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苏科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苏科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苏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2.糊涂的小明取来一支示数为38℃的体温计,没甩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7℃和39℃的两名志愿者的体温,则测出的温度依次为()A.37℃和38℃ B.38℃和39℃C.37℃和39℃ D.以上都有可能3.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若在该实验的过程中,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下列最能合理反映此时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像是(

)第4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3题图A.B.C.D.4.纸遇到火会燃烧,但某实验小组却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纸锅烧水”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在烧开之前没有发生汽化现象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更高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5.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的质量会增加7.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为了使冬天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会在积雪上洒盐,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D.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9.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10.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知识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所示,在甲锥形瓶中放入少许碘颗粒,用酒精灯加热,空的乙锥形瓶放在盛有冰水的大烧杯内,锥形瓶底刚好接触水面,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碘的熔点为113.5℃,沸点约为184.4℃,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锥形瓶出现的气态碘可由固态碘升华而成B.甲锥形瓶中会出现液态碘C.乙锥形瓶内会出现固态碘且大多在瓶底D.若乙锥形瓶内插入温度计,整个过程示数逐渐变小第11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0题图11.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 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其中由丙到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熔化 D.液化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3分)13.如图1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在读数时,图2中的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第14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第13题图14.小妮同学想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但她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她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液柱位置标记为B点,再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在A点上方15厘米处,则该液体的温度是℃。15.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此时烧杯中的水已沸腾,若要探究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①,如果出现②的现象,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吸热。第18题图第16题图第15题图

第18题图第16题图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的情景,依据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17.夏天,室内开空调,家里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形成的,这层白雾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18.“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是民间的俗语,这个现象是水温差异以及气压大小导致的。水烧开之前,气泡由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还没有到达表面就破裂了,引起水面的振荡,发出声响。水沸腾时热量,温度。19.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如图所示。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部,会发现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现象。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底部会有水滴不断滴下,这类似于大自然中的“雨”,如果想让“雨”下得更大一些,则可在金属盘内加入(选填“热水”或“冰块”)。第21题图第20题图第19题图

第21题图第20题图第19题图20.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能将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出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3D打印技术之一的熔融沉积成型是指喷头在计算机控制下作三维运动,丝材在喷头中被加热到温度略高于其熔点,熔丝变成液态,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变成固态成型,该过程中丝材先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再凝固,丝材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1.小刚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2.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如图所示。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同时出现大量“白气”,这是因为液氮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第23题图第22题图

