海平原 D.珠江三角洲【分析】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解答】解:黄淮海平原位于暖温带,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夏大豆轮作,C对。松嫩平原和河套平原纬度较高,生长期短,作物以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一年一熟,故AB错。珠江三角洲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D错。故选:C。2.我国农民采用该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如图中大致呈南北方向播种,此方式有利于()A.减少成熟期作物倒伏 B.提高生长期光照利用率 C.减少生长期土壤水分蒸发 D.提高生长期耕地复种指数【分析】我国农民采用该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大致呈南北方向播种,主要原因从光照、土壤温度、蒸发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读图结合生活经验可知,我国南向光照条件较好,南北方向播种能更好地利用光照资源,增加土温,但会加快土壤水蒸发,故B对,C错。我国各地盛行风向并不完全相同,无法用统一的播种方向防作物倒伏,故A错。复种指数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系,与种植方向无关,故D错。故选:B。3.试验结果显示,西北产区复种玉米和大豆的单产增产效果明显优于西南和黄淮海产区,其主要增产措施可能是()A.加大种植株距 B.增大播种密度 C.增加播种面积 D.延长生长周期【分析】农业增产措施从种植密度、扩大种植面积、土质提高、良种、化肥的使用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西北产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条件优于西南和黄淮海产区,可通过增大播种密度来提高单产,但加大种植株距会减小播种密度,导致单产下降,故A错,B对。增加播种面积与延长生长周期无法提高单产,故CD错。故选:B。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空气湿度和日最高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青海省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如图为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4~6题。4.青海省雷暴的多发季节及主要类型是()A.春季、地形雷暴和锋雷暴 B.春季、锋雷暴和热雷暴 C.夏季、地形雷暴和热雷暴 D.夏季、锋雷暴和热雷暴【分析】强对流天气表现为气流的强烈上升,强烈上升的原因有地表温度高和地形抬升等。【解答】解: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夏季晴天多光照强,地表升温快,日最高气温较高,对流运动强烈,易形成热雷暴;青海多高大山脉,夏季风带来湿润气流,受高大山体的阻挡,强烈抬升,易形成地形雷暴。故选:C。5.影响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地质地貌 D.天气状况【分析】空气湿度大增加雷暴发生的次数,夏季风带来湿润气流增大空气湿度。【解答】解:由图可知,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整体呈东南向西北递减,与空气湿度有关。夏季风带来湿润气流,越向西北内陆,空气湿度越小,发生雷暴日数越少。故选:B。6.与周边地区相比,门源地区雷暴日数较多的原因是()A.日最高气温高 B.水域面积大 C.锋面活动频繁 D.位于山地迎风坡【分析】雷暴的条件有水汽、上升气流、凝结核等。【解答】解:门源位于祁连山迎风坡,水汽充足,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遇冷凝结,易形成雷暴,故D对。日最高气温高不会影响雷暴的发生,故A错。门源地区水域面积不大,故B错。门源位于青藏高原,锋面活动不频繁,故C错。故选:D。河淮地区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山高谷深,主要居住着汉、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当地汉族以农耕活动为主,藏族以游牧业为主。庄廓为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民居,图1为典型庄廊示意图,图2为河湟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典型庄廓外观为高墙合院式设计,其设计理念体现的因果关联正确的是()A.院门朝南开设为抵御外敌 B.房屋规整封闭为冬季保暖 C.院墙不设窗口为传统喜好 D.墙体高于屋顶为遮挡阳光【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解答】解:该地区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山高谷深,风沙活动强,仅开一院门且朝南开设,院墙不设窗口,可防风沙、避北风,AC错误。该地区古时战乱纷争较多,建设高墙可抵御外敌,D错误。房屋规整封闭,没有过多凹凸空间,减少热损耗,利于冬季房屋保温,B正确。故选:B。8.与脑山地区相比,关于川水地区聚落描述正确的是()A.以藏族聚落为主,呈团块状分布 B.以汉族聚落为主,聚落更为分散 C.以藏族聚落为主,呈阶梯状分布 D.以汉族聚落为主,聚落规模更大【分析】影响聚落的因素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农业活动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读图可知,脑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以农主牧辅;川水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以农业为主;根据材料“当地汉族以农耕活动为主,藏族以游牧业为主”可知,川水地区以汉族聚落为主,因地势平坦,聚落规模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锡尔河流域是中亚重要的农耕区,近年来,锡尔河流域农田面积急速增加,影响区域土壤颗粒的组成。土壤颗粒根据粒径大小分为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级,块金系数是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根系能分泌提高土壤黏结性、细化土壤颗粒的有机酸,但土壤耕作年限的增加会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土壤不断砂化。如图为咸海流域示意图,如表为甲、乙两地土壤颗粒组成块金系数值表,据此完成9~11题。粒径范围(mm)1.0~0.250.25~0.05甲100%100%乙0.12%0.04%注:当块金系数<25%时,说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当块金系数>75%时,说明其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引起。9.推测影响甲、乙两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的因素分别是()A.增施绿肥、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增施绿肥 C.地形坡度、退耕还草 D.退耕还草、地形坡度【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解答】解:当块金系数<25%时,说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当块金系数>75%时,说明其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引起。