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书法篆刻》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七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第一单元《书法篆刻》单元概述本单元分为书法和篆刻,前者主要介绍了书法的艺术构成与书法艺术的本质;后者阐述中国篆刻艺术和篆刻基础技法。大观念书法与篆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艺术精髓。它们不仅是文字的书写与雕刻艺术,更是情感表达、审美追求与哲学思考的载体。在本单元的深入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视野,从更宏大的文化观念出发,理解书法与篆刻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素养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历代书法与篆刻作品,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不同书体(如篆、隶、楷、行、草)及篆刻的独特美感,提升对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的审美鉴赏能力。2.艺术表现:掌握书法基本笔画、结构和章法,以及印章在材质、用途、镌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知道篆刻的刀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展现个人艺术风格和创造力。3.文化理解:深入理解书法与篆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认识到它们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可替代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书法与篆刻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如设计书签、印章、节日贺卡等,通过创意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耐心、专注、细致等良好品质,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教材分析:《书法篆刻》单元,在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一次全面提升,也是对其文化传承意识的一次深刻唤醒。本单元内容设计巧妙,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书法与篆刻的魅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年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书法与篆刻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探索书法与篆刻的奥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知道甲骨文的特点,总结中国书法中不同字体的风格特点。基本把握不同字体的写法,选择喜爱的碑或帖进行临摹。2.能了解印章在材质、用途、镌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知道篆刻的刀法和步骤。掌握篆刻的技法,并选用适合的材料刻制一枚印章。教学难点:能感受文字之美,体会不同字体的审美特点,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篆刻的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文化底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墨盒或者白瓷盘)、篆刻所需的工具、篆刻图谱等教学过程单元情境创设:都说“江南四大才子”中最有才华的人,不是唐伯虎而是……他!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他创作了《兰亭修禊图》,该图描绘了1000多年前王羲之、谢安等名士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风雅集会。在这场雅集上,众人坐在兰亭曲水边,饮酒作诗,畅谈胸中抱负。王羲之即兴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今天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方式追溯这场盛会并与古人对话呢?我们一起从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吧!第一课《赏书法之韵》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许多著名的书法流派,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书法家,留下了难以尽数的书法珍品。你写过书法作品吗?你了解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书法之韵》,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领略中国书法的文化底蕴,总结中国书法中五种字体的特点,临摹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在翰墨纵横间感受书法的魅力。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古中国甲骨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课堂实践:(古文字连线小游戏)比较四大古文字体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1)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为苏美尔人所创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3)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使用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纪。(4)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2.中国书法的文化底蕴走进经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金典”,以《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为例了解古中国的甲骨文,感受中国书法的文化底蕴。《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由牛的肩胛骨制成。这片甲骨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上面的文字书风雄劲、挺拔爽利、笔力遒健,在镌刻感之外,更有浓厚的毛笔书法的意蕴。找一找,这件甲骨珍品上的文字你认识多少?它们有什么特点?甲骨片上的“车”字是不是看起来十分形象?课堂实践:(甲骨文猜字小游戏)找出甲骨文与现行汉字之间的联系。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000多个,可识读的还未超过一半。3.中国书法中五种字体的特点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至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草书、楷书、行书等。汉字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以“车”字为例,给同学们总结一下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在点画和结构上的特点。篆书:广义的篆书指隶书之前象形意味较强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玺印上的文字等;狭义的篆书指秦代通行的文字。篆书特点是字形呈竖长方形,结构端整匀称,线条婉转流畅、粗细均匀。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将篆书圆转的线变成方折的笔画,把象形结构简化,以便书写,字形多方扁,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草书:形成于汉代,大量采用连笔、省略等方式,以实现快速书写。楷书:字体工整方正,横平竖直,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行书:介于草书、楷书之间,楷法多于草法的称“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相传始于汉末。4.临摹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书法字体,得从临摹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开始,学会“读帖”与“临池”。今天,我们就选取几位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家之作,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书法之旅。《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如此高的地位,究竟美在哪里呢?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它美在哪里?找出《兰亭序》里共有多少个“之”字?作品中的字在笔画字形、间距上有什么不同?课堂小练习:一起来试着临摹“之”字的笔法。总结:王羲之的《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的艺术感受。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天下第一”。所以他作品中的字结构:穿插避让疏密得当,布局:大小长扁粗细疏密取势。而楷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字体之一。“永字八法”是楷书的用笔法则,它以“永”字八笔的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的笔势特点。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点短撇捺竖横提撇钩课堂小练习:请你临摹颜真卿和欧阳询碑帖中的“永”字,体会两者在点画的提按与快慢、力量与节奏、连断与行止等方面的不同,体会楷书结构的均衡稳定与参差变化。课堂作业作业要求:文字之旅让我们掌握了很多书法知识,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临摹。温馨提示: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转折与灵动、粗细与藏露的变化。课堂展评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设计制作书法作业展板,展示优秀作业并交流心得体会。课后探索实践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写的材料也多种多样。