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积累(20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执着是居里夫人手中那搅动的铁条,哪怕筋疲力尽,也要寻求那心中的蓝色光芒。课文中的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说话___、公正无私的藤野先生。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___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执着是朱德母亲心中满满的爱,虽处饥荒年代,却能不(chuò)___劳作,让全家衣食无忧。(1)根据语境,在上文划线中填入合适的汉字。(yǒu)黑不(chuò)劳作(2)填入上文划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惊心动魄B.抑扬顿挫C.滔滔不绝D.波澜起伏2.(3分)如图两幅书法作品均出自课文插图,下列和它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品一的内容出自东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作品一的落款“丙子冬日”与“元丰六年”“庆历四年”的纪年方式相同。 C.作品二中“百眼清泉四季诗”是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是下联。 D.作品二中的横批“泉甲天下”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升的作用。3.(6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结合古诗词学习,完成默写填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古人多能坦然面对,不为命运所屈服。面对贬谪,刘禹锡乐观坚强,依旧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1)”;面对羁旅,温庭筠以“(2),枳花明驿墙”的山野情趣冲淡远行的愁苦;虽处“江湖”,范仲淹依旧心念苍生,胸怀社稷,发出(3),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正如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的“(4),”,只要心怀乐观与坚韧,远大理想终将实现;毕业在即,我们也可将诗句“(5),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赠与同学共勉,学习古人以乐观豁达的姿态迎接风雨,奋勇前行。4.(3分)观察下图“玉”的字形演变,可知汉字里绝大多数“玉”字旁的字都应该是和相关。古人取名常带“玉”字,蕴含了美好的寓意,也从人名中找到“玉”字演变的例证,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提到的“周郎”,他的名字可证明;呐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也可证明。(填人名)“玉”的字形演变5.(4分)为响应衢州市推广使用公筷的号召,文文在家族群发了一则使用公筷的倡议书,请阅读。尊敬的长辈们: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不管是阖家欢庆,还是朋友团聚,大家都喜欢围桌合餐,其乐融融。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我们反思传统的合餐制的弊端:易带来疾病传播,聚餐时筷来箸往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为了遏制传染病通过公共餐饮用具传播,我在此倡议:“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在单位、家庭和酒店等公共场合集体用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各取所食,做到碗筷专用、及时消毒。公筷公勺,举手之劳,让我们立即行动,倡导就餐新“食”尚、健康好习惯!倡议人:文文2020年3月12日(1)请找出文中的一处病句并修改。(2)文中“就餐新‘食’尚”一句用了手法,宣传效果新颖别致,请你也用这种手法为公筷推行写一句宣传语。(3)古诗中也有这种手法,请你写出一句。二、阅读(54分)6.(3分)名著阅读。“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以上文段出自英国作家(人名)的小说《简•爱》,文段中的“你”指的是(人名)。(2)这是小说中简•爱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看出她具有的个性。7.(4分)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8.(16分)文学作品阅读。学校打算将小说《泰坦尼克号(节选)》拍成微电影。下面是文本内容,请你阅读后协助完成导演手记。沉船之前高层甲板。迈达特拦住了冲向前面的人群,他用枪指着人们,大喊:“别挤,往后退!”托米冲到前面:“为什么不给我们一条活路,狗杂种!”迈达特马上用枪指着他:“谁要敢过来我就打死他!”“狗杂种!”托米火了,但是在枪口的威胁下,他毫无办法。卡尔再也不管什么面子和绅士风度了,他挤到前面,企图上船。迈达特用枪将他逼退。“我们说好了的……”卡尔以为迈达特忘记了往他口袋里放钱的事,便提醒他。但是迈达特把钱掏来,用力摔在卡尔的脸上:“你的钱救不了你!往后退!”钱在寒风里飘落一地,但是没有人捡。怀德在后边喊着:“妇女和儿童上船!”甲板上,乐队认真地演奏。人们在他们身边往来穿梭,各自逃命,但是他们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职业。当最后一个音符从沃纳的琴弦上飞过,他终于满意地拿下小提琴:“好了结束了。再见,哈里。祝你好运。”“再见,沃纳。““再见。”乐师们互相道别,就像在音乐厅演出结束一样。沃纳待人们走开了,他又举起小提琴,一曲悠扬的乐章又重新飘荡在死亡笼罩的夜空。琴声留住了即将离去的乐师们的脚步,他们自觉地围拢来,重又加入到这生命乐章之中……史密斯静静地站立在驾驶室里,倾听着窗外传来的悠扬的乐曲。他此时的思绪已经飞向浩瀚的天宇,在那里,他像鸟儿般任意翱翔。也许,他此刻思绪又回到以往那种海上叱咤风云的时代里,重温那流金岁月中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在船的另一边。