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其建筑布局突出体现了北京四合院的特点。银安殿为其最主要的建筑。图为某游客拍摄的“恭王府银安殿”照片。观察照片,完成1~4题。1.游客拍摄该照片时面对()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2.据图判断,照片拍摄时北京的太阳高度约为()A.20° B.40° C.70° D.90°3.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大约在()①立春前后②寒露前后③正午时④日落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依据照片中信息推断,北京当时()A.昼短于夜、昼变短 B.昼短于夜、昼变长 C.昼长于夜、昼变短 D.昼长于夜、昼变长图为某年11月19日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时刻()A.北京雨过天晴,气温回升、风和日丽 B.黄海海域受暖锋天气影响,风大浪高 C.朝鲜半岛将再次迎来降水,进入雨季 D.长春受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气温下降6.由于冷锋运动速度快,当甲锋面追上乙锋面后,锋面结构应为()A. B. C. D.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图1为苏北黄河故道所在区域图,图2示意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7~9题。7.图中①~④的形成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8.河水与海水性质不同,河流入海常形成河口锋(如图),近岸海面形成“泾渭分明”现象。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该处河流入海口()A.河口锋倾角逆转,河水下沉海水上浮 B.河口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明显增多 C.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 D.泾渭分明线因河水含沙量增大而消失9.1855年后,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陆源泥沙沉积减少②全球气候逐渐变暖③海水侵蚀作用突出④地壳上升运动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当雾遇到低于冻结温度的地物时,凝华成雾凇。吉林省松花江畔的水汽、低温、静风等环境使其雾凇美景闻名遐迩。然而在西北地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雾凇也并不罕见(如图)。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水汽来源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10~13题。10.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降水偏多的沙漠,是由于()A.东亚、南亚季风共同影响,夏季多雨 B.赤道低压和西风交替控制,终年湿润 C.副极地低压控制,雨水丰沛且蒸发弱 D.所处盆地西侧有缺口,西风得以深入1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自然景观是()A.草木茂盛,牛羊遍地 B.狂风呼啸,魔鬼城堡 C.乱石戈壁,河网密织 D.黄沙白雪,碧水丹霞1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形成的雾凇,其水汽应来自()A.高山冰雪融水 B.河流水 C.冬季地表积雪 D.地下水13.图6中甲、乙、丙、丁都是多雾的城市,其中常现雾凇景观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丰顺县位处广东省客家文化核心区,客家先祖在这里建立了一套适应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图为丰顺县聚落分布及农业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丰顺县聚落分布特点为()A.仅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 B.河谷平地聚落规模较大 C.丘陵地带聚落密度最大 D.山地地区聚落数量最少15.①②③④为客家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依次代表()A.渔业、稻作农业、林业、畜牧业 B.稻作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 C.渔业、稻作农业、畜牧业、林业 D.稻作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植被、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与植被同被视为自然环境的镜子、划分陆地自然带的主要标志。云南省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图1为云南省主要土壤地域分布图,图2为玉龙雪山山地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20题。16.云南省砖红壤带主要分布在23°N以南,推测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应为()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高山气候17.在云南省西部,赤红壤带多呈树枝状、带状自南向北延伸。这是因为()A.在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光照充足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季风沿河谷深入,形成湿热环境 D.河流自南向北流,沿岸水源丰富18.红壤为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与红壤对应的植被类型应为()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高山草甸19.结合棕壤在云南省及玉龙雪山分布的特点推知,棕壤在我国还可能分布在()①东北平原②山东丘陵③秦岭山地④柴达木盆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云南省土壤的地域分布状况反应出其自然环境特点有()①热带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显著②西部山脉纵列,东部高原崎岖③河流交织成网,自西向东流淌④水热组合多样,生物种类繁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本部分共4题,共60分。21.山川巨变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最终形成了11000平方米的鄱阳湖盆地。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结合资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图示区域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判断依据。