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全册说课稿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全册说课稿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全册说课稿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全册说课稿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全册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体感知精读品悟拓展延伸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最后一自然段)指生读齐1.师引导提问:老师的教诲之恩是课文的一句话说一说课文具体写了哪件事?(田老师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4.田老师的课对我有哪些影响和教育?(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练习说话:“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得到了,得到了,得到了。”终生难忘板书设计师恩难忘(围成心字形)爱2陶校长的演讲(1)问的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问?(3)希望怎么做?(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6)还有什么疑问吗?3古诗两首(二)初读古诗(四)体悟作者的心情(五)课外拓展(六)作业(七)说板书设计。唐~贾岛读--品读--悟读--精读--美读-赏读”这样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从读中品悟;在品悟中读出精彩;六、说板书(略)家!2、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习导入(二)把握诗意;领悟意境(三)整体诵读,合作探究(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一)复习导入环节(二)把握诗意;领悟意境()的天空,()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气中还弥漫着();还有那(),这大自然就像是一定的了解。(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2、能流利地朗读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3)读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2、浏览文本,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变色龙》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初看像2、学会本课8个生字3、读了课文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生说问题,师梳理4、脱壳前5、脱壳时7、脱壳后过渡: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还是边读边画关键词句。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前脚→尾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3)理解(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六、说板书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一)教材剖析(二)教学目的(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一)情境教学法(二)以读促悟法(二)欣赏嫦娥奔月之美,学习第六自然段(三)感受人物内心,学习3、4、5、7、8自然段应?你从课文的那些细节感受出来?通过学生的多次情绪朗读,充分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四)总结全文五、说板书后羿神勇无比嫦娥俏丽善良机智勇敢逢蒙奸诈贪婪11.读书莫放“拦路虎”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独立思(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4)如何查字典?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似的例子)三、说教学重难点这篇精读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民对伟人的爱戴之情、领袖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之心。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以“情”贯满全程。首先,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继续在浩渺的大海中追忆、怀念这位伟人。1997年2月19日,敬爱的小平爷爷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历史伟人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吧。然后,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将学生带入举国上下痛悼伟人的悲痛之中。奠定了这样的情感基础之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随即转入精读感悟。此刻,要引导学生紧扣一个“情”字,因伟人离去而悲伤,朗读时语速要徐缓、沉稳。语的理解,来体悟告别时小平爷爷和人民之间难以割舍的人间真情。第二自然段中,以“呜咽”一词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想象:从大海的呜咽声中,你听懂了什么?此时,让学生细读课文,体悟感情,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以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人们的极度悲痛之情。这样,学生能紧紧把握人们对伟人的缅怀之情,为后面感受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进行情感上的铺垫。骨灰撒向大海,奔腾不息的浪花要把他送到哪里去呢,自然引出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首先,让学生边默读边用笔划出骨灰所到的四个地方,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动脑与动手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小平爷爷的资料,说说读到每处地方,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小平的生平距离学生有些遥远,要结合学生课堂交流的情况,及时增添补充,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小平爷爷“改革开放”政策和他带领人民所做的努力,才有中国现在固若金汤的万里海疆;由于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才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生前他还那样深切地盼望着台湾的归来。这样学生了解了小平爷爷在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巨大影响,才能真正理解“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含义,体会小平爷爷“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之深远,缅怀伟人不朽功绩之情也就尽在其中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可让学生感受文句的宏大气势,读出感情,领悟他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深影响。这里,可以采用四人分组法进行朗读,指导其朗读:沉稳,清晰,字字千钧;这四个分句,一句比一句感情充沛,朗读时要表达出亿万人民对小平爷爷的无限敬仰和热情歌颂。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小平其功绩,人民不会忘记;小平其形象,永远不可磨灭!这一环节,我以“读——悟——读”的方式抓住重点段教学,因为“读”是悟的的基础,有了“读”才会有“悟”,有了“悟”更需要“读”。通过“读”来内化“悟”,使感悟不断升华,由“文”走向“人”。骨灰与海水融为一体,在永不停息的涛声中,小平爷爷饱含深情的话又回荡耳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指导学生用情齐声朗读,交流感悟,更加深入体会他将自己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体会他博大的胸怀以及他和人民的血肉深情。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使文章的内涵得以有效升华,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第七自然段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万千话语,万千情丝,凝成共同的心愿。这里,要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深情,要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大海中永生”的理解。“永生”,永远地活着。“在大海中永生”的不是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高尚情怀、伟大品格。人们虽然明知他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永生,鲜明地表达了人民对小平爷爷的美好祝愿,同时还表达了对他永远地怀念之情。此时,播放当年万人泪下,送别小平的感人情景,在人民饱含深情的“小平,你好”的呼唤中,让学生再度体会“永生”的真实写照。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被淡忘,他的光辉形象也不会磨灭。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尚情怀,连同他对人民的深切的爱,将使他在人民心中永生!由于本课要求全文背诵,我设计了以下指导背诵:抓住事情经过:飞向大海——骨灰撒大海——在大海中永生,以反复朗读为基础,分段指导背诵。然后总起来背诵。最后: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课文,在赞颂、怀念中,再次缅怀小平爷爷的不朽功绩和伟大品格!六、拓展延伸:小平爷爷带着无限的眷恋和祝福走了,你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他说,马上让学生写下来,然后当堂交流。课后,让学生找出历史上那些和小平爷爷一样在人民心中得到永生的人,收集他们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永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把学生从有限的课堂中,引领到无限精彩的大语文的世界!以上仅是我对《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的美好设想,至于能否顺利实《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2、通过自读自悟,结合实际,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再以悟促读,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可谓是顺理成章。另外,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充分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信的内容,使学生在互动中合作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看,还是从人物形象看,都是实施理解教育下语文“从实到创”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理解,在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二.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3、这位小斗士叫什么?(学生齐说)教师板书——恩科西遭遇冷眼,受人排斥!多么可怜的孩子!多么悲惨的遭遇!