尚未被海水吞没的舱房内,一对小女儿正在年轻妈妈的安抚下渐渐入睡。灯光洒向这一对天使般可爱的孩子,洒向妈妈慈爱的面庞,洒向这充满柔情的狭小天地……“……他们从此……在这块安静、美丽的土地上过着幸福的生活,……一直过了……三百年……”妈的故事把她们送入了甜美的梦乡……如泣如诉的乐曲融入这安谧的气氛,更加深了夜的宁静。如果这是一个家,一扇敞开的窗口,我们将从这幅画卷上得到何等美妙的享受。但是,母亲的眼角那晶莹的泪珠提醒我们,这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在海水马上就要漫上孩子们睡床的时候……这首乐曲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名字,它叫《上帝与我们同在》。舱内,海水在灯光的照射下涟漪微动,透过屋内的积水,可以看见地毯上的古波斯图案。由于水的律动,图案时而清晰,时而模糊……随着不断涌进来的水流,一幅德加的画——《舞俑》漂了过来,在水波下,仿佛舞女的裙角在飘舞……2200人中将有一半以上的人无法乘上救生艇,他们将被大海吞没。沃纳专心地拉着琴,周围杂乱的人群就像不存在一样,每一个音符在他的弦上飞出,就像音乐的精灵在舞蹈——魂之舞。甲板上。在音乐的背后是混乱的嘈杂之声。那也是灵魂之舞。海水已经将泰坦尼克绝大部分淹没了,船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涌入的海水泛起白色浪花,向仅有的空地冲去……“没有时间了,割断绳子!快点!割断绳子!”怀德在拼命地高喊,企图压倒一切声音。“给我刀子,给我刀子!“有人大叫。“快割断绳子!快!”另一边的甲板上,那艘被翻倒的救生艇还没有扳正过来,四周的人们焦急地扳弄着……海水终于漫上了这最后一块甲板,人们更加紧挪动救生艇的工作……一眨眼的工夫,海水已经没到人们的腰际,此时的海水,再也没有曾经看到的温柔,而是面目狰狞地席卷而来,激起的白色泡沫像发疯者吐出的唾涎,看上去使人心惊……大厅里。汹涌奔来的海水卷走了在下层没有来得及躲避的几个人后,转瞬间便充满了楼下的全部空间,然后沿着楼梯飞快地向楼上扑来……人们纷纷四散逃离,海水紧追其后……乐队面对着逃散的人群,奏完最后一个曲子。圣公会的赞美诗《秋天》的曲调流过甲板、越过海面,飘散在静静的夜色里。当他们放下提琴时,面前已是一片汪洋……“诸位,今晚能与你们一起合奏,深感荣幸。”沃纳镇定地向合作者致谢。史密斯看着驾驶室窗外蜂拥而至的海水,他没有动。霎时,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破门窗,劈开墙壁,冲进室内,老船长的身影瞬间消失在狂奔的海水里……【确定场景】(1)电影剧本注重画面与画面的连接。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确定画面内容。【探讨角色】(2)导演与主创人员研究分析剧本,对文中画波浪线句进行了二次修改,形成两个表演方案。联系小说内容,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A】史密斯看着驾驶室窗外蜂拥而至的海水,他没有动。方案【B】“不,我不能被这肆虐的海水打倒,就是死,我也要站着死。”老史密斯最后对自己说了一句话,他猛地抓住了面前的方向舵,稳定了自己的身子。【分析文本】(3)小说中出现了“枪”“钱”“画”三种物品。导演认为它们至关重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拍摄电影】(4)小说中不同曲目的演奏从未中断,其乐音传遍每个角落。导演准备以此为拍摄内容,这对加深观众的观影感受有怎样的帮助?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9.(12分)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关注时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内阁会议,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材料二日本政府曾商议提出了5种方案,分别是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2021年4月1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此外,一段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视频,在网络热传。2020年9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材料二(续)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46年到1993年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向海洋里倾倒了远超过20万吨固体核废料。荷兰于1968年、1982年,分别将14只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瑞士从1969年到1982年,4次向北大西洋抛入12罐核废料。此外,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水以及固态核垃圾。日本经济产业省汇总的资料指出,全球多国都将核废料排放海洋或大气。曾任日本核能政策担当大臣的细野豪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法国阿格每年排放的氚相当于福岛氚总量的14倍左右,如果反对福岛排放氚,那么就会是对福岛的歧视。材料三材料四日本渔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岸希宏对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一决定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决定”。日本水产合作社董事长岸田博史也发表声明说,这项决定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有韩国洋流专家表示,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很可能将会在7个月后随洋流抵达韩国海域。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韩国人均年海鲜消费量高达58.4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高达韩国总人口的5%。