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第I卷一、(共27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ú)缄默(jiān)戛然而止(jiá) B.炽热(zhì)殷红(yān)拈轻怕重(niān) C.飘逸(yì)寒噤(jīn)酣然入梦(hān) D.屏息(bǐng)吝啬(sè)自惭形秽(kuì)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让我们走进高贵,生命的尊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A.和煦敬畏透彻 B.和煦畏惧彻底 C.和缓畏惧透彻 D.和缓敬畏彻底3.(2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峰。②它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而是宛如长者的谆谆教诲。③它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获益匪浅。④由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洗礼,使一代又一代对它虔诚仰望的人们获得了精神的滋养。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自然,是万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A.?;……B.,;……C.,,.D.?,.5.(3分)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诗人在岸边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尾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6.(7分)阅读议论文《生命的力量》,回答问题。生命的力量刘庆邦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④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1)如何成为有生命力量的作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B.对世界有独特的看法,有独立思想的习惯。C.有阅历,有经历。D.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2)对本文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作家如何才能具有生命的力量。B.文章以鲁迅与史铁生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了鲁迅思想的高度与深度。C.司马迁受宫刑而完成《史记》的事例,论证了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这一观点。D.文中所举事例覆盖了古代、现代、当代,这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3)下面各项材料中,可以做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A.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在经过痛苦的治疗之后,重披战袍,七次取得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B.作家李娟从小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在艰辛的生活中怀抱善良与乐观,她的作品为灾难病痛提供了全新的解读。C.台湾著名画家谢坤山从小失去双臂,努力用嘴写字、画画,用画笔书写了一曲奋斗的先生交响曲。D.法国作家莫治桑到30多岁时所写作品一篇都没有发表过,在福楼拜的鼓励下,他继续笔耕不辍,最终成为19世纪“短篇小说之王”。7.(9分)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沿着,顺着)B.悉如外人(全,都)C.便要还家(要求)D.诣太守(拜访)(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B.落英缤纷C.阡陌交通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B.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近及远,步步深入。C.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淳朴。D.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第II卷二、(共8分)8.(8分)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3),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5)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7)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所说的“,”。三、(共7分)9.(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②,盗之源也。一源慢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盗可除乎②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3)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四、(共15分)10.(15分)阅读文章《花开屋外,福藏心中》,回答问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①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②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③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④院当中的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⑤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⑥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⑦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⑧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⑨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⑩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⑪“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⑫“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⑬“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⑭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⑮“大爷,你恨她吗?”⑯“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⑰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⑱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⑲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⑳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㉑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㉒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1)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从描写的角度)②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第⑩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⑯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⑨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五、(共13分)11.(5分)文明交通是城市流动的名片,某班将开展以“文明出行在天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津市交管部门在多个路口安装了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曝光系统,对违规行人进行抓拍,并在电子显示屏和电视台曝光。据执勤交警介绍,安装该系统后,路口行人高峰时守法率从59%提升到73.2%,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材料二】2019年是三星在天津投资持续加码的一年,正在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动力电池生产线等新项目,新增高端制造方面的投资达24亿美元。【材料三】天津市中心城区新增添11处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至此,全市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达到69处,行人通过路口时,按下按钮,控制系统将根据情况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让行人过街时更加安全、放心、方便,助力打造天津文明出行、绿色出行交通体系。【材料四】(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文明出行在天津”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为确保文明出行,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12.(4分)阅读下面四个语段,分别写出每个语段中加点词语所指人物的姓名。①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但这个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黑暗的社会打破。其悲惨生活反映了军阀混战时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②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③他给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他早年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了长征。④他刚爽豪迈,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粗中有细。救助落难父女,失手杀人;为逃避追讨,削发为僧;最后圆寂于寺庙。①②③④13.(4分)根据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讧(hòng争吵,混乱)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1)这段情节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六、(共50分)14.(50分)愚昧是黑暗,智慧就是光;冷漠是黑暗,善良就是光;怯懦是黑暗,勇敢就是光;现实是黑暗,希望就是光……我们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像光一样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则强大我们的灵魂。