第23题图第22题图2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4.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甲、乙、丙、丁四个试管中的物质的熔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四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试管中的物质是非晶体;试管和中的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均选填“甲”“乙”“丙”或“丁”)。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1分)25.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温度/℃(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热量;(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26.物理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们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小刘选用三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并放在温度可调,可控的房间里做了5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90℃降至50℃所用的时间,只有第2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水不溢出)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序号杯子的材料有无电风扇吹风起始温度/℃终止温度终止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冷却时间/s1玻璃无9050309202玻璃有9050306123玻璃无9050156654塑料无9050157005铝无905015508(1)实验中是根据来判断热水冷却的快慢的;(2)分析表中两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一;分析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3)在冬天,为了让热水保温时间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选(选填“玻璃”“塑料”或“铝”)材料制成的容器;(4)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验探究过程,你认为影响热水冷却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27.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2)在沸腾实验中,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19395979999999999…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4)如图丙是另一小组做“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时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图象中段是它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经历了min。28.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选填“上升”或“下沉”);(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形成的。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题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喷出。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棉布包裹住玻璃泡浸在水槽里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相对湿度室温/℃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1℃2℃3℃4℃1590%80%71%62%1891%82%74%66%2192%83%76%68%2493%85%79%74%(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70dB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4)题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答案】D【详解】A.0℃的钢材0℃的木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拿出来读数。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糊涂的小明取来一支示数为38℃的体温计,没甩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7℃和39℃的两名志愿者的体温,则测出的温度依次为()A.37℃和38℃ B.38℃和39℃C.37℃和39℃ 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详解】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8℃;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9℃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9℃,故B符合题意。故选B。3.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若在该实验的过程中,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下列最能合理反映此时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答案】C【详解】由图示知,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玻璃泡上的温度计,其示数经过2min,由20℃降至10℃以下,然后温度逐渐上升到20℃。温度计示数变化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造成的。而对着酒精棉吹风时,酒精蒸发加快,温度计示数降低加快,但由于蒸发加快,降温时间短,所以降温幅度小,降至的最低温度比没吹风的高,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升到初温用时也较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纸遇到火会燃烧,但某实验小组却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纸锅烧水”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在烧开之前没有发生汽化现象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更高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答案】D【详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发出热量,故C错误;D.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所以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故D正确。故选D。5.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B【详解】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的质量会增加【答案】D【详解】A.由图甲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甲知,第15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而该物质是晶体,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D.由图甲知,该物质熔化的温度为-2℃,低于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试管中的水会逐渐凝固成冰,那么冰的质量会增加,水的质量会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C【详解】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则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冰块不能吸热,水也不能放热,则冰块不会熔化,水也不会凝固.所以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故C正确,选C.8.为了使冬天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会在积雪上洒盐,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D.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答案】A【详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当有杂质参入时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A【点睛】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9.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B【详解】①“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错误;②“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正确;③“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③正确;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错误。故选B。10.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知识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所示,在甲锥形瓶中放入少许碘颗粒,用酒精灯加热,空的乙锥形瓶放在盛有冰水的大烧杯内,锥形瓶底刚好接触水面,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碘的熔点为113.5℃,沸点约为184.4℃,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锥形瓶出现的气态碘可由固态碘升华而成B.甲锥形瓶中会出现液态碘C.乙锥形瓶内会出现固态碘且大多在瓶底D.若乙锥形瓶内插入温度计,整个过程示数逐渐变小【答案】D【详解】AB.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高于碘的熔点与沸点,故用酒精灯加热,碘可以熔化,也可以升华,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瓶中的碘蒸气流到乙瓶时,由于温度下降,马上放热凝华成固态,形成固态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乙锥形瓶内插入温度计,碘蒸汽凝华放热,但因为冰在熔化,熔化吸热,此过程温度不变,故温度计示数不会改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 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答案】A【详解】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A正确;B.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因为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气温等于0℃时,雨是液态的水,向外放出热量也会形成固态的冰晶(雪)。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天的最高气温为5℃,但因夜晚温度普遍低于白天,故夜晚温度不可能达到5℃。故D错误;故选A。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其中由丙到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熔化 D.液化【答案】A【详解】由图知,甲物态到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到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到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到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到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到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则丙物态为液态,从丙到甲是汽化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3分)13.如图1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在读数时,图2中的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答案】降低B【详解】[1]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液体的体积会变小,细管中的液面会下降,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降低。[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故B正确。14.小妮同学想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但她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她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液柱位置标记为B点,再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在A点上方15厘米处,则该液体的温度是℃。【答案】热胀冷缩60【详解】[1]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的是液体,把玻璃泡放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从而会沿玻璃管上升;遇冷以后,体积缩小从而会沿玻璃管下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从A点到B点的温度范围是100℃,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发现液柱高度位置距A点15厘米,则该液体温度是15.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此时烧杯中的水已沸腾,若要探究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①,如果出现②的现象,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吸热。

【答案】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水停止沸腾【详解】[1][2]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或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若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吸热。16.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的情景,依据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答案】降温吸热汽化液化【详解】(1)[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所以火箭中的液态燃料是通过既降温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2]水汽化时由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吸收热量。[3][4]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液态的水先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气态的水蒸气在变成液态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17.夏天,室内开空调,家里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形成的,这层白雾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答案】液化室外【详解】[1][2]室内开空调,则室内温度较低,室外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液化成小水滴,所以看到的一层白雾是在玻璃的外表面,故这层白雾在窗户玻璃的室外一侧。18.“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是民间的俗语,这个现象是水温差异以及气压大小导致的。水烧开之前,气泡由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还没有到达表面就破裂了,引起水面的振荡,发出声响。水沸腾时热量,温度。【答案】大小吸收不变【详解】[1][2]水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中的水蒸气遇低温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减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产生“嗡嗡”的较大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3][4]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19.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如图所示。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部,会发现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现象。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底部会有水滴不断滴下,这类似于大自然中的“雨”,如果想让“雨”下得更大一些,则可在金属盘内加入(选填“热水”或“冰块”)。