(2)说明图中甲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3)庐山北枕滔滔长江,东望浩浩鄱阳,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请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视角,推测庐山的组成物质未来将走过的“生命历程”。22.一湖千面鄱阳湖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湖水随季节转换涨落,湖区的景观也随之变化。图1为鄱阳湖流域图,图2为鄱阳湖流域降水量与鄱阳湖平均水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图3为鄱阳湖不同季节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鄱阳湖平均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差异,并分析原因。鄱阳湖具有“洪时一片、枯时一线”的独特景观,有中国最美湿地、江南“塞上草原”等称号。(2)鄱阳湖区形成草原是否符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说明理由。23.2022年夏秋季节,鄱阳湖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图为2022年10月19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图,图1为2022年1~11月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统计图,图2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鄱阳湖旱涝灾害序列图,图3为三峡水利枢纽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10月19日影响长江中下游、海南岛的天气系统,并分别绘图说明其对天气的影响。(2)结合图1,说明2022年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的表现。(3)概括明代以来鄱阳湖旱涝灾害的特点。(4)三峡水利枢纽的首要功能为防洪,每年分为三个调度时期(如表)。任选其一,指出该时期长江与鄱阳湖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三峡水利枢纽运营后补给水量的变化。调度时期时间调度主要内容汛期6月~8月6月初腾出库容,根据每次洪峰水量和下游行洪能力蓄放来水,调控出库水量。蓄水期9月~11月适时储蓄来水,逐步使水库水位升至正常蓄水位。消落期12月~次年5月结合下游生产、生态等需求,合理开闸放水。24.“纽约等繁华都市一夜之间被冰封,彻骨严寒令人绝望……”电影《后天》讲述的故事虽是虚构,但绝非无稽之谈。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会突然坠入严寒吗?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追寻历史有研究显示,1.35万年前古印第安人在美洲北部创造的克洛维斯文明,于1.29万年前后神秘消失。与此同时,该区域的长毛猛犸象、剑齿虎等大型哺乳动物突然灭绝。有一种假说:仙女木事件是导致该文明消失的原因。图1为格陵兰岛1.5万年以来温度变化。(1)描述图中仙女木事件发生前温度变化的特点。并指出仙女木事件时期,美洲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温度变化做出的响应。探究二洋流功绩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洋流之一,其流量值约为2×107~4×107万立方米/秒。图2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图。(2)说出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惠及的地区,举例说明其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三冷暖缘何电影《后天》场景一:在联合国全球变暖研讨会上,J教授根据热盐环流提出:全球极速暖化使南北极冰迅速融化,导致高纬海水的盐度大大降低,密度减小……北半球温带的温暖气候将不复存在。热盐环流是依靠海水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如图3).北大西洋暖流流向高纬度地区的过程中不断蒸发,其盐度升高,温度降低,密度增大。正常情况下,其在格陵兰岛附近成为冷重海水,下沉入深海,再向南到低纬地区上升(如图4)。电影《后天》场景二:地处热带的印度下起大雪……高纬海区海温浮标显示气温骤降……直升机在苏格兰因油箱冻结坠落、救援队员在舱门开启瞬间被冰冻……东京遭受到罕见的冰雹袭击……洛杉矶被巨龙卷的侵袭……纽约上空鸟类成群向南方逃亡、随后城市被大水淹没、被暴风雪包围……(3)阅读材料,尝试运用热盐环流解释J教授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观点,并指出影片中为该观点提供哪些佐证。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其建筑布局突出体现了北京四合院的特点。银安殿为其最主要的建筑。图为某游客拍摄的“恭王府银安殿”照片。观察照片,完成1~4题。1.游客拍摄该照片时面对()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分析】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屋朝向正南方向,南回归线以南的房屋畅销正北方向,可以得到更多的太阳光照。【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恭王府位于北京市,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北方民居为了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主建筑多为坐北朝南,所以银安殿朝向南,游客面向正北拍摄该照片。故选:D。2.据图判断,照片拍摄时北京的太阳高度约为()A.20° B.40° C.70° D.90°【分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长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长越长。【解答】解:图示建筑物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此时是正午时间;图示影子长度比建筑物高度长,故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C、D错误。北京的纬度在4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7°,大于20°,故A错误,B正确。故选:B。3.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大约在()①立春前后②寒露前后③正午时④日落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度大约是8°/月。【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此时为正午时刻,③正确,④错误。根据图片中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可知,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4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大概位于10°S,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大致为一个月跨纬度8°,此时是立春或是立冬前后,①正确,②错误。