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_第1页
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_第2页
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_第3页
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_第4页
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究2022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2022/04第一部分碳中和与低碳供应链物流第二部分供应链和物流碳盘查与核算第三部分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第四部分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图谱与实践第五部分罗戈碳管理方法论和碳核算工具第六部分附录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目

/

Contents罗

究第一部分碳中和与低碳供应链物流•

迈向碳中和-中国双碳发展目标•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碳中和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供应链物流企业碳中和路径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目

录/

Contents罗

戈研

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

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能耗行业能源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 装机总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目标碳排放达峰示意图:奠定基础阶段碳达峰阶段碳中和阶段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L

O

G

2

0

2

2

&

告/下降期:快速或平缓增长期:迅速或平缓平台期:长或短20252030中国双碳发展目标峰值净排放

量为零2060排放量44•

提高能源效率•

采用替代原料•发展水泥窑碳捕集•

建设绿色矿山•

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原材料使用效能•

降低生产过程产能•

生物基材料替代•发展绿色低碳快递运输•推动信息通信行业低碳•发展低碳零售模式•倡导低碳日常办公•推广低碳生活理念•道路交通全面电气化•

发展智慧交通•

完善绿色出行系统•航运与海运燃料替代•建筑用能电气化改造•

寻找采暖新方式•

降低建筑能源内耗•节能电器和环保建材•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森林

海洋

碳的“负排放”技术中国现在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如何在短短40年的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是各界的焦点,

中国的碳中和路径将会直接影响未来全球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不仅关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领域,

同时也牵动着一系列领域转型升级。•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加快生物质能利用中国双碳发展目标中国碳中和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完善交易市场政策•企业制定碳排放交易战略•目前国家尚未征收碳税,碳税作为国际

社会通用的一种碳排放定价机制,是碳

交易体系的重要补充,跨国经营的企业

需要考虑碳税影响。 绿色信贷

血绿色债券…

绿色股权碳

图•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大力发展储能技术电力碳中和•

消除过剩产能•

发展电弧炉炼钢•探索氢能直接还原铁•

部署高炉CCUS技术钢铁行业/L

O

G

2

0

2

2

&

告/发展直接空气碳捕集(DAC)

技术发展碳汇技术碳

负排放

技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绿色金融工具碳税发展CCUS技术能源需求侧碳交易体系能源供给侧支撑体系非电力碳中和水泥行业化工行业交通行业服务行业建筑行业55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

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

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2022年碳市场的第二个履约周

期开启第三履约期将纳入新行业,未来水泥、电解铝、

钢铁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将加入配额履约和市场交易首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完美收官中国自2011年开始探索碳交易市场,先后启动八地碳交易试点。2021年7月-12月,首个履约周期完美收官,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2011-2018中国先后在八个地区进行碳交易试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探索期生

布《2019-2020年全国

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

案(发电行业)》

,发

电行业率先启动全国

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建

设2021.01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

试行

)

,中国

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加速落地2011.11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七个省

(北京

天津

上海

湖北

广东

深圳)开

放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4.12发改委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五统一”原则,

初步统一了中国碳排放市场的基本框架2014.06中国七个试点地区碳

排放交易所完胜开启

碳排放权交易

,纳入企业综述2,000余家2019-2020发电行业率先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L

O

G

2

0

2

2

&

告/2013.06中国第一个碳排放权交

易所在深圳正式开市2017.01新增福建碳排放交易市场

,福建碳排放权

交易所正式开市2021.12.31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结

束累计成交额达76.61亿元发改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

立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提出CCER

交易2021.07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建设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预计2022年出台第二个履约周期首个履约周期拓展期2020.122012.062023-2021.07-122022.03-122023--66中国碳市场各省市交易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协同,扩大行业覆盖,渗透不同规模企业从交易规模来看,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现货最大的碳市场,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纳入标准无特殊说明为年度碳排放量,除全国市场外,纳入企业数量均为2020年度控排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各地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门,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能耗≥1万吨标

