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_第1页
“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_第2页
“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_第3页
“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_第4页
“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改变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培养时代新人。在“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双碳”教育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双碳”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双碳”教育现状,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策略。【关键词】“双碳”目标;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面对“双碳”目标,教育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具体实施中,学科教学是开展“双碳”教育的重要形式,初中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这些也是“双碳”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双碳”教育和地理教学的融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双碳”教育知识、相关行为教育。为此,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探究“双碳”目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一、“双碳”教育理念概述“双碳”是指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抵消。“双碳”目标是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双碳”教育是围绕“双碳”目标衍生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在2022年针对高等教育提出“双碳”教育,随后又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提出“双碳”教育,强调通过“双碳”教育,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双碳”教育,多措并举培育学生的“双碳”素养。各学科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探索融入“双碳”教育的内容载体,明确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目标。“双碳”教育理念强调教师需要从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形成低碳、减排的生活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低碳行为,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1]。在“双碳”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师需要在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低碳理念,提高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度,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付诸实际行动。二、“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1.“双碳”教育目标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内容要求相符。当前,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观念,具体指学生对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应从资源、环境以及人口和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与结果,促使学生了解人地关系的阶段性表现,并对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探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双碳”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绿色低碳生活的习惯,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双碳”教育目标和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内容要求相符。2.地理学科有“双碳”教育的内容载体。初中地理学科具有社会科学属性和自然科学属性,其中涉及很多的环境教育内容,都可以作为“双碳”教育的好素材[2]。“双碳”教育涉及自然环境、能源、产业、大气等要素,这些内容和初中地理学科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比如七年级的“天气和气候”“亚洲自然环境”、八年级的“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等内容,都是开展“双碳”教育的内容载体,为“双碳”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内容。3.“双碳”教育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资源、环境、人口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学到对生活、对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知识。“双碳”教育以全球气候问题为背景开展相关教育,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在“双碳”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真实案例,融入相关素材,有效落实初中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由此可见,“双碳”教育能够体现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将“双碳”教育融入地理教学,能够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三、“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1.缺乏渗透“双碳”教育的意识。“双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学生低碳生活,践行环保。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双碳”教育作为新教育理念推广,将“双碳”教育融入了教育体系中。从围绕初中地理教师开展“双碳”教育的现状所做的问卷调查可知,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双碳”教育理念,没有形成“双碳”教育意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需要深挖学科育人价值,而“双碳”教育融入教学正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3]。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忽视了地理学科新的育人内容,没有深入挖掘地理学科中的“双碳”知识开展教学。2.缺乏有效的“双碳”教育方法。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可知,一些教师虽然具备“双碳”教育理念,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双碳”教育仅停留在简单概念的介绍上,没有将“双碳”教育和地理知识深度融合,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构建系统的“双碳”教育知识体系。可以说,将“双碳”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没有掌握课堂教学中融入“双碳”教育的实践方法,加上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双碳”教育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一些教师的“双碳”教育教学策略缺乏实效性,没有找准“双碳”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没有很好地促进“双碳”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也难以取得实效。四、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双碳”教育的策略1.确立“双碳”教育目标体系,找准“双碳”教育和地理教学的融合点。“双碳”教育主要包含了“双碳”知识教育、“双碳”价值观教育以及“双碳”行为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确立“双碳”教育目标体系,深入分析地理教材,挖掘其中的“双碳”教育素材,寻找“双碳”教育和地理教学的融合点。同时,教师应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围绕“双碳”教育目标,依托互联网搜集相关的素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结合关键知识点拓展知识,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比如围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关内容,教材主要呈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双碳”价值观、知识教育作为“双碳”教育和地理教学的融合点,除了呈现教材相关知识,还应呈现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关心和保护环境。2.跨学科解读“双碳”知识,落实“双碳”知识教育目标。“双碳”知识教育是“双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双碳”的内容,包括内涵及原理、现状和影响以及“双碳”目标达成的路径等。对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双碳”相关内容融入地理教学中。当前,跨学科融合已成为教改趋势,跨学科融合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应树立跨学科融合的思维,根据“双碳”教育要求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实施跨学科融合,帮助学生解读“双碳”知识,促进学生对“双碳”知识有效掌握,使学生形成低碳生活的意识。当然,“双碳”教育除了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还涉及能源、科技、政策、社会经济等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双碳”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落实“双碳”教育目标[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可以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解读“双碳”相关内容。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围绕酸雨、温室效应等空气污染的类型,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学科知识解释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从物理学科中的温度、辐射以及散射等知识点出发,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掌握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原理和过程,进而让学生对“双碳”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围绕“被污染的大气对人类的危害”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生物学知识,从生物学的角度了解被污染的大气为什么会危害人类以及动植物,了解相关原理,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观念。3.开展“双碳”话题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双碳”价值观。“双碳”价值观教育是“双碳”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观,培养学生为“双碳”目标助力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实现“双碳”价值观培育目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开展“双碳”话题讨论活动,在激烈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双碳”价值观念、责任意识的形成。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双碳”相关时事热点和数据,以“双碳”相关知识点为切入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围绕“双碳”话题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双碳”话题的课堂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案例,如雾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案例,一边展示,一边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依次提出“你们知道这些属于哪种类型的空气污染吗”“这些空气污染会对环境以及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导致这些空气污染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学生面对这些生动的案例和教师的提问,参与热烈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相互交流。在讨论这些空气污染出现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二氧化碳排放过量是导致温室效应出现的原因”,对此,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入“双碳”话题,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双碳”目标,向学生解释“双碳”目标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明确写出相关关键词,并提出问题“我们怎样防治大气污染”,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引出了低碳生活理念,很好地将“双碳”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双碳”价值观。4.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落实“双碳”行为教育。“双碳”行为教育是“双碳”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双碳”行为教育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用电、消费、出行以及饮食等方面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教师可以将“双碳”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乡土地理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形成环保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相关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双碳”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调研身边的企业,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调查哪些人类活动会污染大气,形成调查报告。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