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1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及限时训练·模块一一词多义方法指导·模块二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模块三文言翻译信、达、雅·模块四文言句式及断句·模块五浙江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模块一模块一一词多义方法指导知识点:一词多义方法指导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场合下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其中有一项是本义,其他则是在本义基础上产生的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如:“兵”,本义是“兵器,武器”,后又引申出与武器相关的“军队”、“兵士”等义项。至于一个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大家不必深究。但是,一个常用词有几个义项需要掌握,这只有靠平时积累,没有捷径。当然,积累不能只是死背义项,而是要在不断地文言阅读中理解、记忆、归纳,而且识记一定要结合具体例句,做到词不离句。结合具体例句,有利于增强语感和记忆。当然,一个词不管义项有多少,一旦用在一个具体语句中,则只能有一种确定的意义。一个词句中意义的判定我们主要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和选义项代入法。此外,有时也会用到成语对应法,同时,需注意实词解释时关注词义的适当引申。1.语境分析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2.选义项代入法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在进行联想推断时,我们更多的选用“选义代入法”,即把已知义项代入句子,根据上下语境判定合适义项。这就要求大家对于150个实词在课内出现的每一个义项都很熟悉,然后代入具体句子中进行判断。3.成语对应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4.适当引申法虽然找到合适义项,但是如果按原义解释过于生硬或不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那么可以适当引申一下。模块二模块二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一)文言虚词的含义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何、于”6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二)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虚词1:“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一)用作代词,可分为两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我”。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⑤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⑥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些)、“那”(那些)。例如:①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③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小结】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二)用作助词,可分为四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有、连属、修饰【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等关系,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如: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②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小结】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狱”“南”“南”等)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如:①宋何罪之有?——《公输》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菊之爱。——《爱莲说》3、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⑥寡助之至。……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天时不如地利》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小结】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凑足音节的作用,去掉对句子结构意义皆无影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久而久之。③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④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三)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到…去”,“到达”。例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③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王顾左右而言他》小结: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例②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例②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虚词2:“而”的常用意义和用法:而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趣事\o"编辑本段"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见其文中“而”字泛滥,极不恰当,便以牙还牙批阅:“已而已而,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而不。”短短18字,用11个而字,精妙至极。意思:应当用“而”的地方而(却)不用“而”,不应该用“而”的地方而(却)而(用)“而”,而(像)现在这样用法,日后也而(这样),你的水平也就不过已而(如此)已而(而已)了。一个,是名词二个,是连词,表转折三个,名词动用四个,名词五个,是连词,表转折六个,名词动用七个,名词八个,介词九个,介词十个,名词十一个,名词动用(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与”,可不译。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孟论学》④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⑥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2、表示承接(顺承)关系,相当于“就”、“而且”“才”、“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如:①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②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孔孟论学》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记》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⑤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然而”、“可是”、“却”。例如: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借焉。——《黄生借书说》③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⑤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如:①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②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③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5、表示因果关系或目的关系。例如:①饥渴而顿跛。——《捕蛇者说》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二、特殊用法。1、[已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可译为“不久,一会儿”。例如: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2、[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①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孔孟论学》3、[既而][俄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可译为“不久,一会儿”。