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5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5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5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5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5 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5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年份考点分布2024浙江·鸦片战争山东·晚清外交甘肃·晚清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北京·晚清司法主权的破坏江苏·西方列强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浙江·鸦片战争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全国甲·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湖北·近代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浙江·洋务企业广东·晚清外交主权意识增强辽宁·左宗棠巩固新疆统一的措施安徽·甲午战后有识之士探索救亡之路浙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辽宁·20世纪初国人经济救国愿望2023北京·历史解释鸦片战争起因辽宁·鸦战晚清官员的守旧思想天津·鸦战后英国经济侵华加剧河北·二鸦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河北·晚清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削弱湖北·晚清近代条约意识的增强湖北·洪秀全(历史解释)广东·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海南·轮船招商局发展10.福建·晚清通商口岸的工业发展11.重庆·20世纪初列强扩大侵华的手段2022天津·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湖北·史料实证近代西方对华认知江苏·晚清缺乏对外交流全国甲·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福建·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北京·《海国图志》对中日的影响浙江·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山东·晚清的两次新政重庆·《马关条约》对西方的影响10.北京·列强瓜分中国史实11.浙江·晚清中国军民的抗争12.重庆·清末的西学东渐13.全国甲·维新派变法策略的局限14.全国乙·维新派变法思想的特点15.浙江·严复思想的影响16.辽宁·戊戌变法时期列强维护在华侵略权益17.广东·洋务派官员对近代化方式的争论2021北京·晚清通商口岸天津·洋务派主张全国甲·辛酉政变与太平天国湖北·中体西用全国乙·戊戌变法失败的影响江苏·国人强身健体的自强愿望江苏·晚清职业观的变化福建·维新变法基础薄弱福建·晚清政府对军工企业的扶持10.湖南·晚清中国海关的半殖民地化2020海南·洋务运动浙江·师夷长技与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浙江·晚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江苏·甲午中日战争全国Ⅲ·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山东·进化论对晚清社会变革的影响江苏·史学研究光绪帝之死全国Ⅱ·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史实山东·一战时期日本侵华10.浙江·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备考建议:晚清时期使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要关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侵华史实,同时国人进行了各种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史实。尤其更要注意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业兴起并初步发展。国人思想观念逐步顺乎世界潮流,近代民族国家意识产生,西学东渐的发展,由“中体西用”深入到制度领域。中国外交由传统朝贡礼仪向近代条约外交转型等方面的备考。1.(2024·浙江卷)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年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噶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年间,排除A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年间,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光绪年间,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山东卷)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上海汉口天津北京1846—1860143001861—187512019001876—189019310201891—1905353206714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 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6—1905年(中国)。据本题表格材料可知,从1846年到1905年,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英国建筑师的数量在不断地上涨,且分布呈现伴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内地和腹地特点,体现了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半殖民地化色彩日益浓厚,A项正确;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不能代表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且英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直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排除C项;仅凭四地英国建筑师的分布,不能简单得出中西文化交流深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甘肃卷)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和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年代,中国的棉花和棉纱的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列强主导的国际市场影响,这说明中国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C项正确;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民族企业刚刚起步不久,深受国际市场影响,排除A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排除B项;由于受到列强侵略和倾销商品的影响,传统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北京卷)《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可知,从法国外交官和英文报纸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担心中国了解国际法后会变得更加强大,会对其不利,这反映了列强担忧中国了解国际法后更难以对其侵略,C项正确;引入《万国公法》并未直接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国际法并不只限于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江苏卷)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1家发展到1858年的十几家,且由门市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这体现了外来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强,即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深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并未涉及内地棉纺织业的情况,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浙江卷)1856年5月2日,美国公使伯驾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引述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至各口情形不一……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要求修约。与此同时,英国公使包令也援引《望厦条约》要求修约。据此可知(

)A.英国利用片面最惠国待遇加紧对中国侵略B.修约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C.中国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6(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英国公使包令也援引中美《望厦条约》要求修约,依据的是虎门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对中国进行侵略,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英国使用美国条约内容的原因,而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说明具体修约内容,不能反映中国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排除C项;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全国甲卷)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镇江的大地主不复存在了,土地为农民所有。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结合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江南的地主阶级,以致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而后清政府为恢复生产,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由此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项正确;西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排除B项;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8.(2024·湖北卷)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 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 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可知,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对世界的了解逐渐增多、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体现的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无关,排除A项;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他们外交活动的主要时期是民国时期,清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9.(2024·浙江卷)时人状写某洋务企业时说:“又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广七十余丈,直出(黄)浦江……”该企业可能是(

)A.开平煤矿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江南机器制造局 D.汉阳铁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局,C项正确;开平煤矿位于唐河北山,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企业是重工业,排除B项;汉阳铁厂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时期,由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4·广东卷)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中国)。根据材料“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清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A项正确;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入国际公法,排除B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项;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4·辽宁卷)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4·安徽卷)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 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 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9年(中国)。根据材料“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期,广学会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异邦兴衰史,且不断获得传播,该现象体现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意在探索救亡道路,应对民族危机,D项正确;“师夷之长技”是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众普遍认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戊戌政变”废除了维新措施,不利于新学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4·浙江卷)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曾记述:“这次占领北京的主要特点,是军队大肆进行抢劫,皇宫也遭到了抢劫……我们听到一些传闻,说俄国军官在这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于他国军官。”