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课后题解析与改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课后题解析与改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课后题解析与改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课后题解析与改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课后题解析与改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教材6页概念检测1题改编)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B.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C.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通过控制年龄结构使种群密度降低【解析】选B。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但种群密度还受种群其他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故种群密度不一定与出生率成正比,A错误;青蛙活动范围不大,一般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正确;单位面积的蒲公英的数量是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性别比例,进而使种群密度降低,D错误。2.(教材6页概念检测2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为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解析】选D。该实验每个处理随机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样方的数量和面积都是合适的,AB错误;由于取5个样方的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错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实验组中的杂草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数据是可信的,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D正确。3.(教材6页概念检测2题类题训练)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样方编号12345种群密度(株/m2)861529A.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m2较适当 B.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C.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选D。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调查,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A正确;对5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B正确;该实验对照组是没有使用新型除草剂的操场,种群密度应该比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组大,C正确;跳蝻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D错误。4.(教材6页概念检测2题类题训练)为验证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一看麦娘的防治效果,取甲、乙两块相同的宽阔小麦样地,其中甲样地喷施一定浓度的待测除草剂,乙样地喷施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调查两块样地看麦娘种群密度。用等距取样法在两样地随机各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4m2。调查结果为甲组35.00株/m2,乙组11.75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样方数量过少,样方面积合适B.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更合适C.乙组数据有误,杂草株数应为整数D.甲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解析】选B。杂草为草本植物,所以每个样方面积应以1m2为宜,A错误;样地较为宽阔,所以选择五点取样法较为合适,B正确;乙组数据应该高于甲组,所以乙组数据有误。但由于取几个样方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错误;作为实验组,甲样地喷施一定浓度的待测除草剂,看麦娘种群密度不会大于对照组,甲组数据不可信,D错误。5.(教材6页拓展应用1题改编)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这个池塘中鲫鱼的条数大约是()A.370B.362C.365D.386【解析】选D。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M)=重捕总数(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m),即N:106=91:25,N≈386条。即D正确。6.(教材6页拓展应用2题改编)下图A、B为两个国家的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图中可知()①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②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③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未来人口增长率比A国家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D。据图分析,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原因是男性产生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①正确;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趋于稳定,年龄结构应为稳定型,②正确;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未来人口增长率比A国家高,③正确。7.(教材6页拓展应用3题改编)我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同时仍执行2003年颁发的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人工流产”。下列与上述政策法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政策可以优化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B.上述法规防止人口性别比例被破坏C.出台“三孩政策”的目的是要增加入的环境容纳量D.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影响上述政策法规的制定【详解】选C。“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可以优化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进程,增加年龄组成中幼年个体的数量,A正确;执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人工流产等法规的执行,避免人类自身的干扰,有利于维系人口性别比例均衡,因为自然状态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正确;出台“三孩政策”的目的是要增加入的幼年个体的数量,改变人类的年龄结构,以改变我国老龄化的现状,C错误;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上述政策法规的制定,D正确。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教材12页概念检测1题改编)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有规律,又复杂多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可能会出现“J”形增长B.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D.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解析】选A。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如果适应环境,而且没有天敌和资源较丰富等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A正确;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B错误;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C错误;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错误。2.(教材12页概念检测2题)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环境不同,导致环境容纳量不同,A错误,B正确;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错误;不同种群适宜生活的环境不同,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3.(教材12页拓展应用1题改编)下列关于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S”形增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B.一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指数增长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环境资源限制而呈现的结果C.在对物种有利的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J”形增长【解析】选C。“J”形增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A错误;一种生物进入新环境初期,如果适应环境,而且没有天敌和资源较丰富等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若不适应该环境,则不会出现J形增长,B错误;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环境资源,例如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而呈现的结果,C正确;在对物种有利的环境中,空间、资源依然可能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可能表现为“S”形增长,C正确。4.(教材12页拓展应用2题改编)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你在养殖时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要考虑许多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鱼苗投放密度过大,则鱼类的死亡率会升高B.可以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但不会增大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C.若投放的鱼种类不同,应放养在不同的水层D.为了确定某种鱼的捕捞强度,需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解析】选B。若鱼苗投放密度过大,鱼苗之间互相竞争激烈,导致鱼类的死亡率会升高,A正确;增加饵料的投放,鱼的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可能增大,B错误;投放的鱼种类不同,放养生活在不同水层,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中的空间和资源的目的,C正确;为了确定某种鱼的捕捞强度,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教材17页概念检测1题改编)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C.气候干旱不一定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解析】选C。林下光照较弱时阴生植物的种群数量可能上升,A错误;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气候干旱的条件下,东亚飞蝗种群呈爆发式增长,C正确;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D错误。2.(教材17页概念检测2题)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1)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A.与种内竞争无关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解析】选D。种内竞争会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A错误;图可知:捕食者和猎物种群之间存在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的时间,故二者并非总是此消彼长,B错误;植物种群能为其它种群提供食物来源或栖息空间,因此其对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数量波动有影响,C错误;捕食者种群与猎物种群之间相互制约,二者的数量变化互为因果,D正确。(2)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解析】选C。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变化,A不符合题意;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同样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变化,B不符合题意;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捕食者的捕食能力也会提高,即依然符合该模型,C符合题意;如果被捕食者种群数量非常大,而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即不会出现图示的曲线变化,D不符题意。3.(教材17页拓展应用1题改编)一本生态学专著上写道:“当能预报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当能决定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了一门管理科学。”以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为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根据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指导棉花田中棉铃虫的防治B.可以调查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密度,掌握其种群增长规律C.通过获知某种群的出生率,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D.调查某动物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解析】选C。植保员可以通过研究棉铃虫的种群密度等种群水平的问题,指导棉田棉铃虫害的防治,A正确;如果获知种群密度,掌握其种群增长规律,B正确;出生率不能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它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通过获知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以及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我们就能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这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D正确。4.(教材17页拓展应用2题改编)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驼鹿种群数量/只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A.用曲线图表示时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B.1915—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是由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决定的C.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食物匿乏;自然灾害等D.食物和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和自然灾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解析】选D。图表表示的是种群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用曲线图表示时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A正确;1915—1930年,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1930~1943年间,环境容纳量的改变,可能的原因有食物匿乏;自然灾害等,导致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C正确;气候和自然灾害、食物和天敌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复习与提高1.(教材20页选择题1题)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解析】选C。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A错误;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密度,B错误;根据分析,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下鲫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C正确;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2.(教材20页选择题2题)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解析】选A。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是出生率下降导致的,A正确,BCD错误。3.(教材20页选择题3题)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选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错误。4.(教材20页选择题4题)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解析】选C。新环境为理想条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A错误;环境条件变化,K值也会随之改变,B错误;环境条件不变,种群增长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C正确;自然界的种群数量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的情况,D错误。5.(教材20页选择题5题)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A. B.C. D.【解析】选C。由于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说明营养物质、空间都有限,所以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型曲线。6.(教材20页非选择题1题改编)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等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3)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保护大树杜鹃的建议是。【答案】(1)温度、水分(2)清除林下凋落物会改变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对其他生物的数量造成影响(3)建立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等【解析】(1)影响种群数量的自然因素有多种,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等。(2)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可以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但是清除林下凋落物会改变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对其他生物的数量造成影响。(3)保护大树杜鹃可采取就地保护,既建立自然保护区,也可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等。7.(教材20页非选择题2题改编)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