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A/16/wKhkGWdEBNuAa8lFAAImD2enS8Q581.jpg)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A/16/wKhkGWdEBNuAa8lFAAImD2enS8Q5812.jpg)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A/16/wKhkGWdEBNuAa8lFAAImD2enS8Q5813.jpg)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A/16/wKhkGWdEBNuAa8lFAAImD2enS8Q5814.jpg)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A/16/wKhkGWdEBNuAa8lFAAImD2enS8Q5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第Ⅰ卷一、积累与运用。(29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头衔(xián)恪守(kè)彬彬有礼(shān) B.蹒跚(pán)狭隘(ài)振聋发聩(kuì) C.追溯(shù)积攒(zǎn)矫揉造作(jiǎo) D.拙劣(liè)粗犷(kuàng)气冲斗牛(dǒu)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构图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它就像一件作品的整体骨骼,让画面的一切关系成立。千百年来,人们对如何构图争论不休,_______,虽然如此,_______的绘画大师们对构图艺术的探讨,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的_______宝藏。A.不置可否罄竹难书名垂青史 B.莫衷一是罄竹难书彪炳史册 C.莫衷一是数不胜数名垂青史 D.不置可否数不胜数彪炳史册3.(2分)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①“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元素,它影响深远。②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山水”的影子。③北宋时期,山水画更是被尊为艺术典范。④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更多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如器物纹饰、石刻壁画等,进入人们的视野。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一百多年前,中国绘画受到了西方艺术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该去向何处□是心系中华民族命运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我们是固守传统还是全盘接受□是扎根中国文化借鉴西方语汇□还是立足西方文化融入中国元素□对此,林风眠与吴冠中皆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用艺术探索开创“中国式风景”。A.,?,? B.??,, C.?,?? D.,,?,5.(3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叙事,交待了地点和诗人使至塞上的缘由。 B.诗人在颔联里以蓬草、归雁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 C.颈联描绘了大漠奇美壮丽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尾联借“燕然”典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将士的赞美之情。6.(9分)阅读《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一文,回答问题。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韩丹ㅤㅤ①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上衣下裳为汉服最早的形制。汉代,《汉书》中已有“汉服”的称谓。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大气磅礴。宋代,汉服沉稳内敛。元明清三代,汉服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汉服。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在民间部分传统节日、活动上,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崛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ㅤㅤ②每个时代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汉服爱好者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服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当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时,不同的流派也应运而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传统汉服流派,致力于传承和复原古代汉服,看重服饰的史实和传统工艺,讲究形制、颜色、纹样等。这一流派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古代文献和实物,力求还原汉服的本来面貌。二是复兴汉服流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保留传统汉服样式;遵循现代审美,创新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汉服。这一流派在传承中创新,让汉服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三是汉服元素流派,将传统汉服的代表元素抽离出来,与现代的服化道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兴服装。