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2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2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2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2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2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7:九上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练

一、(2024•广西南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尺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

凌晓楼先生曙①,嘉庆间江淮大儒也。先生以一孤童,贫而居市,十岁就塾,年馀,读“四子书”未毕,

即去乡,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②其轩

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愤甚,求得已离句③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

如故。

(选自《郎潜纪闻》,有删改)

1.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2.下面对【乙】文的理解有误一项是()

A."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B.天寒抄书,非嗜学者难以如此。“不敢稍逾约"照应"计日以还",表现了作者的诚信。

C."穷冬""烈风""大雪",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正面烘托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

D."被""戴""腰""佩""备"动词连用,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串送之老翁逾墙串B.而日中佣作如故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C.无从致书以观不以物喜D.先生乘夜狙基轩外基如土石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

5.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

6.请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写下表。

共同特点具体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

宋濂:

〃嗜学〃

凌曙:白天做工,夜晚在窗外听邻居家老师讲课

(3)

7.面对磨难,【甲】诗作者并未放弃追逐理想,而是以","勉励自己。【乙】【丙】两

文中宋濂和凌曙虽然都因""(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造成求学艰难,但他们都努力克服,一心

向学。这三则材料共同启示我们:(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D2.C3.A4.(1)因此人们经常把书借给我。

(2)劳作一空闲下来就默诵已经读过的书。5.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6.(1)即使天寒

地冻也一样借书来抄。

(2)劳作一空闲下来就默诵已经读过的书

(3)通宵达旦自学,白天正常劳作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贫面对

困难,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努力克服。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结尾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

帆远渡碧海青天。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意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

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运用典故,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整首

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表述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

不是正面烘托;

故选C„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跑/动词,跑;

B.形容词,原先/连词,所以;

C.介词,来/连词,因为;

D.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语气;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

(2)然,然而;辄,就;己,已经。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几个月后,那们老师觉察到了,于是关闭外门,不记他进来。"数月"是时间状语,"其师觉之""乃闭

外户不纳"是两个连续的动作,中间应断开。故断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一空。宋濂"幼时即嗜学","嗜学"的具体表现为“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使天寒地

冻也一样借书来抄。

第二、三空。凌曙"嗜学”的表现,一是“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劳作一空闲下来就默诵以前读过的书;二是

"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通宵达旦地读书自学,白天正常劳作。

7.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第一、二空。面对困境,李白并没放弃理解,在短暂苦闷彷徨之后,作者在诗末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呐喊,意思是: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三空。甲诗表现了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能够勇敢地航向前方。乙文和丙文写出了宋濂和凌曙在

贫困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地坚持苦读,乐此不疲。这三篇诗文启示我们: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坚持不

懈,努力克服。

【点睛】参考译文:

【乙】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烈风,大雪有几尺深,连脚

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

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

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

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

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吧。

【丙】

凌曙先生,字晓楼,是嘉庆年间江淮的大儒。先生幼年时丧父,居住在城市里,生活贫困,十岁进入

书塾读书,一年多,还没读完"四书",就到乡下去了,作杂佣以维持生计。然而他在工作间隙总是默默地背

诵已经读过的书,苦于不明白文义。邻居家是富人,为子弟请来讲经书的老师,先生在夜晚在窗户外觊觎,

听他们讲论。几个月后,那们老师觉察到了,于是关闭外门,不记他进来。先生非常气愤,到市场买来已

经剖章析句的旧书,私下里读到天明,白天和原先一样照常作工。

二、(2024•河南南阳•一模)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等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鹤。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卷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有怪者也。《谐》

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挂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g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广异记(节选)

滑州刺史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楼中忽见一人,紫衣朱冠。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日:

"即城隍之主。”又问何来,答云:“黄河之神,欲毁我城。克后五日,大战于河湄。恐力不禁,故来求救。

君之城也,惟君图之。”秀庄许诺,神乃不见。至其日,河中忽尔晦篝,有白气直上十余丈,楼上有青气出。

秀庄命弓弩乱射白气,气形渐小,至灭,唯青气独存,逶迤如云峰之状。初时,黄河俯近城之下,此后渐

退,至今五六里也。

【丙】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关于文中加点词词义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工具书进行释义一一从工具书中可以查到“志怪者也"中"志"有"记载"的意思。

