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田2025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复习8
其他文言虚词(则、若、为、所、者、也、与)
的意义和用法1.作连词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②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⑴表承接。用于复句中表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或情理上紧密联系。译为“就”“于是”等。⑵表假设。引出假设情况时译为“假使”“如果”;引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时译为“那么、那就、就”等。则★★★★★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②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⑶表示两相对照的关系,常以“则…则…”格式出现,可译为“就”,或不译。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④巧则巧矣,未尽善也。(《马钧传》)⑷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反而”“却”;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时,译为“虽然”“倒是”。2.作副词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心之官则思。(《孟子》)③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用在句中起强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便是”、“原来是”。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至则曰:天子以生民付公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后面的动作在某种情况下发生,可译为“就”、“便”。索引则
“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及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1)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若”(一)实例讲解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⑤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们这些人”动词,“似、好像”代词,“这样”代词,第二人称,表领属,“你的”·····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固定结构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话题。相当于“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如果说到”之意。索引(二)规律总结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近指,"这""这样""如此"。2、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3、复音虚词“若何”“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引起下文,“至于说到……”。4、动词如同、像(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若”中在文中的意义。“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连词,假设,如果代词,这样,这,如此动词,像,如代词,你连词,选择,或、或者表意思他转,至于若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
“所”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③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④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⑤郦元之所见闻(《石钟山记》):名词,“处所、地方”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玉”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地方”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感受”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情况”·····⑥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⑦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助词,和“以”连用,表示原因,“……的原因、……的缘故”助词,和前面的“为”构成“……为……所”式,表示被动助词,和“以”连用.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9.从弟子女十人所。用于数词后,表示约数。译为“上下、左右”(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二)规律总结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2.所以→表原因;表凭借3.为+所,被动。4、作名词,表处所5、表约数(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的原因表示被动“所+动词”,……的地方“所+动词”……的话“所+动词”……的地方助词,和“以”连用,用来所
“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
(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1.副词(表判断,译为“是”)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wèi)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虎丘记》)⑴表被动,可跟“所”构成“为所”、“为……所”的被动结构,译为“被”。⑵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为★★★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①公为我献之。②为君翻作《琵琶行》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⑶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⑷表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表示替代)。可译为“替”、“给”等。⑸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同”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3.作语气助词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⑹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到”等。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么”、“吗”。索引课堂趣味训练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因为是向被当做做为了当替加强反问语气为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1.作助词①死者长已矣。《石壕》②卜者知其意。《陈涉》
③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⑴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或不译。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石之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⑵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⑶用在句中表示判断,常与“也”呼应,一般不必译出。2.作语气助词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③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⑴用于句中表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①客何为者?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⑵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的”或不译。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⑶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译为“的”或不译。索引者
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句末语气词①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④谁得而族灭也?⑤不足为外人道也。2.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表判断表陈述或解释表感叹表疑问或反诘表祈使、命令也★★索引也
“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
(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
虚词“与”助记賜予也。賜、予也。简介“与”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③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⑤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⑦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介词,和、同连词,和、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连词,和、同介词,替、为动词,亲附、亲近动词,给予·······“与”做动词④yù赞同例:“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中山狼传》翻译: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⑤yù参与;参加。例:“蹇叔之子与师。”《殽之战》翻译:骞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规律总结:1、介词,和、同2、连词,和、同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4、介词,替、为5、动词,亲附、亲近,给予,赞许1、高考中几乎都是“和、跟、同”例: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您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虚词“与”应试重点总结重点句式:1、“奈何……欤”固定句式表反问,翻译“为什么┈┈呢”2、"孰与"连用,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
"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课堂训练: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朝过夕该,君子①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②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③与()!其④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⑤与()也,应使众⑥与()其事,⑦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⑧与()
,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⑨与()?动词,赞许动词,给予句末语气词,感叹介词,和动词,对付动词,参与动词,结交动词,帮助句末语气词,疑问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
(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二、简介“何”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大王来何操?()③豫州今欲何至?()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经理聘用合同签订与授权
- 休闲度假房产打印身心放松
- 商业建筑砌墙施工合同
- 农村宅基地租赁协议模板
- 航空客服招聘合同模板
- 农业园区机耕道修建协议
- 防噪音卷帘门安装合同样本
- JJJ景区餐饮店投标方案
- 服装设计教师招聘协议
- 教育机构加班安排细则
- 土木工程CAD-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4年行政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题)
- 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形势与政策》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学位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
- 会计专业工作简历表(中级)
- 东北石油大学学业预警、留级与退学制度修订情况说明
- 超导材料简介及说明
- 护士工作量统计表
- 中价协[2013]35号造价取费
- 藏文格与英语介词功能对比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