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镌刻(juān)对称(chèn)潜滋暗长(qiǎn) B.记载(zǎi)粗拙(zhuō)两肋插刀(lèi) C.粗犷(guǎng)莅临(lì)铮铮作响(zhēng) D.瞥见(piē)绰号(chuò)味同嚼蜡(jiáo)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这对于那些见义思迁的人,那些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啊,小桃树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那楚楚的容颜全然都退尽了。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就会精神悲泣压抑,形销骨立。 D.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已有数千年,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栩栩如生的龙图腾随处可见,中国人潜意识对龙的崇拜和向往早已根深蒂固。我们对“龙”文化抱有两种心态,一面渴望它的庇护,一面又忌惮它的锋芒毕露。A.源远流长 B.栩栩如生 C.根深蒂固 D.锋芒毕露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期间,成都有超过600万名游客走进公园绿道,观赏新年春回大地的喜乐氛围。 B.通过举办此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都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C.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走每个人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D.许多读者之所以喜欢余华小说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叙述方式自由。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同“现”B.执策而临之面对C.臣之妻私臣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听到(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朝廷之臣莫不畏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学而不思则罔E.策之不以其道皆以美于徐公D.骈死于槽枥之间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三、默写(共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7.(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甲心之所向锦官城①“锦官城外山如画,春雨飞花红满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就是成都,自古以来,它就是许多人心之所向的地方。②成都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③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如同成都火锅“可以涮烫一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山西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山东人诸葛亮为成都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蓉漂”诗人李白、杜甫、陆游……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也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乙“最会享受”成都人①“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被定义为生活悠闲会享受的典型。②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竹椅摇摇,绿树成荫,盖碗茶喝起,龙门阵摆起,这样的镜头在成都是寻常风景;但在软件园、开发区的写字楼里争分夺秒,甚至把床铺直接架在办公室也是成都人的生活常态。一位成都朋友说,他一天喝过四次茶,谈了四单生意;另一位讲,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周就吃了五顿“麻辣烫”。“劳”中“休”,“忙”后“闲”,成都人最会找到其中的平衡,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③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可以享受的。“喔谿”“不存在”“安逸惨了”……成都人总能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东汉陶俑让人印象深刻:它头扎布巾,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挥舞鼓槌,咧着大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有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1)2023年成都宣传片的主题广告词是:“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两文概括作答。(2)两文都引用了民谣《成都》的歌词,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某同学打算选用甲乙两文中的部分语段完成一篇题为《爱上一座城》的短文,并按以下方式组合排序,请你分析他这样排序的理由。组合排序方式:甲(2)—乙②③—甲③五、作文(共60分)8.(60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当张岱遇见湖心亭的雪夜,便有了明清第一小品文中的绝美意境;当“我”和老余遇见路边那座小茅屋,便有了“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爱心接力;当海伦•凯勒遇见莎莉文老师,便有了生命困重塑而绽放的动人光彩;还有春遇见冬,天遇见地,于是有了岁月,有了永恒⋯⋯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生命中有许多遇见。请以“遇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9.(4分)阅读回答问题。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1)诗中描绘了柳树哪两种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裕轩记(明)刘基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裕轩。夫裕者,宽广之谓也。然其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元实之裕在己;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夫今人,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欲贵也,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厌;欲娱乐也,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驱驰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不为侈丽。竭力以求之,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元实不然,饭一箪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其心裕如也;夏一葛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而其心裕如也;诵其诗,读其书,适情则游,足则息,无求多于乐好,而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预市肆之言,目不耽昳丽之容,口不谤讥庙堂之是非,无求欲夸于人,而心裕如也。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其求;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元实为之主也。甲午之岁,余辟患于越,与元实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选自《刘基散文选集》,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不盈丈满B.不为厌满足C.弋猎驱驰奔走效劳D.讼狱之庭诉讼事件(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②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3)以下选项中哪个人物与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请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A.《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C.《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11.(2分)小说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往往与其生活地点的转换密切相关。例如《简•爱》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请你参照示例,从该书中再选一处类似情节并简要概述。示例: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来到桑菲尔德,遇到罗切斯特并和他相爱,博学多才的罗切斯特教给简•爱许多知识,影响了她的世界观。12.(2分)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例子不能印证下面的观点?请结合阅读《儒林外史》的体验进行判断并简述理由。①女性要自强不息——沈琼枝流落金陵②出淤泥亦可不染——匡超人入西湖诗会③人间自有真情在——老和尚和刘布衣交往13.