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24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24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24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24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

1.1〜5的认识.....................................................................1

第1课时I〜5的认识.............................................................1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5

1.1〜5的认识.....................................................................5

第2课时比大小.................................................................5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9

1.1〜5的认识.....................................................................9

第3课时第几...................................................................9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2

1.1-5的认识....................................................................12

第4课时分与合................................................................12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6

2.1-5的加、减法................................................................16

第1课时1-5加法...............................................................16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

2.1〜5的加、减法................................................................20

第2课时1-5减法...............................................................20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3

3.0的认识和加、减法.............................................................23

第1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23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8

1.6-9的认识....................................................................28

第1课时6〜9的认识............................................................28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3

1.6-9的认识....................................................................33

第2课时分与合(1).......................................................................................................................33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7

1.6-9的认识....................................................................37

第3课时分与合(2).......................................................................................................................37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1

2.6〜9的加、减法................................................................41

第1课时6和7的加、减法.......................................................41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6

2.6〜9的加、减法................................................................46

第2课时解决问题(1)...................................................................................................................46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9

2.6〜9的加、减法................................................................49

第3课时解决问题(2)...................................................................................................................49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2

2.6〜9的加、减法................................................................52

第4课时8和9的加、减法.......................................................52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6

2.6〜9的加、减法................................................................56

第5课时解决问题..............................................................56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9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59

第1课时10的认识..............................................................59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3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63

第2课时10的加、减法..........................................................63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6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66

第3课时连加、连减............................................................66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0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70

第4课时力口、减混合............................................................70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74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74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77

第2课时解决问题..............................................................77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80

第3课时拼一拼................................................................80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83

第1课时10的再认识............................................................83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86

第2课时11〜20的认识(1)..........................................................................................................86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90

第3课时11〜20的认识(2)..........................................................................................................90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93

第4课时简单加、减法..........................................................93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97

第5课时解决问题..............................................................97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0

第1课时9加几................................................................100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3

第2课时8、7、6加几(1)..........................................................................................................103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7

第3课时8、7、6加几(2)..........................................................................................................107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0

第4课时5、4、3、2加几.......................................................110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3

第5课时解决问题(1)..............................................................................................................113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6

第6课时解决问题(2)..............................................................................................................116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5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新农村面貌”图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初步

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能正确认、读、写1〜5各数。

2.能用1〜5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并进行交流,

初步建立数感。

3.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知道1〜5各数的顺序,加

深对数序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认、读、写1〜5各数。

难点:能用1〜5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初步建立

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2〜13页主题图】

师: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农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仔细看一

看,图中都有些什么?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和同伴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第1页共122页

1.认识1〜5各数的基数含义,会认、读1〜5各数。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师: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预设L有2只鹅。

预设2:有1只小狗。

预设3:有4个南瓜。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只是感觉有些乱,大家想一想,按照什

么样的顺序说,能让别人听清楚、看明白?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看图也是有方法的,只有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不重不漏。

(2)认识1〜5各数。

师:1栋房子、1个水缸、1只小狗的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

预设:数量都是“1”,可以用“1”来表示。

师介绍:像1栋房子、1只小狗这样数量是1的事物,都可以用

数T来表示。

师:像这样有顺序地看,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2个秋千板、2把椅子、2只鹅。

师:2个秋千板、2把椅子、2只鹅的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

预设:数量都是“2”,用“2”来表示。

师:继续观察,图中还有什么?数量是多少?用几来表示?

预设L还有3只鸟、3个萝卜,它们的数量都是“3”,用“3”

来表示。

预设2:还有4个苹果、4棵树,它们的数量都是“4”,用“4”

来表示。

预设3:还有4朵向日葵、4个南瓜,它们的数量都是“4”,用

“4”来表示。

第2页共122页

预设4:还有5个人、5个玉米、5只小鸭,它们的数量都是“5”,

用“5”来表示。

师:大家能在这幅图中发现那么多的数,真了不起!

(3)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3、4、5这几个数,现在我要考验一

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涂色卡片涂

一涂,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展示交流。

2.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1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

预设L1还能表示1只小猫。

预设2:1还能表示1个菠萝。

预设3:1还能表示1根小棒。

师:2、3、4、5呢?请与同伴说一说吧!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

3.认识1〜5各数的顺序。

(1)借助计数器初步认识1〜5各数的顺序。

师(用计数器拨1颗珠子):拨了几颗珠子,用数几表示?

预设:拨了1颗珠子,用1表示。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第3页共122页

预设:2颗,用2表示。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用几表示?