准煤≥2万吨≥2万吨2013至2020年

任一年温室气

体排放量≥2.6万吨≥2万吨≥0.5万吨能耗≥1万吨标

准煤2020和2021年

任一年温室气

体排放量≥2.6万吨工业≥2万吨非工业≥1万吨水运≥10万吨工业≥0.3万吨公共建筑≥2万平方米机关建筑≥1万平方米电力

热力

铁、

化工

石化

、油气

开采

造纸

航空和建筑

材料;电力、热力、有色

进入、钢铁、化工、

水泥、石化、汽车

制造、玻璃、陶瓷、

供水、化纤、造纸、

医药、食品饮料;工业: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

建材、纺织、造纸、

橡胶和化纤;非工业:

航空

、机场、水运、港口、商超、宾馆、商务办

公建筑和铁路站点;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

有色金属、造纸、

航空和陶瓷电力、水泥、钢

铁、石化、造纸、

民航;电力

电解铝

、铁合金

电石

、烧碱

、水泥

、钢

铁发电行业发电行业工业:

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他

工业;非工业:事业单位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电力、水务

制造业;非工业:建筑

公共交通;

基准线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重庆北京831家245家广东113家上海

313家天津373家湖北福建全国深圳全国碳均价3-5倍×超额排放量碳均价3倍×超额排放量责令限期改正

3年内不享受激

励政策5万<3万<3万碳均价3倍以上

×超额排放量<3万5-10万碳均价3倍×超额排放量/L

O

G

2

0

2

2

&

告/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纳入标准控排单位配额发放惩罚金额2021年

2162家交易所及

纳入企业

数量2022年269家706家180家7企业类型细分行业相关业务强制碳市场自愿碳市场代表企业公路客运公交集团、轨道集团、高速公路集团通过安装各种智能交通设施、配置新能源车辆、实施节能举措等多方面减少交通碳排放北京、深圳两地公交、轨道企业参与部分参与

CCER项目共享出行出行平台类企业通过共享车辆、单车等方式、引领用户转向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个体出行碳排放不参与部分参与碳

普惠项目公路货运快递、零担、整

车等运输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

升级运输运输及业

务模式、利用减碳

技术等减少碳排放不参与部分企业正在

探索自愿碳减

排项目开发,

中国邮政表示

2025年碳金融

取得明显进展航空运输航空客运、航空

货运等企业通过可持续航空燃料、机场减排降低飞机燃油能耗和机场自身能耗上海将航空公司纳入碳交易市场,部分企业参与国际碳交易不参与铁路运输从事铁路客运及

货运的企业发展多式联运,优化铁路货运布局、用好货运大通道等进行碳减排不参与不参与水路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等企业上海将水运、

港口纳入碳交易市场不参与试点城市上海深圳北京政策法律明确交通主管部门

职责明确交通主管部

门职责未明确交通主管部门职

责管控范围

对象机场、港口、航空

公司公交出租企业重点交通企业固定源纳

入碳交易平台,覆盖公

交、轨道、郊区客运、

路政四个子行业,并逐

步拓展至轨道交通、公

交、出租、客运等移动源配额分配

原则行业基准线法分配,充分考虑历史减排贡献存量配额和增量

配额,考虑促进

新能源汽车推广固定设施:包括既有设施配额、新增设施配额、配额调整量移动实施:基于历史强度排放配额核算方法发布航空和运输站

点核算指南发布公交出租核

算标准方法发布交通运输企业核算

方法抵消机制限制相对较小优先使用清洁交

通CCER项目抵消机制项目类型开发特点率先纳入民航港口

领航创新机制推广能

源汽车先后纳入交通固定和移

动源中国碳市场交通运输行业:部分子行业被纳入地方碳交易市场国内碳交易试点纳入交通运输行业情况总览与特点国内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概况/L

O

G

2

0

2

2

&

告/88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

企业的

影响物流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影响巨大且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23%,是继工业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根据2019年国际交通论坛数据显示:按照目前的速度,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全球物流碳排放量到2050年将翻一番,从2015年的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至2050年62亿吨,而

我国的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全球首位。道路运输

84.1%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总量约为9.9亿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占比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前瞻研究院,罗戈研究整理9

92009-2021中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单位;亿吨)/L

O

G

2

0

2

2

&

告/铝冶炼

注:各行业/领域碳排放量包含消费和工业过程的直接排放2012

20132014

2015

2016

20172018

2019/水路运输

8.5%铁路运输

1.2%2020年我国主要行业/领域碳排放占比航空运输

6.1%其他运输

0.1%中国碳排放总量(亿吨)石化化工

4%建筑

5%水泥

10%钢铁

11%其他

6%98.99交通运输101.540%92.492.498.393.088.29%14%91.481.495.191.977.11%2021E902010201120202009煤化工电力发电交通运输•