B.联系成语推断词义一一"屏声敛息"中"息"是"气息"的意思,可推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息"也表示"气

息”。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一一由"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推知甲文"怒"是"用力鼓动翅膀"的意思。

D.联系课内明确词义一一“北冥有鱼"的"冥",同"溟",海,可推知"河中忽尔晦冥"的"冥"也是这个意思。

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下列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的三句话运用了顶真手法,将北海的鲸化为鹏鸟的过程有机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

读起来语气连绵,音韵流畅。

B.甲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和大鹏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删去。

C.甲文中大鹏的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李白《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和李清照《渔

家傲》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均取材于此,还有很多成语就出自本文,比如"鲸鹏展翅""鹏程万里"。

D.甲文中,大鹏借助了大风的外力,才能到达南海。乙文中,城隍之主与滑州官兵通力合作,才使滑

州免受黄河水患。

11.丙文运用了几处典故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请你任选一处并简要分析。

12.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请分别说说甲乙丙三篇文章中"浪

漫主义”的具体体现。

知识链接: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瑰

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答案】8.D9.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10.B11.示

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对重

新被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用宗意"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

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12.示例:甲文想象出鲸、大鹏的形象,并极写鲸鹏之大、飞行气势之盛;

乙文想象出城隍之主和黄河之神的形象,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两神打斗、官兵助力的过程;丙文的浪漫笔法

主要体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诗句和意境的夸张,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三篇都从主观

内心世界出发,反映客观现实,这些都是浪漫主义的体现。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D.错误。"河中忽尔晦冥”的意思是河中忽然变得昏暗。此中的"冥”是昏暗的意思。

故选Do

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

词语有:

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牙同"耶",疑问语气词。

io.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B."和大鹏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删去"有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意思是像野马奔腾一样

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野马""尘埃""大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都需要凭借外力才能起飞,它们获得的自由都不是真正的绝对的自由。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微小元

素,与大鹏这一巨大而雄伟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了大鹏的雄伟和壮观。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文学

性,也加深了读者对于大鹏形象的感受,所以不能删除。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典故和古诗情感。

本诗中的典故有:

垂钓碧溪上:此句引用了姜尚(姜子牙)的典故。姜尚曾在礴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后得遇周文王,

助周灭商。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虽然暂时处于困境,但仍有期待被明君赏识、实现抱负的愿望。

乘舟梦日边:此句引用了商朝开国重臣伊尹的典故。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此句运用了南朝宋大将宋意的典故。宋意少年时曾扬言自己“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借

此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仍有信心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决心。

选用其一即可。

1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

由知识链接"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瑰丽

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可知浪漫主义通常利用想象、夸张手法来写,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即可。

示例:在《北冥有鱼》这篇文章中,浪漫主义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鲸鹏这一巨大生物的瑰丽想象上。作者

庄子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巨大无比、能够化为鹏鸟的鳏的形象,并且描述了它振翅高飞、水击三

千里的壮观场景。这种对自然界生物的巨大化和神化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出发,通过

瑰丽的想象来塑造形象的特点。同时,文章也体现了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即通过鳗鹏这一形象,表达

了作者对于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渴望。

在《广异记》这篇文章中,浪漫主义的体现主要在于对城隍之神和黄河之神之间战争的想象性描述。作者

通过瑰丽的想象,构建了一个神祇之间为了保卫城池而展开激烈战斗的场景。这种对超自然现象的神化描

写,以及对战斗场面的夸张渲染,都体现了浪漫主义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的手法。同时,文章也表

达了对于正义和守护的赞美,体现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行路难》这首诗中,浪漫主义的体现主要在于李白对于自身处境和未来道路的浪漫化表达。诗中通过

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等美好事物的描绘,以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困难重重的象征性