(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尽令天下洽春熙侯志明①每次走过春熙路,我就在想: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②“众人熙熙,如春登台”,这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大家兴高采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春熙路的名字由此而来。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的路或街,都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令人感到温和吉祥。③一九九八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成都,朋友说“吃在春熙”,就是在春熙路请客。是不是在百年老店“龙抄手”吃的饭,记不得了。记得清清楚楚的是,每人大概花了不到三十块钱,就吃到好几种小吃,有红油抄手、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糖油果子、肥肠粉,等等。碗碗碟碟、汤汤水水,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也不知如何下箸,只能小心翼翼地腾挪选择。碰杯时,两只细嫩的小碟子被挤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循声而来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服务员,她动作利落,几下子就把残渣碎片清扫得干干净净。我说:“对不起,按价赔偿吧。”她回答:“不存在,您也不是故意的,开心用。”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过同样的事,曾让我付出好几倍的赔偿,曾让我一个晚上心情郁闷。而春熙路,有幸一遇就带给我春天般的暖意。从此,我对春熙路便有了莫名的好感。④一九九九年我调到四川工作,在春熙路附近的省电影公司上班。立春刚过,乍暖还寒,在春熙路就能见到穿着短衣短裙的女孩子,当地人叫她们“超妹儿”。但我觉得她们更像鸣春的黄鹂,告诉你春天来了,春天就是这样年轻、靓丽的模样。夏天的景致是在晚上,由流彩的灯光、熙攘的人流、热烈的叫卖、深情的吟唱组成。秋冬两季流淌着诗意,“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街面上桂香刚刚飘过,深巷里寒梅已孕蕾看花。“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当年对成都的赞美。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真的变成了一幅绝美的画,而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⑤几乎每个上班的早晨,我都是在总府路下车,沿春熙路走。早晨的春熙路清新、寂静,甚至有点慵懒。此时,我正好在春熙路的雕塑间安静地穿行。在我看来,这些雕塑是中国所有城市雕塑中最逼真最合人性情的。他们仿佛是我温柔的朋友,比邻小坐,相视莫逆。一同抚摸历史的印痕、岁月的沧桑,令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流连忘返,甚至涌起一点豪情。那种感觉之好,在别处是无论如何难以找到的。⑥后来,我的工作单位变动到了红星路二段85号,距春熙路也只有一站远。所以,一年四季午间散步时,不自觉地就走进了春熙路,而且觉得每次都有新收获。锦华馆就是我最近去时发现的,它曾是“蜀绣刺线交易之地”。带着这些新发现,回来再找有关书籍对照,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总能加深对春熙路的了解和感情,有一种常去常新的感觉。⑦浩矣无穷乐,春熙醉笑中。⑧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信步来到春熙路,不知不觉走到了那个曾经工作过的老影院门口。“是侯老师吗?”一位身着蓝色短裙、白色短袖衬衫的女孩走过来说:“我曾在影院工作过。您可能不记得我,但我们还在一起演过节目呢。”⑨我一边打量,一边搜索着我的记忆库:“有印象,还在影院上班吗?”“不上了。我和男朋友都是农村的,我们决定一起回老家创业。走前来看看,在这儿留个影。”她脸上掠过一抹失落,顿了一下又说,“今天真巧,能遇到您,可不可以和您照张合影?”⑪照完相,她加了我微信,我说:“你们选择农村创业真是有眼光!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希望常来成都,常来留有你足迹的春熙路,希望经常听到你们的好消息。”⑫手机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是那个女孩发来的照片,下面还有一行文字:“我是春熙女孩。我以后一定要再来,还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开眼界。我觉得春熙路真好,包括这名字。”⑬“尽令天下洽春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这是谁作的呢?我一下子记不起了,但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景!⑭折转身,我大步向前走去。(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03期,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说“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请参照示例,简要概括。示例:雅洁羡丽的名字,令人感到温和吉祥。(2)第④段画线的比喻句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3)文章花了较长篇幅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本文的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有何含义?请依据全文内容简要作答。四、语言运用(共12分)14.(1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山水”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山水•歌】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勾起了许多人春日踏青的游兴。请依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①②③④(2)【山水•画】下面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段介绍。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人们常说“江山如画”,其实早在千年之前,①。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以说,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②。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有趣的是,③,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你看,“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④;“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这浩如烟海的山水画,筑就了中国画者的心灵居所,更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大观。(3)【山水•言】请参照示例,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和提示补充语句,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鲜明、生动。面对考了高分骄傲自大的同学,你想以山或水为喻提醒他,你可以这样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者这样说①“。”面对考试失利灰心沮丧的同学,你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他,你可以这样说:“今日逆水行舟,明朝登凌绝顶”,或者这样说②“。”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镌刻(juān)对称(chèn)潜滋暗长(qiǎn) B.记载(zǎi)粗拙(zhuō)两肋插刀(lèi) C.粗犷(guǎng)莅临(lì)铮铮作响(zhēng) D.瞥见(piē)绰号(chuò)味同嚼蜡(jiáo)【解答】A.有误,“潜心关注”的“潜”应读“qián”;BCD.正确。故选:A。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这对于那些见义思迁的人,那些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啊,小桃树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那楚楚的容颜全然都退尽了。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就会精神悲泣压抑,形销骨立。 D.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解答】A.有误,“见义思迁”的“义”应为“异”;B.有误,“退尽”的“退”应为“褪”;C.有误,“悲泣”的“泣”应为“戚”;D.正确。故选:D。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已有数千年,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栩栩如生的龙图腾随处可见,中国人潜意识对龙的崇拜和向往早已根深蒂固。我们对“龙”文化抱有两种心态,一面渴望它的庇护,一面又忌惮它的锋芒毕露。A.源远流长 B.栩栩如生 C.根深蒂固 D.锋芒毕露【解答】ACD.正确;B.有误,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本句中是说出土的龙图腾,用错对象。故选:B。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期间,成都有超过600万名游客走进公园绿道,观赏新年春回大地的喜乐氛围。 B.通过举办此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都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C.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走每个人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D.许多读者之所以喜欢余华小说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叙述方式自由。