预设:3颗,用3表示。

……(直到拨了5颗珠子。)

(2)借助小方块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师:每4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小方块,像刚才拨珠子一样摆一

摆,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边摆边说。

4.书写1〜5各数。

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看

看怎么写这些数。

师:大家会写1吗?1像什么呢?

预设:1像铅笔细又长。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教材范例。)

师:“1”从哪儿起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小圆点。

师:在哪儿收笔?它是怎么表示的?

预设:小箭头。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写。

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描一描、写一写。

学生在书上描红。

(用同样的方法教授2〜5的书写方法。)

三、快乐应用

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第4页共122页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00。。I1••000I1•••OOl1•••••|

12345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第2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

写法;会用“=”来描述1〜5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体会符号简洁、明了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

第5页共122页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难点:正确使用”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师:猴子们计划去野餐,它们准备了一些水果。都有什么呢?

预设:有桃子、香蕉和梨。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引出比较方法。

师:猴子分别和桃、香蕉、梨比较,谁多谁少呢?请大家快来比

一比吧!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不能一下子说出猴子分别和桃、香蕉、梨

比较谁多谁少。

师: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清楚谁多谁少呢?请你们

拿出准备好的卡片摆一摆、排一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挑选作品进行展示:

师:观察这两幅作品,你们认为哪一幅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预设:第二幅。

师:第二幅作品其实用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

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猴子和每种水果的数量。

2.认识关系符号。

(1)认识。

第6页共122页

师:我们先来比猴子和桃的数量,怎么比呢?

预设:先数出猴子的数量,将猴子摆出来;再数出桃的数量,把

桃摆出来。摆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对着一个摆。

◎…二

••••

©…t

师:猴子多,还是桃多?

预设:猴子和桃同样多。

师:除了摆卡片和用文字叙述,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表示“猴

子的数量和桃的数量同样多”?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桃有3个,它们的

数量都是3。由于它们的数量同样多,两个3中间就可以用这样一个

符号(课件配合出示“=")。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它叫“等

号”,等号表示两边的相等。3=3读作:3等于3。

(2)认识。

师:我们接着比较猴子和香蕉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

师:还能怎样表示比较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它的数量就是3,

香蕉有2根,它的数量就是2,3和2中间可以用大于号(课件配合

出示),表示3比2大。3>2读作:3大于2。

(3)认识。

第7页共122页

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比较一下猴子和梨的数量。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猴子的数量比梨少。

师:还能怎样表示比较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介绍:猴子有3只,它的数量就是3,

梨有4个,它的数量就是4,3和4中间可以用小于号(课件配合出

示),表示3比4小。3<4读作:3<4。

(4)知道“=”的书写规范。

师:请你伸出双手,用手势比一比平平的等号。

学生用手势模拟。

师:你会写“=”吗?

学生尝试书写,教师示范,然后在书本上描红。

师:请你用一只手比一比和。

学生用手势模拟和。

师:你会写和吗?

学生尝试书写,教师示范,然后在书本上描红。

(5)区分和。

师:仔细观察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发现:“>”开口向左,开口向右,

开口都对着大数。

三、快乐应用

完成教材第17〜1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第8页共122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3>23<4

读作: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第3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

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3.通过“读图提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以

第9页共122页

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高铁吗?

(有的学生坐过,有的学生没有。)

师:瞧!小明和妈妈正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游玩。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几”和“第几”的区别。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

预设:1、2、3、4、5,一共有5人在排队。

师:小明排第几?

预设:第2。

师:小明排第2,他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预设:他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

师:其他人分别排第几?

预设:穿红色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明排在第2,小明的妈妈

排在第3,拉行李箱的叔叔排在第4,背蓝色双肩包的叔叔排在第5。

师:“5人”中的5和“第5”中的5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5人中的“5”表

示的是数量,第5中的“5”表示的是位置和排列的顺序。

2.进一步区分“几”和“第几”。

师: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然后举手发言。

第10页共122页

预设1:小明妈妈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前面有2人,后

面也有2人。)

预设2:如果穿红色衣服的阿姨走了,现在一共有几人在排队呢?