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催人猛醒的声音,如同光一样至今照亮你的天空。那些对你影响深远且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是你的一种榜样,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力量,永远与你相伴。请根据以上提示,以《时至今日,_______依然是我的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补全题目,然后紧扣主题作文;(2)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第I卷一、(共27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ú)缄默(jiān)戛然而止(jiá) B.炽热(zhì)殷红(yān)拈轻怕重(niān) C.飘逸(yì)寒噤(jīn)酣然入梦(hān) D.屏息(bǐng)吝啬(sè)自惭形秽(kuì)【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正确。B.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C.有误,“寒噤”的“噤”应读作“jìn”。D.有误,“自惭形秽”的“秽”应读作“huì”。故选:A。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让我们走进高贵,生命的尊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A.和煦敬畏透彻 B.和煦畏惧彻底 C.和缓畏惧透彻 D.和缓敬畏彻底【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和煦:和谐、温暖,一般用来形容春风、阳光等事物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和缓:指平和舒缓。根据“感受春风”的提示,第一空选“和煦”恰当;敬畏:既敬重又害怕。畏惧:害怕;恐惧。生命是宝贵的,有尊严的生命更值得尊敬,所以,第二空选“敬畏”恰当;透彻:深入,完全了解。彻底:既可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阅读能扩展知识面,增强分析能力,能让人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对事物、人生的了解更深入,所以,第三空选“透彻”恰当;故选:A。3.(2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峰。②它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而是宛如长者的谆谆教诲。③它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获益匪浅。④由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洗礼,使一代又一代对它虔诚仰望的人们获得了精神的滋养。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B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应去掉“使”。故选:D。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自然,是万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A.?;……B.,;……C.,,.D.?,.【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何为自然”是疑问句,后面用问号;“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与“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是并列的分句,后面用分号;“姿仪千态”提示这是不完全列举,后面用省略号。故选:A。5.(3分)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诗人在岸边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尾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解答】ACD.正确;B.有误,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的景色。故选:B。6.(7分)阅读议论文《生命的力量》,回答问题。生命的力量刘庆邦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④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1)如何成为有生命力量的作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B.对世界有独特的看法,有独立思想的习惯。C.有阅历,有经历。D.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2)对本文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作家如何才能具有生命的力量。B.文章以鲁迅与史铁生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了鲁迅思想的高度与深度。C.司马迁受宫刑而完成《史记》的事例,论证了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这一观点。D.文中所举事例覆盖了古代、现代、当代,这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3)下面各项材料中,可以做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BA.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在经过痛苦的治疗之后,重披战袍,七次取得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B.作家李娟从小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在艰辛的生活中怀抱善良与乐观,她的作品为灾难病痛提供了全新的解读。C.台湾著名画家谢坤山从小失去双臂,努力用嘴写字、画画,用画笔书写了一曲奋斗的先生交响曲。D.法国作家莫治桑到30多岁时所写作品一篇都没有发表过,在福楼拜的鼓励下,他继续笔耕不辍,最终成为19世纪“短篇小说之王”。【分析】本文第①段表明观点: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第②③④段写作家力量的具体体现及典型人物;第⑤⑥段以举例论证论述这种生命的力量来源于丰富的阅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BC.正确。D.有误,由第⑤段“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可知,本项说法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掌握。ACD.正确。B.有误,举史铁生的事例并非与鲁迅的事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鲁迅。故选:B。(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此题要考虑本文观点与论据是否相符。“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强调了阅历的重要性。B项“作家李娟从小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在艰辛的生活中怀抱善良与乐观”强调了李娟生活的阅历,与本文观点相一致。故选B。答案:(1)D(2)B(3)B7.(9分)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缘溪行(沿着,顺着)B.悉如外人(全,都)C.便要还家(要求)D.诣太守(拜访)(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BA.芳草鲜美B.落英缤纷C.阡陌交通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B.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近及远,步步深入。C.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淳朴。D.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分析】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句意: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故选:C。(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B.古今同义,繁多的样子;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D.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及近。渔人所见田园风光,是他在远处尚未进入桃源时所见。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是渔人进入桃源后所见。故选:B。答案:(1)C(2)B(3)B第II卷二、(共8分)8.(8分)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7)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所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但愿人长久(2)志在千里(3)忽如一夜春风来(4)柳暗花明又一村(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6)俭以养德(注意“俭”的书写)(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三、(共7分)9.(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②,盗之源也。一源慢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盗可除乎平息②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箱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3)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分析】参考译文: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盗贼可以平息吗?除:平息。②句意: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箧:箱子。(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源,根源;患,担忧。句意: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分析。答案:(1)①平息;②箱子。(2)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3)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四、(共15分)10.