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消极情绪中,而是通过“闲来垂钓碧溪

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等想象性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情感。这种对现实和未来的浪

漫化表达,以及通过想象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都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体现。同时,诗人通过这首诗也表

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鲸。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鲸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

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

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

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

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

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唐朝开元年间,滑州刺史韦秀庄公余时到城楼上看黄河。在楼中忽然看见一个人,身穿紫衣头戴红

帽,只有三尺高。这个人自报姓名向他参拜。韦秀庄知道他不是凡人,就问他是什么神祗?回答说是本城

的城隍。又问他来有什么事,城隍说:黄河神打算摧毁这座城池,为了使黄河的河道畅通。我坚决拒绝。

五天之后,我与他将在河岸有一场大战。我担心打不过黄河神特来向你求援。如果你能支援我两千名弓箭

手,到时候帮助我,我就一定能打胜。这个城是你所管,就看你的了。韦秀庄答应了他的要求后,这人就

消失了。过了五天,韦秀庄率领着两千名精壮的士兵登上城楼,看见河面上变得一团漆黑,然后冒出一股

十多丈高的白气,同时城楼上也冒出一股青气,和河上的白气缠绕在一起。这时韦秀庄命令弓箭手们向白

气发箭,白气渐渐变小最后终于消失,只剩下青气了。青气蒸腾而上,化入云端,又飘到望河楼里。起初,

黄河的流水已逼近城下,后来才逐渐退回去。一直退到现在离城五六里的地方。

【丙】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

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

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三、(2024•山西大同•二模)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

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于虑,而后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拂士,出则无敌辱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而乐”乎!噫!壁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

死于安乐也。五日。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岳阳楼记》)

【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

13.孟子认为忧患造就人才,一个人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范仲淹探求古代仁人志士"不

为物动”的旷达胸襟后发出"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的感慨。[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14.忧患和磨难可以使民族存续,国家兴旺。文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意思是,说明来

自外部的忧患也是保持国家兴旺的必要条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思

是,道出古代仁人志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

15.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人奋发有为。《行路难》(其一)中哪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经历仕途艰难后依然乐观自

信?请写出这两句诗,并说说你的理解。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孟子和范仲淹都具备"古仁人"的思想境界。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岳阳楼记》的内容分析

孟子和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

【答案】13.有所作为如果没有14.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15.诗句: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理解:本句借宗意"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

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经历仕途艰难后不甘消沉,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6.示

例: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个人说到国家,认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没有

实力相近之国的并存、威慑,没有外部的侵扰,国家就会灭亡,以此警告最高统治者。范仲淹写《岳阳楼

记》时正值贬官在外,本可独善其身,但却表达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们

都堪称"古仁人",忧国忧民之心尽显。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而后作”的意思是: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作"是"有所作为"的意思;

②"微斯人"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重点词语:

①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②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

沧海中勇往直前!作者认为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富含乐观的精神境

界,所以应选这两句诗。

“长风破浪"一句出自《宋书•宗意传》说,宗意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意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

化用用"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政治抱负。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

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展示

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和"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辱外患者,国恒亡”的内容可知,孟子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

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没有直言进谏的臣子,

没有实力相当的敌国,国家终会走向灭亡,这是对执政者的警示;

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容可知,范仲淹是说要超越个人的优乐,以

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

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这是体现品德高尚者的境界。

【点睛】参考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

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

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

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

灭亡的道理了。

《岳阳楼记》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

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

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

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

十五日。

四、(2024•上海长宁•二模)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念.余因得遍观群书。

【丙】

凌晓楼先生曙①,嘉庆间江淮大儒也。先生以一孤童,贫而居市,十岁就塾,年馀,读“四子书”未毕,

即去乡,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②其轩

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情甚,求得已离句③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

佣作如故。

(选自《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凌曙:字晓楼。著有《四书典故核》等。②狙:伺察。引申为觊觎。③离句:指剖章析句。

17.【甲】诗是由(朝代)诗人(人名)所写。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串送之()(2)而日中佣作如政()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0.请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写下表。