供需不平衡,

政府

双控限制供给,

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拉动需求•国内

产能

向清洁能

源丰富的西南地区转移•

减少冶炼/生产环

碳排放,

延伸产

业链•

增加

清洁能源和

再生铝的使用,

发展数字化智能

降碳技术•

产业链数字化,

产生新业态

模式、新技术•

交通工具电气化

轻量化、智能化•

优化运输结构

观上倡导低碳出行

客观上推行多式联

运•

提高能耗效率

航空、

航运方面节

能减排•

属传统高耗能行

市场利润空

间被压缩•

清洁能源和节能

材料成发展方向•

减少碳排放

包括

调整能源结构、研

发低碳材料和工艺

等•

增加碳管理

包括

开发应用碳固定和

余热回收技术•

金融:

碳投资机遇

巨大•互联网:

既有紧跟

国际巨头脱碳的竞

争压力

也有智能

低碳技术的市场潜

力•

金融:

在产品端和

项目端加大创新

融入碳市场发展•

互联网:

在工作模

式上降低能耗

入低碳转型趋势市场供需竞争环境政策环境能耗结构工艺技术产品结构循环经济产业链协同“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改变了行业的供需、竞争、政策、客户、供应商、产业链等环境与主体,另一方面也促进行业中的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应对环境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需不平衡,

给增长受限,

求受产业拉动增

长•

工艺技术升级,

导致成本攀升•

减少

产量•

增加

使用比例和废钢

利用率,

碳炼铁技术和余

热回收技术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

企业的

影响低碳新环境: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链环境之变•

加快能源转型,

展新能源技术的同

,优化煤电功能•

新政出台限制补贴

缺口,

结合创新金

融产品盘活资金•

能源结构改变

煤炭发电市场逐

渐萎缩

清洁能

源成主流•

政府存量补贴缺

口压制盈利潜

行业转

变/L

O

G

2

0

2

2

&

告/影响维度主要

行业有色金属钢铁服务建材10

10挑战机遇一:中国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激发更多创新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机遇二:可借鉴国际诸多先进减排经验过去近30年,国际上积累了有关大气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碳减排、能源低碳发展的诸多经验,包括政策工具、市场设计、技术积累、管理经验甚至前车之鉴等,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利于缩短实现碳中和的进程。机遇三: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不断进步以光伏发电成本为例,

1990年每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约100美元,现在的平均水平是5美分,可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从中远期看,低碳技术的成本将

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助力我们降低碳排放。机遇四: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市场、制度等多重优势民众力量、市场选择和制度优势都会对碳中和起到促进作用。发挥好国家的制度优势,调动民众、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可帮助企业成功向低碳发展转变。低碳新环境:企业践行碳中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双碳”规划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将粗放型、高碳排放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细型、低碳排放型,坚定不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所以企业做好碳中和社会责任是向高质量转型的契机。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实亟需强化,能源与碳排放监测、计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使用比例有待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设施以及技术储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中和社会责任相关工作的开展。挑战三:企业处理废弃物背景下碳排放控制的问题有些污染物处理可以跟碳排放产生协同效应,例如含氟气体,然而有些废弃物以及污水处理则是需要专门的治理设备。同等条件下,处理级别越高,能耗就越高,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就越高。挑战四:扩建、增产带来的历史碳排放计算问题企业产品产量受政策及产业饱和度影响,不确定性较强;且部分新增产能难以获取排放强度数据,预测难度较大。对于未来的能耗、单位产值能耗以及碳排放曲线预测存在一定难度。挑战一:企业从业人员对实现碳中和的认识不足无碳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对后续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减污降碳技术支撑有限;统计监测尚未建立节能环保信息化系统,数据统计、监测、分析等基础

工作量大,人工校对效率低。挑战二:各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储备有待完善/L

O

G

2

0

2

2

&

告/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

企业的

影响机遇11

11低碳新环境:中国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双碳”规划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将粗放型、高碳排放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细型、低碳排放型,坚定不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所以企业做好碳中和社会责任是向高质量转型的契机。责任2企业以其技术赋能社会实现碳中和1.对于有引领能力的实体经济企业①运用低碳节能技术改造技术