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在英国的舆情分析中,反对意见占比高达27%,赞成意见为极少数,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整理自网络,有删改)(1)依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理核废水有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法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B.菅义伟拒绝饮用稀释后的核废水,可能是考虑到其中的碳14会对基因造成损害。C.有资料指出,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料。D.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部分核素很可能将会随洋流迁移、扩散到韩国海域。(2)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各国民众反对核废水排海的理由,并从材料三中提炼出能支撑其理由的共同依据。(3)网友将著名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改编成《神奈氚冲浪里》,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请联系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说明改编意图。【链接材料】【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登上热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作品。画作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10.(19分)古诗文阅读。(甲)筼筜谷①苏轼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②。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③(节选)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彭城。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④绢,扫取寒梢⑤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注释】①筼筜(yúndāng)谷:位于洋州西北五里,其地多筼筜竹。②箨(tuò)龙:指竹笋。箨,笋壳。③文与可(1018﹣1079):北宋画家,善画墨竹,名盛当时。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也是苏轼的好友。④鹅溪:鹅溪产的绢很著名,唐时作为贡品,宋人视为名贵书画材料。⑤寒梢:指竹。902班的同学读了这篇短文后,针对学习中产生的疑惑和看法,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具体情境完成下面的讨论内容。(1)小言:“袜材当萃于子矣“中的“萃”一词该怎么理解呢?安安:我刚也有这个困惑,就去查了词典,看到以下信息:我认为在这句话中“萃”可以理解为①,因为②。(2)小言: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能帮我翻译下“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这个句子吗?安安:这个我知道,它可以这么翻译:①。小言:我明白了,苏文二人真有默契,比如这句“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翻译过来是说②,可见文与可特别理解苏轼的幽默。(3)小言:文中有个句子没有标点,我们一起来用“/”给它断句吧!限断三处哦!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4)小言:苏轼在文中追忆二人交往过程中书信往来时,摘录了二人咏竹的几句诗,让我也想起了古人吟咏竹子的诗句。你有想到吗?安安:对对,我也想到了,比如①,,“竹”真不愧是“四君子”之一啊!小言:你看,《筼筜谷》一诗就是苏轼根据文与可的画作所做的诗,也体现了苏轼的风趣幽默,你能说说趣在哪里吗?安安:我觉得②。(5)安安:我认为苏轼富有人格魅力,文与可也未尝不让人钦佩啊。你仔细看选文,他(结合内容阐述理由,至少两个角度)。所以,这二人才能成为知己,相谈甚欢。11.(40分)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材料一】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上之重担的健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二】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酿。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傅雷家书》【材料三】胆怯者当不了命运的捕手。——阿姆斯特丹大学校训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勇于承担,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生命和价值;美好是痛苦的孩子,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写作要求:(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积累(20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执着是居里夫人手中那搅动的铁条,哪怕筋疲力尽,也要寻求那心中的蓝色光芒。课文中的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说话___、公正无私的藤野先生。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___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执着是朱德母亲心中满满的爱,虽处饥荒年代,却能不(chuò)___劳作,让全家衣食无忧。(1)根据语境,在上文划线中填入合适的汉字。(yǒu)黝黑不(chuò)辍劳作(2)填入上文划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A.惊心动魄B.抑扬顿挫C.滔滔不绝D.