故选:A。4.依据照片中信息推断,北京当时()A.昼短于夜、昼变短 B.昼短于夜、昼变长 C.昼长于夜、昼变短 D.昼长于夜、昼变长【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另一个半球昼变短。【解答】解:根据上题,此时是立春前后,日期大约是2月4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各点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图为某年11月19日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时刻()A.北京雨过天晴,气温回升、风和日丽 B.黄海海域受暖锋天气影响,风大浪高 C.朝鲜半岛将再次迎来降水,进入雨季 D.长春受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气温下降【分析】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解答】解:A、根据等压线数值和分布可知,北京处在冷锋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下降,A错误。B、读图可知,黄海海域受冷锋天气影响,等压线较密集,风大浪高,B错误。C、朝鲜半岛将受冷锋影响,可能再次迎来降水,此时是11月,不可能进入雨季,C错误。D、长春处在暖锋前,受到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D正确。故选:D。6.由于冷锋运动速度快,当甲锋面追上乙锋面后,锋面结构应为()A. B. C. D.【分析】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因为锋面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才能形成的,所以只有在低压控制下的辐合气流才能形成锋面,而高压中心附近的气流是向周围辐散的,冷暖气流不会相遇,所以形成不了锋面。【解答】解:读图可知,甲锋面符合为黑色三角形,为冷锋锋面,乙锋面为黑色半圆形,为暖锋锋面;当甲锋面追上乙锋面后,暖空气前后两侧为冷空气,AC错误。暖气团受冷空气影响会爬升到冷空气上方,不会出现下降,D错误,B正确。故选:B。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图1为苏北黄河故道所在区域图,图2示意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7~9题。7.图中①~④的形成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所以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最初是由淮河沉积开始,形成面积较小的沙坝,对应②阶段;原因黄河夺淮入海,则淮河被黄河所取代,由于黄河含沙量很大,则大量泥沙淤积填充在沙坝和海岸线之间,在新的入海口外形成少量沙洲,对应③阶段;随着泥沙淤积,沙洲数量进一步增加,对应①阶段;最后沙洲在入海口聚集变大,使沙洲连成一体,对应④阶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河水与海水性质不同,河流入海常形成河口锋(如图),近岸海面形成“泾渭分明”现象。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该处河流入海口()A.河口锋倾角逆转,河水下沉海水上浮 B.河口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明显增多 C.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 D.泾渭分明线因河水含沙量增大而消失【分析】河流如海区域,如果河流水水量大,则“泾渭分明”现象的混合带宽,向海洋一侧凸出;如果河流水水量小,则“泾渭分明”现象的混合带窄,向海洋一侧凸出小。【解答】解:由于河水密度小于海水,所以海水下沉,河水上浮,A错误。河口锋是河流水和海水的水文状况的变化,与天气状况无关,B错误。由于黄河水量和含沙量季节差异大,夏季为丰水期,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冬季为枯水期,水量小、含沙量小,导致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C正确。含沙量增大并不会使河水和海水的性质相同,河口锋仍然存在,泾渭分明线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C。9.1855年后,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陆源泥沙沉积减少②全球气候逐渐变暖③海水侵蚀作用突出④地壳上升运动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影响海岸变迁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流水作用、地壳运动和海浪作用。【解答】解:1855年黄河北归,该地河流含沙量减少,陆源泥沙沉积减少,故①正确。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会使海岸线整体后退,而图中南侧海岸线反而向海洋前进,故②错误。海水不同位置的侵蚀作用使得海岸线差异侵蚀后退,整体上使得海岸线趋于平缓,故③正确。地壳上升会使海岸线整体前进,而图中北侧海岸线反而后退,故④错误。故选:A。当雾遇到低于冻结温度的地物时,凝华成雾凇。吉林省松花江畔的水汽、低温、静风等环境使其雾凇美景闻名遐迩。然而在西北地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雾凇也并不罕见(如图)。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水汽来源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10~13题。10.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降水偏多的沙漠,是由于()A.东亚、南亚季风共同影响,夏季多雨 B.赤道低压和西风交替控制,终年湿润 C.副极地低压控制,雨水丰沛且蒸发弱 D.所处盆地西侧有缺口,西风得以深入【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天气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解答】解:读图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亚季风不易到达,南部有青藏高原、昆仑山的阻挡,南亚季风也不能深入,A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纬度高,不可能受赤道低压控制,B错误。相对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该区域纬度低,不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多风、蒸发强,C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虽然四周有高山围绕,但西侧有缺口,使得西风深入,从大西洋带来的湿润水汽受山地抬升形成降水,D正确。故选:D。1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自然景观是()A.草木茂盛,牛羊遍地 B.狂风呼啸,魔鬼城堡 C.乱石戈壁,河网密织 D.