,输出领先节能技术改造框架

,完善国家节能改造目录;②推动场景中未成熟技术(负碳)、模式等

的研发与市场化应用2.对于新兴技术企业①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融合

将强研发能力融入绿色低碳产业

,开发新技术、产品②探索在碳排放密集场景的融合

,推动新兴技术在高耗能环节的应用

,披露技术节能量3.对于碳中和技术企业①依靠技术推动自身率先实现碳中和②对于已成熟的技术

,宣传推广、扩大

规模;对于模式未成熟的技术

,寻求项目成本与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未

成熟技术

,投入研发。责任1企业自身实现碳中和1.

监测、报告、盘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碳相关资金计量2.

确定企业净零目标应涵盖的排

放范围

,科学制定目标3.

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减排、

中和、

补偿措施

,验证措施可行性,制定具体时间框架与路线4.

设立内部碳管理体系、设立考

核制度5.

做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宣传

发布碳宣言6.

对碳信息进行阶段性监测

、报

告、核算、披露

,形成体系责任3:企业发声与披露,影响区域、行业、民众端1.

以企业双碳行为影响供应链

上下游的企业、生态合作伙

伴、行业联盟内企业

,带动

行业形成双碳意识,

重视

二氧化碳减排行为;2.

影响企业所在地区双碳事业

的发展

,推动地区双碳政策体系的搭建、推动地区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构建。3.

以企业的影响力、产品及服

务的渗透能力

,影响民众。责任5:企业作为确保双碳目标

完成的后备保障为企业双碳发展提供标准

计量服务

核查服务

、碳

金融类服务

、碳资产管理

服务

、双碳路径规划等第

三方咨询服务,

保障企业双碳工作顺利进行。责任4:企业在国际上发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

向世界传达中国企业承

担的碳减排责任。2.

根据地区形势,

制定目

举措等,

契合当地企业减排规定。/L

O

G

2

0

2

2

&

告/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

企业的

影响12

12引导供应商减排补偿碳减排行为供应链物流企业碳中和路

径迈向碳中和:企业碳中和践行路径•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明确目标范围制定减排目标员工碳排放管理••管理运营碳排放监测•

开发新产品管理自身效率、供

应链或进行市场教育•

投资可再生资源企业•

辅助碳处理(开发碳捕获利用

封存技术等)•

成立联盟共同实现碳中和

其他梳理相关活动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其他交期温室气体排放

,覆盖广泛的活动类型评估排放量排放因子&活动数据投入决心当前排放水平投资意愿所处行业对企业的期望或要求创新碳减排行为/L

O

G

2

0

2

2

&

告/界定组织边界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设置目标时间表设定目标类型•

环保项目投资(土壤、

海洋、

森林)•

植树造林

其他重点减排任务•

产品供应链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碳资产

管理碳信用

评级碳交易

管理碳排放

管理碳中和

管理•

制定标准•供应商培训•合作购买可再生资源

其他直接碳减排行为构建碳管理体系企业碳减排行为开展碳基线盘查自身运营效率提升购买可再生能源线上运营,

减少能源消耗通过节能建筑认证

建设绿色建筑优化车队效率

能源结构提升购买可再生电力(PPAC

协议)1323412413

13交通建筑能源电力•••••••第二部分供应链和物流碳盘查与核算•

碳盘查与核算概述•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

供应链物流碳盘查与核算案例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目

录/

Contents罗

戈研

究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协议范围和排放框架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制定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GHGP帮助定义了公司如何管理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GHG),至关重要的是确定了三种排放类别-范围1(直接排放),范围2、范围3(间接排放)。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全

球框架,该框架经过标准化,可以测量和管理来自任何行业的企业和组织的运营、价值链、产品、城市和政策的排放。范围2间接排放自用所需的电、汽、暖、冷气采购资本货物员工通勤燃料和能源相关运输与配送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范围3间接排放投资特许经营资产租赁上游活动下游活动/L

O

G

2

0

2

2

&

告/企业HFC5CO2PFCsN2OSF6已售出产品的

报废处理范围3间接排放范围1直接排放运输与

配送产品加工产品使用资产租赁公司设施公司车辆15

15采购差旅活动CH4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包括生产和供应链,依国家碳标示的要求,满足客户或消费者产品碳宣告的要求