(现在一共有4人在排队。)他们分别排第几呢?(小明排在第1,

小明的妈妈排在第2,拉行李箱的叔叔排在第3,背蓝色双肩包的叔

叔排在第4。)

三、快乐应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大树挡住了()辆车,挡住的是第()辆车和第()

辆车。

第4辆第5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叵人--A数量第回一H立置和顺序

第11页共122页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第4课时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

行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积

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分与合的过程,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性,

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能有序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数一数,连一连。

O回密叵

团回国团

师:谁愿意上来数一数,连一连。

第12页共122页

学生举手上台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的分与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5个/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师:有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

(2)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玉米卡片试着分一分,并说

一说。

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序呈现不同的分法:

左边1个,右边4个。左边2个,右边3个。

左边3个,右边2个。左边4个,右边1个。

(4)符号表示。

师:以第一幅作品为例,说一说这是把5分成了几和几。

预设:把5分成了1和4。

师: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呢?

学生尝试表示、交流后,教师介绍:5分成1和4可以这样表示:

l5表示5个玉米

14第13页共122页

2条线表示分成了2堆

1表示左边分了1个玉米

4表示右边分了4个玉米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另外三种分法表示出来吗?

预设:

555

233241

(5)总结5的分与合。

师:回顾5的几种分法,说一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5。

预设: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

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

1组成5。

(6)记忆5的分与合。

师:观察5的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在5的几种分法中,第一个数越来越大,第二

个数越来越小;可以从分成1和几开始,按顺序依次往下写。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从分成1和几开始,按顺序记忆

5的分与合。

2.探究4的分与合。

【课件出示教材20页“试一试”】

(1)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并用数学符号

表示。

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第14页共122页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分法?

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序呈现不同的分法:

-g。]gggo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

444

/\/\/\

132231

(3)总结4的分与合。

师:结合上面的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4。

预设: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

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三、快乐应用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分与合

第15页共122页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1~5的加、减法

第1课时1-5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

读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经历“比多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等号”的含义,建立“相

等”关系。

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开小火车啦!

第16页共122页

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合并。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1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L在第一幅图中,小朋友一手拿着3个橙气球,一手拿着

1个蓝气球。

预设2:在第二幅图中,她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

起了。

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预设:1、2、3、4,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一

共有4个气球。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合并。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照着情境图摆一摆,

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并汇报:一边摆3个圆片,一边摆

1个圆片,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整的圆片图:

•••••••••

(3)揭示加法,引出加法算式。

师介绍: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气

球;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像这样,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都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

+1=40

加法算式:

3+*1=4

加.号

第17—共122贞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3加1等于4。(如果学生不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读。)

师:你能结合情境图或圆片图说一说“3+1=4”表示什么意思吗?

预设1: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气球。

预设2:把3个圆片和1个圆片合并在一起,一共有4个圆片。

(4)建立相等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试一试】

师:“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果果和花花的桃子数量要相等。

师:那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桃子和花花的同样多呢?

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果果的桃子数量比花花

少1个,所以果果再摘1个就和花花同样多了。

;]•••

!____J

<•••rk')、

。。

一•••。

师: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上面的过程吗?试一试,并说一说。

预设:果果有3个桃子,花花有4个桃子,果果再摘1个就和花

花的同样多了,可以用加法算式3+1=4来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

来,教师要加以引导。)

2.探究5以内的加法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25页例2情境图】

(1)读图,获取信息,列出加法算式。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18页共122页

预设:树上有3只小松鼠,又跑来2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现在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师:你会列式吗?

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把原来的3只和又跑来的2只合并

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2。

(2)探究3+2的算法。

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预设1:我是数出来的,1、2、3、4、5,一共5只。

预设2: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

预设3:3和2组成5,所以3+2=5。(如果学生想不出来这种

方法,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快乐应用

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加法

例L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加法算式:3+1=4读作:3加1等于4。

I

加号

例2:3+2=5

第19页共122页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1~5的加、减法

第2课时1-5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

读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2.经历“比多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等号”的含义,建立“相

等”关系。

3.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用数学语

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里的数是多少?

345

/\/\/\

1白白14白

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第20页共122页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减法的含义。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3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小男孩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不小心飞走了1个。

师:还剩几个气球?

预设: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4个气球中去掉飞走的1个,数

一数还剩3个气球。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用小圆片摆一摆这个过程,并试着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并汇报:先摆4个圆片,再从4个

圆片中去掉1个圆片,还剩3个圆片。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1整的厂圆片图一:•••

(3)揭示减法,引出减法算式。

师介绍:从4个气球中去掉1个,还剩3个气球;从4个圆片中

去掉1个,还剩3个圆片。像这样,从总数里去掉(减去)一部分,

求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1=3。

减法算式:4-1二3

减,号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4减1等于3。(如果学生不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读。)

师:你能结合情境图或圆片图说一说“4—1=3”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举手发言。

第21页共122页

(4)建立相等关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试一试】

师:“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预设:就是果果和花花的香蕉数量要相等。

师:那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香蕉和花花的同样多呢?