波澜起伏【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yǒu”写作“黝”;黝黑,颜色深黑。“chuò”写作“辍”;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2)本题考查词语使用。结合词义,根据语境分析。惊心动魄: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不合语境。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由语境可知,用“抑扬顿挫”合适。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不合乎语境。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原指波浪四起,常用比喻义,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不合语境。故选:B。【解答】(1)黝辍(2)B2.(3分)如图两幅书法作品均出自课文插图,下列和它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品一的内容出自东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作品一的落款“丙子冬日”与“元丰六年”“庆历四年”的纪年方式相同。 C.作品二中“百眼清泉四季诗”是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是下联。 D.作品二中的横批“泉甲天下”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升的作用。【分析】本题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文学知识,根据所给的书法作品分析判断。【解答】A.有误,诸葛亮为三国时期人;B.有误,后两者是按照皇帝的朝代纪年,丙子是天干地支纪年法;C.有误,上下联有误,应是仄起平落,上下联互换;D.正确。故选:D。3.(6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结合古诗词学习,完成默写填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古人多能坦然面对,不为命运所屈服。面对贬谪,刘禹锡乐观坚强,依旧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1)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羁旅,温庭筠以“(2)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山野情趣冲淡远行的愁苦;虽处“江湖”,范仲淹依旧心念苍生,胸怀社稷,发出(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正如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的“(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心怀乐观与坚韧,远大理想终将实现;毕业在即,我们也可将诗句“(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赠与同学共勉,学习古人以乐观豁达的姿态迎接风雨,奋勇前行。【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2)槲叶落山路(注意“槲”的书写)(3)先天下之忧而忧(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5)竹杖芒鞋轻胜马(注意“杖”的书写)4.(3分)观察下图“玉”的字形演变,可知汉字里绝大多数“玉”字旁的字都应该是和王相关。古人取名常带“玉”字,蕴含了美好的寓意,也从人名中找到“玉”字演变的例证,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提到的“周郎”,他的名字周瑜可证明;呐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也可证明。(填人名)“玉”的字形演变【分析】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积累。由图《“玉”字的演变》可以看出,“玉”字是由“王”字演变而来,故第一个空应填“王”。“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讲的是三国时期周瑜趁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故句中的“周郎”名字叫做周瑜。第三空要求填人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作者是秋瑾,有“鉴湖女侠”的称号,故第三个空位“秋瑾”。【解答】答案:王周瑜秋瑾5.(4分)为响应衢州市推广使用公筷的号召,文文在家族群发了一则使用公筷的倡议书,请阅读。尊敬的长辈们: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不管是阖家欢庆,还是朋友团聚,大家都喜欢围桌合餐,其乐融融。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我们反思传统的合餐制的弊端:易带来疾病传播,聚餐时筷来箸往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为了遏制传染病通过公共餐饮用具传播,我在此倡议:“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在单位、家庭和酒店等公共场合集体用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各取所食,做到碗筷专用、及时消毒。公筷公勺,举手之劳,让我们立即行动,倡导就餐新“食”尚、健康好习惯!倡议人:文文2020年3月12日(1)请找出文中的一处病句并修改。(2)文中“就餐新‘食’尚”一句用了谐音手法,宣传效果新颖别致,请你也用这种手法为公筷推行写一句宣传语。(3)古诗中也有这种手法,请你写出一句。【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在单位、家庭和酒店等公共场合集体用餐时”,此句中“家庭”不属于“公共场合”,应删去“家庭和”。(2)本题考查运用谐音写宣传语。“就餐新‘食’尚”的“‘食’尚”运用了“时尚”一词的谐音,为公筷推行写一句宣传语,“筷”与“快”谐音,可以拟写为“筷筷乐乐,健康常在”。