ㅤㅤ③近年来,汉服流行起来,襦裙、马面裙、云肩褚子、仙鹤、花纹、刺绣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仿佛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成为国际时装周上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然而,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沉浸式景区,出现了文化主题与传统服饰不匹配的尴尬情况;一些古装剧,服装与头饰乱搭配,既不草重历史也缺乏美感。ㅤㅤ④汉服热需要冷思考,正视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中华礼仪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我国都有通过服装和仪式表现礼节的传统。不同时期的汉服各有不同,或飘逸优雅,或精美华丽,或低调端庄,风格各异,风俗流变也反映在服饰面料、式样、风格的变化上。然而,穿汉服者越来越多,知其背后内涵者甚少。从这一角度讲,汉服的生产与使用需要一定的规范,没有规范,汉服就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和礼仪的神圣感。这需要历史、美学、服饰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形成相关规范,并通过各类平台引导、规范汉服的生产与使用。在汉服的推广销售中,附带一份背景介绍与使用说明,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项内容,选文没有具体说明的一项是A.与汉服发展相关的历史B.当前汉服的主要流派C.汉服穿搭中出现的问题D.汉服制作的工艺流程(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沉浸式景区与古装剧作比较,突出古装剧里服装与头饰的搭配,缺乏美感。B.举汉服穿搭不当的现象,说明要避免这些现象,还需了解与汉服相关的历史。C.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逐类说明沉浸式景区与古装剧里的汉服,各美其美。D.两处“一些”,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汉服乱穿搭现象的确切数量。(3)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A.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冲击,汉服的展一度被中断。B.不同时代,传统服饰也是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像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宋代汉服沉稳内敛。C.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时,出现了很多流派,主要包括传统汉服、复兴汉服、汉服元素三大流派。D.要想更好地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还需冷静思考汉服热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7.(9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回答问题。ㅤ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池:池塘B.委而去之委:放弃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D.寡助之至至:极点(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七里之郭B.兵革非不坚利也C.亲戚畔之D..以天下之所顺(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开头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接着以战争为例来阐证自己的观点。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话都用双重否定句式,意在突出守城一方具有“地利”。C.在作者看来,“天下顺之”是“人和”的具体表现,而能不能得到“人和”,关键在于统治者能不能“得道”。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表明孟子写此文,意在告诫统治者,要威服天下,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第Ⅱ卷二、古诗文默写。(6分)8.(6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描写江春晓日景象的诗句是“,”。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9.(7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ㅤㅤ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伏兵以待贼,杀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选自《后汉书•虞诩传》,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国相奇之奇:②咸称神明咸:(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虞诩这一人物的形象。四、文学作品阅读。(15分)10.(1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工人标配李振娟ㅤㅤ(1)作为最早进厂的工人,父亲成天螺丝刀不离手。闲来无事,他总是拿一块软抹布,从刀头起,一点一点、反复擦拭随身携带的那把蓝柄十字花螺丝刀。不大工夫,刀杆就锂亮得晃眼,浸透他汗水的手柄则仿佛裹了一层包浆,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此时,父亲像品鉴古玩一样端详着擦拭一新的螺丝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当个工人多好。”与20世纪60年代所有端着铁饭碗的国家工人一样,在父亲心里,当一名工人,握一把螺丝刀,就能把前途和命运攥在手中。ㅤㅤ(2)打小,我就稀罕父亲的螺丝刀。多年以后,我循着父亲的足迹进了厂当了一名工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螺丝刀。它和我一直心心念念的螺丝刀一模一样,红漆实木手柄颜色亮眼,不锈钢刀杆闪耀夺目,一字刀口扁平坚硬。ㅤㅤ(3)师傅赵永兴把它交给我的那一刻,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人。