【答案】液化冰块【详解】[1]烧瓶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2]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要使水滴更多,可以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所以可在金属盘内加冰块。20.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能将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出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3D打印技术之一的熔融沉积成型是指喷头在计算机控制下作三维运动,丝材在喷头中被加热到温度略高于其熔点,熔丝变成液态,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变成固态成型,该过程中丝材先(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再凝固,丝材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熔化放出【详解】[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丝材在喷头中被加热到温度略高于其熔点,熔丝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丝材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会放出热量。21.小刚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吸热固液共存态【详解】[1]由图示知,BC段是该物质熔化过程,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3]熔化过程从第4min开始,第8min结束,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22.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如图所示。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同时出现大量“白气”,这是因为液氮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固汽化液化【详解】[1]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是液体会瞬间凝固成固态。[2]液氮是液态,变成氮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周围空气变冷。[3]同时出现大量“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吸收汽化液化凝华【详解】[1][2]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3][4]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固态,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24.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甲、乙、丙、丁四个试管中的物质的熔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四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试管中的物质是非晶体;试管和中的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均选填“甲”“乙”“丙”或“丁”)。【答案】甲乙丙【详解】[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是变化的,观察图中图线,可知甲试管物质的温度在不断变化,可知甲中的物质是非晶体。[2][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熔点不变,即熔化时温度是相同的,观察图中,可知乙和丙试管中物质熔化时,温度是相同的,那么乙和丙中的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1分)25.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温度/℃(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_________热量;(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答案】汽化扩散保持不变吸收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持营养等合理即可)【详解】(2)[1][2][3]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潽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潽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26.物理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们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小刘选用三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并放在温度可调,可控的房间里做了5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90℃降至50℃所用的时间,只有第2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水不溢出)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序号杯子的材料有无电风扇吹风起始温度/℃终止温度终止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冷却时间/s1玻璃无9050309202玻璃有9050306123玻璃无9050156654塑料无9050157005铝无905015508(1)实验中是根据来判断热水冷却的快慢的;(2)分析表中两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一;分析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3)在冬天,为了让热水保温时间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选(选填“玻璃”“塑料”或“铝”)材料制成的容器;(4)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验探究过程,你认为影响热水冷却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答案】冷却时间1、2短塑料在验证某一个猜想时,应多做几次实验,这样才能得出普遍的实验结论装水容器的厚度【详解】(1)[1]实验中是根据冷却时间来判断热水冷却的快慢的。(2)[2][3]分析比较实验1、2的数据,可以发现,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短。(3)[4]比较3、4、5的三个实验可以看出,装水容器的材料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达到相同的冷却效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用说明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的,且在塑料容器中冷却时间最长,冷却最慢;所以,在冬天,为了让热水保温时间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选塑料材料制成的容器。(4)[5]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验探究过程,影响热水冷却快慢的因素还有:装水容器的厚度。27.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2)在沸腾实验中,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19395979999999999…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4)如图丙是另一小组做“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时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图象中段是它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经历了min。【答案】B99停止加热①甲80BC6【详解】(1)[1]图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B;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2)[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水的沸点是99℃;[3]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3)[4]实验中,为了总结归纳得出普遍的规律,得到可靠的结论,收集多组数据,故①正确,②错误。(4)[5][6][7][8]如图丙是另一小组做“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时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甲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图象中BC段是它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经历了10min﹣4min=6min28.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选填“上升”或“下沉”);(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形成的。【答案】乙熔化干冰升华液化下沉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凝华【详解】(1)[1][2]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为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可以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2)[3][4]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