例如: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②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虚词3:“以”的常用意义和用法: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一)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如:①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凭借”,“按照”。例如: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②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③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3、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根据”。例如: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天时不如地利》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天时不如地利》④今以蒋氏观之。——《捕蛇者说》⑤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注】“以……为……”相当于“把……作为……”或“认为……是……”4、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在……的时候”(时间)。例如: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5、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译为“来、用来”。例如: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②退而甘食其土,以尽吾齿。——《捕蛇者说》③而托于柑以讽耶?——《卖柑者言》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⑤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二)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如,上、下、东、西),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例如: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②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三)用作动词可译为“以为”,“认为”。例如: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以为妙绝。——《口技》③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虚词四:“其”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一)用作代词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例如:①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②为是其智弗若与。——《孔孟论学》③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狼》④屠乃奔倚其下。——《狼》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⑥益习其声。——《黔之驴》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些)”、“这(些)”之类的词。例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指示代词,表示“其中,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如: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其一犬坐于前。——《狼》③其一人专心致志。——《孔孟论学》④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测度)、反诘、期望、委婉、商量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怎么”、“难道”、“还是”等,或不翻译。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如:①岂其鬼耶?——《黠鼠赋》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虚词5:“于”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一)用作介词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翻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等。(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如: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孟论学》③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例如: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③刻唐今人诗赋于其上(3)表示处所,译为“到”。例如: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4)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例如: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2、放在形容词之后,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如:政猛于虎。——《捕蛇者说》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3、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例如:①见使于一鼠。——《黠鼠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4、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虚词6:“何”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一)用作代词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1、“什么”(又,怎么,为什么)例如:①子何恃而往?——《为学》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③何陋之有?——《陋室铭》2、“为什么”例如:①或者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哪里”例如: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卖柑者言》(二)用作副词1、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样)”、“为什么”等。例如:①何忧令名不彰耶?——《周处》②如太行、王屋何?——《愚翁移山》③其如土石何?——《愚翁移山》④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⑤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⑥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2、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例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乐何极。——《岳阳楼记》模块三模块三文言翻译信、达、雅知识点(一)翻译原则信---准确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雅---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实原文的写作风格。【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知识点(二)方式方法---留、删、补、调、换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1.留---保留不需要翻译的固定内容留,即留住不用翻译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师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上课时可自行安排翻译,只需要点出其中的一些专有名词等,及翻译中“留”的部分就可以了)2.删---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语气助词、发语词等例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天时不如地利》)既而百千人大呼(《口技》)3.补---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补,即把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谓语等补充完成。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4.调---注意倒装语序的调整调,即注意倒装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例如:“何陋之有?”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有什么简陋的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再如:2012年浦东新区一模《农夫耕田》“农之惰,甚矣”。5.换---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再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掌握6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之、其、而、以、何、于【注意】:总而言之、做到字字落实。翻译步骤:1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3、方法通变,合情合理。4、如无标点,审慎断句。5、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小结】落实字词为要着,明辨句式尤重要;