书法作品分别写在纸、竹简、帛上或刻在石或青铜器上。你能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种字体吗?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各有哪些特点?它们的笔画形态与书写材质有何关系?岳麓书院正门匾额和门联上的文字在字形结构和点画上有何特点?匾额和门联在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课堂小结研磨之间,书法之美悄然绽放;挥毫之际,文化传承生生不息。在这个数字化泛滥的时代,让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重拾这份古老而优雅的传统艺术。在纸上挥洒自如,感受那份由内而外的宁静与致远。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在繁忙与浮躁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课前反思在每一次带领学生们踏上书法之旅的前夕,我总会进行一番深刻的课前反思。这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审视,更是对学生学习状态与兴趣点的精准把握。以下是我对本次书法课程的一些思考与调整策略:一、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深度: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在教授具体技法的同时,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笔一划背后的文化意义,是我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例如,在讲解《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时,可以引入更多关于商代社会、宗教信仰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感受甲骨文古朴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广度: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是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比如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互动性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讲授为主,但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甲骨文猜字小游戏”中,可以设计更丰富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甲骨文知识。互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课堂上,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我也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三、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作业和考试外,我还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反馈机制: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每次课后,我都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我也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在教授书法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书法的传统精髓,让学生深刻领会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书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这样既能保持书法的生命力,又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总之,通过本次课前反思,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向,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在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古老而优雅的艺术领域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第二课《品篆刻之美》教学过程同学们,轻松一刻时间到了!猜一猜:这是哪种字体?答:篆书。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课前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篆刻猜字。准备好了吗?猜字游戏:如意、多福、厚德载物;苦恼、游戏、傻瓜。(印章表情包:作业多了很苦恼吧,想想还是游戏最有吸引力,聪明的你们谁都不愿意当傻瓜!)通过刚才的篆刻猜字游戏,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到了篆刻艺术的趣味与魅力。一尺一刀之间的魅力,它所展现的是中国非遗篆刻的艺术之美。一幅好看的书法作品,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修养与品性,还需要与篆刻艺术的结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今天,我们将《品篆刻之美》深入探索篆刻的世界,感受那一方印章背后的历史沉淀与艺术韵味。了解什么是篆刻,在经典篆刻作品中感受印章的不同种类,掌握印章的艺术属性,学习篆刻印章的方法。1.什么是篆刻?中国篆刻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篆刻呢?篆刻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是用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一方小小的印章中,既有飘逸的篆书笔意,又有赏心悦目的印面布局,且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谓“方寸天地,气象万千”。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烙马玺印”,大约七厘米见方。你能分辨出玺印上的“日庚都萃车马”这六个文字吗?答:玺面六字中,“日庚都”是地名(“都”是都邑的意思),“萃车马”是官名。猜一猜,烙!马玺印的用途是什么?答:烙马也是古代印章用途之一。烙马玺印的作用,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凭信拿侍扰,以防假冒。烙马玺印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印面文字布局别具一格,中心空出,连接左、右、下三边,形成一个“U”形构图。该印印面纵横错落、疏密对比强烈、镌刻苍劲有力、笔画古朴雄强,是古玺印中杰出的代表。2.经典篆刻作品随着文字的不断演变,印章名称几经演变,不同朝代的称呼也各有不同。第一种称呼:玺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当时人人可用,并无等级差别,但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便规定“玺”只能是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丞相李斯以鱼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凭。)从此,玉玺成为历代正统皇帝即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和凭证。这个“传国玺”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受到历代疯狂追捧争夺,在汉朝继续代代相传。(“皇后之玺”玉印,此印为汉代玉印精品,是皇后佩带的饰物,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此印刻工精致、线条细腻、字形匀整端方。)第二种称呼:印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通称“印”。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汉官印、汉私印、将军印、印文由篆书转向隶书。第三种称呼: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的被称作“章”。能够在“官印”上刻“某某之章”的,包括“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年俸二千石的“高官”。第四种称呼:印章将“印”和“章”连称为“印章”是从汉代开始的。印章还有不同的叫法。契约上盖的叫“合同”,军队信件上盖的叫“关防”,书画用的叫“图章”。第五种称呼: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是印章的一种名称。封泥也称“泥封”,是中国古代文书的封缄形式之一,可以防止文书在传递中被人偷看。3.印章的艺术属性随着书画、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章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也被赋予了艺术属性。请同学们看图思考:为什么书法或者书画作品都会在上面盖上印章?答:诗、书、画、印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有机组合。赏析墨梅图:你能从内容、形式、镌刻方式上看出下图的印章属于哪一类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时间章、姓名章、闲章......在这幅作品中,作者、收藏者、鉴定者钤盖在作品空白部分的形制各异的印章与书画内容相互映衬,耐人寻味。王冕是以石刻印第一人,"首创以花乳石刻印”。王冕的篆刻皆为白文,风格仿汉铸凿并工,凑刀从容,胜过前人,意境尤高。从王冕的篆刻看篆刻方式!篆刻主要有阴刻和阳刻两种镌刻方式。阴刻:印文刻成凹状,用印泥钤盖后为红底白字,称为“白文”。阳刻:文字刻成凸状,用印泥钤盖后呈白底红字,称为“朱文”。另外给大家再介绍一位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名家吴昌硕(1844—1927),他以石鼓文入印,风格苍厚淳朴,自成一派。西泠印社成立后,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拓展: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篆刻家丁仁、王福庵、吴隐等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目的而发起。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艺术团体。印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因临近西泠桥,故取名“西泠印社”。