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1页
1《 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2页
1《 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3页
1《 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4页
1《 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氓》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氓——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轻松衔接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就其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其表现手法而言的。

(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4)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6)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在内容、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文言知识

【通假字】

1.无食桑葚(“无”同“毋”,不要)

2.犹可说也(“说”同“脱”,摆脱,脱身)

3.隰则有泮(“泮”同“畔”,边、岸)

【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2.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3.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

4.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今义:流氓。

2.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

古义:快乐。

今义:宴会。

4.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文言句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匪”同“非”,表否定判断)

译文: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译文:登上那残破的墙,遥望那复关。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秋"是介词“以”的宾语,应为“以秋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吧。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贸:交易,交换

B.将子无怒将:愿,请

C.言既遂矣遂:于是

D.忍尤而攘诟尤:责骂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D.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兮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加粗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岁食贫

A.夙兴夜寐B.其黄而陨

C.籍吏民D.不能容于远近

6.“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8.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直接叙述自己多年的苦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遂:于是"错误,应为“遂:如愿”。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匪:通“非”,不是。B.于:通“吁”,语气词,唉。C.说:通“脱”,解脱。D.无通假字。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不思其反”的“思"是料到的意思。“反是不思”的“思"是探究、想清楚的意思。

4.答案:D

解析:A.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浩荡:古义,荒唐;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B.至于:古义,至,到达;于,介词,引进处所。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美人: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今义,美貌的女子。C.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5.答案:D

解析:例句:“贫”,形容词作名词,贫穷的生活。A.“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B.“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C.“籍”,名词作动词,登记。D.“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人。故选D。

6.答案:D

解析:《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诗经》……据传是孔子撰写"说法错误,应是“据传孔子曾经删削、整理”。故选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把女子沉溺于爱情比作鸠鸟贪吃桑葚,不是“赋”的手法。故选B。

9.答案: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答案: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