该记述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攻陷北京,八国是指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与中国作战的是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没有俄国,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不包含俄国,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4·辽宁卷)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 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从前之农工商解犹如沉睡的猛兽,没有觉醒,受人耻笑,现在的农工商界像猛兽一样刚刚觉醒,待到将来的农工商界会像猛兽一样,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抖擞精神,展翅高飞,屹立于世,表现出固有的强大能力,漫画以沉睡的猛兽为例,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振兴、民族觉醒的强烈救国强国愿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A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漫画的主体是中国农工商界,并非强调帝国主义侵略,排除C项;刊登在《图画日报》上的漫画,表达了部分国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1.(2023·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2.(2023·辽宁卷)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日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末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C项;材料反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天津卷)下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年份英国对华贸易额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出品进口1850157.4584.96.11853175.0825.657.91855127.81066.4139.11856221.61065.2321.9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0年至18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额始终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使得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逐渐增加,不能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列强对华的进一步侵略,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B项正确;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与英国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排除A项;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未体现以夷制夷主张,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河北卷)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无论是清朝政府、皇帝还是部分地方官员,在对外关系中经历着来自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但是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晚清的对外关系又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英国,更没有提到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且《北京条约》也不只涉及到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河北卷)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项正确;据所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并未放缓,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无法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前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对准的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历史需要,称他为“英雄”、“豪杰”,革命派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救出来。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显然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一次自发革命运动,是一个革命的摸索。虽然失败了,却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个时期人们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大义凛然的。故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有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排除B项;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广东卷)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和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排除A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日本殖产兴业是建立官营工厂,扶植民营企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之下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9.(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未曾处于劣势”可知轮船招商局在封建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至处于劣势地位,A项正确;“未曾处于劣势”“年年盈利”说明封建官府的支持在当时促进了轮船招商局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给与轮船招商局的资金支持确实主要用于企业经营,也更加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所享有的优惠条件只有洋务企业才能享有,无法带动同行业其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福建卷)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 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 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广州、厦门这些通商口岸的工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技术等接触较早、较深入、较全面,有较大的优势,故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会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工资”觅雇工人,C项正确;材料提到上海、广州、厦门的工人待遇较好,不代表所有的产业工人都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救国”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企业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与“晚清政府政策是否支持”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重庆卷)如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A.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 B.清廷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C.攫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 D.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英国、俄国、日本对于老大帝国(中国)都注重瓜分中国的路权,并且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达成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同盟,C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与前述瓜分中国同盟的史实相反,排除A项;清政府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与清政府表面“国有”实则出卖铁路主权的史实相反,排除B项;英国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在东北,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3·天津卷)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898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爱国团体成立,它们宣传了民权观念,传播了维新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改革,不同于之前学习“器物”的救亡运动,因此,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B项正确;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与中央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A项;其中部分团体主张维新变法,并不主张革命,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此时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3·湖南卷)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022·天津卷)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 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最佳类型选择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1年,英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英国此时的经济实力强大,而且是最先侵略中国,企图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911~1927年,日本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欧洲国家忙于一战,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有利时机;1927~1949年,美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的有利时机,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同时日本对华侵略,美国对国民党予以援助;1949~1960年,苏联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欧美列强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对华进行援助。因此,材料体现了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项正确,为最佳选项;1949年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国家实力相对较弱,所以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就是侵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但是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还是有阶段性变化,故A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非最佳选项;英国、日本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性质始终是侵略性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苏联对中国的政策在性质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平等互利到后来的大国沙文主义,想要控制和利用中国对抗资本主义阵营,故B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理由不够充分,非最佳选项;材料反映了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2.(2022·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习中文,研究汉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江苏高考)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可知李圭强调国人了解世界较少,举办万国博览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因此李圭的言行表明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故选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卷入了世界市场体系,排除A项;1876年世界贸易重心在英国,排除C项;19世纪末清政府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D项。4.(2022·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福建卷)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 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 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地理知识书籍为林则徐了解英国提供认知来源。因而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受到之前知识体系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认识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A项错误;材料强调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没涉及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不合逻辑,排除B项;清朝传统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其根源是小农经济,开眼看世界主张与外国交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北京高考)《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及军事、科技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得到了日本学者的赞赏,英雄所见略同,即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故选A项;结盟指结成同盟,“所见亦有暗合者”“使海内……一助矣!”强调《海国图志》对日本学者的影响,未体现中日结盟,排除B项;《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海国图志》在中国遭到冷遇,未掀起“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7.