共同特点具体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

宋濂:⑴

“嗜学〃

凌曙:白天做工,夜晚在窗外听邻居家老师讲课

21.面对磨难,【甲】诗作者并未放弃追逐理想,而是以","(用原句)勉励自己。【乙】【丙】

两文中宋濂和凌曙虽然都因"贫"造成求学艰难,但他们都努力克服,一心向学。这三则材料共同启示我们: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7.唐代李白18.跑原来19.因此人们经常把书借给我。20.(1)

即使天寒地冻也一样借书来抄

(2)劳作一空闲下来就默诵以前读过的书

(3)通宵达旦自学,白天正常劳作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困难,

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努力克服。

【解析】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这是其中之一。

18.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1)句意:跑着送还回去。走:跑。

(2)句意:白天和原来一样照常作工。故:原来。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以是,因此;假,借给;余,我。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一空。宋濂"幼时即嗜学","嗜学"的具体表现为"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使天寒地

冻也一样借书来抄。

第二、三空。凌曙"嗜学”的表现,一是“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劳作一空闲下来就默诵以前读过的书;二是

"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通宵达旦地读书自学,白天正常劳作。

2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第一、二空。面对困境,李白并没放弃理解,在短暂苦闷彷徨之后,作者在诗末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呐喊,意思是: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三空。甲诗表现了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能够勇敢地航向前方。乙文和丙文写出了宋濂和凌曙在

贫困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地坚持苦读,乐此不疲。这三篇诗文启示我们: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坚持不

懈,努力克服。

【点睛】参考译文:

【乙】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丙】

凌曙先生,字晓楼,是嘉庆年间江淮的大儒。先生幼年时丧父,居住在城市里,生活贫困,十岁进入

书塾读书,一年多,还没读完"四书",就到乡下去了,作杂佣以维持生计。然而他在工作间隙总是默默地背

诵已经读过的书,苦于不明明文义。邻居家是富人,为子弟请来讲经书的老师,先生在夜晚在窗户外觊觎,

听他们讲论。几个月后,那们老师觉察到了,于是关闭外门,不记他进来。先生非常气愤,到市场买来已

经剖章析句的旧书,私下里读到天明,白天和原先一样照常作工。

五、(2024•北京平谷•二模)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斯是陋室"的"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陋B.孤陋寡闻C.因陋就简D.穷街陋巷

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所居之室过于简陋的强烈不满。

B."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设问句,隐含着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冷清的悲凉之感。

C."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对所居陋室不觉简陋的高洁情操。

D."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设问句,透露出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简陋的无奈之感。

24.根据《陋室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取材于《刘禹锡集》)

材料二

何陋轩记

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①,人皆以予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

乐之,不以为由也。

②始予至,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

之以桧竹,琴编图史②,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③孔子

之言。

(取材于王守仁④《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②[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③[信]通"伸",伸张。

④[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二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

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室内陈设雅致、。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

的人生境遇中,但都抱有的人生态度。

【答案】22.B23.C24.惟吾德馨(室外)环境清幽交往高雅安贫乐道、

豁达积极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陋:简陋。

A.不以为陋:不认为它是简陋的。陋:简陋。

B.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不广。陋:见识短浅。

C.因陋就简: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陋:简陋。

D.穷街陋巷:贫穷破旧的街巷。陋:简陋。

故选Bo

2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何;什么。这个句子无疑而问,答案寓于问话之中,因此是反问句。用反问句,表达了虽是陋室,但作者"德

馨",因此不觉简陋的高洁志趣;

故选C。

2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第一空:甲文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认为自己品德高尚,因而陋室并不简陋。因此应填入:

惟吾德馨;

第二空:结合材料二中的"翳之以桧竹"可以看出,作者在居室外种上了桧树、竹子等,因此环境清幽;

第三空:从"学士之来游者“可以看出,日常交往的人都是优雅的文人墨客,因此交往高雅;

