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4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出舱圆满成功”谈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目前,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泵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步太空,再次成功圆梦。根据计划,后续,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此外,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也于前期陆续开展。目前,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等载荷已完成出舱安装,全面验证了舱外载荷安装流程和空间站货物气闸舱、转移机构等部件的功能性能。据介绍,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由载荷转移机构、货物气闸舱、内外舱门、机械臂协同配合,通过在轨航天员或地面操作,将需要出舱的货物送出舱外,根据任务需要也可将舱外的货物送进舱内。突破掌握此项关键技术,可大幅提高舱内外货物交换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和工作量。按计划,后续还将持续开展货物出舱安装工作。纵观古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因素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普遍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本专题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一般侧重于依托新科技新闻或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考查,也会考查人类应如何处理科技、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等。结合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出舱圆满成功的热度,可能考察:(1)中国古代科技青铜器、四大发明、数学--《九章算术》、祖冲之,医学--张仲景、华佗与李时珍,农学与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及生产技术进步--贾思勰、徐光启、宋应星,铁农具与牛耕、筒车、翻车、占城稻引进等,建筑工程--都江堰、隋朝大运河、万里长城、故宫(2)中国现代科技两弹一星、氢弹、航天科技、袁隆平、屠呦呦、科技强军(3)世界科技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创新与大国崛起(一)主题概览1.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2.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科技领域概况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方法;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汉代时,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北宋时制成罗盘,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唐朝已经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数学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医学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他被后世称为“医圣”,东汉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明朝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农学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对后世农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科技巨著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三)中国现代科技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原子弹: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装有核弹头的导弹。(3)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863计划”(1)提出:1986年3月,在邓小平批示下制定了“863计划”。(2)内容: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4.航天技术(1)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3)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实现出舱行走。(4)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5)2015年9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射,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的轨道。5.科学技术-青蒿素概况(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6.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2)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四)世界近代科技成就领域概
况影
响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生物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变革(五)三次工业革命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要。时间1765-19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发应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领先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美国主要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汽船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主要能源煤电力、石油互联网、新能源动力机器改良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
对资本主义国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①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加速了在全球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②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①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对中国①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开端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①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蔓延,影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②使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六)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1.农业文明时期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曲辕犁、筒车、秧马等生产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家庭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重大作用社会问题农业社会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进一步开荒垦田,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工业文明时期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进步
社会生产力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力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工业化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工业部门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现代工业开始崛起;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和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体力劳动;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市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英国成为城市化最早起步和最先完成的国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趋势,出现了世界级的城市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距增大社会生活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加强了洲际联系;蒸汽机车的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使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的出现,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大大加强了人类相互间的交流;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将人类社会带入“汽车时代”;飞机的发明使人类交通形成陆海空的立体结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使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问题(1)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恶化: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的使用,破坏了环境(2)人口增长:两次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教育、住房、就业等问题(3)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隐私难以得到保障,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网络病毒让人防不胜防,网络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网络谣言等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社会治安(七)科技与大国兴衰1.科技革命与英国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英国的抉择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力;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英国资本家不愿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设备的更新中,而是把资本输出国外发挥高素质人才优势,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国和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促进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科技革命与美国项目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1)从18世纪后期起,美国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进行工业革命(2)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美国的抉择从18世纪后期起,美国积极融入工业化浪潮;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使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富尔顿制造出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空间技术、原子能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影响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开始跨入经济大国行列(1)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2)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3.