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06思乡诗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06思乡诗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
(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思乡诗。
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地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①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②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①倍:②独:③遍:
④逢:⑤忆:⑥遥:
【答案】:1.更加2.独自3.都4.碰到5.思念6.在远方
2.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技巧1▲技巧3
【解析】: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深层含义。
【答案】: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和寂寞孤独的感受。“异乡异客"极言作客异乡的生疏与不适,“独”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孤独。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技巧3▲技巧4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答案】: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本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技巧3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通过重点诗句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无数无数游子在外漂泊时对家人的思念。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说明诗人孤身一人远在他乡。
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只有在遇到节日的时候才会思念亲人。
C.“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他猜想“兄弟们今日会登高望远"。
D.“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说的是王维自己,诗人此刻异常孤独,想念远方的亲人。
【答案】:B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②悠悠:飘荡的样子。③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④历历:清楚可数。⑤萋萋:形容草木茂盛。⑥.乡关:故乡家园。⑦.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技巧1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关键字,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
【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技巧2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技巧3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
【答案】: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A赏析有误,首联从黄鹤楼命名之由着思,从神话传说落笔,故不能说是“写实手法”,也不是“具体写出”;故选:A。
(一)《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望。③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时曾居住在钟山脚下。
[阅读训练]
1.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合理的想象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至少用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衬托手法中的两种,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用“明月”意象表达相思之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常见,请另外写出两句这样的古诗句(两句应取自不同诗作)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训练]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阅读训练]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一)
1.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2.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3.(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4.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
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3.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5.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锁服务合同范本
- 单位租房维修合同范本
- 11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班级事务共商定》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加工合同范本实例
- 承包砍伐合同范本
- 回收店铺合同范本
- 矿石贸易合同范本
- 11《动物的眼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
- 23《月光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DB4401∕T 100.2-2020 物业服务 第2部分:住宅小区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 湖北省尾矿库基本情况汇总表
- 海洋钻井(平台)
- (完整版)电梯的钢结构施工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全共64页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 装饰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横道图
- 实木电脑桌书桌安装图
- GB_T 27025-201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