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 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练习)(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27讲 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练习)(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27讲 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练习)(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27讲 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练习)(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27讲 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练习)(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四种“类碰撞”典型模型研究目录01模拟基础练【题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 【题型二】滑块木板模型【题型三】滑块曲面模型【题型四】滑块弹簧模型02重难创新练【题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 1.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两颗不同的子弹A、B从木块两侧同时射入木块,最终都停在木块内,这一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若子弹A射入的深度小于子弹B射入的深度,则(

)A.子弹A的质量一定比子弹B的质量小B.入射过程中子弹A受到的阻力比子弹B受到的阻力小C.子弹A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比子弹B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短D.子弹A射入木块时的初动能一定比子弹B射入木块时的初动能小2.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块A和B用一轻质弹簧栓接在一起,弹簧处于原长。一颗子弹沿弹簧轴线方向射入物块A并留在其中,射入时间极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和物块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B.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对物块的力大小大于物块对子弹的力C.子弹射入物块A后,两物块与子弹的动能之和等于射入物块前子弹的动能D.在运动过程中,弹簧最短时的系统(子弹和A、B)的机械能等于弹簧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的O点,此时弹簧长度为弹簧原长。一颗质量为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击中木块,木块和子弹一起向左侧运动到A点后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然后在O点两侧往复运动。已知AO之间的距离为L,小木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取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子弹打入小木块后,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B.小木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C.OB间的距离为D.小木块第一次从A点运动到O点的时间为【题型二】滑块木板模型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薄板和质量为m=1kg的物块,均以v=4m/s的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存在摩擦,薄板足够长,某时刻观察到物块正在做加速运动,则该时刻薄板的速度可能是()A.3.0m/s B.2.8m/s C.2.4m/s D.1.8m/s5.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A、B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JC.木板的最小长度为2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上表面粗糙,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水平地滑至车的上表面,若车表面足够长,则(

)A.由于车表面粗糙,小车和木块所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B.车表面越粗糙,木块减少的动量越多C.车表面越粗糙,小车增加的动量越少D.木块的最终速度为7.如图,质量为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6m/s滑上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已知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且滑块恰好不离开长木板,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关于滑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存在摩擦力作用,滑块与长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B.滑块和长木板共同速度大小为3m/sC.长木板的长度为6mD.滑块与长木板相对运动的时间为1.5s8.如图所示,质量、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质量m=3kg表面粗糙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滑上长木板,经过时间物块和长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A.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B.物块与长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1C.长木板长度至少为6mD.物块与长木板组成的系统损失机械能为10J【题型三】滑块曲面模型9.如图,一带有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从小车的左端水平滑上小车,与小车作用后从小车左端竖直掉下。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足够大,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小车的最终速度大小为C.小车对小球做的功为D.小球在小车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形光滑凹槽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圆槽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小球静止在凹槽的左端最高点A处。现将小球释放,在小球第一次从A开始经最低点B运动到右侧最高点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和凹槽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在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凹槽先向左运动,后向右运动D.当小球运动到C点时,凹槽相对地面走过的路程为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水平面上,滑块的一侧是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半径。E点与水平面相切。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v0=5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从E点冲上滑块,若小球刚好没越过圆弧的上端,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不计一切摩擦。则滑块与小球质量的比值为(

