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尤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印度选择题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浇灌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在亚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佛教教义中,哪一条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

)A.消退欲望 B.众生同等 C.忍耐听从 D.因果报应东西方文明古国,创建出绚丽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下面是他们的代表的陈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A.古埃及:我们建立了金字塔,独创了太阳历和楔形文字

B.古印度:我们创立了佛教,建立了种姓制度,还独创了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我们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还独创了象形文字

D.古希腊:我们的哲学成就突出,有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还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入侵到古印度,并逐步确立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其中,国王应属于(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关于佛教,不正确的是(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冲突特别尖锐的状况下形成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许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听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持佛教

D.佛教宣扬众生同等,但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古代埃及——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下列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史实中正确的是A.

古埃及人称法老的陵墓为金字塔

B.

通过研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象形文字,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C.

哈拉帕遗址、种姓制度、孔雀王朝、佛教、阿拉伯数字等都是古印度文明

D.

在西周时期,我国建立起以分封制为基础的中心集权专制统治《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假如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假如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那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古印度四个种姓(

)A.职业世袭不变更 B.宗教生活界限分明

C.宗教权利不同等 D.法律地位不同等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心悦诚服”、“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高兴”、“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非选择题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绚丽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变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他们使最早的欧亚大陆诸文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以及印度河和黄河岸边诞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躲藏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子,将遭遇割耳之刑。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长久的斗争战胜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惊自己被同化,才起先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林太《印度通史》材料四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长阿含经》请回答: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哪一世界古代文明?列举其文明成果一例。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宣称其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雅利安人“起先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缘由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等级?(4)材料四体现了佛教的什么主见?该主见与材料三中的种姓制度有何联系?参考答案选择题1——5CBBDA6——10DDCDC非选择题11.(1)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