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梳理介绍纪念碑的顺序。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了解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发爱国情和报国志。重点难点素养走近作者

周定舫(fǎnɡ)(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任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写作背景

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标题解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全文中心意思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正标题副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用它作标题,不仅浓缩了全文的主旨,更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词语积累瞻仰()橘黄()

上溯()销毁()挑衅()旌旗()峻峭()天堑()

矗立()

镏金()重幔()逾越()小庑殿顶()

五卅运动()镶嵌(

)sàliú

chùwǔzhānsùxiāoqiànmànyújújīnɡxìn

jùnqiàoxiānɡqiàn课文朗读词语积累【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销毁】烧掉;毁掉。【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走近作者【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顶天立地】头顶青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势豪迈或做人光明磊落。【慷慨激昂】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形容情绪激昂振奋、正气凛然的样子。【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功绩。【勇往直前】勇敢地、义无反顾地一直前进。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你获得的信息巍峨、雄伟、庄严信息一信息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印象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情万分崇敬第一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种心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万分崇敬研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依据文中地点和方位的语句,找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一步步把人民英雄纪念碑介绍给读者的?大碑座小碑座碑顶汉白玉栏杆碑身第二层平台认识纪念碑研读课文2—5段参观路线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上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东长安街碑身空间顺序研读课文四周:正面:题字背面:碑文双层汉白玉栏杆东西两侧:装饰花纹碑正面碑背面(1)先后

(1)先后(1)先后四周下上正面背面空间顺序中间研读课文这一部分介绍了纪念碑哪些内容,为了介绍清楚,分别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第二段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和总体形象。“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面”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把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地说明了纪念碑的巍峨、雄伟。研读课文第三段“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并与天安门作比较,具体明确地说明了纪念碑的建筑体量。研读课文第四段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表达人民对各个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研读课文第五段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装饰与造型,揭示它的象征意义。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为什么纪念碑两侧装饰红星和松柏?“红星”和“松柏”之革命者的重要标志。“松柏”象征不畏严寒、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质。也象征着革命者的精神和品性。研读课文快速浏览第6-10段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十块浮雕东

南西北近代现代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相结合研读课文作者是如何一一介绍浮雕的内容呢?

提示:介绍浮雕三要:概述事件,摹写状貌、阐释画面意义。研读课文

例: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先交代事件接着阐述历史意义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研读课文

作者就像一个革命史迹的讲解员,让一幅幅凝固的浮雕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人民英雄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与纪念碑的巍峨、宏伟、庄严融为一体。

介绍10幅浮雕,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品析语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运用了“拿”“扛”“冲”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突出了这幅浮雕的历史意义。品析语言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摧毁”“冲”“冒”“打断”“撕碎”“践踏”等细节描写,不仅具体描写了武昌起义的画面,而且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王朝腐朽虚弱的本质。品析语言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如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只能保持800到1000年,讲话太绝对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研读课文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中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连用“吹气”、“高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等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伟壮观景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研读课文小结点题总领全文(1节)介绍碑身浮雕(2—10节)表达瞻仰感受(11节)无限崇敬深切怀念研读课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记载着一个个用下的烈士,讲述着一段段震撼心灵的往事,谱写着一曲曲人民英雄的赞歌。虽然人民英雄已与世长辞,但他们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伟大功绩彪炳千古!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勤奋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读完全文,面对先烈们,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归纳主题

本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的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老师寄语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