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2024年新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保留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之舟”,所选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都是彰显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的优秀篇章。《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学习,如何修养身心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小学的学习经验不够深刻,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和主题思想。加上新接触文言文兼议论文体裁,自主学习起来会感到较棘手,所以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故事导入和写信环节,并让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有所得的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3.品读课文,赏析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借鉴文中修身养德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教学难点:品读课文,赏析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借鉴文中修身养德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教学方法:1.通过对课文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在诵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一幅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先让学生读出横幅上的文字,然后指出,这句话出自三国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他勉励儿子: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保持身心安宁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这封信——《诫子书》。预习展示请学生把预习时搜集整理的知识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只需作出必要的补充和强调。1、课题含义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题为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书信。《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可见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其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他有杰出的军事才华,改良了连弩,推演了八卦阵;同时他也是个发明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他是我国古代智慧的化身。三、初读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不会读的字音圈出来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上难读字音,并划分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请一两位学生个别朗读,正音,分明节奏,再按节奏齐读课文,读出韵味。朗读时要学会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二)学生质疑,解决字词1、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2、学生逐个把自己有疑问的字词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重难点字词明确(课本注释上没有的):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行:言行操守。修身:修养身心。俭:生活节俭。养德:陶冶德行。才:才能。成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四、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在疏通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翻译文中语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一起归纳总结)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屏除杂念来修养身心,用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够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自己远大的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要屏除杂念,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五、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3.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论述的?明确: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成才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3.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论述的?①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从治学、修身和惜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③首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接着从“静”的角度进行正反论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又从“躁”的角度进行反面论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最后劝诫惜时,希望有所为。教师小结:诸葛亮借此文告诫、劝导他的儿子,其实也在影响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为人为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希望你们能树立今后的远大志向,用勤奋苦练、淡泊名利的精神去达成。六、拓展延伸学习诸葛亮的另一篇诫子书,以教师讲解为主,领悟诸葛亮教子的良苦用心。《又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注释】①致:表达。②归:符合。③至:达到顶点。④意:情趣。殚:尽。⑤豪:酒量大的意思。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译文:宴席上酒的设置,必须要符合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尽了礼节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教师归纳:诸葛亮晚年又写一封信告诫儿子喝酒可以尽兴但不能乱性。诸葛亮对儿子有着极殷切的期望,期望其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的谆谆教诲至今还在鼓励着无数的青年。课堂小结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避免老来后悔。(2)治学要宁静专一。(3)要淡泊名利。(4)树立远大志向。(5)珍惜时间。2、课堂练习安排一项课堂活动,检验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词类活用①静以修身静:形容词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②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③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④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作动词,立下志向。一词多义学:①非学无以广才学,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学,学业。成:①非志无以成学成,成就;②遂成枯落成,变成。去:①意与日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