边款是刻于印侧的题识。隋唐以来,官印周围多刻有制印年月、编号、释文等。)课堂小练习:欣赏吴昌硕的篆刻作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枚,与同学交流你的认识。4.篆刻印章的方法请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篆刻一枚印章呢?一起来学习印章的篆刻方法吧!篆刻印章,作为一门融合了书法、雕刻与美学的艺术,其材料的选择与准备至关重要。以下是篆刻一枚印章所需的基本材料及其准备方法:(1)印石:印石是篆刻印章的核心材料,其质地直接影响到印章的刻制效果与使用寿命。(2)篆刻刀具:篆刻刀具是篆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种类繁多,包括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等,每种刀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与优势。初学者可选用一套基本的篆刻刀具套装,包含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刀具,以满足不同的刻制需求。(3)印泥:印泥是用于钤盖印章的颜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印章的印迹效果。优质的印泥应具有色泽鲜艳、细腻均匀、粘附力强等特点。(4)砂纸与磨石:砂纸与磨石主要用于印石的打磨与修整。(5)设计稿纸与铅笔:在正式刻制前,通常需要先在设计稿纸上绘制出印章的图案与文字。通过以上材料的准备与整理,我们就可以开始篆刻一枚印章的旅程了。在篆刻过程中,还需要耐心细致地操作每一步骤,不断实践与探索,才能逐渐掌握篆刻的技巧与精髓。篆刻印章的制作刀法:三指执刀法:用大拇指、食指执刀,用中指抵住刀杆,无名指、小指抵住中指,刀口向左,刀杆微微倾斜。五指执刀法:用五指握刀,大拇指在外,呈握拳状。冲刀法:冲刀,顾名思义就是刀锋入石后由右至左,或者向身体的反方向直接冲刻。具体操作时,刀锋向外,刀杆微卧,与印面形成一定角度。切刀法:切刀就是将刀锋切入石面,然后顺着笔画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刻前进。这样切刻出来的线条留有刻刀逐步移动时的痕迹,显得沉厚苍劲。(使用刻刀时需注意正确执刀,安全使用。)篆刻印章的步骤:第1步:磨平印面第2步:设计印稿第3步:印稿上石第4步:操刀刻印第5步:钤印于纸课堂作业橡皮章课堂实践:用橡皮制作一个印章,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手法阴刻或阳刻为自己设计并刻制一枚姓氏章或者闲章,钤印于自己的书本上。课堂要求:1、印面布局是否均匀和谐,富有美感;2、印文内容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韵味;3、使用刻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课堂展评在书法字帖上进行钤印,并分享交流成果。课堂拓展中国的很多企业或店铺的标识都采用篆刻的形式。它们呈现出怎样的审美趣味?找一找,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比如:中华书局标识、人民文学出版社标识、德云社图标、北京大学校徽......课堂小结在今日的课堂探索中,通过赏析《墨梅图》及王冕、吴昌硕等大家的篆刻作品,我们认识到印章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与艺术的表达。印章上的时间章、姓名章、闲章等,不仅丰富了书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更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韵味与深度。同时,篆刻方式的探讨,让我们对阴刻与阳刻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不同刻法所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差异。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同学们将能够继续深入探索篆刻艺术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课前反思在课堂小练习中,应该以激发了对篆刻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为主。而橡皮章课堂实践,则让大家亲身体验了篆刻的乐趣与挑战,从设计印稿到操刀刻印,每一步都会充满了探索与创造的喜悦。此外,课堂拓展部分引导我们关注身边的篆刻艺术应用,如企业标识、店铺招牌等,这些实例不仅展现了篆刻艺术的现代生命力,也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篆刻艺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审美趣味。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色彩魅力》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七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第2单元《色彩魅力》单元概述本单元包括了自然的美、心灵的美、诗意的美三个部分。在《色彩魅力》这一丰富多彩的单元中,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个性、精神追求和文化的意蕴。大观念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学习冷暖色调、互补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尝试运用多种色彩表现形式和方法创作美术作品,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及内心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色彩取之于自然,并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格调和诗意情怀。素养目标1.审美感知:培养色彩感知能力。2.文化理解:理解色彩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培养跨文化审美理解能力。3.创新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如绘画、拼贴、设计等,结合色彩知识与个人创意,创作美术作品,学会色彩传达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教材分析:通过《色彩魅力》这一单元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将不仅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运用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学会用色彩的语言去感知世界、表达自我、探索心灵深处的奥秘。色彩,将成为他们连接自然、情感与诗意的桥梁,让他们的艺术之旅更加丰富多彩。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表达自我,但同时也可能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上显得较为稚嫩和迷茫。因此,在本单元《色彩魅力》的教学中,我们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色彩的魅力和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欣赏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了解互补色、对比色、冷色调、暖色调等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能运用互补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调和方法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受。2.能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情感表达,了解冷暖色调及色彩的心理联想,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能运用色彩创作绘画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学难点:能从自然物中提取色彩,能理解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能够表现不同的美感,能理解不同色彩的情感寓意,运用彩色颜料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能运用中国传统色的配色知识制作工艺品。能了解中国色彩的审美传统,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具准备:24色相环填图卡、彩色卡纸、水彩工具、毛笔、书签等教学过程单元情境创设:(九寨沟的色彩盛宴)上课前,老师想带着大家走进一个人间仙境——四川九寨沟。这里以其多彩的湖泊、壮丽的瀑布和茂密的森林景观著称,被誉为“童话世界”。(视频展示)四川九寨沟四季更迭的壮丽景色,五花海的色彩超乎想象的绚丽!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心调配的色彩画卷,让人不禁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被九寨沟的色彩吸引了吗?这些色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装扮,更是大自然情感的流露。今天,我们就以九寨沟为灵感,感受色彩的魅力,进一步探索色彩如何成为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第一课《自然的色彩》激趣导入:大自然变幻无穷,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如蔚蓝的海洋、金色的沙漠、皑皑的雪山、苍翠的山峦……说一说,大自然中的色彩都有哪些,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答:这些色彩不仅装点了我们的心灵,更触动了我们的心弦。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用画笔记录下这些令人心动的瞬间呢?1.在自然中寻找色彩首先,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寻找色彩的足迹,在自然中去寻找这些绚丽的色彩吧!问:同学们,这幅自然景色中出现了哪些主要的色彩呢?答:比如在秋天的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黄色、橙色、红色等等,加上紫色的葡萄和绿色叶子,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秋日风光画。每一种色彩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大自然情绪与生命力的体现。课堂小练习:(根据下列图片归纳四季色彩,并在色相环中找出这些色彩所处的位置。)接下来,请同学们从不同季节的景色中我们能看到哪些色彩呢?请同学们参照秋天色彩的归纳法,对其余三个季节的色彩进行归纳。