(3)本题考查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古诗词的识记。谐音: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解答】答案:(1)“在单位、家庭和酒店等公共场合集体用餐时”改为“在单位、酒店等公共场合集体用餐时”。(2)谐音示例:“筷筷乐乐,健康常在”。(3)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阅读(54分)6.(3分)名著阅读。“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以上文段出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人名)的小说《简•爱》,文段中的“你”指的是罗切斯特(人名)。(2)这是小说中简•爱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看出她具有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幸福的个性。【分析】《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作者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都采取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态度,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小说以其真切感人的情节和细腻传神的笔法,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及人物的识记能力。《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这是简•爱的一段内心独白,所以“你”指的是罗切斯特。(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简•爱》中女主人公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这段心理描写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这些特点。答案:(1)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2)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幸福。7.(4分)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能力。【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根据题意,从两位备选人物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或人物的经历,表述出他(她)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即可。保尔在十六岁就参加了红军,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最终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可以说,保尔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类的解放就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江姐不幸被捕后,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想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她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江姐的一生是坚强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胜利的一生。据此分析概括即可。答案:示例1:我选保尔•柯察金。他追求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放弃。可以说他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整个的生命。示例2:我选江姐。临近解放,江姐组织越狱斗争,敌人策划在逃跑前杀害共产党人,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她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胜利的一生。8.(16分)文学作品阅读。学校打算将小说《泰坦尼克号(节选)》拍成微电影。下面是文本内容,请你阅读后协助完成导演手记。沉船之前高层甲板。迈达特拦住了冲向前面的人群,他用枪指着人们,大喊:“别挤,往后退!”托米冲到前面:“为什么不给我们一条活路,狗杂种!”迈达特马上用枪指着他:“谁要敢过来我就打死他!”“狗杂种!”托米火了,但是在枪口的威胁下,他毫无办法。卡尔再也不管什么面子和绅士风度了,他挤到前面,企图上船。迈达特用枪将他逼退。“我们说好了的……”卡尔以为迈达特忘记了往他口袋里放钱的事,便提醒他。但是迈达特把钱掏来,用力摔在卡尔的脸上:“你的钱救不了你!往后退!”钱在寒风里飘落一地,但是没有人捡。怀德在后边喊着:“妇女和儿童上船!”甲板上,乐队认真地演奏。人们在他们身边往来穿梭,各自逃命,但是他们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职业。当最后一个音符从沃纳的琴弦上飞过,他终于满意地拿下小提琴:“好了结束了。再见,哈里。祝你好运。”“再见,沃纳。““再见。”乐师们互相道别,就像在音乐厅演出结束一样。沃纳待人们走开了,他又举起小提琴,一曲悠扬的乐章又重新飘荡在死亡笼罩的夜空。琴声留住了即将离去的乐师们的脚步,他们自觉地围拢来,重又加入到这生命乐章之中……史密斯静静地站立在驾驶室里,倾听着窗外传来的悠扬的乐曲。他此时的思绪已经飞向浩瀚的天宇,在那里,他像鸟儿般任意翱翔。也许,他此刻思绪又回到以往那种海上叱咤风云的时代里,重温那流金岁月中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在船的另一边。尚未被海水吞没的舱房内,一对小女儿正在年轻妈妈的安抚下渐渐入睡。灯光洒向这一对天使般可爱的孩子,洒向妈妈慈爱的面庞,洒向这充满柔情的狭小天地……“……他们从此……在这块安静、美丽的土地上过着幸福的生活,……一直过了……三百年……”妈的故事把她们送入了甜美的梦乡……如泣如诉的乐曲融入这安谧的气氛,更加深了夜的宁静。