我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将钢笔插入上衣口袋,手握螺丝刀,转身,迈步,目光笃定地走向轰鸣的机房——配备了螺丝刀、安全帽、钢笔的工人,像极了武装齐整、出征疆场的战士。ㅤㅤ(4)有天早晨起晚了,又赶上风狂雨骤的天气,我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一边与风雨抗争,一边祈祷着我负责的机器别出问题,想着师傅一定到了工厂,替我看着机器呢,转而又想这天气,师傅是不是……直到进了车间,看到师傅拿着螺丝刀站在机器前面,我的心才算是踏实了下来。师傅帮我脱下雨衣,又给我倒了一杯热水,说:“你去洗把脸,换身干的衣服。机器没事,我看着呢。”ㅤㅤ(5)师傅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握着螺丝刀为每一台运行的机器“听诊”。他趴在机身上,把刀头对准空压机气缸,耳朵紧贴手柄,探索宇宙奥秘一样探测气缸里的动静。只消三分钟,他就能判断出气缸里吸气阀、排气阀、活塞环是否有问题。若是机器健康运行,他便收起螺丝刀,站起来伸伸腰,笑着夸奖机器一句:“这台够皮实,够硬气,昼夜连轴转了半个月,啥毛病没有,好样的!”紧接着,他又趴在下一台机器上去听。那次,师傅听着听着,眉头渐渐拧成疙瘩,从左耳换到右耳,再从右耳换到左耳,如此轮番听上三遍,眉头舒展了,当即开出“药方”:“气缸活塞环断裂,碎屑在里面砸缸,马上准备停机检修。”他收起螺丝刀,神情肃然,胸有成竹,仿佛一个医术高明的专家。照此“药方”,师傅带领工友们停机,打开气缸盖,果然,核桃大的碎铸铁块七零八落地沉在缸底。我惊呆了,叹服师傅技术高超,也惊叹螺丝刀的神奇妙用。ㅤㅤ(6)这天,我独自拿着螺丝刀进机房,学着师傅的样子,刀头对准空压机气缸,耳朵紧贴手柄,仔细听。然而,十分钟过去,我的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耳朵里除了活塞往复运动的隆隆声,别的什么也听不出来。ㅤㅤ(7)平时在机房,师傅总是板着一张脸,眼睛直盯盯地望着机器,大伙儿搭句话很难。工闲时,我们围一圈听师傅讲厂里的过往。今儿趁师傅闲着,我忍不住问了疑惑许久的问题:“师傅,都是一样的螺丝刀,一样的听法,为啥您一听一个准,我的耳朵都快给吵聋了,却没听出啥名堂?”ㅤㅤ(8)师傅一听乐了:“呵呵,莫急,也急不来。学技能和学医是一个理儿,得先把机器构造和原理吃透,书本上的要哨,干活也要动脑子。等把机器好好侍弄上几年,你们拿螺丝刀听响动比我还拿捏得准。”ㅤㅤ(9)我也要成为师傅那样的老把式。一到班组,师傅前脚拿着螺丝刀踏进机房,我后脚跟上。在每一台机器身上听、摸、看,边学边干。班组空压机维护保养实行包机到人,包给师傅的1号、2号、3号机身上,纤尘不染。我也学师傅,把包给我的5号机用抹布擦了又擦,一个特角香旯也不放过,让它始终以洁净的面貌迎接每一天。ㅤㅤ(10)20世纪90年代中期,赵师傅要退休了。这天和往常无数个日子没有什么两样,机器轰鸣声响彻生产区,大伙儿在厂区忙忙碌碌。我走进班组,工友们都围在师傅身边说着厂里三十年来的往事。师傅穿着蓝色夹克衫,瘦高的身影在一群穿劳动布工作服的工友中尤为醒目。这一刻,我才发现师傅老了。他头发花白,黧黑瘦削的脸上一道道皱纹清晰可辨,言语动作都明显地迟缓了。望着师傅被岁月侵蚀的面容,我心里陡然涌上一股酸楚,昔日那个硬朗汉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悄然老去的,我竟无从记起。ㅤㅤ(11)师傅带走了一沓荣誉证书、工友朝夕相处三十五年的情谊、机器的呜咽,还有那把濡染岁月风霜的螺丝刀。走到班组门口,他握着我的手,将他的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喃喃地说:“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ㅤㅤ(12)当师傅走出班组,天色已晚。他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微驼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里。ㅤㅤ(13)我捧着师傅交给我的这把承载师傅半生心血的螺丝刀,久久地伫立在暮色中……ㅤㅤ(14)2000年以后,老师傅们先后退休。我们这一拨被工厂甜蜜的甘露哺育出来的工人,默默地接过师傅肩上的担子。当我被新进工厂的工人唤作师傅,当我拿起师傅交给我的这把螺丝刀走向轰鸣的机器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选自《朔方》,有删改)①文章(3)~(13)段文字写了师傅赵永兴哪些具体的事情?请概括回答。②第(11)段中加点词语“喃喃”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走到班组门口,他握着我的手,将他的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喃喃地说:“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③从全文来看,工人的“标配”是什么?作者以“工人标配”为题有何用意?④第(1)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发表时,有人主张删除第(1)段文字,有人主张保留第(1)段文字。你同意哪一种主张?理由是什么?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3分)11.(5分)综合性学习。ㅤㅤ“国潮”原指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潮流文化融合,打造出来的文创产品。有些“国潮”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像茶颜悦色推出的印有中国古代名画的茶杯;有些“国潮”与文化IP合作,像与故宫这样的文化IP合作而推出的“鹤喜觉色故宫荷包口红”。这些“国潮”都深受国人的喜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ㅤㅤ打造“国潮”品牌,可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国潮定位”。像蜀大侠以“川蜀文化+武林元素”,创造了“古风火锅”,在一片红海的火锅市场里,树立起独具武林风的“国潮火锅style”;北京“朝花夕拾”咖啡馆推出“鲁迅拉花”,被网友戏称喝的不是咖啡,是“墨水”。【材料三】ㅤㅤ“国潮”二字,从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国”,即代表中国的、传统的、有继承价值的,有文化属性的;第二层是“潮”,即代表流行的、时尚的、有创造力的。两者有机融合,传统里见时尚,创新中有继承。但很多“国潮”品牌,只是一堆中国元素的简单堆砌,看不出它继承什么了,也看见它有什么创新。品牌到底有没有“货”,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材料四】ㅤㅤ不少所谓“国潮”,缺乏原创,同质化严重。墨茉点心局爆火之后,很快引发了“点心局”在全国各地的泛滥。