因此,甲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所引起,乙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增施绿肥、退耕还草属于人为因素,近年来锡尔河流域农田面积急速增加,并未开展退耕还草工程,因此影响甲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为增施绿肥。气候变化、地形坡度均属于自然因素,是引起乙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故选:A。10.近年来,甲地土壤砂粒和粉粒含量下降、黏粒含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 B.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度提高 C.兴修水利工程,灌溉水源增多 D.农田面积扩大,有机酸分泌增多【分析】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解答】解:由材料“植物根系能够分泌提高土壤黏结性、细化土壤颗粒的有机酸”可知,植物根系能够分泌有机酸,细化土壤颗粒。近年来锡尔河流域农田面积急速增加,植物根系有机酸含量增多。因此,造成近年甲地土壤砂粒和粉粒降低、黏粒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农田面积扩大,有机酸含量增多。故选:D。11.图中乙地有长期种植水稻的历史,长期耕作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为()A.土壤平均粒径变小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土壤透水能力增强 D.气候趋于干旱【分析】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解答】解:乙地长期耕作应导致土壤平均粒径增大,土壤透水能力增强,A错误,C正确。长期种植水稻不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B错误。长期种植水稻主要影响土壤颗粒性质,使土壤砂化;并未导致沙漠化,使气候区域干旱,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3月一艘重型货轮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航道拥堵一周,全球贸易损失巨大。“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项目(以货运为主)作为缓解苏伊士运河航运压力的方案之一备受瞩目。该项目规划南起以色列港口小城埃拉特,向北穿越沙漠,连接地中海港口城市海法。以色列政府已于2013年批准该铁路规划,但时至今日仍无进展。如图为“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项目示意图。(1)相比苏伊士运河,简述“红海一地中海”高速铁路的优势。(2)简述以色列规划该高速铁路的原因。(3)分析该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对埃拉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4)试解释该高速铁路项目规划至今仍无进展的原因。【分析】(1)“红海一地中海”高速铁路的优势主要从运输速度、时间、受自然影响、修理难度等方面分析。(2)以色列规划该高速铁路的原因主要从交通通达度、经济发展、联系、减少对运河依赖等方面分析。(3)交通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从完善交通网、带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来回答。(4)高速铁路项目规划至今仍无进展的原因主要从成本、时间、政治、国际关系、市场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依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可知,高铁客运量大,速度快,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在铁路建设和运输工具上投资较大,且需要经常维护,水运运量最大,投资相对小,运费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故“红海一地中海”高铁与苏伊士运河的海运相比,优势在于高速铁路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运行速度快,节省运输时间;高速铁路故障易处理,不会因长时间拥堵造成巨额损失。(2)根据材料“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项目(以货运为主)作为缓解苏伊士运河航运压力的方案之一备受瞩目。”可知,该项目可以减轻以色列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根据材料“该项目规划南起以色列港口小城埃拉特,向北穿越沙漠,连接地中海港口城市海法。”分析可知,高速铁路横贯南北,完善以色列国内交通运输网,使以色列的交通通达度更加高,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图上信息可知,以色列南部欠发达地区与首都之间因沙漠产生地缘裂痕双方没有交通运输线路的连接,沟通不便,该铁路的修建弥合以色列南部欠发达地区与首都之间因沙漠产生的地缘裂痕,带动以色列南部乃至整个国家协调发展;该铁路的修建会增强以色列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3)根据材料“该项目规划南起以色列港口小城埃拉特,向北穿越沙漠,连接地中海港口城市海法。”分析可知,高速铁路横贯南北,该高速铁路建成后,增加了埃拉特对外交通运输方式,降低了国内运输成本,埃拉特交通运输得到优化;该高铁连接地中海沿岸港口,成为红海﹣地中海货物转运港,有利于埃拉特发展成为该地区大港,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增加港口运输的市场;高速铁路通车、港口吞吐量增大,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人口增多,有利于埃拉特城市化的发展。(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铁路交通运输的需求较小,以色列南北海港货物吞吐能力不足,尚不具备作为重要货运通道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海运至今仍为各国间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苏伊士运河依然在各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海运运输市场广阔,路上运输的市场需求较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路上运输到港口,需要建设仓储转运站,海陆中转耗时长、费用(成本)高、运力不足等缺陷有待解决,也是高速铁路至今没有修建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中东地缘政治复杂,国际关系紧张,社会动荡不安,地区形势的波动深刻影响经贸合作。故答案为:(1)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节省时间;高速铁路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高速铁路故障易处理,不会因长时间拥堵造成巨额损失。