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1页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2页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3页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4页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寓言四则》第2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理解了它们深刻的寓意。其实在我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至今仍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杞人溉汲星宿中伤身亡所寄躇步跐蹈舍然大喜qǐgàijíxiùzhòngwúchúshì不当坠耶yécǐ《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穿井得一人》(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教师范读,注音并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ɡài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课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起因:丁氏挖井,说得到了一个人。经过:别人听到之后传播。结果:宋君派人调查,得知真相。此文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三)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和积累此课重点文言知识。(1)重点实词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家穿井(及:待,等到。)③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2)一词多义之

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

有闻而传之者(动词,知道、听说)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于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3)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文中是“使听到”的意思)(4)古今异义穿

古义,挖掘、开凿。[例]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国

古义,国都。[例]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四)演绎寓言,领悟寓意。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绎这则寓言。【提示】(1)选取角色,设计对话。(2)按照自己对人物及故事的理解,加入一些神态、动作等设计(比如邻人在听到消息时的惊讶等)。(3)声音洪亮,脱稿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语言、动作、神态等;确定角色,组内练习;班级展示,小组互评,说明设计理由。2.试着从“宋之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探究“误传”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宋之丁氏”表述不明,导致误传。“闻而传之者”不加考证就传播,导致误传。启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同时,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把话说清楚,以免产生歧义。3.谈谈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示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信谣,不传谣,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提高辨别、分析能力,将这则寓言的寓意牢记于心。

《杞人忧天》(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教师范读,注音并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以至于废寝食。经过:晓之者耐心解忧。结果:两人“舍然大喜”。此文记叙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有个热心人耐心劝导,他才放下心来的故事。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三)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和积累此课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一词多义终日在天中行止(在一定的范围内)中

不能有所中伤(打中,击中)

求闻之若此(动词,像,如)若

若屈伸呼吸(代词,你)(3)古今异义晓古义,告知,开导。[例]因往晓之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虚

古义,处。[例]充塞四虚

今义,空虚、虚假等。中伤

古义,伤害。[例]亦不能有所中伤。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4)文言句式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固定句式奈地坏何(“奈……何”,拿……怎么办)

(四)理解内容,感悟寓意。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可笑的想法?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虑到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可能因为他思考的比较多,对大自然好奇多;也因为他没有乐观的心理,缺乏常识。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解释?

“晓之者”告诉他,天就是气体聚集在一起,人每天都活动在空气中,不用担心;地就是聚集在一起的土块,人天天在地上活动,也不用担心。寓言中“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刻画了杞人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的形象;“晓之者”关心他人,耐心劝导的形象。4.作者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了不必要或缺乏依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徒添烦恼。5.学完这则寓言,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虽然讽刺的是杞人,但是对我们也有很强的警示意味。杞人之所以可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