上海有“珍糕兴点心局”,广州有“狮头点心局”,郑州的“山河饼局”,厦门的“三味酥点心局”……文和友火了,全国各地就冒出一堆“老物件+老标语+仿古建筑”的“地方版文和友”,让大家在“大同小异”的场景里“怀着同样的旧”。如此雷同的“国潮”,很难长久获得消费者的认同。(1)请探究【材料一】图表中的数据,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在“打造一个好的‘国潮’品牌,并且让其长久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方面,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请概括回答。12.(8分)名著阅读。(1)“三复情节”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像《》里杨雄、石秀、时迁投奔梁山途中,时迁偷鸡被抓,为救时迁宋公明三次攻打,《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驱离取经队伍,后来孙悟空三次借调,终于扇灭了火焰山的火,这些内容都采用了“三复情节”的模式,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2)请概述“三打白骨精”的内容,并结合内容分析“三复情节”在表现孙悟空性格方面的作用。六、作文。(50分)13.(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ㅤㅤ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O二四年新年贺词,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走得很有力量”“走得很见神采”“走得很显底气”。同学们,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回想我们进入初三以来近一年的学习生活,请以“这一年,我走得很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ㅤㅤ要求:(1)补全题目;(2)切合题意,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Ⅰ卷一、积累与运用。(29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头衔(xián)恪守(kè)彬彬有礼(shān) B.蹒跚(pán)狭隘(ài)振聋发聩(kuì) C.追溯(shù)积攒(zǎn)矫揉造作(jiǎo) D.拙劣(liè)粗犷(kuàng)气冲斗牛(dǒu)【解答】A.有误,“彬彬有礼”的“彬”应读作“bīn”。B.正确。C.有误,“追溯”的“溯”应读作“sù”。D.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故选:B。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构图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它就像一件作品的整体骨骼,让画面的一切关系成立。千百年来,人们对如何构图争论不休,_______,虽然如此,_______的绘画大师们对构图艺术的探讨,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的_______宝藏。A.不置可否罄竹难书名垂青史 B.莫衷一是罄竹难书彪炳史册 C.莫衷一是数不胜数名垂青史 D.不置可否数不胜数彪炳史册【解答】不置可否:不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争论不休”的提示,选“莫衷一是”恰当。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根据“绘画大师们”的提示,选“数不胜数”恰当。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根据“直接借鉴”的提示,选“名垂青史”恰当。故选:C。3.(2分)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①“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元素,它影响深远。②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山水”的影子。③北宋时期,山水画更是被尊为艺术典范。④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更多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如器物纹饰、石刻壁画等,进入人们的视野。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解答】AB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可删掉“随着”或“使得”。故选:D。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一百多年前,中国绘画受到了西方艺术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该去向何处□是心系中华民族命运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我们是固守传统还是全盘接受□是扎根中国文化借鉴西方语汇□还是立足西方文化融入中国元素□对此,林风眠与吴冠中皆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用艺术探索开创“中国式风景”。A.,?,? B.??,, C.?,?? D.,,?,【解答】“中国绘画该去向何处□是心系中华民族命运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重在陈述问题,“何处”后面应该用逗号;“还是全盘接受”是疑问句,后面用问号;“是扎根中国文化借鉴西方语汇□还是立足西方文化融入中国元素”是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题后面用逗号,第二个问题后面用问号。故选:A。5.(3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叙事,交待了地点和诗人使至塞上的缘由。 B.诗人在颔联里以蓬草、归雁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 C.颈联描绘了大漠奇美壮丽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尾联借“燕然”典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将士的赞美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BD.正确。D.