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果果的香蕉数量比花花

多1根,所以果果吃掉1根就和花花同样多了。

师:你能用一个减法算式表示上面的过程吗?试一试,并说一说。

预设:果果有4根香蕉,花花有3根香蕉,果果吃掉1根就和花

花的同样多了,可以用减法算式4—1=3来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

来,教师要加以引导。)

2.探究5以内的减法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4情境图】

(1)读图,获取信息,列出减法算式。

师:看一看,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原来有5只小松鼠,跑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还剩几只小松鼠?

师:你会列式吗?

预设:求还剩几只,就是从原来的5只里去掉跑了的3只,用减

法计算,列式为5—30

(2)探究5—3的算法。

第22页共122页

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预设1:从5倒着数,5、4、3,还剩2只。

预设2: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所以5—3=2。(如

果学生想不出来这种方法,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快乐应用

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减法

例3:从总数里去掉(减去)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减法算式:4-1=3读作:4减1等于3。

I

减号

例4:5-3=2

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相关内容。

第23页共12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和直尺图,理解“0”的含义,进一步熟悉数的

顺序,并会读、写“0”。

2.在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的过程中,培养用数学

的眼光去发现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境,用摆圆片的方法,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

算式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初步发展运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主题图】

师:你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什么吗?

预设:竹笋。

师:看一下这三幅图,你能讲讲发生什么事了吗?

预设:饲养员叔叔给大熊猫准备了2个竹笋,大熊猫先吃了1个,

发现太好吃了,又吃了1个,这时候盘子里一个竹笋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

二、探究新知

1.理解“0”的含义。

(I)借助具体情境感知“0”的含义。

师:你能用学过的数表示每个盘子里竹笋的个数吗?

预设:第一幅图中有2个竹笋,用数“2”表示,第二幅图中有

1个竹笋,用数“1”表示。

师:第三幅图中,盘子里一个竹笋也没有,用几表示呢?

预设:用“0”表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就直接介绍。)

第24页共122页

师小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借助“直尺”进一步感知“0”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直尺图】

师:找一找,直尺上有“0”吗?

预设:有。

师:指一指,直尺上“0”在哪儿?

学生举手上台指“0”。

师:直尺上还有哪些数?

预设:1,2,3,4,5o

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

预设: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o

师:观察直尺,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

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好!根据直尺图说一说,“0”

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0”还可以表示起点。

(3)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师:你还在哪儿见过0?

预设L电话座机上。

预设2:温度计上面。

预设3:计算器上面。

预设4:门牌上。

2.会书写“0”。

师:你觉得“0”像什么?

预设:像鸭蛋。

师:你会写0吗?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第25页共122页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比画一下0的写法,然后完成书本上的描红。

学生在书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师:写“0”时注意什么?

预设L书写时要把左半格占满,上下左右要贴线。

预设2:要写成椭圆形,注意把口封好。

师:请大家把其余的0写完。

学生完成书本上0的书写。

3.探究有关“0”的加减法。

(1)探究同数相减的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小鸟图】

①借助情境初步感知同数相减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

师:那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

预设:一只也没有了,也就是0只。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试一试,并说一说。

预设:要求“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就要从原来有的

3只小鸟里去掉飞走的3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3。

师:那“3—3”的结果是多少呢?

预设L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也就是0只,所

以3—3=0。

预设2:从3倒着数,3、2、1,还剩0只。

师小结:不管是看小鸟图,还是用数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一样,

但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3-3=0o

②探索同数相减的规律。

师:“4—4”的结果是多少呢?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吧!

预设:先摆4个圆片,再从4个圆片中去掉4个圆片,那一个圆

第26页共122页

片也没有了,结果就是0,所以4—4=0。

师:观察“3—3=0”“4—4=0”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师: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预设:1—1=0,2—2=0,5-5=0o

(2)探究一个数加0的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青蛙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一片荷叶上一只青蛙都没有,也

就是0只青蛙。

师: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预设:要求一共有几只,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

式为4+0o

师:“4+0”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4加0相当于什么也没加,仍得4,所以4+0=4。

师小结:一个数加0,仍得这个数。

(3)探究一个数减0的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试一试】

师:“5—0”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5减0相当于什么也没减,仍得5,所以5—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