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部编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部编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部编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部编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部编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学习目标必备学问:1.通过了解中国的历史,相识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哀痛境况,懂得现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知道这些常识和斗争没有变更中国人民凄惨命运的缘由。4.知道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关键实力:1.能够列举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事务。2.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理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打算。3.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4.结合历史学问和现实思索,能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缘由,知道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增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认同。2、科学精神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缘由,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走不通。基础梳理1.近代中国的艰难境况鸦片斗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华蜜。3.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的探究(1)历程:多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终未能变更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凄惨命运。(2)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确定的。4.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革命性、妥协性。它反对外国侵略势力与本国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靠于外资与本国统治者,又具有妥协性。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记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面貌一新。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气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历程在经验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这四个阶段后,于1949年取得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确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1.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变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其次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需相互连接。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及意义时间:1949年10月1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宏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建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变更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白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阅历总结。易错提示1.甲午中日斗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解析:鸦片斗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冲突确定的。()答案:×解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确定的。3.中国共产党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华蜜的斗争的主心骨。()答案:√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答案:×解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为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分。()答案:×解析: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需相互连接。6.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才智的结晶,并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深化探究1.1840年,鸦片斗争爆发,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究的历史。面对西方的资本入侵,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资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从戊戌变法到洋务运动,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2.材料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鹋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气,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现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故事片段中“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的情节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评述。3.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革命起先进入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2024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你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重大作用?(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心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扬教化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两条活动建议。4.毛泽东同志最宏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动身,起先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究?5.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定产物。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动身,深刻探讨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需分为两步,第一步,变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其次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需分为两步走,这两个步骤之间的有是什么关系?

、随堂训练1.实现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宏大的幻想。在横线处应填入(

)

A.四个现代化 B.中华民族宏大复兴

C.全面坚持小康社会 D.共同富有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贏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你认为这28年起先于()A.1911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7年3.2024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出现了“三罢”斗争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4.关于中国革命,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一步必需变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②第一步必需完成土地革命③其次步必需进行改革开放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是由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确定的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5.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聚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成功②从根本上变更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④标记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深化探究1.答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确定的。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懦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2.答案: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评述: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今,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华蜜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②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究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依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坚韧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验了北伐斗争、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这四个阶段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确定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尤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主动参加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打算,为新的革命力气、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建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示例:开展“弘扬”五四精神,深化学习宣扬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活动;开展“青年五四奖章”评比活动,宣扬青少年身边典型。4.答案:(1)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探究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①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途,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开拓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主持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5.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缘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确定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需相互连接。随堂训练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宏大的幻想。B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是指1949年,故“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可见起点年份是1921年.故解除A、B、D三项,选C。3.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之所以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在革命任务不变的前提下领导阶级发生了变更,即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故选D项;提出口号和进行“三罢”斗争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