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学大纲_第1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_第2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_第3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_第4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313819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学后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等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计算方法;掌握监测布点、采样和监测技能等方法。为学生从事污染源调查、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治理等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并兼顾环境监测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的介绍,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水、气和土壤等常规的布点和采样分析方法,了解最新的环境监测新技术。课程目标2:掌握主要污染指标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监测方案制定的方法,掌握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理想信念;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能更加自觉地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课程目标3:能够根据具体的污染问题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监测技术,制订环境监测方案,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2.问题分析2.3能够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并获得有效结论。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水、气和土壤等常规的布点和采样分析方法,了解最新的环境监测新技术。课程目标3:能够根据具体的污染问题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监测技术,制订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M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1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课程目标2:掌握主要污染指标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监测方案制定的方法,掌握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课程思政,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能更加自觉地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课程目标3:能够根据具体的污染问题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监测技术,制订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H4.研究4.2能够设计方案,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地开展实验,能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课程目标2:掌握主要污染指标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监测方案制定的方法,掌握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课程思政,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能更加自觉地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课程目标3:能够根据具体的污染问题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监测技术,制订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H11.项目管理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环境工程相关的设计、开发、工艺和流程优化等过程。课程目标3:能够根据具体的污染问题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监测技术,制订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绪论1.1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1.2环境监测的分类与特点1.3环境标准教学要求:掌握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与特点;掌握相关环境标准。重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难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212.水和废水监测2.1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2.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3物理指标检验

2.4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5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6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教学要求:熟悉水质监测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方法;了解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方法;掌握水样物理性质、金属、非金属无机物、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并能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有机污染物的测定难点:含氮化合物的测定1881、2、33.空气和废气监测3.1空气污染监测方案制订3.2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监测3.3颗粒污染物监测3.4污染源监测教学要求:了解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和采样及布点方法;掌握空气中SO2、NO2和TSP等污染指标的测定原理;掌握固定污染源的采样和监测方法,并能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气态污染物监测难点:固定污染源的采样位置和采样点布设81、2、34.固体废物监测教学要求:了解固废采样布点及样品制备和保存;掌握固废有害特性监测。重点:固废采样布点及样品制备难点:固废有害特性21、2、35.土壤质量监测5.1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5.2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教学要求:熟悉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掌握土壤样品中的常见污染物质的测定并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难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41、2、36.环境污染自动监测教学要求:了解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掌握水质和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理解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重点: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应用难点: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21、2、37.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教学要求:了解实验室基础条件;监测结果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基础条件难点:实验室质量保证41、3合计4082.实验部分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3。表3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学时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水样中氨氮的测定实验内容:水样中氨氮的测定实验要求:掌握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方法。42、3水样中COD的测定实验内容:水样中COD的测定实验要求:掌握水样中COD的测定方法。42、3合计8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借助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线上课程。部分章节尝试将班级分为学习小组,设计布置课前任务,在课堂上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控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等手段。在整个过程中结合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国家环保政策的发展及实际生活及生产中涉及到的环境监测技术相关的知识作为教学案例,并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思政。实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实验前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学生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操作。对于综合性实验,教师要按照实验方案做好每组学生的分工和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要及时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实验报告注重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结果分析讨论完整性;每完成一项实验,要认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处理和结果讨论应科学正确。六、课程资源1.推荐教材:(1)奚旦立主编.环境监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孙成、鲜启鸣编.环境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2.参考书:(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国家环保局主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期刊:(1)NIEZhiqiang,LIWeijian,LIUXiaowei,etal.DeterminationofTriazineHerbicidesinSoilby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and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ChineseJournalofAnalysisLaboratory,2008,27(12):80-83.(2)\t"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_blank"招蔚弘等.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三嗪类农药[J].中国环境监测,2021,37(4):171-178.(3)李维,黄惠来,闫井玲,李永蓓.\t"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_blank"基于3S技术的桂林市南溪河污染现状调查[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4):141-148.(4)石爱军,李振声,庄树春,秦竹.\t"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_blank"废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监测方法的选择[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2):4-7.(5)杨军,王欣.\t"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_blank"紫外吸光度(UV法)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5,11(4):25-27.4.网络资源:(1)丁绍兰等.北京:环境监测在线开放课程.陕西科技大学.2020./course/62354d779906eace0490a40e(2)马春燕、奚旦立等.北京:环境监测在线开放课程.东华大学.2017./course/64e3e8fa374ed23bd755b6fa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4。表4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15(1)根据线上平台统计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课堂表现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105作业5(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5课内实验20(1)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满分100分;(2)每个实验项目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实验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5105期末考核60(1)卷面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环境监测基本概念、监测方案的制订、主要污染因子的监测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3)考试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计算题等。√√√202020合计:100分353530八、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表现、作业、课内实验、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考核形式为试卷,期末试卷成绩为100分(权重60%),试题类型为选择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类型,试卷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试题分值不超过50%,综合应用题、论述分析题不低于50%;课堂表现、作业、课内实验等过程性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40%);考试试题分值分配应与教学大纲各章节的学时基本成比例。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标准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5。表5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所占比重(%)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课堂表现37.5出勤率100%,不迟到早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90%。按时完成线上预习任务,小组任务按时提交,且作业质量良好;阶段测试准确率大于90%以上。出勤率100%,不迟到早退;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80%。线上预习任务完成85%左右;小组任务基本按时提交,质量较好;阶段测试准确率大于80%。旷课1次;偶尔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70%。线上预习任务完成70%左右;小组任务基本按时提交,质量错误较少;阶段测试准确率大于70%。旷课两次;上课不认真,偶尔参与教学活动。线上预习任务完成60%左右;小组任务基本按时提交,质量基本过关;阶段测试准确率大于60%。无故旷课三次以上,上课不认真,不参与教学活动。没有预习,小组任务不提交;阶段测试准确率小于60%。作业12.5作业完整,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