)A.2 B.3 C.4 D.512.如下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为3m的弧槽,弧槽和水平面平滑连接,质量为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距离水平面高度为的A点由静止沿弧槽滑下,之后被轻质弹簧反向弹出,不计一切阻力及能量损失、重力加速的大小为g。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沿弧槽下滑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B.滑块滑下弧槽时的速度大小为C.弹簧获得最大弹性势能为D.滑块沿弧槽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h【题型四】滑块弹簧模型13.一水平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此后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从图像信息可得()A.在t1、t3时刻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B.从t1到t3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3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1:814.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的物块A和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中物块B左端拴接一轻弹簧,弹簧开始处于原长.给物块A一向右的相速度,物块A与弹簧作用的过程中,物块A、B的速度,的部分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已知,结合图乙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的初速度B.物块B的质量C.从物块A碰到弹簧到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给物块B的冲量大小为0.36N·sD.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为2m/s15.如图所示,物块A、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中间连接一轻弹簧,弹簧处于原长状态。B上有一物块C,两者可一起运动。三个物块A、B、C的质量相同,且均可视为质点。现给A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时,其值为Ep;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立即取走C,当弹簧的弹性势能再次达到最大值时,其值为。则Ep和的比值为()A. B. C. D.1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P、Q两物体质量均为m,P以速度v向右运动,Q静止且左端固定一轻弹簧。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A.P的动量为0B.Q的动量达到最大值C.P、Q系统总动量小于mvD.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17.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着物体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子弹以速度沿水平方向击中物体A,并嵌在其中。随后物体A(含子弹)与物体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已知子弹和物体A的质量均为m,物体B的质量为2m。求:(1)A物体获得的最大速度;(2)弹簧压缩量最大时B物体的速度大小;(3)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1.一颗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后不再穿出,木块的动能增加了8J,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所受阻力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B.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与木块对子弹做功的代数和为0JC.此过程产生的内能可能是10JD.只增大木块质量,子弹射入木块后仍未穿出,则此过程中系统损失机械能不变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弹簧相连,弹簧处于原长,一颗质量为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A并留在物块中(时间极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的动量变化量为B.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为C.在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块B的动量大小最大值为D.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质量是的子弹,以的速度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子弹和木块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系统机械能守恒B.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系统动量不守恒C.木块的质量为D.木块的最短长度为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1和木块2。一颗子弹水平射向木块1,先后射穿两木块,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不变,两木块不发生碰撞。子弹射穿两木块后木块1和木块2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子弹穿过木块1和木块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不考虑子弹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质量为的小物块以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板恰好与弹簧接触。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取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接触弹簧前,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木板刚接触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C.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为D.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6.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子弹击中上层,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子弹击中下层,则子弹整个刚好嵌入,由此可知(

)A.子弹射中上层时对滑块做功多 B.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C.子弹射中上层系统产生热量多 D.子弹与上层之间的摩擦力较大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于轻杆的一端,轻杆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的光滑转轴上,木块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自由摆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从右侧水平击中静止于O点正下方的木块且未穿出,之后轻杆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为。以后的过程中,每当木块向左摆至最低点时,都有一颗同样质量、同样速度的子弹射入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已知木块重心到O点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不计空气阻力及子弹射入木块的时间不考虑子弹射入后整体重心位置的改变,则当第n颗子弹击中木块后,n颗子弹与木块产生的总热量为(