黄沙白雪,碧水丹霞【分析】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或田野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解答】解:读图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格尔盆地,属于大陆性荒漠气候,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景观较多,如魔鬼城堡,B正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很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地表主要为荒漠景观,A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识记能力,远离海洋,四周高山围绕,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少,河流较少,C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白雪主要在冬季,因气候干燥,降水少,水域较少,因此不是常见的自然景观,D错误。故选:B。1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形成的雾凇,其水汽应来自()A.高山冰雪融水 B.河流水 C.冬季地表积雪 D.地下水【分析】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春季;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丰水期在夏季,冬季容易断流;靠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全年变化不大。雾凇需要低温、静风、空气湿度大等。【解答】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低,不利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错误。冬季河流水冰封期长,河流水不是当地形成的雾凇的主要原因,B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纬40°以北,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雪相对多,由于气温低,积雪时间长达4个月,所以推测沙漠中冬季的水汽主要来自积雪,故C正确。冬季地下水蒸发弱,D错误。故选:C。13.图6中甲、乙、丙、丁都是多雾的城市,其中常现雾凇景观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雾凇形成的条件需要低温、空气湿度大、静风等。【解答】解:甲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冬季风力大,气温相对高,不利于雾凇的形成,A错误。乙低深入陆地内部,是纬度低兴趣和,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风力小,冬季气温低,常现雾凇景观,B正确。丙低纬度低,气温高,不利于雾凇的形成,C错误。丁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汽少,不利于雾凇的形成,D错误。故选:B。丰顺县位处广东省客家文化核心区,客家先祖在这里建立了一套适应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图为丰顺县聚落分布及农业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丰顺县聚落分布特点为()A.仅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 B.河谷平地聚落规模较大 C.丘陵地带聚落密度最大 D.山地地区聚落数量最少【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交通、政策等。【解答】解:从图中可看出,聚落在山地、丘陵、山间谷地、冲积平原均有,其中山间谷地、冲积平原的聚落都较为集中,故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平地聚落圆圈较大,规模较大,B正确。丘陵地带聚落的密度较小,C错误。山地地区的聚落数量总体并不少,只是密度小,但是山地的面积多,D错误。故选:B。15.①②③④为客家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依次代表()A.渔业、稻作农业、林业、畜牧业 B.稻作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 C.渔业、稻作农业、畜牧业、林业 D.稻作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劳动力、交通等。【解答】解:该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丘陵山区发展林业、人工草地来防止水土流失,海拔越高,水热条件变差,应由林地变成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发展种植业;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发展渔业。所以从海拔低到高,依次应该是渔业、稻作农业、林业、畜牧业。故选:A。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植被、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与植被同被视为自然环境的镜子、划分陆地自然带的主要标志。云南省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图1为云南省主要土壤地域分布图,图2为玉龙雪山山地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20题。16.云南省砖红壤带主要分布在23°N以南,推测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应为()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高山气候【分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解答】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不是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故BCD错误。砖红壤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育的土壤,云南省砖红壤带主要分布在23°N以南,推测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故A正确。故选:A。17.在云南省西部,赤红壤带多呈树枝状、带状自南向北延伸。这是因为()A.在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光照充足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季风沿河谷深入,形成湿热环境 D.河流自南向北流,沿岸水源丰富【分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解答】解:读云南省主要土壤地域分布图和玉龙雪山山地土壤分布示意图,据题干可知,在云南省西部,赤红壤带多呈树枝状、带状自南向北延伸,这是因为云南西部河谷南北延伸,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形成湿热环境,促进赤红壤的发育,故C正确。