有误,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写作者从侦察兵的口中得知主帅镇守前线,此处“燕然”是对战争胜利的期待,运用汉代窦宪“燕然勒石”的典故,间接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选项“直接抒发”错误;故选:D。6.(9分)阅读《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一文,回答问题。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韩丹ㅤㅤ①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上衣下裳为汉服最早的形制。汉代,《汉书》中已有“汉服”的称谓。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大气磅礴。宋代,汉服沉稳内敛。元明清三代,汉服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汉服。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在民间部分传统节日、活动上,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崛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ㅤㅤ②每个时代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汉服爱好者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服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当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时,不同的流派也应运而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传统汉服流派,致力于传承和复原古代汉服,看重服饰的史实和传统工艺,讲究形制、颜色、纹样等。这一流派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古代文献和实物,力求还原汉服的本来面貌。二是复兴汉服流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保留传统汉服样式;遵循现代审美,创新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汉服。这一流派在传承中创新,让汉服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三是汉服元素流派,将传统汉服的代表元素抽离出来,与现代的服化道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兴服装。ㅤㅤ③近年来,汉服流行起来,襦裙、马面裙、云肩褚子、仙鹤、花纹、刺绣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仿佛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成为国际时装周上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然而,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沉浸式景区,出现了文化主题与传统服饰不匹配的尴尬情况;一些古装剧,服装与头饰乱搭配,既不草重历史也缺乏美感。ㅤㅤ④汉服热需要冷思考,正视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中华礼仪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我国都有通过服装和仪式表现礼节的传统。不同时期的汉服各有不同,或飘逸优雅,或精美华丽,或低调端庄,风格各异,风俗流变也反映在服饰面料、式样、风格的变化上。然而,穿汉服者越来越多,知其背后内涵者甚少。从这一角度讲,汉服的生产与使用需要一定的规范,没有规范,汉服就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和礼仪的神圣感。这需要历史、美学、服饰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形成相关规范,并通过各类平台引导、规范汉服的生产与使用。在汉服的推广销售中,附带一份背景介绍与使用说明,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项内容,选文没有具体说明的一项是DA.与汉服发展相关的历史B.当前汉服的主要流派C.汉服穿搭中出现的问题D.汉服制作的工艺流程(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BA.将沉浸式景区与古装剧作比较,突出古装剧里服装与头饰的搭配,缺乏美感。B.举汉服穿搭不当的现象,说明要避免这些现象,还需了解与汉服相关的历史。C.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逐类说明沉浸式景区与古装剧里的汉服,各美其美。D.两处“一些”,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汉服乱穿搭现象的确切数量。(3)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AA.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冲击,汉服的展一度被中断。B.不同时代,传统服饰也是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像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宋代汉服沉稳内敛。C.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时,出现了很多流派,主要包括传统汉服、复兴汉服、汉服元素三大流派。D.要想更好地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还需冷静思考汉服热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汉服制作的工艺流程”文章没有谈及。故选:D。(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比如,一些沉浸式景区,出现了文化主题与传统服饰不匹配的尴尬情况;一些古装剧,服装与头饰乱搭配,既不草重历史也缺乏美感”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举汉服穿搭不当的现象,说明要避免这些现象,还需了解与汉服相关的历史。故选:B。