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十二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第3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更的轨道中。这()A.干脆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谛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解析:材料说明鸦片斗争后,国内的学问分子起先着眼于世界,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夏燮的《中西纪事》均反映了国人关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因此表明随着西学东渐,国人起先重新谛视世界格局,故选C项;新思潮萌发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但这种思想不能干脆推动近代化运动,解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解除B项;当时大部分国人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因而新思想不能反映广阔国人的要求,解除D项。答案:C2.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斗争后发生了变更,“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斗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强调社会责任感,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历史进化观,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是主见教化改革的维新思想,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见改革,向西方学习,符合材料中批判现实倡议改革关注夷情的经世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3.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B.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C.已经相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D.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冲突引发农夫起义解析: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能给中国带来一些变更,但不行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故A项错误;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说明当时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故B项正确;从漫画中无法得出C项,故C项错误;漫画的主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除D项。答案:B4.“他们(维新派)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见通过托古改制,将西学纳入中学之中,化合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这说明维新思想 ()A.初步改造了中国的旧文化B.继承了“中体西用”思想C.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D.试图融合中西方的文化解析:A项表述并未涉及“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故A项错误;B项表述是洋务派的观点,故B项错误;“‘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体现的是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未涉及理论体系的完整问题,故C项错误;D项与题目中“化合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夫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A.学习西方技术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精神 D.全盘西化理论解析: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解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西化,故解除D项。答案:B6.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梁启超 ()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相识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C.认为海权确定海上商业发展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解析: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海上权力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海权与中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相识,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重要性解除B项;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确定海上商业的发展,解除C项。答案:D7.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学问,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队伍壮大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摆脱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束缚。A项政治革命与其无关,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队伍壮大与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故B项错误;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强化封建思想的束缚,符合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故C项正确;“西学东渐”与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8.蔡元培认为,民族文化假如能贡献于世界者,重要两个条件,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其次要能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材料表明蔡元培()A.已经有兼容并包的教化思想B.思想观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C.对中国的儒家文化特别推崇D.对西方文化有确定确定之倾向解析:文化融合与材料中“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其次要能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9.针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学者们“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中指出,正确的做法应是:“西洋真正之文化与中国之国粹实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对中西学犯了确定主义错误B.对国粹和西学辩证加以汲取C.得到广阔学问分子一样赞同D.冲击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们主见“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即全盘否定中学,完全确定西学,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学者看法较为偏激,对中西学犯了确定主义的错误,故A项正确。答案:A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需“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自相冲突C.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李大钊认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应当加以批判,但同时也指出“悟儒家日新之旨”,也就是吸取儒家思想中有用的成分,故A项正确。答案:A11.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学问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变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很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解析:依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学问分子创建新词,求新求变,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新刊物的涌现不足以变更中国传统文化格局,解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解除C项;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解除D项。答案:A12.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解析: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反映出中国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因素,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别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学问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冲突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学问相比较,从中寻求相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留意力集中到整理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逼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念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相识。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要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沟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其次小问“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的超越,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中,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共同影响:首先从性质上分析,分主动和消极。其次,依据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来分析。其次小问相识:材料中呈现的中西学,建立在西学对中学的冲击和影响上,即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容忍,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答案:(1)背景: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保守愚昧,助长国人夜郎自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随意三点)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随意两点)超越: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阅历;借鉴西方近代教化制度;创立近代海军。(2)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但这些学说,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深厚的封建纲常色调。相识:中学与西学体现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汲取借鉴;中学与西学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学问分子深化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找寻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学问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确定看法,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找寻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摘编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索》材料二17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家大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神学世界观;同时,他们又借鉴古代一些自然哲学的思想理论,推陈出新,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性和科学在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和社会科学家们不承认任何的专制权威,不论是宗教信仰和自然观,还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都经受了挑战和审判,一切都须要“理性的法庭”去审查、裁定。社会科学家们提出的很多科学的、理性的观点推动了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同之处。(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科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解析:(1)依据材料一“学问分子深化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找寻国家富强的出路”“都对‘民主’持有确定看法”“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2)第一小问西方,依据材料二“他们又借鉴古代一些自然哲学的思想理论……理性的观点推动了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进行分析;其次小问东方,依据材料一“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进行归纳。(3)依据材料,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方面确定科学对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进出口代理合同
- 商品混凝土外加剂购销合同
- 养殖场转让合同协议书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电路理论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9《心中的“110”》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碳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必修3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高中政治单元教学设计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跆拳道教学与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产品设计速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执业医师定期考核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心理健康七个一主题活动方案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1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33张)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轮岗培养计划表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稿
-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课件资料
- 可编辑模板中国风春节喜庆信纸精选
- 小学生幽默搞笑相声台词
- A4方格纸-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完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