区分辞格求文采,依据情境不跑调。模块四模块四文言句式及断句文言文翻译是考察学生文言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么翻译过程中除了掌握关键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以外,还需要判断句式,根据句式的特征,来进行翻译。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1\*GB3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2\*GB3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2)被动句=1\*GB3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2\*GB3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倒装句=1\*GB3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GB3②《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4)省略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2\*GB3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解题步骤】:【解题步骤】:1.判断句中的两句都需要把“是”写出来,=1\*GB3①“这些都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GB3②“他们又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要说魏朝、晋朝了”。2.被动句中的两句,=1\*GB3①中的“为”,表被动,“多为用者”解释为“多愿听差遣”;=2\*GB3②中的“举”表示为“被选拔”;3.倒装句中的两句,=1\*GB3①中正确语序应该为“我与徐公孰美”,解释为“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这里是疑问代词倒装;=2\*GB3②中的“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省略句中的两句,=1\*GB3①中(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翻译时需要把主语翻译出来,这里是承前省略主语;=2\*GB3②句是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与(其)坐谈”,“其”省略了,翻译成“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说话”。(二)如何断句考纲要求:理解文言文表达的内容。而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文言断句是根据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文言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准确的转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断句和翻译关系密切,对文章全面准确的理解、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达;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时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的能力。初中考试要求不是很明显,这个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有做明确的要求,但是要读懂文言文的内容,断句是基础。模块五模块五浙江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言!”沛公乃还军霸上。(节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皆争走
争:争相,争先恐后 B.以此沛公得具知
具:具有,具备C.皆秦所以亡也
所以:……的原因 D.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抵触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A.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B.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C.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D.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带兵进入咸阳城,众将领争先恐后去瓜分财宝,唯有萧何不同。B.樊哙直接劝谏沛公,贪恋奢丽之物使得秦朝覆灭,希望他以此为鉴,沛公不听。C.张良以秦朝灭亡的教训告诉沛公不可助桀为虐,要善于采纳逆耳忠言。D.沛公最终听信了张良的建议,命令军队从咸阳撤出,返还到霸上驻军。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答案】1.B2.A3.D4.译: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做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他们有什么用呀?【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意为:刘邦借此全面了解。具,全面;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秦”做主语,“故”意思是所以,“沛公”做主语,“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停顿节奏为: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从“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愿沛公听樊言”可知,沛公最终听信了樊哙的建议,命令军队从咸阳撤出,返还到霸上驻军;故选D。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欲,想;为,做;所以,……的原因;何,什么;焉,语气词。【点睛】参考译文:刘邦领兵向西进入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唯独萧何率先入宫取秦朝丞相府的地理图册、文书、户籍簿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名种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④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华,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去月谢病:我上个月因病辞官。②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③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④英英:同“嘤嘤”,象声词。5.下列题目加点的“书”,和《与顾章书》中“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 B.《诫子书》 C.《观书有感》 D.《与朱元思书》6.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7.作者喜欢石门山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答案】5.C6.仁人智士喜爱山水,怎能是随便说说啊!7.围绕“环境幽深,景色宜人,食源丰富、可享受快乐和自由、可悠闲自得的生活”等回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解析】5.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与顾章书”,即给顾章的书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C.《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歌作品。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这里的“书”指的是“书籍”;故选C。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仁智,仁人智士;乐,指喜爱山水;岂,怎么;徒语,随便说说。7.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可知,短文首句作者便以“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一句交代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再结合文段主体部分“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对梅溪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此处景色优美,环境幽静,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可享受快乐和自由、可悠闲自得的生活。所以作者很喜欢石门山。【点睛】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初三日晨起,决策向顶。②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①塞其门,大为叹惋。③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②,水从坳中斜下。④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③四下,始返。⑤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有删改)【注释]①甃(zhòu):砌。②阈(yù):门槛。③瞑色:夜色。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大为叹惋