并在色相环中找出这些色彩所处的位置,思考一下这些色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活动一:(练一练)完成色彩填图任务卡。结合已经学习的色彩知识,进行色彩基础练习,完成24色相环。如下图所示:(可以将卡片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填图练习)2.在自然中学习色彩梵高有一次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描述了《麦田与柏树》这幅作品,他说这幅画是最美的夏天,“画中有麦穗、柏树、一片蓝天,它像一幅五彩的拼图”。其中,金黄的麦田与蓝天和绿树形成对比,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说的就是这幅作品《麦田与柏树》,大自然的色彩无比丰富,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或和谐舒适,或对比强烈,渗透着无穷的生命力。让我们学会运用互补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像艺术家一样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吧!(1)什么是补色?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个色彩学中的重要概念——补色。在色轮上,两种颜色如果相对而立,它们就互为补色。比如,蓝色与橙色、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它们都是彼此的补色对。补色的运用能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画面更加生动有力。活动二:(找一找)大自然中无穷无尽的斑斓色彩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请你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互补色。互补色:蓝色与橙色、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2)色彩对比的魅力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色彩对比。除了补色对比,还有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多种形式。明度对比基础知识:(动画演示)明度对比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纯度对比基础知识:(动画演示)纯度对比能使画面呈现出更加鲜明或柔和的视觉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冷暖对比基础知识:(动画演示)冷暖对比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冷色调让人感受到清凉与宁静,暖色调则带来温暖与活力。活动三:(练一练)根据以上三种色彩对比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分析画家是如何调和色彩并运用对比色创作美术作品的?第一幅《鱼鹰小舟》采用的是明度对比。明度对比突出色彩的亮暗对比,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色相,可使画面节奏感增强。第二幅《圣维克多山》中色彩运用的更多的是纯度的对比。纯度对比突出色彩的鲜灰对比,用灰性柔和的色彩来突出高纯度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对比既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中。第三幅《红莲》看上去冷暖的感觉比较强烈。冷暖对比突出色彩的冷暖关系,无论是鲜明强烈还是柔和含蓄,都能够营造出丰富而有变化的色彩效果。课堂作业:选择下方模板,也可用自己创作的线描样式,在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中任选一种,完成一幅色彩对比小练习。3.在自然中描绘色彩现在,让我们回到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色彩的灵感。拿起你们的画笔,让我们一起将任何你热爱的自然景象,用色彩在画布上重现。记住,每一笔色彩不仅是视觉的再现,更是你情感的流露。用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的色彩知识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时,在作画的过程中注意色彩的丰富性和画面色调的和谐。教师示范:1.用稀释后的群青勾画出景物的基本位置,需要注意构图的韵律感。2.从天空的云和远山开始铺色,定出大致色调。以纯度最高的几笔黄绿色点出近处草的起伏。3.开始大面积铺出近景中草原的亮部和最前端的暗部。颜色可以相对暖一些,和远山的冷色形成对比。4.精心刻画近处的景物,颜色多层次覆盖,会增加色彩的丰富性。用笔前后要有区别,小笔点出紫色的花和人物,会使画面自然活泼、生动感人。课后小挑战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我为大家设定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创作一幅以“四季之韵”为主题的色彩作品。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季节作为主体,或者尝试将四季的色彩融合在一幅画中,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韵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分析过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自由发挥你的想象力。记住,最重要的是要享受创作的过程,感受色彩带给你的快乐和自由。课堂展评当同学们完成作品时,邀请其他同学来欣赏你的作品,并分享你创作时的想法和感受。从同学们的反馈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发。课后探索实践【活动一:户外色彩采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自然色彩的丰富与多变,组织一次户外色彩采集活动。学生们可以携带画板、速写本或相机,在校园、公园或郊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景物进行色彩记录和描绘。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同一色彩呈现出的微妙差异,体会自然色彩的层次与变化。【活动二:色彩分类与归纳】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分类与归纳的练习。当然可以,引导学生将户外采集的色彩样本进行分类,如冷暖色调的区分、色彩饱和度的判断等。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采集过程中的发现与感受,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启发。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在色彩盛宴中徜徉,更学会了如何用色彩去描绘和表达我们心中的自然之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用你们的画笔和色彩,去捕捉和创造更多的美好瞬间。课前反思在准备这堂色彩课程之前,我深刻反思了如何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色彩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以下几点是我课前反思的主要内容:1.互动性与实践性:为了避免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我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互补色和“练一练”色彩对比分析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色彩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2.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演示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直观展示色彩变化的过程和效果。未来,我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多媒体资源,如色彩教学视频、在线互动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第二课《心灵的色彩》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最近几年有一个职业特别火,名字叫做色彩疗愈师!色彩疗愈师,这个充满魅力的职业,如同一位无形的魔法师,用色彩的魔力抚慰人心,激发潜能。喜悦、愤怒、悲伤、平静、欢乐、焦虑……我们的内心世界丰富而细腻,怎样用色彩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呢?(美国当代艺术家RobPruitt曾举办名为《治愈绘画》的个展,他在柔和、渐变的色板上,以简约生动的笔触,捕捉人们多种多样的心情瞬间。)色彩疗愈小实验:填补表情表达心情瞬间请同学们捕捉自己或身边的表情,进行色彩卡片的填补。总结:颜色是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之一,无论呈现的是一张笑脸还是一张哭脸,都是一个故事,而不仅仅是一幅画。也许在某个瞬间,你会与其中一张脸产生心灵的链接。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自己的情绪用涂鸦的方式表达、释放出来。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踏入这扇神秘的大门,探索色彩如何成为我们心灵的钥匙,开启一段《心灵的色彩》之旅。色彩的联想首先,让我们来揭开色彩与情绪之间那层神秘的面纱。提问:想一想,从这两幅图片中你看到了哪种颜色?分别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当你置身于一片蔚蓝的天空下,心情是否也随之变得开阔而宁静?而当夜幕降临,深邃的蓝紫色笼罩四周,你又是否感受到一丝神秘与沉思?色彩,正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它能无声地讲述着我们的心情故事。”想象一下,不同的色彩会让人产生哪些联想?例如红色让我们联想到火焰、旗帜等,既代表着吉祥、喜庆,又代表着热情、温暖……教师引导:(1)红色:常常与热情、激情、爱以及愤怒等强烈的情感相联系。它如同火焰般炽热,能够瞬间点燃内心的激情,也可能因为过度而显得冲动和不安。(2)蓝色:普遍被认为是宁静、冷静与深远的象征。它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和深邃的海洋,从而引发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或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3)黄色:明亮而活泼,代表着能量、温暖和幸福。然而,过于刺眼的黄色也可能引起焦虑或不安,象征着警告与注意。(4)绿色:通常与自然、生长、健康等积极意象紧密相连。它象征着希望、和平与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表示嫉妒或不平衡。