(2022·浙江高考)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据材料“言其体,则必修政刑”“‘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面对民族危机,薛福成强调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故选D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与“言其体,则必修政刑”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排除C项。8.(2022·山东卷)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创办一批近代企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清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A项正确;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时间和阶级均不符,排除B项;洋务派“以兵强国、以商求富”达到求富救国的目的,排除C项;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9.(2022·重庆卷)《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条约增开口岸等内容可以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符合包括日本、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威胁到了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不是因为日本要价过高,排除B项;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铺设铁路、政治贷款等行为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另外《马关条约》之前,列强侵华就是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严格来说资本输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北京卷)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B项正确;19世纪末英国未能将将长江流域辟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项;当时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2·浙江高考)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两次围歼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黄海海战是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故②正确;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民众进行了顽强抗战,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故③正确;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叛,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2.(2022·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传新的思想,大家便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2·浙江高考)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产生巨大影响”可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项;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排除B项;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排除D项。16.(2022·辽宁高考)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所以答案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争夺,故排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故排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可能选C项。17.(2022·广东高考)表1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二人争论的问题是()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答案】D【解析】材料中张之洞认为目前应以储铁为主,修路等事宜可暂缓,而李鸿章认为开矿炼铁花费巨大,不能大范围开展,可以效仿日本,先买西洋钢轨以修建铁路,因此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的问题,故D正确;鸿章争论中借用日本铁路发展方法,并不能说明要借鉴明治维新,排除A项;张之洞言论中没有涉及外债问题,排除B项;开矿炼铁与筑铁轨均属于民用工业,排除C项。1.(2021·北京卷)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东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说明当时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从地理范围看,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项正确;香港不属于通商口岸,而且汉口并不是最先开埠的地方,排除A、B、D项。故选C项。2.(2021·天津卷)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A.深恶朝政腐败 B.力图维新救国 C.主张强兵御外 D.开始了解西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强兵御外,C项正确;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强兵御外,未体现其“深恶朝政腐败”,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救国,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3.(2021·全国甲卷)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答案】A【解析】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4.(2021·湖北高考)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注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学,即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故选B项;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主共和即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础上,由选举产生政权机关的国家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实业救国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5.(2021·全国乙卷)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6.(2021·江苏高考)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答案】C【解析】由材料“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知清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认识到发展体育教育,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反映出救亡自强的愿望,故选C项;清末民众并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并未提及文化教育,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分科教育是将学科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科目,材料内容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D项。7.(2021·江苏高考)表1中的评论反映出当时()表1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可知评论主张文人经商、商人学习文化、农民学习机器,体现出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职业观念的变化,故选D项;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是社会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共识”不符合史实,晚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工商致富”不符合晚清中国社会发展史实,当时的社会思潮为“实业救国”,排除C项。8.(2021·福建高考)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据材料“担心难以引起……士子的关注”可知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故选A项;材料中未提及新旧知识的分子的区别,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改革思想的传播,未提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9.(2021·福建高考)图2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图2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答案】C【解析】据图中信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海关税款占比高达84%,户部拨款仅2%,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实力影响军工企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语是军工企业,不是地方政府,排除A项;仅从图中洋商借款无法说明军工企业主权破坏,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性,排除B项;晚清军工企业主要是官办,图中未体现民族资本,排除D项。10.(2021·湖南高考)据表2可知,当时中国表2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1867年1894年

数量货值(海关两)数量货值(海关两)铁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锡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火柴79,263(箩)71,3846,615,327(箩)1,638,931煤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21,343糖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材料只有进口数据,没有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入超结论,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材料海关税收的增加并不能直接反映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排除C选项;自1861年以来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手中,协定关税制度、税务司制度和关税指抵保证制等是中国近代海关半殖民地化的表现,答案为D项。11.(2021·浙江高考)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首倡经世之学,故①错误;“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孙中山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故②错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故③正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2020·海南卷)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捍卫儒家的纲常伦理,其局限也体现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最后以失败告终,符合材料“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的说法,A正确;辛亥革命属于政治领域上的革命,B排除;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领域上的改造,C排除;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D排除。故选A。2.(2020·浙江卷)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其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正确;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错误;洋务运动还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次,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故D错误。3.(2020·浙江高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答案】D【解析】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治外法权条款是权宜之策,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又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对中国司法主权的危害,故选D项;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观念,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4.(2020·江苏高考)《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人,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没有日本人,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5.(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解析】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说明结合所学洋务派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可知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以对抗外国经济入侵,故选D项;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可知面对外国入侵采取的措施不是对外交往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李鸿章认为”说明不是清政府,且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