)A. B.C. D.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时,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从左端滑到长木板上,在运动过程中物块刚好未从木板右端滑落,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滑到木板最右端的速度为B.小物块减少的动能等于木板增加的动能和木板与物块之间产生的内能之和C.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D.木板的动能一定大于9.如图所示为一款2023年深受青年爱好者青睐的户外游戏的简化图,两等高的平台中间有一段长为x的光滑水平面,在光滑水平面上有长为d的平板车紧靠左侧的平台,平板车的上表面与左、右平台在同一水平线上。游戏参与者需要在左侧平台边缘给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一个初速度,让小木块滑上平板车,最后小木块刚好滑上右侧平台,并静止在平台左边缘处视为胜利。已知小木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平板车的质量是小木块的2倍,当平板车碰到右侧平台时立即被锁定,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游戏参与者获得胜利,给小木块的初速度可能是()A. B. C. D.10.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带圆弧槽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光滑轨道的BC部分为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CD部分粗糙水平。质量为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顶端B正上方的A点由静止自由落下,与圆弧相切于B点并从B点进入圆弧。已知AB=CD=R=0.3m,取g的大小为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对小球先做负功再做正功B.木板的最大速度为v=1m/sC.两者分离时木板移动了0.45mD.木板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40N1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右侧面半径为的圆弧凹槽,凹槽质量为,凹槽点切线水平,点为最高点.一个质量也为的小球以速度从点冲上凹槽,重力加速度为,不计一切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凹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凹槽的总动量守恒,且离开凹槽后做平抛运动B.若,小球恰好可到达凹槽的点且离开凹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C.若,小球最后一次离开凹槽的位置一定是点,且离开凹糟后做自由落体运动D.若,小球最后一次离开凹槽的位置一定是点,且离开凹槽后做竖直上抛运动12.如图甲所示,小球A、B的质量都是2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球B右侧与竖直墙壁接触但不黏连,球C从高为5m的平台以6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时恰好与A相撞,碰撞瞬间竖直方向不反弹,且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小球A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的质量为1kg B.前2s时间内,弹簧对B的冲量大小为0C.B离开墙壁前,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3.5J D.B离开墙壁后的最大动能为16J13.为测试一种弹簧缓冲装置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B轻轻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给B一个大小为v0、方向正对A的初速度,B和A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A、B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为t。现给A的右侧安装上弹簧(图中未画出),再次将B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向A,发生碰撞,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弹簧从开始压缩到恢复原长所用时间为5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前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装上弹簧后,弹簧在碰撞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为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A、B的总动能减小至初始时的D.装上弹簧后,A在碰撞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冲击力大小减小至未安装时的14.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以初动量沿直线运动,与静止的带轻质弹簧的小球B发生正碰,此过程中,小球A的动量p随时间t变化的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最大,此时纵坐标为,时刻纵坐标为零。已知小球A、B的直径相同,则()A.小球A、B的质量之比为B.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C.小球A的初动能和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之比为D.0~时间内,小球B的动量变化量为15.如图甲,一质量为m的物块B用一长度为的轻绳悬挂于P点处,初始时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P点正下方处有一钉子。另一物块A与轻质小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现自由释放物块B,当其运动至P点正下方时轻绳碰到钉子后立即断裂,之后物块B将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接触弹簧(假定在物块B触地过程中机械能没有损失,轻绳在断裂后不影响物块B的后续运动)。记物块B第一次与弹簧接触的时刻为,第一次与弹簧分离的时刻为。第一次碰撞过程中,A、B的图像如图乙所示。A、B分离后,A滑上粗糙斜面,然后滑下,与一直在水平面上运动的B再次碰撞。斜面倾角,高度,与水平面光滑连接。已知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且弹力大小F与弹簧形变量x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其中、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记为g,。求(1)轻绳即将断裂时的张力T;(2)A的质量;(3)B第一次与弹簧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用符号m、、、表示);(4)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可用分数表示)。16.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系着质量的小球A,点到光滑水平面的距离。小物块B位于点正下方,小物块C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初始时B和C均静止于足够长的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处于原长。现向左拉动小球A使细线水平伸直,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与小物块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A、B和C均可视为质点,B和C的质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A、B和C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A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水平面的高度;(2)C的最大速度大小。17.为了探究物体间碰撞特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直轨道AB、CD和水平传送带平滑无缝连接,两半径均为的四分之一圆周组成的竖直细圆弧管道DEF与轨道CD和足够长的水平直轨道FG平滑相切连接。质量为3m的滑块b与质量为2m的滑块c用劲度系数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轨道FG上。现有质量的滑块a以初速度从A处进入,经传送带和DEF管道后,与FG上的滑块b碰撞(时间极短)。已知传送带长,以的速率顺时针转动,滑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其它摩擦和阻力均不计,各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弹簧的弹性势能(x为形变量)。求:(1)物块a到达D点的速度;(2)物块a刚到达与等高的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3)若a、b两物块碰后粘在一起,则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质量为物块,物块右侧放置一个不固定的光滑弧形滑块(足够高),弧形滑块质量,弧形滑块的弧面与水平面相切。水平面左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质量为、长的小车,小车上表面与水平面等高。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冲上弧形滑块,可达到的最大高度。物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车质量满足,重力加速度取。求:(1)物块的初速度的大小;(2)物块刚滑上小车时速度的大小;(3)物块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计算结果可含有)。19.如图所示,质量为4m、半径为R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体A静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面刚好与圆弧面的最底端相切,轻弹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左端固定在竖直固定挡板上,用外力使质量为m的小球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