(5)紫色:高贵、神秘且富有想象力。它代表着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紫色也可能显得过于深沉,让人产生距离感。现在,让我们尝试一种特殊的练习,叫做‘联觉反映’。在这个练习中,你们将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刚刚才大汗淋漓的在炎炎烈日的室外打了篮球,到了休息的时间,你更愿意进哪个房间?为什么?让人感觉或联想到温暖的颜色,如红、橙、黄等,属于暖色;让人感觉或联想到寒冷的颜色,如蓝、绿、紫等,属于冷色。色彩联想小练习:分小组进行色彩的归纳,表达出味觉:酸、甜、苦、辣。2.大师的情感表达画家们喜欢借助色彩抒发或宣泄情感。让我们感受色彩之美,从中聆听画家的心声,学会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1)提问:从这幅画的色彩和构图中,你觉得画家想传达怎样的内心情感?《舞蹈》:在表现舞蹈的绘画作品中,这幅画显得尤为明快、简约。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是背景的全部,其中的人物姿态各异,富有节奏和韵律,手拉手循环舞蹈的造型充满了动感,张扬着生命的能量。画面不仅表现出奔放、热烈的氛围,还有一种平衡的美感,这也是画家一直追求的艺术效果。(2)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色彩的冷暖、明暗及色块的形状有直接关系。对比欣赏下面两幅作品,说一说画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瓦西里.康定斯基《即兴-峡谷》画家用没有规则的线条、色块和轻盈快乐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画中仿佛有许多跳跃的音符,具有音乐般的流动性。爱德华·蒙克《呐喊》画中浓烈的色彩构成与夸张扭曲的线条运用令人震撼。作者将恐惧不安的内心情感表达到了极致。(3)不同的色彩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小组讨论:任选其一,对比下面两幅作品,体会画面的色彩运用。说一说,画家想通过色彩传达怎样的心灵独白。决战之前(中国画):徐启雄中国画《决战之前》描绘了女排姑娘上场前围作一圈击掌加油的场景,人物造型质朴,构图组织别致,温暖的红色调烘托出昂扬向上的气氛。这幅作品传递了“女排精神”,突破时空,凝固历史,为新中国体育题材美术留下了闪烁着金色光芒的记忆。森林白马(日本画):以蓝色的森林为背景,一匹白马隐约出现在蓝色森林中,无从得知它下一刻要去向何方,像参差的树枝,错落的层次,寂寞的空间,营造一股神秘寂静的自然氛围。3.课堂实践课堂活动:情感色彩日记任务说明:请每位同学准备一本空白的日记本或几页白纸,作为我们的“情感色彩日记”。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每天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感瞬间,用色彩和简单的图形记录下来。不必追求专业绘画技巧,只需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即可。指导要点:(1)情感识别:首先,明确自己当时的情感状态,是快乐、悲伤、平静还是兴奋?(2)色彩选择:根据情感选择相应的色彩进行表达。比如,快乐可以用明亮的黄色或温暖的橙色;悲伤则可能是深蓝色或灰色。(3)图形辅助: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如心形代表爱,波浪线代表平静或不安等。分享与交流:一周后,组织一次分享会,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情感色彩日记,并讲述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感受。通过相互倾听和欣赏,增进对色彩与情感之间关系的理解。课后作业色彩情感创作主题设定:给出一个或多个情感主题,如“希望”、“孤独”、“梦想成真”等,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创作指导:色彩规划: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例如,“希望”可以用绿色、黄色等明亮色调来表现;“孤独”则可能偏向蓝色、紫色等冷色调。构图思考:考虑如何通过色彩和形状的组合来传达主题情感。可以运用对比、渐变、重复等手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情感融入: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主题情感的深刻体验,让色彩和形状成为情感的载体。作业展评创作完成后,组织一次作品展示会。同学们可以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从色彩运用、构图创意、情感传达等方面给出反馈和建议。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专业的指导。课堂拓展色彩疗愈工作坊目标设定:通过一系列色彩疗愈活动,帮助同学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升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活动内容:-色彩冥想:选择一种或几种具有疗愈作用的色彩(如绿色、蓝色等),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进行色彩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相应的色彩环境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宁静和放松。色彩涂色:提供一系列色彩丰富的涂色卡或曼陀罗图案,让同学们自由涂色。在涂色的过程中,专注于色彩的变化和流动,让心灵得到滋养和疗愈。色彩交流: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色彩疗愈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谈论哪些色彩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哪些色彩让自己想起了美好的回忆?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了色彩与情绪之间那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这些课堂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深入探索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奥秘,还能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希望同学们能在《心灵的色彩》之旅中收获满满!课前反思在准备《心灵的色彩》这一课程时,我深刻反思了如何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互动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共鸣。以下是我对课前准备的一些优化思考与建议:在引入色彩与情感的主题时,可以尝试使用视频或音频素材,如播放一段与特定情感相匹配的音乐,配以相应的自然风光或人物表情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色彩背后的情感力量。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提供的艺术作品分析,可以增加更多的背景信息介绍,如画家的生平、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等,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可以引入更多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看到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三课《诗意的色彩》教学过程情境创设:读古诗词赏其色彩之美,同学们,我们一起吟诵屏幕上的古诗词,同时感受其中的色彩诗意吧!(在轻柔的古筝曲中,屏幕上缓缓展开一幅幅古色古香的画卷,配以古代文人墨客吟诵诗词的音频片段。)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注意过,中国的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月白、半见、梅红、玄天、石青……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都是中国古人对色彩的命名,其中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意趣。这些色彩的名字,如同一首首未完的诗,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去感受。”中国人是如何赋予色彩诗意的?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通过欣赏古画来领略这份独属于东方的浪漫与想象,并一起来将自然中的色彩升华为诗意的表达吧。1.寻找古画中的传统色活动一:欣赏传统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并从《千里江山图》中找出标志性的中国传统色。教师展示《千里江山图》的高清复制品或数字图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色彩运用。“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千里江山图》,它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仅以其宏大的构图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北宋山河的壮丽与细腻。你们看到了哪些色彩?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如此动人的意境的?”2.了解古代颜料的来源活动二:了解中国古代颜料的来源及其在画面中呈现的色彩效果。提问:《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来自哪儿?解析:《千里江山图》有5种颜科是朱砂、赭石、砗(chē)磲、蓝铜矿和孔雀石。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各样的颜料,但在古代,想要获取颜料是一件困难的事。提问:你知道《千里江山图》所用到的这些石青、石绿颜料来自哪里吗?解析:古人描绘锦绣江山,常以石青、石绿为主色,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山水正是使用这两种矿物质颜料绘制的。3.传统色名称的文化内涵活动三:了解中国传统色名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中国先民不仅通过天地万物认识色彩,还为之赋予了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它们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西子:西湖的水给人梦幻之美。西子湖头春色浓,望湖楼下水连空。出自杨维桢(元)《嬉奔体》风入松:其色出自词牌名,此名源自嵇康所作古琴曲《风入松》。