计算产品碳足迹的目的: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促使产品整个产业链进行减排

产品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的排放进行计算平台碳足迹

平台碳足迹应平台商业模式而生,是平台型企业在组织碳足迹的基础上,将平台上下游相关方共同纳入核算范围

计算平台碳足迹目的:更贴和平台商业特性,发挥平台主体地位、数据能力和影响力,引导并推动平台上下游企业做好碳核算和低碳减排不同管理视角下的碳盘查与核算出于不同的核算目的和碳管理视角,碳盘查与核算有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活动碳、产品碳、组织碳、

区域碳、平台碳以及生态碳。组织碳足迹

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计算即企业的碳盘查

计算组织碳足迹目的:企业配合国家总量管制或交易体系的要求进行减量、抵

换或交易

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更注重的是该

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应承担的碳排放范围,

是对碳排放的责任归属进行划分和量化生态碳足迹

生态碳足迹指商业生态系统内各参与者

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商业生态系统各参与者按一个或多个中

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

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生态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更能展现系统观、整体观和大

局观区域碳足迹

区域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指以地理范围划分的,该区域内各种方式产生或者吸收

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计算区域碳足迹的目的:尽可能反映真

实的温室气体排放

区域碳足迹适用场景,可以是地球、国家、省市,甚至一个物流园区活动碳足迹

活动碳足迹指的是某一具体活动产生或

吸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活动碳足迹是其他维度碳盘查与核算的

基础单元

活动碳足迹适用场景,可以是一次运输过程,一个拣货动作,也可以是个人的一次旅行,玩一局游戏/L

O

G

2

0

2

2

&

告/碳盘查与核算维度16

16排放因子(EF)IPCC缺省排放因子以国外电厂或行业的实测法数据为基准,假设碳氧化率100%计算而得特定国家排放因子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本国燃料类型、成分、燃烧条件、负载、技术等,自行通过实测法或物料平衡法测算,汇报至UNFC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差异排放因子针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计算,如甲烷、

一氧化氮等,考虑燃料类型、燃烧技术、运作条件、控制技术、设备年龄等因素(EFDB)活动水平(AD)单位时间某环节的活动水平,由实际消耗量及所需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组成企业碳盘查与核算方法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是公认标杆,为测量和披露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奠定了基础。温室气体间接排放•

由其他企业生产并由

核算企业购入的电力、

热力和制冷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排放大多数计算碳排放的标准应用了系数法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具体定义了各范围所涵盖的企业活动不同标准的差异往往体

现在边界定义,排放因

子来源和燃料分类等方

面,计算方法基本一致•外购商品和服务•资本货物•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上游运输和分销•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

商务旅行•员工通勤•上游租赁资产企业温室气体步骤包括:确定核查边界、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梳理相关活动、评估排放量。其他间接排放范围三

除范围一、范围二,由企业运作造成的间

接排放,包括上下游

排放•下游运输和分销•售出商品加工•售出商品使用•售出商品报废处理•下游租赁资产•特许经营

投资•

其他系数法参考不同种类燃料/能源的排放因子系数,根据自身活动水平计算企业推算碳排

放主流方法,

尤其对非能源

生产或重点排

放制造业企业来说/L

O

G

2

0

2

2

&

告/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企业燃烧燃料直接产

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参考标准

进行测算,

如IPCC温

室气体排

放因子数

据库非能源或

重点排放

制造业通

常根据国

家或国际

组织披露

的排放的底层匡算逻辑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定义活动欧洲排放交易体系MRR美国环保局温室气体规则碳盘查与核算方法核算标准•

自有车辆•化工生产•

自有锅炉•

自有熔炉•外购热力•外购冷却•外购电力•外购蒸汽范围1&2&3范围1&2定义方法可选披

露范围排放范围中国GB/T32150/32151国家/地区ISO

14000

系列范围一范围二全球17

17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往往与产品碳足迹相结合,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LCA)核算碳排放量。以面向C端消费者的食品制造型供应链为例,产品的供应链全流程包括设计、生产、销售、消费和回收处理五大环节。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量等于供应链全流程各环节各活动的碳排放量之和。