如果这是一个家,一扇敞开的窗口,我们将从这幅画卷上得到何等美妙的享受。但是,母亲的眼角那晶莹的泪珠提醒我们,这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在海水马上就要漫上孩子们睡床的时候……这首乐曲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名字,它叫《上帝与我们同在》。舱内,海水在灯光的照射下涟漪微动,透过屋内的积水,可以看见地毯上的古波斯图案。由于水的律动,图案时而清晰,时而模糊……随着不断涌进来的水流,一幅德加的画——《舞俑》漂了过来,在水波下,仿佛舞女的裙角在飘舞……2200人中将有一半以上的人无法乘上救生艇,他们将被大海吞没。沃纳专心地拉着琴,周围杂乱的人群就像不存在一样,每一个音符在他的弦上飞出,就像音乐的精灵在舞蹈——魂之舞。甲板上。在音乐的背后是混乱的嘈杂之声。那也是灵魂之舞。海水已经将泰坦尼克绝大部分淹没了,船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涌入的海水泛起白色浪花,向仅有的空地冲去……“没有时间了,割断绳子!快点!割断绳子!”怀德在拼命地高喊,企图压倒一切声音。“给我刀子,给我刀子!“有人大叫。“快割断绳子!快!”另一边的甲板上,那艘被翻倒的救生艇还没有扳正过来,四周的人们焦急地扳弄着……海水终于漫上了这最后一块甲板,人们更加紧挪动救生艇的工作……一眨眼的工夫,海水已经没到人们的腰际,此时的海水,再也没有曾经看到的温柔,而是面目狰狞地席卷而来,激起的白色泡沫像发疯者吐出的唾涎,看上去使人心惊……大厅里。汹涌奔来的海水卷走了在下层没有来得及躲避的几个人后,转瞬间便充满了楼下的全部空间,然后沿着楼梯飞快地向楼上扑来……人们纷纷四散逃离,海水紧追其后……乐队面对着逃散的人群,奏完最后一个曲子。圣公会的赞美诗《秋天》的曲调流过甲板、越过海面,飘散在静静的夜色里。当他们放下提琴时,面前已是一片汪洋……“诸位,今晚能与你们一起合奏,深感荣幸。”沃纳镇定地向合作者致谢。史密斯看着驾驶室窗外蜂拥而至的海水,他没有动。霎时,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破门窗,劈开墙壁,冲进室内,老船长的身影瞬间消失在狂奔的海水里……【确定场景】(1)电影剧本注重画面与画面的连接。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确定画面内容。【探讨角色】(2)导演与主创人员研究分析剧本,对文中画波浪线句进行了二次修改,形成两个表演方案。联系小说内容,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A】史密斯看着驾驶室窗外蜂拥而至的海水,他没有动。方案【B】“不,我不能被这肆虐的海水打倒,就是死,我也要站着死。”老史密斯最后对自己说了一句话,他猛地抓住了面前的方向舵,稳定了自己的身子。【分析文本】(3)小说中出现了“枪”“钱”“画”三种物品。导演认为它们至关重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拍摄电影】(4)小说中不同曲目的演奏从未中断,其乐音传遍每个角落。导演准备以此为拍摄内容,这对加深观众的观影感受有怎样的帮助?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分析】这篇一篇导演手记,记叙了灾难来临时,演奏者认真投入地表演,完成后又在沃纳的带领下重新奏响音乐,既保全自己尊严,又为他人带去心灵抚慰,与船长的坚毅守责、母亲的冷静慈爱相照应,与卡尔等人、妇孺争夺生机的卑劣的胆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在灾难面前信仰的重要性,而暴力、财富、文化都将失去意义,只有美好人性能帮助人类保持生命的尊严。【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沃纳待人们走开了,他又举起小提琴,一曲悠扬的乐章又重新飘荡在死亡笼罩的夜空”,①概括为:甲板上,乐队结束演奏后,在沃纳的带领下又重新开始演奏;结合“在船的另一边。尚未被海水吞没的舱房内,一对小女儿正在年轻妈妈的安抚下渐渐入睡”,②概括为:在另一边舱房内,一对小女儿正在年轻妈妈的安抚下渐渐入睡。结合“大厅里。汹涌奔来的海水卷走了在下层没有来得及躲避的几个人后……冲进室内,老船长的身影瞬间消失在狂奔的海水里……”,③概括为:大厅里,海水卷走了乐队、船长及来不及逃离的人。(2)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分析。选方案【A】,这是史密斯生命的终结时刻。“看着”“没有动”能表现他面对死亡的平静从容,尽管无力回天,但为了船长的荣誉和责任,他选择坦然接受,保持了生命的尊严,与上文静静倾听的老船长形象吻合。同时,与灾难背景形成反差,极具戏剧的张力,使观众从内敛的表演中感受静默的力量,达到戏剧的效果。选方案【B】,这是史密斯生命的终结时刻。两个“不”“站着死”以及动作“抓住”“稳定”能表现出他因为船长的职责和荣誉,要与船共存亡的义无反顾与坚定决心,能塑造一位勇敢坚毅的英雄形象,令人深感敬佩,更富有戏剧的感染力。(3)本题考查文章写法分析。小说的“枪”“钱”“画”具有隐喻意义。结合“迈达特马上用枪指着他:‘谁要敢过来我就打死他’”分析,“枪”代表暴力,是用来维持秩序的工具;结合“卡尔以为迈达特忘记了往他口袋里放钱的事,便提醒他。但是迈达特把钱掏来,用力摔在卡尔的脸上:‘你的钱救不了你!往后退’”分析,“钱”代表财富,但在生命的危急时刻,没有人在乎钱;结合“随着不断涌进来的水流,一幅德加的画——《舞俑》漂了过来,在水波下,仿佛舞女的裙角在飘舞……”分析,“画”代表了人类的文化,最后被海水淹没。与小说中音乐的魅力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在灾难面前信仰的重要性,而暴力、财富、文化都将失去意义,只有美好人性能帮助人类保持生命的尊严。(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首先,不同曲目的乐音渲染了宁静、祥和、美好的氛围,与海难发生时混乱、紧急、悲剧的氛围形成对比,给海难中的人们带来信仰的力量,安抚了惶恐不安的人们,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次,灾难来临时,演奏者认真投入地表演,完成后又在沃纳的带领下重新奏响音乐,既在灾难前保全自己尊严,又执着地为他人带去心灵抚慰,使观众感受到他们的从容冷静、执著坚守,与船长的坚毅守责、母亲的冷静慈爱相照应,与卡尔等人与妇孺争夺生机的卑劣、四处逃窜的人的胆怯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深刻体悟到人性之美。因此,观众深受感动,领悟到自己应珍惜生活、善待生命,并思考面对灾难应做出怎样的选择。