(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结合“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在民间部分传统节日、活动上,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分析,可知选项错误;BCD.正确。故选:A。答案:(1)D(2)B(3)A7.(9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回答问题。ㅤ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池非不深也池:池塘B.委而去之委:放弃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D.寡助之至至:极点(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CA.七里之郭B.兵革非不坚利也C.亲戚畔之D..以天下之所顺(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作者在文章开头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接着以战争为例来阐证自己的观点。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话都用双重否定句式,意在突出守城一方具有“地利”。C.在作者看来,“天下顺之”是“人和”的具体表现,而能不能得到“人和”,关键在于统治者能不能“得道”。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表明孟子写此文,意在告诫统治者,要威服天下,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有误,池,护城河。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通假字。ABD.不是。C.是,“亲戚畔之”的“畔”同“叛”,意思是“背叛”。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意在告诫统治者,要威服天下,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错误,从文中来看,孟子认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即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要,意思是说靠山川的险要也不能保证国家的巩固,因此“必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分析错误。故选:D。答案:(1)A(2)C(3)D第Ⅱ卷二、古诗文默写。(6分)8.(6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描写江春晓日景象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答】答案:(1)阴阳割昏晓(2)俭以养德(3)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4)但愿人长久(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9.(7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ㅤㅤ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伏兵以待贼,杀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选自《后汉书•虞诩传》,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国相奇之奇:认为……奇特②咸称神明咸:都(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虞诩这一人物的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国相觉得他很奇特。奇:认为……奇特。②句意:于是大家都称赞虞诩是神明。咸:都。(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何,怎么;利,锋利。句意为:如果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问题,怎么能显示出利器的锋利呢?(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早孤,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可见讲述了虞诩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不仅孝顺地照顾祖母,而且在担任官员时也能够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帮助他成功地解决了朝歌的问题。答案:(1)①认为……奇特。②都。(2)如果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问题,怎么能显示出利器的锋利呢?(3)虞诩孝顺,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四、文学作品阅读。(15分)10.(1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工人标配李振娟ㅤㅤ(1)作为最早进厂的工人,父亲成天螺丝刀不离手。闲来无事,他总是拿一块软抹布,从刀头起,一点一点、反复擦拭随身携带的那把蓝柄十字花螺丝刀。不大工夫,刀杆就锂亮得晃眼,浸透他汗水的手柄则仿佛裹了一层包浆,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此时,父亲像品鉴古玩一样端详着擦拭一新的螺丝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当个工人多好。”与20世纪60年代所有端着铁饭碗的国家工人一样,在父亲心里,当一名工人,握一把螺丝刀,就能把前途和命运攥在手中。ㅤㅤ(2)打小,我就稀罕父亲的螺丝刀。多年以后,我循着父亲的足迹进了厂当了一名工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螺丝刀。它和我一直心心念念的螺丝刀一模一样,红漆实木手柄颜色亮眼,不锈钢刀杆闪耀夺目,一字刀口扁平坚硬。ㅤㅤ(3)师傅赵永兴把它交给我的那一刻,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人。我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将钢笔插入上衣口袋,手握螺丝刀,转身,迈步,目光笃定地走向轰鸣的机房——配备了螺丝刀、安全帽、钢笔的工人,像极了武装齐整、出征疆场的战士。