(2)该项目可以减轻以色列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高速铁路横贯南北,完善以色列国内交通运输网;弥合以色列南部欠发达地区与首都之间因沙漠产生的地缘裂痕,带动以色列南部乃至整个国家协调发展;增强以色列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3)该高速铁路建成后,增加了埃拉特对外交通运输方式,降低了国内运输成本,埃拉特交通区位得到优化;连接地中海沿岸港口,成为红海﹣地中海货物转运港,有利于埃拉特发展成为该地区大港;高速铁路通车、港口吞吐量增大,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人口增多,有利于埃拉特城市化的发展。(4)以色列南北海港货物吞吐能力不足,尚不具备作为重要货运通道的条件;海运至今仍为各国间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苏伊士运河依然在各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海陆中转耗时长、费用(成本)高、运力不足等缺陷有待解决;中东地缘政治复杂,地区形势的波动深刻影响经贸合作。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对河流演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图示研究区多断裂与河流发育,沿金沙江断裂南流的金沙江,在石鼓附近折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断裂以西的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南流入海。研究表明,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曾分布有数个古堪塞湖,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横断山脉快速隆升与高山冰川的形成,再受到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了这些古堰塞湖形成和溃决。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研究金沙江的演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图为“研究区各断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1)指出图示区域内河流与断裂的位置关系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中,金沙江巧家上游河段流向的成因。(3)分析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与气候周期性变化对金沙江古堰塞湖形成和溃决的影响。(4)有人推测第四纪时期金沙江曾经向南汇入红河,请设计一个简要研究方案来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分析】(1)内河流与断裂的位置关系主要有完全重合、基本重合、部分重合、位移等方面。(2)河流流向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河流侵蚀、植被覆盖率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3)河流形态的塑造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等因素影响。(4)地理研究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研究目标,切合研究内容,注重研究方法,与科学性、可操作性、实践性相结合。【解答】解:(1)图示研究区多断裂与河流发育,其中怒江、澜沧江、红河与断裂的位置基本重合,一直南流入海;沿金沙江断裂南流的金沙江,其位置与断裂部分重合。(2)金沙江在石鼓上游因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沿南北向的金沙江断裂下蚀成谷,自北向南流;流至石鼓后,遇到楚雄﹣元谋隆起带阻挡,折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然后又沿小江断裂侵蚀成谷,向北流至巧家。(3)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横断山脉快速隆升,山体滑坡崩塌堵塞金沙江河道,形成众多堰塞湖。气候周期性变化:冰期时,蓄积于冰川的降水比例大,河流径流流量小,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不易溃决;间冰期时,冰川大量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堰塞湖易于溃决。(4)分别对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积物和红河河床沉积地层进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物质类型分析和测年分析,然后对比两条河流的样品是否具有一致性,可用来作为第四纪时期金沙江曾经向南汇入红河的研究依据。故答案为:(1)怒江、澜沧江、红河与断裂的位置基本重合;金沙江的位置与断裂部分重合。(2)地势北高南低,金沙江断裂下蚀成谷,自北向南流;楚雄﹣元谋隆起带阻挡,折向东流;后沿小江断裂侵蚀成谷,向北流至巧家。(3)构造运动使横断山脉快速隆升,山体滑坡崩塌堵塞金沙江河道,形成众多堰塞湖;冰期时,河流径流流量小,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不易溃决;间冰期时,冰川大量融化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堰塞湖易于溃决。(4)对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积物和红河河床沉积地层进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分析,对比两条河流的样品是否具有一致性。(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4.(10分)乌兰察布是内蒙古离北京最近的草原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乌兰察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2022年6月,乌兰察布通过线上线下推出十大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催热旅游市场。自推广以来,乌兰察布市旅游人次增长了116%,旅游交易额增长118%,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标。如图为乌兰察布位置示意图,如表为乌兰察布旅游精品线路主题。序号主题序号主题1草原风情游6长城主题摄影游2山水养生游7草原精品民宿体验游3激情冰雪体验游8原味乌兰察布品鉴游4万里茶道体验游9康养度假体验游5自驾、房车营地游10红色研学游分析乌兰察布旅游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原因。【分析】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时需要考虑:资源禀赋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开发商分析、开发主题和形象设计、功能分区和项目设置、旅游产品设计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乌兰察布为了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标,“推出十大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催热旅游市场”,体现了政府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其精品旅游线路包括了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