叹惋:(2)闻堂左下有黄经洞
闻:(3)俱无可观
观: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石甓塞其门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
②战胜于朝廷C.①乃从小径
②乃记之而去D.①又里许,为珠帘水
②中轩敞者为舱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11.下面选项中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移步换景,记述作者旅行观察所得。B.文章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C.作者在夜色降临时才返回,字里行间中表现出作者对天台山的留恋。D.和《小石潭记》一样,本文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回忆所学《醉翁亭记》,比较两篇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答案】8.(1)感叹惋惜
(2)听说
(3)观赏9.A10.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受到石门的约束,势头非常汹涌。11.D12.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不同点:《醉翁亭记》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解释,注意结合语境分析。(1)句意:(我)非常为之叹惜。叹惋:感叹惋惜。(2)句意: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可游览。闻:听说。(3)句意:都没有什么可以观赏的。观:观赏。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A.介词,用/介词,因为;B.介词,都译为“在”;C.副词,都译为“于是,就”;D.判断动词,都译为“是”;故选A。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如“对峙:两相对立”“如门:像门一样”“为:被”“甚:非常,很”等关键词。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②段“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第③段“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等内容可知本文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基本就是交代游踪和所见,故选项“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理解有误。故选D。1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而本文表达了作者游山玩水的快乐,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两文相同点:都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同点:《醉翁亭记》还有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点睛】参考译文:初三日清晨起床,决定向山顶前进。向上攀爬几里山路,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华顶峰了,到达太白堂,而沿途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可游览,于是从小路走。二里路后,俯身看见一块很突出的大石头,感到很是秀丽华美。临近一看,是一位发僧在黄经洞前搭的庵,恐怕风从洞里吹出来,就用石头砌塞洞门,(我)非常为之叹惜。听说断桥、珠帘水尤其是著名胜景,僧人说吃过饭再去还来得及往返,于是由仙筏桥先去山后。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石门飞泻而下,回旋流转,经过三道溪湾。最上面的层次是断桥,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迸流两石之间,浪花飞溅,汇合后流转入潭;中间的层次,两巨石相对峙有如窄门,溪水为窄门所约束,流势很汹涌;最下面的层次,潭的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又受到门槛阻隔,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台瀑布每台都高达数丈,各级的景观都很神奇,但溪流顺台级而下流,弯转的地方被溪湾所遮掩,不能一览无余。又一里多路,就是珠帘水,溪水倾泻而下的地方很平坦宽阔,水的流势因此缓和、散漫,扫泪流水弥漫潭内。我光着脚跳进草莽之中,攀援树木,沿着山崖前行,弄得莲舟上人不能跟随。夜色四处降下时,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脚步,在朦胧的夜色中观赏如彩虹的天然石桥,瀑布水花飞溅有如喷雪一样的奇妙景观,几乎使人不想去睡。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曹玮①知镇戎军②日,尝出战小捷,虏③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⑦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⑧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16年9月版)【注】①曹玮:北宋名将。②知镇戎军:主持镇戎地区工作。③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称呼。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少选:一会儿。⑦严军:整顿好队伍。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徒縻军②虏兵去数十里③我不欲乘人之怠④比其复来(2)翻译下面的句子。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B.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C.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D.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4)曹玮何以被称为名将?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只是;②离开;③疲倦,倦怠;④等到。(2)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C(4)曹玮之所以被称为名将,是因为其战略战术高明。他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只是束缚军队。徒:只是。②句意:敌兵离开几十里。去:离开。③句意:我不想趁着别人疲倦作战。怠:疲倦,倦怠。④句意:等到他们再来。比:等到。(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本题重点词语:闻:听说。利:得……利。师:军队。遽:立刻。之:曹玮的军队。(3)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再结合语法关系断句,最后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乃驱所掠牛羊辎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省略主语“曹玮”,与后面断开;“缓驱而还”与“颇失部伍”都是四字短语,各自断开。(4)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贪利失军纪)和“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为敌考虑充分)。其目的是“故为贪利以诱之”,使对方不能“乘锐便战”“足痹不能立”。用自己的话整理为: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士气也残尽了。由曹玮的设计诱敌、示敌以仁、最终陷敌于“足痹不能立”的弱势,可见他是一个富有谋略、对于征战经验丰富军事才能卓越的人。【点睛】参考译文: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的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一处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倦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再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15.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1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C.苏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答案】14.A15.D16.A17.B18.