科技革命与日本项目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1)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国门被迫打开,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1868年的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2)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并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积极扶持日本日本的抉择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影响(1)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迈入了近代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4.科技革命与中国项目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1)晚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落后于西方(2)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抉择(1)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进行富国强兵(2)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兴办民族工业实施一五计划,开启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有了飞速发展,如载人航天工程、高速铁路等影响(1)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推动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八)科技助力军事现代化建设科技成就概况现代炸药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使战争形成立体化结构坦克1915年,英国制造出坦克,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投入使用。从此,坦克成为战争中的重要装甲车辆,被誉为“陆战之王”核弹导弹(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败亡(2)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核心力量(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认识科技创新不仅促进了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A命题趋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1.仔细观察下面组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B.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居世界之首C.商朝以后,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D.中华文明高度发达,多元一体【答案】D【详解】观察题干图示可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高度发达,多元一体,D项正确;题干所展示图片只有司母戊鼎是中原地区的,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体现古代青铜文明居世界之首,排除B项;图片展示的不是青铜器功能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A.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 B.强调逻辑思维重要性C.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表明该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D项正确;数学与政治统治、中外文明的交流无关,排除AC项;题干没有体现数学逻辑思维重要性,排除B项。故选D项。3.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历史悠久。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到清代,中医药抗疫学术理论不断创新,并形成系统的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以下对中医药表述正确的是(
)A.扁鹊——发明了“麻沸散”,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B.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C.华佗——编创出“五禽戏”,编写《本草纲目》,帮助人们强身健体。D.李时珍——编定《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的写成的,在书中发展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B项正确;发明“麻沸散”的是东汉名医华佗,排除A项;编写《本草纲目》的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排除C项;《黄帝内径》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著作是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为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这主要因为他的哪项成就?(
)A.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C.著有《水经注》D.著写《山居赋》【答案】B【详解】根据题意“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中的信息“祖率”可知,祖冲之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B项正确;祖冲之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但这不是“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的原因,排除A项;《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与题意纪念祖冲之不符,排除C项;谢灵运著写《山居赋》,与题意纪念祖冲之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答案】B【详解】据材料“《齐民要术》总结了……《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可知,材料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经验总结”,B项正确;材料为涉及理论创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实验分析”,而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古代科技地位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B项。6.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农具 B.耧车 C.翻车 D.骨耜【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耧车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B项;翻车是三国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C项;骨耜是河姆渡居民时期使用的农具,排除D项。故选A项。7.《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A.耜耕B.牛耕C.耧车D.曲辕犁【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的“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选项符合题意。耜耕是一种翻土工具,出现在距今9000至7000年间,伴随着原始农业兴起,A选项不符合题意;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西汉时开始使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C选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中国人民发明的耕犁,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D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CD都可排除,故选B。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水利工程”指的是位于四川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的都江堰,岷江即图中③的位置,C项正确;①②位于北方黄河流域,排除AB项;④是连接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排除D项。故选C项。9.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人说“从洛阳北到涿郡的永济渠的开凿是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控制,以及满足进攻高丽转输的需要,从洛阳南到余杭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的开凿主要是因为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从中可以看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C.统一南北D.满足隋炀帝到各地巡游的欲望【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加强对东北的控制”“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输送从江南运来的粮食,加强对东北的控制,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A项正确;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方面的交流,排除B项;统一南北不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排除C项;满足到各地巡游的欲望是大运河开凿之后隋炀帝的做法,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苏轼在其诗句中描述的是哪一生产工具(
)A. B.C. D.【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可知与秧马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秧马是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A项正确;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排除B项;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排除C项;耧车是西汉时期一种畜力条播机,排除D项。故选A项。11.《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此材料说明宋朝政府()A.重视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 B.重视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C.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D.实现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详解】依据“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宋朝政府引进原产自越南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动农业的发展,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宋朝政府重视引进国外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没有体现重视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B排除;占城稻属粮食作物而非经济作物,C排除;大中祥符是北宋宋真宗的年号,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D排除。故选A。12.九年级某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读书交流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阅读的书稿目录。据此判断,本章内容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十一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第一节天文、农学、中医药学第二节主要的技术成就(1)天文(4)四大发明(2)农学(5)丝绸(3)中医药学(6)瓷器A.独特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开放性【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天文、农学、中医药学、四大发明、瓷器,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内容,并深刻影响了世界,体现了古代中国文明的独特性,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3.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类,①处可填(