答案:(1)①甲板上,乐队结束演奏后,在沃纳的带领下又重新开始演奏;②在另一边舱房内,一对小女儿正在年轻妈妈的安抚下渐渐入睡。③大厅里,海水卷走了乐队、船长及来不及逃离的人。(2)选方案【A】,这是史密斯生命的终结时刻。“看着”“没有动”能表现他面对死亡的平静从容,作为船长他勇于担当,保持了生命的尊严,与上文静静倾听的老船长形象吻合。同时,与灾难背景形成反差,使观众从内敛的表演中感受静默的力量,达到戏剧的效果。选方案【B】,这是史密斯生命的终结时刻。两个“不”“站着死”以及动作“抓住”“稳定”写出他要与船共存亡的坚定决心,能塑造一位勇敢坚毅勇于担当的英雄形象,更富有戏剧的感染力。(3)小说的“枪”“钱”“画”具有隐喻意义。“枪”代表暴力,是用来维持秩序的工具;“钱”代表财富,但在生命的危急时刻,没有人在乎钱;“画”代表了人类的文化,最后被海水淹没。与小说中音乐的魅力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在灾难面前信仰的重要性,而暴力、财富、文化都将失去意义,只有美好人性能帮助人类保持生命的尊严。(4)首先,不同曲目的乐音渲染了宁静、美好的氛围,与海难发生时混乱、紧急形成对比,安抚了惶恐不安的人们,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其次,灾难来临时,演奏者又在沃纳的带领下重新奏响音乐,既保全自己尊严,又为他人带去心灵抚慰,使观众感受到他们的从容冷静,与船长的坚毅守责、母亲的冷静慈爱相照应,与卡尔等人与妇孺争夺生机的卑劣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深刻领悟到应珍惜生活、善待生命,并思考面对灾难应做出怎样的选择。9.(12分)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关注时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内阁会议,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材料二日本政府曾商议提出了5种方案,分别是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2021年4月1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此外,一段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视频,在网络热传。2020年9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材料二(续)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46年到1993年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向海洋里倾倒了远超过20万吨固体核废料。荷兰于1968年、1982年,分别将14只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瑞士从1969年到1982年,4次向北大西洋抛入12罐核废料。此外,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水以及固态核垃圾。日本经济产业省汇总的资料指出,全球多国都将核废料排放海洋或大气。曾任日本核能政策担当大臣的细野豪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法国阿格每年排放的氚相当于福岛氚总量的14倍左右,如果反对福岛排放氚,那么就会是对福岛的歧视。材料三材料四日本渔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岸希宏对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一决定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决定”。日本水产合作社董事长岸田博史也发表声明说,这项决定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有韩国洋流专家表示,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很可能将会在7个月后随洋流抵达韩国海域。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韩国人均年海鲜消费量高达58.4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高达韩国总人口的5%。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在英国的舆情分析中,反对意见占比高达27%,赞成意见为极少数,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整理自网络,有删改)(1)依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处理核废水有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法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B.菅义伟拒绝饮用稀释后的核废水,可能是考虑到其中的碳14会对基因造成损害。C.有资料指出,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料。D.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部分核素很可能将会随洋流迁移、扩散到韩国海域。(2)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各国民众反对核废水排海的理由,并从材料三中提炼出能支撑其理由的共同依据。(3)网友将著名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改编成《神奈氚冲浪里》,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请联系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说明改编意图。【链接材料】【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登上热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作品。画作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分析】这是一道材料阅读题。