新产品构思农作物栽培生产制造分拣包装分拣包装存储收集

动物饲养

包装材料生产

分拣包装

存储

运输

产品可行性分析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产品测试

存储

运输

处理(销毁/再利用)产品设计环节产成品生产环节分销环节零售环节消费环节回收处理环节原材料供应环节/L

O

G

2

0

2

2

&

告/

分拣包装

存储

运输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存储

运输

存储

运输

运输

消费18

18种植物流运输原料油生产成品食用油生产终端消费售后/回收处理S企业是一家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为500ml家庭用烹调食用油。企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工厂占地6万㎡,其中厂房面积5万㎡,原材料库与成品库面积各5千㎡。食用油生命周期从油料作物的种植开始,到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原料油的生产,通过精炼工艺、分提工艺、酯交换工艺等,最后完成成品油罐装。S企业拥有20条成品油生产线,业务流程为采购原料油,通过海运自提运输至佛山工厂,经加工工艺生产成品食用油,成品罐装包装后由S企业负责运输至客户处。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即产品(500ml家庭用烹调食用油)碳足迹包含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及售后/回收处理环节。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示例-

S

企业S企业概况/L

O

G

2

0

2

2

&

告/S企业供应链概览分销及零售成品包装19

19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范围1•

成品油生产环节的燃料燃烧排放•

原料油及成品油库内存储、装卸、搬运的燃料燃烧排放•

成品油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和尾气净化过程排放•CO2•CH4•

N2O范围2•

生产、存储和运输环节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CO2范围3上游:•

油料作物种植环节的排放•

油料作物存储研磨环节的排放•

油料作物加工打包环节的排放•

油料作物运输环节的排放•

原料油生产环节的排放S企业内部:•

原料油采购外包运输环节的

排放•

成品油包装环节的排放•

成品油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不包

括范围1&2)下游:•

分销环节的排放•

零售环节的排放(线上&线

下)•

消费环节的排放•

售后及回收处理环节的排放•CO2•CH4•

N2O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范围及排放源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如下:/L

O

G

2

0

2

2

&

告/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示例-

S

企业S企业供应链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源⑤计算范围1&2&3碳排放量⑥汇总企业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②识别排放源与

温室气体③收集活动水平

数据④选择和获取排

放因子数据⑦计算碳排放强

度①确定核算边界20

20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总量:范围排放源排放量(tCO2e)范围1成品油生产环节的燃料燃烧排放2,338.86原料油及成品油库内存储、装卸、搬运的燃料燃烧排放74.57成品油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和尾气净化过程排放224.44范围1小计:2,637.87范围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隐含的排放18,422.57净购入使用的热力隐含的排放21,814.87范围2小计:40,237.44范围3上游油料作物种植、存储研磨、加工打包及运输环节的排放8,845,000.00原料油生产环节的排放421,806.00S企业内部原料油采购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57,530.92成品油包装环节的排放57,216.06成品油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137,026.61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19.38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的排放173.42下游分销环节的排放5,729.90零售环节的排放15,268.11范围3小计:9,539,770.39S企业供应链

CO2e

排放量(tCO2e)9,582,645.70说明:1.企业核算边界及排放源的识别与确认,

尤其范围3的活动,依据企业实际需求而定2.为提高核算精度,建议排放因子优先使用供应链各环节各企业各活动实际测量值,其次使用排放系数参考值3.本示例相关活动数据由报告编写团队参照业务运营逻辑推演而成,其目的为演示企业供应链范围碳排放核算全过程。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需以企业实际运营数据为准,本示例仅提供碳核算逻辑,以供参考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总量2021年S企业供应链视角下,碳排放总量为9,582,645.7t。/L

O

G

2

0

2

2

&

告/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示例-

S

企业21

21维度碳排放量(tCO2e)活动数据(t)碳排放强度(kgCO2e/t)S企业产品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42,343.951,620,81826.13产品(食用油)碳排放强度9,582,645.71,620,8185,912.23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强度根据核算:

S企业产品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为26.13kgCO2e/t;

产品(食用油)碳排放强度(涵盖范围1&2&3)为5,912.23

kgCO2e/t。碳排放强度/L

O

G

2

0

2

2

&

告/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示例-

S

企业22

22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和仓储是物流企业碳排放两大活动物流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输和仓储两大活动。根据运输方式和物流站点的特点又可分别进行细分。