ㅤㅤ(4)有天早晨起晚了,又赶上风狂雨骤的天气,我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一边与风雨抗争,一边祈祷着我负责的机器别出问题,想着师傅一定到了工厂,替我看着机器呢,转而又想这天气,师傅是不是……直到进了车间,看到师傅拿着螺丝刀站在机器前面,我的心才算是踏实了下来。师傅帮我脱下雨衣,又给我倒了一杯热水,说:“你去洗把脸,换身干的衣服。机器没事,我看着呢。”ㅤㅤ(5)师傅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握着螺丝刀为每一台运行的机器“听诊”。他趴在机身上,把刀头对准空压机气缸,耳朵紧贴手柄,探索宇宙奥秘一样探测气缸里的动静。只消三分钟,他就能判断出气缸里吸气阀、排气阀、活塞环是否有问题。若是机器健康运行,他便收起螺丝刀,站起来伸伸腰,笑着夸奖机器一句:“这台够皮实,够硬气,昼夜连轴转了半个月,啥毛病没有,好样的!”紧接着,他又趴在下一台机器上去听。那次,师傅听着听着,眉头渐渐拧成疙瘩,从左耳换到右耳,再从右耳换到左耳,如此轮番听上三遍,眉头舒展了,当即开出“药方”:“气缸活塞环断裂,碎屑在里面砸缸,马上准备停机检修。”他收起螺丝刀,神情肃然,胸有成竹,仿佛一个医术高明的专家。照此“药方”,师傅带领工友们停机,打开气缸盖,果然,核桃大的碎铸铁块七零八落地沉在缸底。我惊呆了,叹服师傅技术高超,也惊叹螺丝刀的神奇妙用。ㅤㅤ(6)这天,我独自拿着螺丝刀进机房,学着师傅的样子,刀头对准空压机气缸,耳朵紧贴手柄,仔细听。然而,十分钟过去,我的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耳朵里除了活塞往复运动的隆隆声,别的什么也听不出来。ㅤㅤ(7)平时在机房,师傅总是板着一张脸,眼睛直盯盯地望着机器,大伙儿搭句话很难。工闲时,我们围一圈听师傅讲厂里的过往。今儿趁师傅闲着,我忍不住问了疑惑许久的问题:“师傅,都是一样的螺丝刀,一样的听法,为啥您一听一个准,我的耳朵都快给吵聋了,却没听出啥名堂?”ㅤㅤ(8)师傅一听乐了:“呵呵,莫急,也急不来。学技能和学医是一个理儿,得先把机器构造和原理吃透,书本上的要哨,干活也要动脑子。等把机器好好侍弄上几年,你们拿螺丝刀听响动比我还拿捏得准。”ㅤㅤ(9)我也要成为师傅那样的老把式。一到班组,师傅前脚拿着螺丝刀踏进机房,我后脚跟上。在每一台机器身上听、摸、看,边学边干。班组空压机维护保养实行包机到人,包给师傅的1号、2号、3号机身上,纤尘不染。我也学师傅,把包给我的5号机用抹布擦了又擦,一个特角香旯也不放过,让它始终以洁净的面貌迎接每一天。ㅤㅤ(10)20世纪90年代中期,赵师傅要退休了。这天和往常无数个日子没有什么两样,机器轰鸣声响彻生产区,大伙儿在厂区忙忙碌碌。我走进班组,工友们都围在师傅身边说着厂里三十年来的往事。师傅穿着蓝色夹克衫,瘦高的身影在一群穿劳动布工作服的工友中尤为醒目。这一刻,我才发现师傅老了。他头发花白,黧黑瘦削的脸上一道道皱纹清晰可辨,言语动作都明显地迟缓了。望着师傅被岁月侵蚀的面容,我心里陡然涌上一股酸楚,昔日那个硬朗汉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悄然老去的,我竟无从记起。ㅤㅤ(11)师傅带走了一沓荣誉证书、工友朝夕相处三十五年的情谊、机器的呜咽,还有那把濡染岁月风霜的螺丝刀。走到班组门口,他握着我的手,将他的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喃喃地说:“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ㅤㅤ(12)当师傅走出班组,天色已晚。他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微驼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里。ㅤㅤ(13)我捧着师傅交给我的这把承载师傅半生心血的螺丝刀,久久地伫立在暮色中……ㅤㅤ(14)2000年以后,老师傅们先后退休。我们这一拨被工厂甜蜜的甘露哺育出来的工人,默默地接过师傅肩上的担子。当我被新进工厂的工人唤作师傅,当我拿起师傅交给我的这把螺丝刀走向轰鸣的机器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选自《朔方》,有删改)①文章(3)~(13)段文字写了师傅赵永兴哪些具体的事情?请概括回答。②第(11)段中加点词语“喃喃”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走到班组门口,他握着我的手,将他的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喃喃地说:“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③从全文来看,工人的“标配”是什么?作者以“工人标配”为题有何用意?④第(1)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发表时,有人主张删除第(1)段文字,有人主张保留第(1)段文字。你同意哪一种主张?理由是什么?【解答】①本题考查情节梳理概括。第(4)段“直到进了车间,看到师傅拿着螺丝刀站在机器前面,我的心才算是踏实了下来。师傅帮我脱下雨衣,又给我倒了一杯热水,说:‘你去洗把脸,换身干的衣服。机器没事,我看着呢。’”可概括:我迟到了,师傅替我照看机器;根据第(5)段“师傅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握着螺丝刀为每一台运行的机器‘听诊’”可概括:师傅给机器“听诊”;根据第(6)段”我独自拿着螺丝刀进机房,学着师傅的样子,刀头对准空压机气缸,耳朵紧贴手柄,仔细听”和第(7)段“我的耳朵都快给吵聋了,却没听出啥名堂”第(8)段“莫急,也急不来。学技能和学医是一个理儿,得先把机器构造和原理吃透,书本上的要哨,干活也要动脑子。等把机器好好侍弄上几年,你们拿螺丝刀听响动比我还拿捏得准”可概括:我想像师傅那样给机器“听诊”,一听一个准,师傅劝我“莫急”;根据第(10)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赵师傅要退休了”(11)段“将他的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喃喃地说:‘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可概括:师傅退休,把他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叮嘱我照看好机器。②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表达效果。“喃喃”的意思是形容说话低声的样子。结合上句“师傅带走了一沓荣誉证书、工友朝夕相处三十五年的情谊、机器的呜咽,还有那把濡染岁月风霜的螺丝刀”可见,“喃喃”二字表现了师傅对空压机(工作)的不舍,联系“咱们那十六台空压机,以后就交给你了”可知,师傅希望我以后继续照顾好这些机器。③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和作用。