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必考(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别的是A.食物的腐烂 B.石油的加热炼制 C.动植物的呼吸 D.农家肥的腐熟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溶解固体C.取用块状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3、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4、下列生活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灯光表演 B.烟花绽放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5、今年的长沙中学生化学实验考查合格率达到了99.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C.读液体体积 D.取固体药品6、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7、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连营 B.司马光砸缸 C.曹冲称象 D.铁杵磨成针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9.5mL液体 B.两人合作滴加液体C.放置试管 D.说明气密性良好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图中选择正确的仪器,用其名称填空:①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需用__;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用__;③取用粉末状固体时需用__;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用__;⑤用于较多液体药品反应时需用__.(2)根据化学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①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选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__;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该夹在距管口约__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③小聪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的方法称得5.6g食盐(0.1g以下用游码),则他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___g.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______温度最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扣灭,注意扣灭后要_______。3、回答下列问题(1)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②吸取少量液体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物质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④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⑤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如果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值比所量取液体的真实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②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③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④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⑤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试剂药品是___________。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①火药爆炸②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③水结成冰④玻璃破碎⑤石蜡燃烧⑥手工剪纸⑦烧制陶瓷⑧水能蒸发成水蒸气5、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_______;(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___________;(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________;(4)气球爆炸________。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1)用仪器名称回答: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指出:写仪器名称,下同)②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③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④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______;(2)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给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给物质加热时,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______、______和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7、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H、___________;(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3)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8、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仪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选择图中的仪器按要求填空。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名称)。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③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2)某同学从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后,将量筒放平,俯视液面读数为15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__________25mL(选填“<”或“>”或“=”)。9、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能精确到_____g。使用时要注意:(2)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_______;如果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往____(填左或右)调节。(3)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盘。(4)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拔回零位。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里称量。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学科,因此要学会观察实验,比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蜡烛的一些物理性质,用小刀可以把蜡烛切一块下来,说明蜡烛质_________(“软”或“硬”),蜡烛放入水中,发现它会_____(“沉入”或“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_________(“大”或“小”),并且______溶于水。(2)蜡烛燃烧时,发现火焰的颜色不一样,我们把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燃烧时火焰上倒放一个干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壁上有_____产生,再倒扣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会变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3)蜡烛吹灭后发现有一股______产生,用燃着的火柴通过白烟_____(“可能”或“不可能”)把蜡烛重新引燃。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查阅资料)(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①_______。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经验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后清洗试管时,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写一条即可)。2、有一种神奇的蜡烛,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到底是什么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信息资源)含有亚铁离子溶液一般呈浅绿色,铜离子溶液大多呈蓝色。(师生交流)同学们,打火石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是镁、铁、铜三种金属中的一种。(实验探究)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_(写化学式)②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无色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_(写化学式)(反思交流)(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3、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填写下列空白:(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实验)同学们收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了两瓶空气样品;步骤2: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步骤如下:①集气瓶装满水②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③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⑤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⑥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小部分,再推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若要顺利地完成整个探究实验,气体的收集格外重要。请你将步骤2中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步骤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填序号)。(实验探究)小锌同学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均熄灭,于是小锌同学得出两瓶内氧气含量基本相同。(交流与讨论)小镁同学认为小锌的实验设计有误,他提出只要将实验设计进行适当地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结论,他修改的方案是_________。同学们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的实验设计及_________、规范的操作方法等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4、某实验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探究。(实验情景)(1)A、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问题思考)C、D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继续进行探究:(探究一)NaOH溶液与CO2能否发生化学反应?(2)方案一:小红同学改变实验装置,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_____(填“甲”或“乙”),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方案二:小明同学为证明试管C中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探究二)稀盐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4)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值,再逐滴滴加稀盐酸,振荡,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定的pH值_____,则能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5)方案二:利用如图3装置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也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则步骤Ⅱ中所加试剂为_____。(归纳与总结)(6)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反应是否发生:思路①:验证有_____。思路②: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5、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不同,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填写完整。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实验器材:饮料管、水槽、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火柴、玻璃片实验步骤:(1)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各两瓶(2)探究过程:探究内容实验方法判断依据氧气含量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空气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而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含量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出现______(3)结论:呼出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水份______。6、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猜想①:只生成CO2,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既生成CO,又生成CO2。(査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实验验证)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对玻璃管加热;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实验现象)(1)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_____________,B瓶中_____________,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得出上述猜想③是正确的。C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3)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_____________。(4)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Ⅰ.加入浓硫酸并微热:;Ⅱ.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Ⅲ加入氯化铁溶液:(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理由是______________。7、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小亮: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查阅资料)①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③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_____的猜想是否成立,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方,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_____的猜想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的猜想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的猜想,因为_____。(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反思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8、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1)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