(15分)阅读文章《花开屋外,福藏心中》,回答问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①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②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③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④院当中的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⑤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⑥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⑦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⑧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⑨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⑩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⑪“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⑫“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⑬“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⑭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⑮“大爷,你恨她吗?”⑯“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⑰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⑱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⑲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⑳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㉑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㉒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1)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了的儿媳妇、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送给我们自家种的花生。(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从描写的角度)②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BA.文中第⑩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⑯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⑨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分析】本文写“我”陪女友看望一位贫困老人,老人正在为乡亲们写“福”字,他体谅丢下孩子离开的儿媳,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文章表现了老人积极乐观、宽容待人、懂得感恩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给了“我”精神救济。【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由“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可概括为: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由“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概括为: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了的儿媳妇;由“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可概括为:送给我们自家种的花生。(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第①题要求从描写角度着手,“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是外貌描写,旧棉袍可见老人生活的艰难,“满脸堆起沟壑”可见老人衰老、生活艰难,由后文老人的宽容、乐观可见,这些外貌描写反衬他内心的坚强。第②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着“福”字的纸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渲染了幸福、欢乐的氛围,表现了小女孩的活泼快乐。(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有误,“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表述有误,应是生活虽艰难,态度却积极乐观;B.有误,“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表述有误,应是表现了老人的宽容、善良;CDE.正确。故选:AB。(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概括其精神品质。由“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可见,老人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由“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见,老人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由“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可见,老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老人的这些精神品质即是给作者的精神救济。答案:(1)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了的儿媳妇;送给我们自家种的花生。(2)①外貌描写,具体刻画出老人的衰老和生活的艰难,反衬出老人内心的坚强。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3)AB(4)①要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②要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③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五、(共13分)11.(5分)文明交通是城市流动的名片,某班将开展以“文明出行在天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津市交管部门在多个路口安装了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曝光系统,对违规行人进行抓拍,并在电子显示屏和电视台曝光。据执勤交警介绍,安装该系统后,路口行人高峰时守法率从59%提升到73.2%,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材料二】2019年是三星在天津投资持续加码的一年,正在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动力电池生产线等新项目,新增高端制造方面的投资达24亿美元。【材料三】天津市中心城区新增添11处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至此,全市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达到69处,行人通过路口时,按下按钮,控制系统将根据情况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让行人过街时更加安全、放心、方便,助力打造天津文明出行、绿色出行交通体系。【材料四】(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文明出行在天津”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材料二。(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为确保文明出行,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的主题。以“文明出行在天津”为主题,重在“天津”和“文明出行”。阅读四则材料,可知材料二是三星在天津投资方面的说明,与主题无关。(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材料二是三星在天津投资方面的说明,与主题无关。所以可从余下三则材料概括即可。材料一中“天津市交管部门在多个路口安装了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曝光系统”,材料三中“天津市中心城区新增添11处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都是具体措施,而材料四中的饼状图很直观,右侧的文字是对图形的具体概括。【解答】(1)材料二(2)①安装了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曝光系统。②增添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按钮。③从多方面进行“文明出行”的宣传。12.(4分)阅读下面四个语段,分别写出每个语段中加点词语所指人物的姓名。①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但这个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黑暗的社会打破。其悲惨生活反映了军阀混战时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②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③他给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他早年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了长征。④他刚爽豪迈,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粗中有细。救助落难父女,失手杀人;为逃避追讨,削发为僧;最后圆寂于寺庙。①祥子②鲁迅③周恩来④鲁智深【分析】《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媒体营销(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一 新媒体营销认知
- 安防基础知识培训(三星)
- 2024年贴牌生产与质量协议3篇
- 外贸企业行政员工录用协议
- 保险公司平整施工合同
- 社区电动车安全使用公约承诺书
- 电力抢修司机招聘协议书
- 电子产品招投标操作流程
- 硝酸领用与研发创新
- 影视制作质量管理典范
-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
- 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 《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宣贯课件
- 2024年度废钢再生资源买卖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篇)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卷
- 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MOOC】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GB/T 44592-2024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