结合“我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将钢笔插入上衣口袋,手握螺丝刀,转身,迈步,目光笃定地走向轰鸣的机房——配备了螺丝刀、安全帽、钢笔的工人,像极了武装齐整、出征疆场的战士”可知,“标配”包括螺丝刀、安全帽、钢笔这些工作器具;结合(4)—(11)段,可知“标配”也包括具有像师父一样的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术),热爱工作、认真工作的态度,传承经验与工作态度的使命感,关心工友、帮助工友的品质。题目的作用可从内容上、表达效果上分析,内容上,是“标准”之意,包含了作者对工人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表达效果上,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及作用。概括段意:人+事,人:父亲;事件:擦拭螺丝刀;后一问为开放题,答案不统一,删与不删均可,结合内容阐述即可。答案:①我迟到了,师傅替我照看机器;师傅给机器“听诊”;我想像师傅那样给机器“听诊”,一听一个准,师傅劝我“莫急”;师傅退休,把他那把螺丝刀递给我,叮嘱我照看好机器。②“喃喃”,形容说话低声的样子。表现了师傅对空压机(工作)的不舍,希望我以后继续照顾好这些机器。③“标配”既包括螺丝刀、安全帽、钢笔这些工作器具,也包括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术),热爱工作、认真上作的度,传承经验与工作态度的使命感,关心工友、帮助工友。以“工人标配”为题,有这些“配制”是“标准”之意,包含了作者对工人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④父亲精心擦拭螺丝刀。示例一:第(1)段文字可以删去。因为文章主要内容写的是师傅赵永兴,第(1)段文字的内容与文章主要内容关联不大。示例二:第(1)段文字不能删去。对工具的爱护是父亲热爱工作的一种体现,后文没有写师傅如何精心维护工具;父亲为我成为“标配”的工人铺垫了底色,师傅是在工作过程一步步引领我成长为“标配”的工人。两部分文字在内容上互补。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3分)11.(5分)综合性学习。ㅤㅤ“国潮”原指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潮流文化融合,打造出来的文创产品。有些“国潮”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像茶颜悦色推出的印有中国古代名画的茶杯;有些“国潮”与文化IP合作,像与故宫这样的文化IP合作而推出的“鹤喜觉色故宫荷包口红”。这些“国潮”都深受国人的喜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ㅤㅤ打造“国潮”品牌,可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国潮定位”。像蜀大侠以“川蜀文化+武林元素”,创造了“古风火锅”,在一片红海的火锅市场里,树立起独具武林风的“国潮火锅style”;北京“朝花夕拾”咖啡馆推出“鲁迅拉花”,被网友戏称喝的不是咖啡,是“墨水”。【材料三】ㅤㅤ“国潮”二字,从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国”,即代表中国的、传统的、有继承价值的,有文化属性的;第二层是“潮”,即代表流行的、时尚的、有创造力的。两者有机融合,传统里见时尚,创新中有继承。但很多“国潮”品牌,只是一堆中国元素的简单堆砌,看不出它继承什么了,也看见它有什么创新。品牌到底有没有“货”,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材料四】ㅤㅤ不少所谓“国潮”,缺乏原创,同质化严重。墨茉点心局爆火之后,很快引发了“点心局”在全国各地的泛滥。上海有“珍糕兴点心局”,广州有“狮头点心局”,郑州的“山河饼局”,厦门的“三味酥点心局”……文和友火了,全国各地就冒出一堆“老物件+老标语+仿古建筑”的“地方版文和友”,让大家在“大同小异”的场景里“怀着同样的旧”。如此雷同的“国潮”,很难长久获得消费者的认同。(1)请探究【材料一】图表中的数据,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在“打造一个好的‘国潮’品牌,并且让其长久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方面,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请概括回答。【解答】答案:(1)示例:有中国元素的产品的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文化IP合作的产品的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要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宁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服务采购合同范本
- 工程劳务合同范本
- 老旧小区二手房及配套储藏室销售合同
- 短视频平台对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现代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与培训
- 社区安保策略的策划与实施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第22课联合国练习岳麓版选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3.26.3.36.3.4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分解及加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12主题归纳能力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2
- 【道法】开学第一课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2023年浙江省统招专升本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真题】2023年常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施工队结算单
- 药品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 植筋施工方案(二标)
-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宣教
-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