赤红壤带呈树枝状、带状分布和光照、地壳运动及水源无关,故ABD错误。故选:C。18.红壤为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与红壤对应的植被类型应为()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高山草甸【分析】植被类型需要结合地理位置、纬度、温度和降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红壤是在亚热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故B正确,ACD错。故选:B。19.结合棕壤在云南省及玉龙雪山分布的特点推知,棕壤在我国还可能分布在()①东北平原②山东丘陵③秦岭山地④柴达木盆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解答】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平原分布的是黑土,柴达木盆地土地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属沙质土,故①④错误。棕壤是指棕色森林土。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化阶段并具粘化特征的土壤。据图可知棕壤分布在云南北部的玉龙山区海拔2500﹣﹣3200m,落叶林分布的地区,山东丘陵和秦岭山地分布暖温带落叶林,可发育棕壤,故②③正确。故选:C。20.云南省土壤的地域分布状况反应出其自然环境特点有()①热带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显著②西部山脉纵列,东部高原崎岖③河流交织成网,自西向东流淌④水热组合多样,生物种类繁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雷州半岛及云南、台湾等省的南部,大致在北纬22°以南。其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与富集;二是以母质为基础的风化与淋溶。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解答】解:云南省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但不是以热带气候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①错误。西部山脉纵列,东部高原崎岖,垂直地带性明显,不同高度地区有不同的水热组合,生物种类繁多,使土壤类型多样,故②④正确。和河流流向关系不大,故③错误。故选:D。二、本部分共4题,共60分。21.山川巨变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最终形成了11000平方米的鄱阳湖盆地。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结合资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图示区域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判断依据。(2)说明图中甲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3)庐山北枕滔滔长江,东望浩浩鄱阳,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请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视角,推测庐山的组成物质未来将走过的“生命历程”。【分析】(1)内力作用的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3)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玄武岩常含有气孔;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沉积岩的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解答】解:(1)图中有断层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图中花岗岩属于侵入性岩浆岩,说明有岩浆活动;图中分布着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2)甲分布着花岗岩,说明甲处最开始发生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在甲处有缺失,说明岩浆岩在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后,经历了水平挤压隆起、地壳抬升,抬升到地表以后又经历了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进而形成现在的地貌。(3)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相互转换,庐山目前组成物质为变质岩和沉积岩,而且海拔较高,先经历外力侵蚀搬运作用,搬运到低处沉积,再经历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岩浆再继续活动形成岩浆岩。故答案为:(1)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依据:断层表示有地壳运动,花岗岩和变质岩分别代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2)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也有一部分沉积形成沉积岩,再经历挤压隆起、地壳抬升,最后外力侵蚀。(3)被侵蚀、搬运到低处沉积,再发生变质作用,最后重熔再生形成岩浆。22.一湖千面鄱阳湖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湖水随季节转换涨落,湖区的景观也随之变化。图1为鄱阳湖流域图,图2为鄱阳湖流域降水量与鄱阳湖平均水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图3为鄱阳湖不同季节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鄱阳湖平均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差异,并分析原因。鄱阳湖具有“洪时一片、枯时一线”的独特景观,有中国最美湿地、江南“塞上草原”等称号。(2)鄱阳湖区形成草原是否符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说明理由。【分析】(1)降水量需要结合纬度、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的变化。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随着海拔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海拔、坡向水热组合不同。【解答】解:(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鄱阳湖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鄱阳湖区属于我国长江流域,夏半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在5、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降水量丰富,7、8月份进入伏旱季节,降水量减少,故而在6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鄱阳湖区的水量主要来自于流域内的降水汇入,但支流水汇入湖泊需要时间,故而鄱阳湖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稍迟。