此外包装和辅助物流环节也是碳排放来源。物流站

点物流建筑码头交叉对接地点仓储中心航空货运枢纽包裹集散中心重包装现场货运码头干散货海运码头铁路码头转运站内陆集装箱码头海运集装箱码头/L

O

G

2

0

2

2

&

告/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23

23自有资源社会化资源(外包)运输40辆自有车•

20辆电动货车(4米2)•10辆LNG重卡•

10辆国六重型柴油车(7米6)•

2家干线承运商•1家快递公司•

1家网络货运平台仓储•自建仓库1个,

1万平,位于上海,提供B2C仓储物流服务•

租赁仓库1个,

1万平,位于深圳,只提供常温存储服务•

1家冷链仓储服务商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

例-

L

企业L企业概况L企业作为中国一家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多产品物流服务,包括国内运输、国际运输、国内仓储、B2C仓储物流服务等。

L企业自持部分运输车辆和仓库资源,并通过整合社会化资源,协同完成服务。B2C仓储物流B2C一件代发国内干线运输国内城市配送内河海运港口运输国际海运国际空运国际铁路运输国内仓储普通仓储冷链仓储国内运输国际运输/L

O

G

2

0

2

2

&

告/24

24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范围1•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燃料燃烧排放及尾气净化过程

排放•仓储及装卸搬运环节自运营业务的燃料燃烧排放•

CO2•

CH4•

N2O范围2•运输、仓储及装卸搬运环节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

的排放•

CO2范围3•

运输及仓储外包环节产生的排放•

包装环节产生的排放•

辅助物流环节产生的排放•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不包括范围1&2)•

CO2•

CH4•

N2O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除范围1&2,由L企业运作造成的间接排放,包括上下游排放范围2间接排放L企业购入的电力、热力和制冷所产生的排放2021年L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范围及排放源2021年L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如下:物流企业碳排放核算直接排放L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

源的直接排放/L

O

G

2

0

2

2

&

告/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

例-

L

企业L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⑤计算范围1&2&3碳排放量⑥汇总企业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②识别排放源与

温室气体③收集活动水平

数据④选择和获取排

放因子数据⑦计算碳排放强

度①确定核算边界范围125

25L企业碳排放总量:范围排放源排放量(tCO2e)范围1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

-CO2906.27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

CH4

与N2O22.95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尾气净化过程排放2.06范围1小计:931.28范围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隐含的排放636.92范围2小计:636.92范围3运输及仓储外包环节产生的排放58,623.18包装环节产生的排放479.14辅助物流环节产生的排放29.49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4.76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的排放222.22范围3小计:59,358.79L企业CO2e排放量(tCO2e)60,926.99说明:1.企业核算边界及排放源的识别与确认,

尤其范围3的活动,依据企业实际需求而定2.为提高核算精度,建议排放因子优先使用各活动实际测量值,其次使用排放系数参考值3.本示例相关活动数据由报告编写团队参照业务运营逻辑推演而成,其目的为演示物流企业碳排放核算全过程。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需以企业实际运营数据为准,本示例仅提供碳核算逻辑,以供参考2021年L企业碳排放总量2021年L企业物流全链路视角下,碳排放总量为60,926.99tCO2e。/L

O

G

2

0

2

2

&

告/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

例-

L

企业26

26自营车辆碳排放强度1,271.93172,800t7.36kgCO2e/t自营仓库碳排放强度-B2C161.596,000,000pack0.03kgCO2e/pack自营仓库碳排放强度-B2B134.67200,000t0.67kgCO2e/tL企业2021年自有车承运货量172,800t,自营B2C仓库年操作包裹数600万个,自营B2B仓库操作商品为高速周转的快消品,年周转次数为50次,年出货量20万t。根据核算,L企业各维度碳排放强度如下所示:碳排放强度维度碳排放量(tCO2e)活动数据碳排放强度操作货量单位排放强度单位L企业物流全业务60,926.99753,300t