第四空: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看出,作者虽经贬

谪,但是仍然看到了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旁边万木逢春的充满希望的景象,因此他不消极气馁,而是

喝干杯中酒,振作精神继续奋进。结合"守仁以罪谪龙场......安而乐之,不以为陋也”可知,王守仁面对被贬

的境遇,却仍然"安而乐之",不以自己身处陋地而不高兴,能够自得其乐,所以两人都抱有安贫乐道、豁达

积极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

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

内染上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

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轩记》: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我王守仁因获罪被贬龙场,人们都以

为我不能居住在那里。然而我在那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不认为它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就着石洞住下。龙场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一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

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

增多了。于是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来伸张孔子的话。

六、(2024•浙江衢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①。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跑。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传

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

之日:“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②高郢③下④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

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⑤。居易首上疏,请

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

州司马。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

立,召迁刑部侍郎。

③居易累以忠鳗遭撰,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刘禹锡传

①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⑥。贞元末,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

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

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②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

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③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日: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

往一复,欲罢不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不奈何:无可奈何。②中书舍人:唐代的官职名,负责拟草诏旨。文中的翰林学士、左拾遗等

都是官职名。③高郢:人名。④下:主持。⑤汹汹:形容动荡不安或骚乱不宁。⑥宏辞科:唐代科举考

试的一个科目,文中的进士也是科举名目之一.

25.阅读两篇传记,阻碍之一是诸多的官职名称及官职任免调动的动词。对官职名称可借助【注释】了解,

对官职任免调动的动词可分类理解。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类别的括号内。

①迁、擢②补、拜③贬④出、徙

A.任命()B.提拔()

C.降职()D.调动()

26.两位诗人都有"命压人头不奈何”的经历,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概括。

27.请结合两首诗,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处"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这个句子的理解。

28.研读了以上资料,请你说说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位诗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分析。

【答案】25.②①③④26.示例:①白居易遭人谗言被贬;自己觉得在朝廷

无用武之地,请求外放;多次不被重用,放弃做官之心转为纵情诗酒。②刘禹锡受王叔文牵连,多次被贬;

原本被召回在郎署就职,因写诗暗含讥讽之意,当权者不满,把他的官职贬为播州刺史,又改为连州刺史,

最后为夔州刺史。27.单点结构:没有联系两首诗,基于句子语境理解"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示例1:"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的意思是那些互相配合的人志趣相同,相互争论的人势均力敌。白居

易用此句评价自己和刘禹锡的关系。

多点结构:分点罗列了“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在两首诗中的体现,没有进行阐述。

示例2:白居易用这句话表明自己和刘禹锡是志趣相投、才气相当的知音。白居易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中既欣赏、赞美刘禹锡,又对他的遭遇报以同情及愤懑,体现了白居易对刘禹锡的深情厚谊;刘禹锡在《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应了白居易的情感,表达积极向上之情。白居易的诗坦率、真诚,刘禹锡的

诗豪迈、寓意深刻。

关联性结构:能联系两首诗阐述对于"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的理解。

示例3:"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的意思是那些互相配合的人志趣相同,相互争论的人势均力敌。白居

易用这句话评价自己和刘禹锡用诗唱和往来,以此表明自己和刘禹锡是志趣相投、才气相当的知音。两位

诗人"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在两首诗中得到了印证。白居易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既高度赞扬刘

禹锡的才能,又为其遭遇不公打抱不平,此诗写得坦率、真诚,体现了白居易对刘禹锡的深情厚谊;刘禹

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着重回应白居易,体现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密关系。如面对朋友的

打抱不平,刘禹锡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腕而忧伤,对世

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诗豪迈,富有哲思。28.示例:白居易的形象是借诗

抒发情思、放纵诗酒、重情义,刘禹锡的形象是借诗抒发情思、积极乐观、重情义。两位诗人借助应答诗

相互关心、鼓励,而刘禹锡的诗更积极向上,两位诗人的传记中都记录了在生活、工作中借助诗抒发情思

的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运用的能力。

②补:即递补、委任官职。拜:是指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多用于两汉以前的史

书。

故选Ao

①迁、擢:意思是提升官职。属于提拔。

故选Bo

③贬: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故选C。

④"出"也特指"出仕",即离开京城外调。徙:官吏平调称徙。

故选D„

故A配②,B配①,C配③,D配④。

2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命压人头不奈何"指的是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找出诗文中