(2)鄱阳湖区出现草原景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或者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不符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鄱阳湖区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湖区水量的季节变化。结合材料“洪时一片、枯时一线”可知:夏半年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湖区水量大,水域面积辽阔;冬半年,流域内降水少,湖区水量减少,湖水回归赣江,大片湖床裸露,形成短生命周期植被,形成块状的草原。结合区域地理位置可知,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答案为:(1)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鄱阳湖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原因:鄱阳湖流域处于长江流域,6月份多锋面雨,月降水量达最大;鄱阳湖水量来源于周边支流,6月份流域内降水量最大,但汇入湖泊需要时间,因此湖水平均水量最大值会延迟一个月出现。(2)不符合。鄱阳湖区由于湖水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大,夏半年,湖水猛涨,水面辽阔;秋末到次年初春,受冬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少,进入枯水期,大片湖床裸露,水草肥美,形成块状的草原景观。鄱阳湖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3.2022年夏秋季节,鄱阳湖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图为2022年10月19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图,图1为2022年1~11月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统计图,图2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鄱阳湖旱涝灾害序列图,图3为三峡水利枢纽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10月19日影响长江中下游、海南岛的天气系统,并分别绘图说明其对天气的影响。(2)结合图1,说明2022年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的表现。(3)概括明代以来鄱阳湖旱涝灾害的特点。(4)三峡水利枢纽的首要功能为防洪,每年分为三个调度时期(如表)。任选其一,指出该时期长江与鄱阳湖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三峡水利枢纽运营后补给水量的变化。调度时期时间调度主要内容汛期6月~8月6月初腾出库容,根据每次洪峰水量和下游行洪能力蓄放来水,调控出库水量。蓄水期9月~11月适时储蓄来水,逐步使水库水位升至正常蓄水位。消落期12月~次年5月结合下游生产、生态等需求,合理开闸放水。【分析】(1)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暖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一般情况下冷锋过境以后,当地将转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变得晴朗。(2)2022年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的表现需要结合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3)鄱阳湖旱涝灾害的特点需要结合数据和图片进行分析。(4)长江水和鄱阳湖水存在互补关系,但一年中大多数时是鄱阳湖水流入长江,长江水倒灌补给鄱田湖的时间很短。长江水位较高时会倒鄱阳湖,使湖泊水位升高;长江水位持续偏低会产生拉空效应,使湖泊水位下降。所以,长江水位的高低是影响鄱阳湖水位高低的主导因素。【解答】解:(1)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压线数值近似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高压控制下多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海南呈闭合状态,中心低四周高为低压,低压多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图示如下。(2)读图可知,y轴代表了副高的位置、强度、面积,根据2022年和近30年的平均数值比较,可发现西点趋向东经90度,意味着副高位置向西运动了,强度指数在夏季远大于平均数值,面积指数在夏季也大于平均值,因此其表现应为副高向西深入内陆,控制的面积大,强度大。(3)根据图示,灾情指数正值为洪灾,负值为旱灾,数值越大,灾情越大,明代以来,旱涝灾害频发,且到了清代民国,其序列黑点分布更加密集且数量更多,可以认为后期灾害加剧,根据指数大小也可发现,后期大的旱涝灾害也加剧了。从灾害种类分析,洪涝灾害即序列黑点在正值区间分布更多,即明代以来以洪涝灾害为主。(4)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主要看水位高低,夏季长江为雨季,降水多汇水量大,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故长江补给鄱阳湖,而到了枯水季节,鄱阳湖水位高反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运营,调节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消峰补枯的作用,使得净流量更加平稳,即补给水量的变率减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变小,补给量趋于稳定。故答案为:(1)影响长江中下游的是高压,影响海南的是低压。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低压系统则盛行上升气流,容易降水。(2)副高向西深入内陆,控制的面积大,强度大。(3)明代以后旱涝灾害多发,以洪灾为主。到了清代民国灾害的程度和频次进一步加剧。(4)汛期时,长江补给鄱阳湖,或蓄水和消落期鄱阳湖补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运营后补给水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变小,补给量趋于稳定。24.“纽约等繁华都市一夜之间被冰封,彻骨严寒令人绝望……”电影《后天》讲述的故事虽是虚构,但绝非无稽之谈。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会突然坠入严寒吗?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追寻历史有研究显示,1.35万年前古印第安人在美洲北部创造的克洛维斯文明,于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