主要讲了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问题。材料一,讲了日本政府决定把核废水排放入海。材料二,讲了日本政府认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但日本首相菅义却拒绝喝稀释了的核废水。材料二(续)讲了美国和欧洲各国都有向海洋倾倒核废料的情况。日本认为如果反对福岛排放氚,那么就是对他们的歧视。材料三,通过图片传递“核废水排海危害极大”这一信息。材料四,讲了日本民众,韩国以及英国民众都反对把核废水排入海中。链接材料中,讲到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神奈氚冲浪里》讽刺日本把核废水排海这一行为。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细心分析回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有误。从材料一中“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可知,错在没有指出“日本方面得出结论”。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以及图文转换能力。从材料四中可知,日本民众反对的原因是“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韩国民众反对的原因是“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英国民众反对的原因是“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从材料三的文字图片可以知道反对的理由:“放射性核素可能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影响海洋环境”“向海洋排放的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依然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可见,核废水排海危害是极大的。(3)本题考查对漫画内涵的分析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原作《神奈川冲浪里》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而网友改编的《神奈氚冲浪里》,A处作者把洁白的浪花画成了日本的魔爪;B处作者把搏击风浪的船员画成了倾倒核废水的罪犯;C处画了倾倒核废水后向人们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D处在富士山上空画了一个十字架警示这一行动是自取灭亡……两幅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讽刺了日本投机取巧,反而损害了自身利益的可耻行为。答案:(1)A(2)以渔业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影响日本渔业;韩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冲击水产业且引发民间抢购海盐,影响日常生活;英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出于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从材料三可知核废水一旦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其中放射性核素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碳14可能造成基因损害,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安全。(3)从改编后的画作可见意图:A处将白色的浪花改变成人类畸形的手指、身体,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碳14等,危害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B处C处将搏击风浪的船员画成了倾倒核废水的工人和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日本官员声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却拒绝饮用,让人无法信服;D处巍峨的富士山变为核电站的烟囱,上空的十字架警示这一行动是人类在自取灭亡,核废水排海将危害整个海域,海洋生物和人类都将深受其害。这样的改编,传递着对日本政府这一决定的抗议和讽刺,《神奈川冲浪里》原本赞扬的“勇往直前”最终沦落成“一意孤行”。10.(19分)古诗文阅读。(甲)筼筜谷①苏轼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②。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③(节选)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彭城。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④绢,扫取寒梢⑤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注释】①筼筜(yúndāng)谷:位于洋州西北五里,其地多筼筜竹。②箨(tuò)龙:指竹笋。箨,笋壳。③文与可(1018﹣1079):北宋画家,善画墨竹,名盛当时。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也是苏轼的好友。④鹅溪:鹅溪产的绢很著名,唐时作为贡品,宋人视为名贵书画材料。⑤寒梢:指竹。902班的同学读了这篇短文后,针对学习中产生的疑惑和看法,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具体情境完成下面的讨论内容。(1)小言:“袜材当萃于子矣“中的“萃”一词该怎么理解呢?安安:我刚也有这个困惑,就去查了词典,看到以下信息:我认为在这句话中“萃”可以理解为①这里是“集中”的意思,因为②“萃”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集中”,与第②个义项“聚集”意思一致。。(2)小言: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