)文学《将进酒》《满江红》《窦娥冤》《红楼梦》农业《齐民要术》《天工开物》①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建筑敦煌莫高窟、长城、故宫A.《西游记》 B.《牡丹亭》 C.《农政全书》 D.《史记》【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C项正确;《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A项;《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排除B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故选C项。14.“它是砖石建筑,高和宽平均7.62米,西起今天甘肃省嘉峪关,最东端到北京附近的山海关,绵延6700公里。它是为抵御受侵略有而修建的,点缀着一连串瞭望塔。”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答案】C【详解】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它是砖石建筑,高和宽平均7.62米,西起今天甘肃省嘉峪关,最东端到北京附近的山海关,绵延6700公里。它是为抵御受侵略有而修建的,点缀着一连串瞭望塔。”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明长城,C项正确;都江堰是水利工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隋大运河不属于建筑方面,排除B项;北京故宫与题干中“为抵御受侵略有而修建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成祖时期开始营建北京城,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所以他调查的城市应该是北京,D项正确;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与“紫禁城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1)“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谁主持修建的?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成为什么?材料二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写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影响的大小排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2)你认为蔡伦被推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内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100年。(3)祖冲之取得的“这项成果”指的是什么?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什么?材料四他从小嗜好学医,“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曾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他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4)材料四中被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的人是谁?他医学著作是什么?材料五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5)材料五中被称为“外科圣手”的人是谁?他在手术前让病人喝下的药叫什么?他为了强身健体编制的医学体操叫什么?(6)请为此次讨论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答案】(1)都江堰;李冰;“天府之国”。(2)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3)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大明历》。(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5)华佗;“麻沸散”;五禽戏。(6)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意义相近也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所以蔡伦被推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内。(3)根据材料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100年。”结合所学知识,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为3.1415926和31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创建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颁行。(4)根据材料四“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结合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著了《伤寒杂病论》。(5)根据材料五“少……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五中被称为“外科圣手”的人是华佗。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服下,失去知觉,人后进行各种手。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6)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都江堰、造纸术改进,古代医学成就,可确定主题为: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B命题趋势:中外近现代科学技术难度:★★★建议用时:60分钟1.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指的是()A.核弹、导弹、实用通讯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答案】D【详解】“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2.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科学影响时代》中回忆到:“1963年到1965年,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1964年是英国的大选年,我清楚地记得10月16日的那一天晚上,突然电视上大量的竞选宣传都停了,打出一行字。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来问我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也吃不准,连夜赶到使馆去调问情况,当我知道是真的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A.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答案】D【详解】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64年10月16日”,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项正确;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排除A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排除B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C项。故选D项。3.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反映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
)A.增强国防实力 B.加强国际交流 C.发展文教事业 D.促进经济建设【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提高核威慑能力,免于受人欺负的处境,增强国防实力与维护国防安全。因此,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发展文教事业,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出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4.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即“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因此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东方红一号”,B项正确;长征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而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东方红一号”,排除A项;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而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东方红一号”,排除C项;嫦娥五号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他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立志要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有人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如下)。“他”是(
)野生稻杂交稻超级稻,大国粮仓赖先生之力;三系法二系法一系法,世界目光仰先生之风。A.杨利伟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野生稻杂交稻超级稻,大国粮仓赖先生之力;三系法二系法一系法,世界目光仰先生之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C项正确;杨利伟是神舟五号飞船的航天员,排除A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B项;屠呦呦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D项。故选C项。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屠呦呦等。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国家因为他们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领域领域的巨大成就,不是政治理念、英雄品质、时代精神,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屠呦呦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②③,故B项正确;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因此,①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含有①的AD项;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因此,④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含有④的C项。故选B项。8.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指示:“此事亦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④国防力量的增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指示:“此事亦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这反映出邓小平的果断决策,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国的科技力量迅速增强,C项正确;《863计划纲要》不能马上让国防力量增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9.2021年10月16日凌晨零点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入空间站,顺利完成了首次长期驻留任务。这体现的是我国哪一领域的科技成就(
