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5/10/wKhkGWdEG3uAaf1sAAJTEcwxJ_M707.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5/10/wKhkGWdEG3uAaf1sAAJTEcwxJ_M707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5/10/wKhkGWdEG3uAaf1sAAJTEcwxJ_M707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5/10/wKhkGWdEG3uAaf1sAAJTEcwxJ_M707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5/10/wKhkGWdEG3uAaf1sAAJTEcwxJ_M7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素养评价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记》载: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这表明 ()A.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C.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解析】选A。据材料“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并结合所学可知,耜、耒都是古代中国的翻土农具,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故选A。B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解除;材料中不能体现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解除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解除D。【拓展延长】正确相识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主要特点:(1)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用途也逐步特地化,农业生产方面的播、种、耕、收、磨等工具无奇不有,特殊是用于农业收割的陶刀和石刀数量的增加,干脆表明白农业发达的程度。(2)从生产工具运用的材质看,有石、木、陶、骨、角、蚌等,其中石质工具最多,并且多与农业生产有关。(3)从石器的制作方式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由原来的打制方法,逐步演进成磨制,使得生产工具更锋利,形制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须要。(4)从生产方式看,耜耕农业耕种方式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2.《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 ()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运用青铜农具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起先运用铁器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解析】选D。A中“普遍运用”的说法错误,青铜在中国古代多用于礼器、兵器等;B“铁犁牛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管子即管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改革家,C中的“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且“起先运用”不能由材料得出。由材料可知当时政府认为铁器应是女子、农夫、手工业者的必备物品,说明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D符合题意。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很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B.中原地区起先进入铁器时代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运用已比较广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故选A;我国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而西周的统治范围已经包含中原地区,所以,在西周晚期中原地区就起先进入铁器时代,故B说法违反史实,可解除;材料只说明通过考古证明白在战国时期的河南辉县出现了大量铁制农具,并不能说明在此之前其他地区就没有铁制农具,不能说明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所以C说法是错误的,故解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的随葬品,故D解除。4.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独创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制耒耜,教民农耕”可知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起源,故选B。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用于农业生产,解除A;C、D原始社会没有出现,解除。5.下列图片可以干脆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更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解析】选D。从图片“石犁”到“骨耜”再到“铁犁犁冠”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这体现出农业的发展,故选D,A、B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更,C解除。6.宋代张孝祥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 ()A.体现了农业的基本模式B.形成了完备的浇灌体系C.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D.变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解析】选C。“转此大法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可知是依靠水力进行浇灌的筒车,这种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选C。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题干未体现,A错误;筒车的浇灌并不是完备的浇灌体系,B错误;浇灌并不能变更农村的产业机构,仍旧是农业为主,D错误。7.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觉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D.中国的丝织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解析】选B。陶纺轮和骨梭都是典型的纺织业的生产工具,但由于都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觉的,所以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故选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A中“人工育蚕”,C中“相当重要”,D中“起源于黄河、长江”信息,解除。8.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觉很多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非常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B。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原始社会末期也不行能有发达的纺织技术,A错误;材料不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C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手工行业分工细致,D错误。9.考古发觉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运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A.奴隶制集体耕作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解析】选A。据题中“四百多把有运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结合所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选A。商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铜农具,B错误;C、D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10.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激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也日渐普及。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沟通使小农经济成为东西方当时主流的生产方式B.东西方家庭生产模式的出现均源于生产力的进步C.亚历山大的远征推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D.男耕女织的分工构成东西方农业生产的最初形式【解析】选B。“战国时期”的家庭生产模式是我国古代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诸侯激励小农经济是为了富国强兵;西方“氏族部落解体”这一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故选B。“小农经济”的特点确定了“沟通”的条件不成熟,A不符合史实;亚历山大的远征并没有到达中国,C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肯定程度,才能从集体劳动进入个体家庭的生产,D错误。【深化点拨】东西方沟通的实现须要生产力和技术进步到肯定程度。生产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确定作用。11.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D.中心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解析】选B。庄园经济是独成一体的,进行各种各样的经营,既要经营农业又要经营商业等,所以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B符合题意;庄园经济始终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解除;东汉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C不符合题意,解除;D错在“完全失控”,说法过于肯定,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B。12.《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此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由此可见 ()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B.私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解析】选C。“工群萃而州处”即把工匠集中在一起生产,“工之子常为工”即手工业者的后代大多继承父辈的职业,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解除A、B;D与材料不符,故选C。二、非选择题(52分)13.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夫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材料二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起先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肯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觉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河南省发觉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起先运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须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建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敏捷便利,因而特殊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运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哪一则史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1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10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闻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闻的史料价值。第(2)题从材料“铁农具起先运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唐代以前农业的特点。答案:(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材料二。理由:材料二属于考古发觉,大量文物的出土干脆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闻,有待考证。(2)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经济重心渐渐南移。14.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凶恶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限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宝贵物品。说究竟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名贵的人相联系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先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致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超群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肯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根据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缘由。(16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12分)【解析】第(1)题通过细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根据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知识产权教育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 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中的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 真实美颜的秘密智能美化软件揭秘
- 污水干管改造环境影响评估
- 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支持体系策略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图书信息的分类与管理》教学设计
- 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北京版(2013)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认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
- 异位妊娠护理查房版本
-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2025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美发师(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宁波2025年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卫健系统其他事业单位招聘事业编制4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联合国教科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JT-T-1180.1-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问题分析
- 一日活动中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有效实践
-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共58页).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