东方既白:黎明时太阳跃出地平线时的高空天色,出自苏轼《前赤壁赋》暮山紫:“夕阳斜照,余晖光凝,烟雾氤氲,远山薄望,紫气袭人”的意象。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琉璃黄:在古代,黄色的琉璃瓦是皇家贵族建筑上的专用饰品琉璃黄也从此得来。出自韩愈《郑群赠簟》碧落:碧落,“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碧落”度人经》开篇就给出太空歌剧般的舞台,这是中国幻想的颜色。青雀头黛:“青雀头黛”,官里用量大,河西献百斤螺子黛:“螺子黛”,中古时代的海外进口奢侈品,据说《甄嬛传》《琅琊榜》都做了“植入广告”,那么必定是大牌的颜色了。目童子:“目童子”,中国人的瞳孔颜色,我们人种的典型特征。4.文物中的中国传统色活动四:从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中国传统色也蕴含在历朝历代的艺术作品中。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色?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天青色:相传,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烧造所司请其色,世宗御批云:“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后来,工匠经过长时间试验,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之下才能烧出如此颜色的天青釉。天青色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青中透蓝、蓝中透绿,给人安静和谐之感。天水碧: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喜欢碧绿色,宫中的妃子们争相穿碧色的衣服。有一回,宫女给衣裳染色后,晚上忘记收衣,被露水打湿,第二天却惊喜地发现衣服呈现出一种清雅的碧色。“自是宫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天水碧由此得名。课堂小练习一:色彩命名游戏任务说明:让学生选取一种自己喜爱的色彩,结合个人情感或想象,为其创作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简述命名理由。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命名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增进对色彩与诗意之间关系的理解。课堂小练习二:生日色彩游戏每一个人的生日都有对应的中国传统色,你的生日是什么颜色?任务说明:请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生日月份和日期(或只写月份,根据课堂时间调整复杂度)。随后,老师将公布一个根据古代色彩文化制定的“生日色彩表”,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日找到对应的中国传统色。在找到后,学生需思考这一色彩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或是它带给自己的感受,并准备一段简短的分享。分享与交流: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生日色彩,并分享这一色彩在自己眼中的含义,或是它如何与自己的生活、性格相呼应。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色的丰富性,还激发了他们对色彩与个人情感之间联系的探索兴趣。5.中国传统色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手制作染色书签,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色的魅力,并融入诗词文化的精髓。课堂作业:书签染卡1.准备一个容器。2.用洗涤灵、清水和彩色墨水混合出喜欢的色彩。3.用吸管吹出气泡4.将空白书签盖在上面,也可以直接在书签上用笔进行晕染。5.晾干,局部调整。6.添加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课堂拓展实践活动一:植物拓染书签制作活动目的:通过亲手制作植物拓染书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植物色彩的魅力,同时结合诗词文化,提升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材料准备:(1)新鲜植物材料(如树叶、花瓣、草叶等,选择颜色鲜艳、纹理清晰的)(2)白色或浅色棉质或亚麻布书签(提前裁剪好)(3)透明胶带或夹子(用于固定植物材料)(4)锤子或压花器(用于敲打植物,使色素渗出)(5)纸巾或旧报纸(用于垫在书签下方,防止色素污染桌面)(6)毛笔、墨水或水彩笔(可选,用于后期添加诗句或装饰)制作步骤:选材与清洗、布局设计、敲打拓染、晾干固定、添加诗句活动二:以花瓣为原料提取色彩制作书签的步骤请你从树叶、花瓣、蔬果中提取出自然色彩,涂染在纸上,并找到符合其意境的诗句写在上面,制成书签。1.收集花瓣。2.捣碎,提取颜色。3.制成染料。4.制作书签并写上相应诗句。活动三:学习中国画、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配色,选择自己喜欢的纹样做配色练习。用剪贴、拓印或绘画等方式,将配好色的纹样作品装饰在团扇、手帕、雨伞、围巾等生活物品上。课后探索思考怎样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将富有诗意的色彩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为中国产品创新助力?成果展示与分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和分享,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色彩与诗词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同踏入了《诗意的色彩》的世界,感受到了色彩与诗词之间那微妙的联系和无尽的魅力。无论是月白的清冷、梅红的坚韧,还是石青的深邃,每一种色彩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用心感受色彩的诗意之美,用诗词的语言去描绘这个多彩的世界。课前反思本次课程虽然涵盖了中国传统色的多个方面,从理论介绍到实践操作,但受限于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部分内容的讲解可能不够深入。例如,在讲述天青色、天水碧等色彩背后的故事时,可以引入更多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色彩的文化底蕴。同时,未来可以设计更多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如结合历史学、文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植物拓染书签制作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操作不当导致植物色素渗出不均匀,影响了书签的美观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提供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和视频教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如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调整敲打力度等,以增加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韵悠长》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七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第3单元《古韵悠长》单元概述本单元包括了雕梁画栋、神奇瑞兽、古建新生三个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欣赏到传统木雕、彩绘等装饰手法的精妙之处,并理解这些装饰在古建筑中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章节一:雕梁画栋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首先接触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木结构装饰艺术。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雕刻和彩绘来美化建筑结构,如梁、柱、斗拱等。课程将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章节二:神奇瑞兽本章节将带领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见的瑞兽形象,如龙、凤、麒麟等。学生将学习这些瑞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建筑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学生将尝试创作自己的瑞兽形象,并理解这些形象如何为建筑增添神秘色彩和吉祥寓意。章节三:古建新生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了解到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装饰元素,实现古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课程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如何将传统榫卯结构以及古建筑屋顶样式等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大观念在本单元,我们将以雕梁画栋和神奇瑞兽为切入点,欣赏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之美,并尝试设计制作古建筑模型,通过文物修复、陶艺制作、建筑模型制作等学习活动,感受古建筑之美,让古建焕发新生。素养目标1.审美感知:能够识别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独特风格。2.文化理解: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3.创意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雕梁画栋》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教材内容编排合理,由浅入深,从基础的装饰艺术知识到实际的创作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技能。首先,在“雕梁画栋”章节中,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装饰艺术。其次,“神奇瑞兽”章节则聚焦于建筑装饰中的瑞兽形象,教材不仅介绍了瑞兽的种类和象征意义,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瑞兽在建筑中的布局和作用。