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少。【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三十年不辍:坚持三十年不停止。辍:停止。故A错误,选A。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于,在。A.对于;B.比;C.对,向;D.在;故选D。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有以纸馈之者(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寡(不问多少)/入手即书(拿到手就写),故选A。1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可知,友正要的绢是白色的绢,是染工打算染成黑色的绢,友正在染工打算染成黑色的白绢上练习书法,故B错误,选B。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其,代词,他。性,性格。直,正直。恐,恐怕,担心。为,被。故,所以。【点睛】译文: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租小房子在水柜街,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和染工约定:凡事有想要染黑色的,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完才停止。向来和苏子瞻交好。元祐末年,苏子瞻从扬州被召还,友正就准备饭菜邀请他。已经到了,就相对着摆设了长桌子,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列,却把佳肴放在边上。苏子瞻看到,大笑。就坐,二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挥舞着笔。一两个小僮磨墨,几乎不能供应。喝酒结束,纸也写完了,都自己认为平日的书法比不上。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少。送王进士①之任扬州序汪琬诸曹失之,一郡得之,此十数州县之庆也。国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憾也。吾友王子贻上,年少而才。既举进士于甲第②,当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为推官③扬州,将与吾党别。吾见憾者方在燕市④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王子勉旃⑤!事上宜敬,接下宜诚,莅事宜慎,用刑宜宽;反是罪也。吾告王子止此!朔风初劲,雨雪载途,摇策而行,努力自爱。[注释]①王进士:即王士禛,字贻上。他与汪琬一同考中进士。②甲第:科举考试的等第。③推官:官职名。④燕市:指京师。⑤勉旃(zhān):勉励。旃:语气助词。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既举进士
②摇策而行2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21.翻译下列句子。(1)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2)朔风初劲,雨雪载途。22.作者对王贻上到扬州做官提出了哪几条建议?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答案】19.已经马鞭(鞭子)20.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21.(1)(朝廷)外派他到扬州去担任推官,即将与我们别离。(2)北风开始强劲,路途中雨雪交加。22.作者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事奉上级应当谦恭,接待下属应当诚恳,处理政务应当慎重,施用刑律应当宽恤。【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大意:已经举进士于甲第。既:已经。(2)句大意:你扬鞭策马赴任。策:马鞭(鞭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先理解句子大意,然后结合语法关系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我知晓京城的朋友们正在憾叹、惜别,但是庆贺的人已踮着脚抬起头,相望于江淮之间了。“而”表转折,与前面断开;“翘足企首”与“相望江淮之间矣”是两个连动的短语,之间要断开。故断句为: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21.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句重难点词语:出:外派。别:别离、分别。(2)句重难点词语:朔风:北风。初:开始。劲:强劲。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事上宜敬”可以概括出第一条建议:事奉上级应该谦恭;从“接下宜诚”可以概括出第二条建议:接待下属应该诚恳;从“莅事宜慎”可以概括出第三条建议:处理政务应该慎重;从“用刑宜宽”可以概括出第四条建议:施用刑律宜宽恤。【点睛】参考译文:朝廷各部失去他,地方一郡得到他,这是几十个州县的喜庆。国家得到他,交游的朋友失去他,这又是二三位士大夫的遗憾了。我的好友王贻上,年轻而富有才学,已经举进士于甲第,那么本应委任中央部门主事,然而依据新的律令,外派他到扬州去担任推官,即将与我们别离。我知晓京城的朋友们正在憾叹、惜别,但是庆贺的人已踮着脚抬起头,相望于江淮之间了。王公呀,以此相勉吧。事奉上级应该谦恭,接待下属应该诚恳,处理政务应该慎重,施用刑律宜宽恤,不这样就是罪过。我对王进士的忠告只有这些。北风开始强劲,雨雪交加于途程,你扬鞭策马赴任,请勤奋理事,洁身自爱。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②用事,欲网罗四方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其知万里之高洁,欲因之以高己名,乃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冑恚,遂恨于心。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⑨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子长孺。(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⑨边衅:边境上的争端。2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愤惋不食B.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愤惋/不食C.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愤惋/不食D.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愤惋不食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25.文中通过描写韩侂胄来侧面体现杨万里的品质,请概括韩侂胄的形象特点。【答案】23.A24.家里人知道他担忧国家,凡是官府官员通报当时国家大事的消息都不把它们告诉杨万里。25.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为韩侂胄写记。韩侂胄:拉帮结派、追求虚名、心胸狭窄、专权、用兵武断。【解析】2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开禧二年,杨万里听说韩侘胄挑起边关事端,愤怒得吃不下饭。故断为:开禧二年/闻韩侂胄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故选A。2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忧(担忧)”“邸吏(官府官员)”“时政(国家大事)”等。2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名士相羽翼”写韩侂胄拉帮结派,“其知万里之高洁,欲因之以高己名”写他追求虚名,“侂冑恚,遂恨于心”写因为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为韩侂胄写记,而被韩怀恨在心,表现了韩心胸狭窄,“侂胄专僭日益甚”写他专权,“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写他用兵武断。【点睛】参考译文:杨万里为人刚强而偏狭。孝宗起初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他知道杨万里品格高洁,打算凭借杨万里来抬高自己的名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健康医疗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专利转让与应用
- 二零二四年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租赁合同(含装修)3篇
- 住宅加装电梯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著作权范围与使用方式2篇
- 昆明市2024年度影视器材租赁合同(含拍摄责任)3篇
- 2024版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定制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医疗服务合同及费用结算协议3篇
- GIS设备带电补气作业指导书QXL
- 木薯淀粉预处理及其糖化工艺初步设计
-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说课课件
- 食堂自主经营与外包的利与弊【5篇】
- 物流中心SOP管理流程
- 洽洽食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汇编
- XX银行信息科技项目开发管理办法
- 燃气行业安全培训课件
- 铁路线路工更换夹板作业指导书
- 特选重庆市建筑公司通讯录
-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