)A.核能利用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 D.能源技术【答案】B【详解】根据“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入空间站”可知这是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所以体现的是航天技术领域的,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10.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其中③到④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C.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可知图③到④期间对应的是1960-1965年,结合所学知识,1965年我国在科技领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以及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是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11.下表内容可以说明(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物种起源》(1859年)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A.古典文化成就辉煌B.自然科学推动社会发展C.文学反映社会现实 D.科学技术制约社会进步【答案】B【详解】根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和《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可知,物理学、生物科学都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B项正确;物理学、生物科学不是古典文学成就,排除A项;物理学、生物科学不是文学,排除C项;物理学、生物科学不是科学技术,也没有“制约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12.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因”“果”A瓦特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珍妮机的广泛应用D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推动铁路时代的到来A.A B.B C.C D.D【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气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是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之后,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气机车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应运,欧洲各国纷纷开始修建铁路,推动了铁路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线的效率,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蒸气机的改良和应用使得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排除B项;蒸气机的广泛使用,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1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下列表格________处应填写(
)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________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C.垄断组织 D.智能工厂【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C项正确;手工作坊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后的生产组织形式,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方式,排除B项;智能工程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4.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三次科技革命重要发明成果主要发明国第一次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联动式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英国、美国第二次发电机、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电报、电话德国、美国第三次火箭、导弹、海底光缆、深海探测器、激光武器、卫星、飞行器、空间实验室、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美国、欧洲国家、中国、曰本、韩国、印度等A.后起国家对老牌强国的超越 B.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C.能源利用及动力、应用技术的革新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用于工业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因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兴起,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结合表格内容可知,能源利用和动力革命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每一种动力的发明会广泛应用于交通、通讯等各个领域,出现新的发明成果,故应用技术的关系也成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5.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一网络工程师B.火车司机一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C.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D.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飞行员—网络工程师【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新式的交通工具火车,火车司机由此诞生,人类跨入铁路时代,铁路工人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了新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等,由此汽车司机、轮船修理工和飞行员诞生,还产生了新的能源石油,由此石油工人产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生物工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飞速发展,由此产生了网络工程师、生物专家和宇航员等职业。根据以上所述,D组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顺序正确,D项正确;因汽车司机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铁路工人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A组排序错误,排除A项;因石油工人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网络工程师产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B组排序错误,排除B项;因轮船修理工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宇航员产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C组排序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既辛勤劳作,创造无数辉煌;也会在遭遇压迫时奋起抵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下图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材料二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材料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还发明了什么工具进一步深耕细作?材料四科技著作时期成书过程A南北朝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B明朝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还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数据进行定量描述(4)根据材料四完成表格;并依据材料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材料五从秦朝直至清朝,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层出不从。旧式农民战争受流寇主义、小生产的散漫性与平均主义的影响,往往不能成功。——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材料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6)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河姆渡居民。(2)都江堰。(3)曲辕犁。(4)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共同点是: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5)陈胜吴广起义;洪秀全。(6)自然因素;农业技术的改进;安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的扶持;经验整理总结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由此成为沃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大大提高耕作的效率和质量。(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明朝宋应星经过长期积累和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根据“亲自参与耕作”“广泛搜集前人文献”“不盲从经典”“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试种”“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等信息可知共同点是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适宜农作物种植,都江堰水利设施、曲辕犁等先进工具都能促进农业生产,前人典籍经验可以提供农业发展智慧,故因素有自然因素;农业技术的改进;安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的扶持;经验整理总结等,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简史序号科技发展事件①1966年,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②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1986年,制定“863计划”⑤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⑥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7062米并创造世界记录⑦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⑧2020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⑨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材料二“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中华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注:历史事件可用序号代替),并说明设计理由。(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示意图1:②—⑤—⑨;理由:我国航天技术一脉相承,不断创新和发展。示意图2:③—④—⑧;理由: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技,制定相关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2)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科学家们的奉献担当精神;③科学家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④坚持团队协作;⑤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智慧。(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②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③促进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详解】(1)本题是开放题,任选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终止诉讼书范例大全
- 承包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餐饮空间设计合同范本
- 宁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范本
- 涉外企业外汇借款合同范本
- 装修工程合同家庭居室版
- 8《同学相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6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车辆借用合同书
- 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工程)评审细则
- 膀胱损伤病人护理课件
- 中医防感冒健康知识讲座
- 幼儿园小班故事《贪吃的小猪》课件
- 《土壤与土壤改良》课件
- 新版-GSP-: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外部审核资料清单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绘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 HCIE-Transmission H12-93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造血细胞与基本检验方法-细胞化学染色(血液学检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