80.88

kgCO2e/t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

例-

L

企业2021年L企业碳排放强度/L

O

G

2

0

2

2

&

告/L企业物流全业务(范围1&2&3)L企业内部(范围1&2)27

27第三部分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碳管理体系愿景•

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

四类”管理目标下的碳管理体系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目

录/

Contents罗

戈研

究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满意生命周期分析理论(LCA)组织需求风险管理理论(RMS)碳资产管理体系等买卖过程。作用:1.碳交易行为合法、合规;2.参与多元化碳市场交易;3.交易流程制度化;4.碳资产风险控制;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典型的温室作用:1.形成碳中和目标、指标;2.基于碳足迹数据、对接国际

贸易规则;3.与国际规则对接,打通外贸渠道。碳中和管理体系碳信用评级企业碳信用评级

体系是通过揭示

各类经济主体在

全球碳中和下的

适应性和竞争力

,具体通过评价碳

风险和碳价值来

表征经济主体的

碳信用

形成对

标国际信用体系

融合中国经济

、文化与社会特色的信用评级方法

。完整碳管理体系愿景碳管理体系: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评级完整碳管理体系是以过程方法、

PDCA循环、生命周期分析理论(LCA)、风险管理理论(RMS)、

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高阶架构(HLS)为编制基础,囊括了“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

+“碳信用评级”(4+1模块)的系统性管理体系。气体向大气中的释放。作用:1.助力组织控制、管理与碳排放

相关的产品设计过程、采购过程;2.组织碳排放数据核算需要;

3.建立数据库,传递信任;碳排放管理体系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与温室气体活动相关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作用:1.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2.建立、完善碳资产预算机制;

3.优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碳交易管理体系

碳管理体系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排放主

体的GHG排放量与GHG清除

量之和接近或为零时的状态。/L

O

G

2

0

2

2

&

告/是指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碳管理

体系结果支持

运营产品和服务绩效

评价+领导策划改进29

29策划检查处置实施上市披露要求的合规型企业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战略型企业企业根据政策要求,强制纳入或自愿参与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报告监测计划

第三方审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碳目标白皮书绿色/减排报告 组织流程系统运营

培训、核查、报告咨询

环境顾问、能源咨询、供应链管理、认证服务等第三方核证机构碳市场、碳交易、碳管理等咨询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基于不同类型企业在碳中和行动中不同的关注点,根据企业当前关键任务和目标,明确碳中和工作覆盖的主要内容,并为确保实施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寻求外部专业的咨询机构,了解企业中短长期的碳中和目标、行动路径和落地举措。基于目标的企业碳管理体系组织建立企业根据自身碳减排规划,以及所处行业要求,前期组建企业低碳管理组织碳交易/L

O

G

2

0

2

2

&

告/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

碳管理

体系 碳补偿路径:碳信用、绿证交易、绿电交易、双积分、用能权设定碳减排目标专业服务盘查与核算碳资产碳中和目标范围碳减排目

标达成时间线仓位管理及

交易策略当前排放

水平碳资产管

理制度交易工具/产品范围1&2减排掌握政策净零碳排放生态碳汇获得收益

梳理相关

活动范围3供应链减排估算碳排

放量提交碳排

放报告确定组织边界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碳捕捉与

储存技术激活账户配额清算企业碳资

产摸底超排处罚提交碳监

测计划配额上缴碳管理体系第三方机

构核查配额发放配额交易盘查与核算,验证上一年度碳减排成果盘查与核算,制定持续碳中和发展战略盘查与核算,进入或推出下一履约周期管理构建闭环运营碳减排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营销自驱的营销型企业政策驱动的合规型企业30

30“四类”管理目标下企业碳管理的关键聚焦不同类型企业在践行双碳使命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碳排放和行业要求,明确目标,企业在制定碳中和行动时,既需要放眼未来,立足实现长期的碳减排目标,也需要明确当下碳中和行动带来的企业价值,将碳中和作为必须践行的企业责任。选择性关注/L

O

G

2

0

2

2

&

告/31

31第

三方

告碳排放报告营运统系程流织组✓—企业类型合规型营销型管理范围管理体系披露与声明绿

色/

告✓政策驱动

交易上市披露

要求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

碳管理

体系排放管理盘碳

查排

与放

算查交易管理碳

资易

产供应链减排自身减排社会责任报告✓可持

✓规模型电力、纳

入全国及地方碳

交易范围的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在本土的分支机构✓

✓企业营销

自驱企业社会

责任非上市大型企业

(国企为主)民营、创新企业

为主✓✓✓管理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