涉及两位文人被贬的经历和原因概括即可。

依据《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和《白居易传》②段中"时盗杀宰相,

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

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可知,白居易被权贵嫌弃,进谗言而被贬官;依据"河朔乱,兵出无功,

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可知,白居易屡次触犯权贵,提出的意见得不到采纳,自己觉得在

朝廷无用武之地,只能请求外放;依据③段“居易累以忠鳗遭推,乃放纵诗酒"句意可知,多次因提出忠诚

的谏言而遭到排挤,于是放弃做官的念头,转为纵情诗酒。

依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和《刘禹锡传》①段"叔文败,坐贬

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

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可知,刘禹锡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受到牵连,接连被贬;依据②段"时

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句意可

知,后因写诗含有讥讽朝政之意,又引起当权者不满,把他的官职先后贬为播州刺史,连州刺史,最后为

夔州刺史。

27.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诗文内容理解分析。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的意思是那些互相配合的人志趣相同,相互争论

的人势均力敌。

示例1: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诗称国手徒为尔”这一句表现出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赞美之词,而

"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有看出白居易又对刘禹锡的遭遇寄寓深刻同情,体现了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深情情感;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一句

表现出刘禹锡对白居易勉励深感欣慰,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见二人能坦率交流,且互相鼓励,

是友谊的见证。从中看出二人具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示例2: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诗称国手徒为尔”这一句表现出白居易对刘禹锡为人的高度评价

和赞美,“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花。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一句又对他的不幸遭遇

报以同情,也对他遭遇不公深感愤懑,体现了白居易对刘禹锡的深厚友情;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一句这句既是回应白居易,也是表明自己的决心,充满

了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生活态度。从中看出二人具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和白居易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句意可知,二人遭遇相

同,心境相似,借助诗歌互相喝答,体现初二人相互关心、鼓励,可见二人都具有不惧困难,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的性格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

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

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

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

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白居易传》: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在他二十岁,还没有声名远扬时,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

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

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

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

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

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

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很

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

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遭到排挤,就在诗歌酒之间放纵自己。被重新任用后,白居易遇到的都是年幼

的君主,这使得他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贞元末年,刘禹锡尤其受王叔文了解

称奖,被认为有宰相才能而受到优待。顺宗即位,朝廷中文告,都是出于王叔文。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

元在宫中,和他们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

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

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

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当时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

子诗》,诗中有讥讽朝政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

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

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且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

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

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

七、(2024•江苏苏州•二模)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O贬朗州

刘禹锡主要生平经历图

[甲]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乙]

白鹭儿

唐•刘禹锡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芋芋草,久五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O谪连州

[丙]

永贞元年,予始以尚书员外郎坐党累。由补兹郡。居无何,吏议以是迁也不足偿共责,故道贬为朗州

司马。后十年,诏书征还抵京师俄复前命佩故印绶②而南。曩之骑竹马北向相篌®者,咸仕郡县,巾簿④来迎。

下车之日,私唁且笑。既视事,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唆、幸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

拜焉。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⑤官,翘^⑥载于歌谣。余不佞,从群公之后。肇②武德@距于

今,凡五十有七人,所举者四君子,犹振裘之于领袖焉。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刺史中山刘某记。

(节选自唐•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

。迁和州

[T]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缘,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节选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注释]①嗾sbu,唆使。②绶:系印章的丝带。③篌在等待。④巾藉gdu:头巾和单衣,古代士人的盛

服。⑤厥:那。⑥翘SMy6ng:翘首仰慕。⑦肇z*o:开始。⑧武德: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年号。

29.下列对[甲][乙]两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其二)前两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

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B.《秋词》(其二)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