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作瑞兽形象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瑞兽在古建筑中的文化价值。最后,“古建新生”章节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材通过展示现代建筑中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间。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对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陌生感,以及可能存在的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审美障碍。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现场考察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分别列举出三种以上经典建筑中“雕梁”与“画栋”的表现形式。了解太和殿屋脊兽的名称、形象、寓意,并能列举出三种以上其他瑞兽。了解榫卯在古建筑中的重要作用,说出三种以上古建筑常见屋顶的名称及特征。2.能运用泥板或石膏板雕刻传统建筑中的浮雕装饰。能掌握陶泥捏塑工艺,生动形象地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瑞兽造型。能运用泥板成型工艺或纸艺等形式制作出自己身边的古建筑模型。教学难点:能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理解古建筑中的绘画美与雕塑美。能通过对传统瑞兽的创作实践感受其背后的吉祥寓意。能从古建筑模型制作中认识榫卯结构和屋顶类型,感受古人营造建筑的智慧。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单元情境创设:看古建筑猜成语:平时老师很爱看短视频,记得有一次刷抖音短视频的时候,有一位网友:刷新了我对古建筑的认知。同学们从小到大积累的成语应该不少吧,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猜一猜,感受一下那些成语里的古建筑藏着古人怎样的的浪漫情怀。(老师准备了一系列古建筑的图片,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成语。例如,一张阿房宫赋的图片配以“勾心斗角”。)教师: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勾心斗角吗?在日常生活中啊,我们都是拿这个词当贬义词在用的,那你知道勾心斗角这个词最早是形容什么的吗?这个词是出自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有一句“各报地势,钩心斗角”。它的意思是屋内建筑像房心聚集,房屋边角对峙而立,大气壮观。(可以向学生讲述一则故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有一个说法,据说是在商朝有一个叫姬旦的工匠,他设计了一种用木柱和石梁,复杂交错的建筑结构,然后这个商纣王呢,非常喜欢这种建筑的设计,就把这种结构称之为勾心斗角。我们把这个词拆开分解来看,勾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木头和木头它是勾在一起的,那这个不就是榫卯结构吗。心指的就是建筑中心,所有的木结构都是由内而外勾连在一起的。斗指的就是斗拱,上下之间层层递进的衔接关系。角指的就是起翘的屋檐和屋脊。所以用这个词啊来形容中国建筑,那真的是绝了。因为他用了很简单很简单的字,就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古建筑的复杂和精美。)明白了么?现在我们正式开始进行古建筑猜成语的游戏!接下来,让我们观察这张图片,用哪个成语来描述它最为贴切呢?一幅太和殿配之以“金碧辉煌”的崇高赞誉;一幅长城附之以“固若金汤”;一幅展示着步步高升的进取姿态,一幅描绘着拐弯抹角的巧妙布局,一幅体现着门当户对的和谐之美,一幅呈现着四水归堂的祥瑞之景,一幅展示着雕梁画栋的精致工艺...接下来,我们将开始一段古建筑艺术之旅。今天,让我们从雕梁画栋开始学习吧!建筑既是人类生活的居所,也是人类精神的家园。生活在车水马龙、处处是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中的你,关注过身边的古建筑吗?你所在的城市都有哪些古建筑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长河,在雕梁画栋间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在檐角瓦边体会瑞兽的神奇寓意,寻找中国古建装饰中蕴藏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内涵。第一课《雕梁画栋》在课堂的开始,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短片,让学生们对雕梁画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接着,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装饰背后隐藏着哪些故事吗?”在古建筑中,雕刻与彩画装饰展现了怎样的中国古人审美理想?雕梁画栋又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呢?今天,让我们从精美的雕梁画栋开始学习吧!1、什么是“雕梁画栋”?区别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木构梁架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主流,梁架最主要的作用是承重。后来人们在梁枋上雕刻和绘画。南方建筑重雕刻(即雕梁),北方建筑多彩画(即画栋)。(1)何为“雕梁”?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利用的是木雕艺术。南方天气炎热,殿堂基本都是“砌上露明”而不做天棚,梁架暴露在建筑外面。因此,南方的雕梁是为了增加梁坊的装饰,在粱檩、天花和藻井中进行华美雕刻,并保持树木原本的质地。雕梁都雕些什么?雕花卉鸟兽与文房四宝,利用象形意会、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主人的心愿。例如:蝙蝠、寿字、绶带组成“富寿绵长”;牡丹、白头翁组成的“富贵白头”;灵芝水仙、竹子、寿桃组成“灵仙祝寿”;蝙蝠、石榴组成“多子多福”;莲花、鱼组成连年有余”等......(2)何为“画栋”?北方侧重于画栋,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多做平直的梁,表面用颜色涂绘彩画,作为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梁枋上的彩画看似乱七八糟一片,其实在布局上划分明确,主要分为枋心、藻头、箍头。梁枋的中间一段,叫枋心,左右两端叫箍头,二者之间的,叫藻头。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彩画图集》序言中说: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彩绘。画栋都画些什么?文人画、工笔重彩画、清代彩画、花朵果实、锦纹图案、吉祥寓意图案。2、古建筑中的雕刻与彩画艺术让我们以太和殿为范例,共同探索古建筑中雕梁画栋的奥秘。太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殿宇。该建筑巍然屹立在由高大洁白的汉白玉石雕琢的台基上,中间的御道专供皇帝行走,上面刻有雕工精绝的九条龙。殿内外装饰着和玺彩画。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庄严富丽。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能找到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身影,二者是如何自然地融于建筑物的?(1)太和殿里的绘画艺术古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斗拱、墙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不仅能起到保护建筑、延长其寿命的作用,同时还极具观赏性。常见的古建筑彩画依据画法的主要特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而太和殿所用的和玺彩画是主要用于梁枋上的彩绘。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和玺彩画仅可以装饰皇家宫殿、皇家坛庙。以龙凤图案为主,是采用青绿色与沥粉贴金混用手法装饰皇家建筑的一种彩画形式。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和玺彩绘的绘画工艺吧!(播放视频)苏式彩画:苏式彩画俗称“包袱彩画”,这是包袱,但不是偶像包袱,是民间故事。以山水风景、人物故事、花草鸟兽等为装饰图案的彩画形式,又因源自苏州,所以得名“苏式彩画”。苏式彩画在梁上以大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里面的彩画是一个完整的布局,因此苏式彩画又俗称“包袱彩画”。旋子彩画:旋子彩画又被称之为“有带卷涡的旋花”。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多用在次要的官殿、配殿或庙宇、牌楼等建筑上。实际上是一种以圆形为基本线条所组成的团花图案,其外形是旋涡状的“花瓣”,中心为“花心”。所以,旋子图案乍一看起来就像是一朵花,可根据构件部位设置整个团花或部分团花。(2)太和殿里的雕塑艺术在领略了古建筑彩绘装饰的独特魅力之后,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太和殿中的雕塑装饰艺术吧!与精美的古建筑邂逅,你会发现雕塑装饰无处不在,它们既有实用功能,又是可供欣赏的艺术品。这些雕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中独具特色的元素,充分体现出工匠智慧和民族特色。御道上的石雕:又称之为“云龙石阶”,它是一种门第等次”象征的地雕。数数太和殿前石雕有几条龙?都说太和殿前的地雕上面是9条龙。那为什么石雕上是8条呢,因为还有一条是皇帝。皇宫里的石头,一方面利用其沉稳坚固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总是在造型及意向上将石头虚化,雕刻出各种造型。望龙柱:望柱也称“栏杆柱”,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栏板与栏板之间的短柱。望柱的形式分为:圆雕和浮雕。故宫皇帝专属的是“龙纹望柱”。民间建筑中的望柱头种类多样,动植物、人物故事都可作为装饰素材,而以龙凤纹装饰的望柱头一般只有在宫殿建筑中才可以使用。螭首:螭是传说中的一种龙,螭首也就是龙头。也称为“故宫的水龙头”。螭首常安置在建筑下面的台基外侧,除了具有装饰作用,雨天还可作为排水口,排出高台上的雨水。北京故宫太和门及前三大殿的汉白玉螭首群,是紫禁城的著名景点,尤其在下大雨时,很多游客慕名来观赏千龙吐水。藻井:中国古代建筑中室内顶部的独特装饰,太和殿中的金漆蟠龙藻井等级最高,太和殿的藻井有三层结构,最下面一层是方形,中间过渡是八角形,最上层是圆形。上圆下方也即天圆地方对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最上层圆形中央往往雕刻一条雕工精细的蟠龙,口含宝珠。这个宝珠也被称为“轩辕镜”。