山松树的“奇”划线(2)读好第二句意(2)感受“陪客松”之奇(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奇特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2、学生自学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3)读好这一节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准备:(一)回顾旧知,语言激趣(二)情景激趣(三)选读探究(四)情感升华(五)拓展延伸,动手实践(六)教学小结3、认识课后9个生字,会写13个要求会写的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理解词语。5、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可以让学生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5、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1)(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5)他是怎么实验的呢?学生快速读课文指导朗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12、引出第5节。板书震惊世界(一)导入(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第一小节的学习,这一小节中有一个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三)所受打击之大(四)再写《国榷》的艰辛 (五)学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最后在朗读(最后一节)声中,在对人生的感悟中结束本课的学习。21.《诺贝尔》说课稿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投入了“整个生命”3)小组合作学习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斗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再弄清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并请学生按初次见面(23自然段)、初次交手(456自然段)、再次交手(7)景吗?(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五.说板书作者:刘奕出处:御道街小学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三、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回忆1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一、揭题质疑,交流资料(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通过说话练习:春天就在()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五)、总结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早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确要早5古诗两首游园不值会诗歌的意境.自读自悟.《宿新市徐公店》越了时空,它象一颗璀灿多姿的明珠。不论在一千多年前,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6《梦圆飞天》(五)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二)说学法梦送行:人们心情激动圆发射:扣人心弦飞问候:充满自豪天梦圆:意义重大1、送行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A、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让学生来讨论交流③、指名学生反馈④、教师小结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④、教师小结3、问候①、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②、齐读第三段4、圆梦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③、教师(二)教学目标:(1)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问题?(2)破折号有什么作用?A、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它们有哪些同样的地方?结合讲知道的事情)2、反馈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学习第3—5自然段来的?接下来我们读一读第3—5自然段,然后用笔划出关键的语句。3、最初,火星和地球有没有水呢?当时的火星跟地球是怎样的?读语句回答(没有水、荒(五)作业设计:2、把课文读3遍,然后完成自学手册第三题。(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妙的克隆”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克隆是什么神话动物植物低等生物“多利”诞生了不起爱科学(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设计理念(一)交流说话,导入新课不屈不挠如饥似渴1、认读6个字。著名的航海家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谁?(生齐读课题)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1)出示句子“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1)感受规模大(1—3自然段)而定)(2)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习朗读)2)体会时间长。呢?(2)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达7次。(3)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3)学习范围广。(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介绍郑和的航海路4、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指名说)(1)从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可以抓住句子或词语)(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师生演一演(2)交流(风浪,海盗)(4)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郑和远航的意义。(6)最后以自然段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交流指导)远航!自由读课文。板书:11、郑和远航时间长达到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范围广友好凶险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事;2父亲是史官,立志完成一部伟大的史书;3从小四处游历积累了阅历:4老(五)作业设计,课后延伸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1)什么是精读?(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出示巨石文字)文中“平均每块重2.5吨,共有230万块”。这2.5吨有多重,230万块代表着什么,孩子们无法有具体真实的体会,(出示和大象的对比)通过巨石和陆地上最大的(2)动画再现,了解建造过程样的感叹……(出示学生发言的片断)本课的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到全面立体式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意识,产生了真切的情3、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可以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16《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基于以上认识,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培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1、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音乐之都”无穷魅力及风韵。2、弄清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二、说教法、学法1、在导入课文后,我让学生先远观维也纳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话介绍维也纳。接着让2、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许多图片,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贝多芬广场、海顿街……等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效果不错。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真正做到从读中感悟。B:“摇篮”什么意思?(出示问题,指名回答)C:小结C:全班交流(大: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金碧辉煌:连用三个金色)D:出示多媒体(国家歌剧院)E:齐读第6段F:小结(五)当小导游介绍(六)、课后作业。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爱爱如茉莉平淡淡真切切(一)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1.学习第六小节。结合文中的省略号,思考并交流:母亲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呢?2.比较“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与“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两个句子,让学生理解“竟”的含义。3.指导朗读这句话。(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对比品读,进一步展示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母亲聪颖智慧的形象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三)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童谣,想像童谣所描述的画面。2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3总结童谣特点,请同座互相轻声击掌说童谣。(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1.学习课文10—13小节,学生自由朗读。2.指导朗读“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设计意图:通过个性化朗读进一步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3.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4.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练习用“母亲啊,您真是一位的母亲!”说话。5.引读最后一小节,深刻理解“月光启蒙”的含义。三、升华情感1.出示《月光母亲》原文中的开头片段,教师配乐范读。(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象以及富含感召力的朗读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情感的波涛得以沸腾与升华。)3.出示现在的母亲和过去的母亲的对照文本,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强烈的对比朗读再一次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母亲痴呆与聪颖形象的反差让人读来心碎、心疼,这一切都通过学生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