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室内顶部的独特装饰,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四壁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从《隆福寺正觉殿天宫藻井》看藻井的艺术特点:藻井外圆内方,往上隆起六层;内壁采用圆雕的形式,雕琢了许多精致华丽的建筑模型;其上装饰有许多小型木雕建筑,井心是一幅精美的星宿图。课堂实践在欣赏了太和殿的彩画与雕塑艺术之后,让我们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传统艺术的理解。我们将分组进行以下活动:课堂活动一:彩画创作通过欣赏,总结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的特点,并尝试描绘旋子彩画的纹样和图案。课堂活动二:彩画创作北京颐和园内有一条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长廊内绘有14000多幅苏式彩画,其内容包括民间传说、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画面精美,色彩艳丽。请你根据下面几幅图,自己绘制一幅苏式彩画。课堂活动三:彩画创作通过观察、总结和分析玺彩画的独特特点,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其龙的纹样和图案。精致的纹样和图案。(温馨提示:选择彩绘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彩画风格——和玺彩画、苏式彩画或旋子彩画,然后根据所选风格的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小型彩画作品。可以使用水彩、丙烯或其他绘画材料,注意色彩搭配和图案的精细度。)课堂活动四:雕塑制作请你以泥、陶板、石膏板等为材料,制作一件浮雕作品,并将作品装饰在校园或家中。作品需体现古建筑的装饰特点。(温馨提示:选择雕刻的小组,每组将利用黏土、石膏或其他可塑材料,制作一个小型的雕塑装饰。可以是望龙柱上的龙纹、螭首或是藻井中的蟠龙。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雕塑的形态和细节,力求展现出传统雕塑的韵味。)课堂展评完成作品后,每组将展示自己的彩画和雕塑,并向全班介绍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遇到的挑战。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课后探索实践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之后,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建议:1.古建筑考察:同学们可以组织一次古建筑考察活动,前往当地的古建筑群,实地观察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的运用,以及各种雕塑艺术的细节。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些传统艺术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和效果。2.艺术交流:鼓励同学们将课堂上创作的彩画和雕塑作品进行整理和优化,举办一次小型展览。展览可以邀请家长、同学和老师参观,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和鼓励,同时也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3.数字化记录:利用现代技术,如摄影、摄像和3D扫描等,对古建筑中的彩画和雕塑进行数字化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同学们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的数字博物馆,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太和殿中彩画与雕塑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精湛技艺,还亲身体验了传统艺术创作的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前反思太和殿作为故宫的标志性建筑,其彩画与雕塑艺术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绝佳窗口。因此,我选择了太和殿的彩画与雕塑作为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动手实践等。特别是动手实践环节,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彩画和雕塑作品,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二课《神奇瑞兽》教学过程游戏导入:“瑞兽寻宝”游戏开始啦!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寻找神奇瑞兽的冒险之旅。“寻找紫禁城中的守护神”快速问答:问题一:在紫禁城中,我们第一个能想到的瑞兽是什么呢?(紫禁城中,哪一种瑞兽常被雕刻在宫殿的屋脊上,寓意着皇权的稳固与国家的安宁?)答案:龙。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皇权和尊贵,紫禁城的宫殿屋顶上常常可见到龙形雕刻,它们或腾云驾雾,或追逐宝珠,栩栩如生。问题二:除了龙之外,还有哪些瑞兽也常出现在古代建筑的装饰中,它们各自有什么寓意?答案:除了龙,还有凤凰、麒麟、貔貅等瑞兽也常见于古代建筑装饰。凤凰象征祥瑞与和谐,麒麟则代表吉祥与太平,而貔貅则有辟邪和招财的寓意。这些瑞兽的形象通过雕刻、彩绘等形式,为古建筑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气息。问题三:你能辨认出此瑞兽的身份吗?答案:貔貅,招财进宝的祥兽。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典故。问题四:镇守故宫的六大瑞兽?答案:铜狮、龙龟、铜鹿、獬豸、瑞象、麒麟在古代中国,古建筑中的瑞兽形象是一种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物,具有消灾避邪、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古建筑中还有许多小兽的形象,有的“蹲坐”于屋脊,有的“盘旋”于梁上。它们既装饰建筑,又彰显美好寓意,所以被称为“瑞兽”。这些瑞兽如何体现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质和人们的精神寄托呢?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这些神奇瑞兽的世界,通过欣赏经典的屋脊兽形象,认识其造型特征,运用雕塑的方式制作出具有美好寓意的神奇瑞兽。1、中国屋脊的样式我们先从中国的屋脊样式开始了解,中国的屋脊样式有很多,有五脊顶、悬山顶、勾连搭顶,歇山顶,我们就从比较多见的歇山顶说起。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歇山顶的应用,也为这些神兽提供了位置。先从吻兽鸱尾开始说起,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中国建筑上的神兽就是从鸱尾开始的。在正脊的两端,是四条垂脊,它们两两相构,构成人字形,垂脊上的装饰构件是垂兽,以垂兽为界分成兽前和兽后两部分,垂兽之后叫垂脊,垂兽之前叫角脊,在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中歇山式屋顶比较特殊,除了正脊和四条垂脊之外还有四条戗脊,在垂脊端部有垂兽,在戗脊端部有戗兽。什么是“屋脊兽”?在古建筑的屋顶上,动物形象的雕塑忠诚地守卫着宫殿,它们就是“屋脊兽”“屋脊兽”有什么作用?作用:稳固屋脊和瓦垄,保护木栓和铁钉。由于屋脊上的瓦片是层叠摆放的,屋顶交界处便是严密保护层中的“死角”--屋脊。因为雨水很容易从屋脊渗入建筑物主体,导致漏水和生锈。同时有着吉祥美好、消灾避邪等寓意。2、太和殿屋脊兽搞清楚了中国的屋脊样式,以太和殿为例,我们一起来了解屋脊兽。数一数:太和殿屋脊兽的数量?一共有11个。它们的排列和数量反映了建筑的等级,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通常数量为,在古代9代表最大,权位最高。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有9个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有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有5个,一些配殿宫墙门等,有3个甚至只有1个.但是!太和殿却有10个,因为它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接下来我们依次认识一下这些瑞兽。故宫太和殿的屋脊兽种类极其丰富,并按照固定顺序排列,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前端是骑凤仙人,后有垂兽。什么动物都可以成为脊兽家族的一员吗?当然不是。只有那些有实力、有内涵的动物,才能堪当大任。(1)骑凤仙人“骑凤仙人”是古建筑屋顶上的构件,屋脊边缘处安放的仙人走兽中的首兽。实际的作用,就是固定屋顶上的瓦片。仙人骑凤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2)龙龙自古都是皇权的象征,亦有权贵、吉祥和成功的寓意。将龙排在首位,是受到中国古代“尊龙”思想的影响。万物之灵,有着无穷的威力,是祈祷雨避邪的神灵,更是天子的化身。(3)凤凤是百鸟之王,它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着天下太平。风也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自从秦汉之时,凤以是皇后的代称。(4)狮子狮子:代表勇猛、威严。《后汉书·西域传》之中最先出现了狮子的形象,狮子的威猛形象深受皇家的喜爱。后《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人们更将狮子视为"瑞兽”(5)海马海马是古代吉兽。身体像骏马却披着鱼鳞,既可以在水中奔跑,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有威德通天入海的寓意。(6)天马:神马,马头,两册有羽毛翅膀。有追风逐日的寓意。在古代神话之中,天马是龙的使者。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7)狎鱼狎鱼:古代神话之中的神兽,是海中异兽,浑身有麟,身后有明显的鱼尾巴。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8)狻猊狻猊(suanni)龙九子之古书记载之中,狻貌的外形和虎豹狮子很相似,可以统率百兽。古代宫殿建筑之中常用到狻猊的形象,狻猊也常出现在香炉之上。(9)獬豸獬豸【xiezhi】:古代神兽之一,长相类似于麒麟,双目有神,头上长着一只角。《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獬豸是一种非常聪敏的神兽,能够听懂人言洞察人性,可以辨别忠奸善恶。是公正严明的象征。(20)斗牛斗牛是汉语词语,传说中是一种虬龙,牛角龙身,龙爪四指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物。(11)行什行什【hangshi】: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手拿着金刚宝杵,是雷震子的化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