【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氛围”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感受”;B.正确;C.有误,成分残缺,可在“特色发展”后面添加“之路”;D.有误,句式杂糅,可将“之所以”或“的原因”删去。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才美不外见同“现”B.执策而临之面对C.臣之妻私臣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听到(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马之千里者朝廷之臣莫不畏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学而不思则罔E.策之不以其道皆以美于徐公D.骈死于槽枥之间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闻:使……听到。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定语后置的标志/的;B.表转折;C.按照/认为;D.在/向。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间,偶尔;期年,满一年。句意为: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乙文没有讽刺齐王的昏庸无知。故选:C。答案:(1)D(2)B(3)A(4)C三、默写(共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解答】答案:(1)①天时不如地利②壮心不已③何妨吟啸且徐行(注意“啸”的书写)(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谭嗣同的《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7.(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甲心之所向锦官城①“锦官城外山如画,春雨飞花红满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就是成都,自古以来,它就是许多人心之所向的地方。②成都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③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如同成都火锅“可以涮烫一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山西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山东人诸葛亮为成都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蓉漂”诗人李白、杜甫、陆游……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也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乙“最会享受”成都人①“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被定义为生活悠闲会享受的典型。②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竹椅摇摇,绿树成荫,盖碗茶喝起,龙门阵摆起,这样的镜头在成都是寻常风景;但在软件园、开发区的写字楼里争分夺秒,甚至把床铺直接架在办公室也是成都人的生活常态。一位成都朋友说,他一天喝过四次茶,谈了四单生意;另一位讲,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周就吃了五顿“麻辣烫”。“劳”中“休”,“忙”后“闲”,成都人最会找到其中的平衡,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③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可以享受的。“喔谿”“不存在”“安逸惨了”……成都人总能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东汉陶俑让人印象深刻:它头扎布巾,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挥舞鼓槌,咧着大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有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1)2023年成都宣传片的主题广告词是:“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两文概括作答。(2)两文都引用了民谣《成都》的歌词,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某同学打算选用甲乙两文中的部分语段完成一篇题为《爱上一座城》的短文,并按以下方式组合排序,请你分析他这样排序的理由。组合排序方式:甲(2)—乙②③—甲③【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从甲文第②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都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甲文还提到了成都的一些旅游景点,如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大熊猫基地等,这些都说明成都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人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之一。从甲文第③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此外,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这也说明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善于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悠闲和乐趣,这是人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之二。从乙文第②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寻找悠闲和乐趣,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这进一步说明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这是人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之三。综上所述,成都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善于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悠闲和乐趣。这些都是成都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理由。(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如“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这些歌词体现了成都的街道风景和城市氛围,通过这些歌词,读者可以感受到成都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从而对成都产生向往之情。乙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如“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这些歌词用来引出对成都人生活态度的介绍。文中提到成都人的“悠闲”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在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平衡。通过这些歌词,读者可以了解到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生活的享受态度。综上所述,甲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是为了表达成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乙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是为了引出对成都人生活态度的介绍。(3)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该同学将甲文第②段、乙文第②③段、甲文第③段排序,理由是:首先,甲文第②段介绍了成都的自然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引起读者对成都的向往;其次,乙文第②③段介绍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读者了解到成都人的悠闲生活态度以及在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平衡;最后,甲文第③段通过成都的美食和与历史名人的互动,展示了成都的独特魅力,使读者对成都产生深厚的喜爱。这样的排序能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展现成都的魅力,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答案:(1)成都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善于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悠闲和乐趣。(2)甲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是为了表达成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乙文中引用民谣《成都》的歌词是为了引出对成都人生活态度的介绍。(3)该同学将甲(2)乙②③甲③排序,理由是:先写甲文第②段介绍成都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人们前来;再写乙文第②③段介绍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悠闲和乐趣,让人们在成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爱上这座城市。五、作文(共60分)8.(60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当张岱遇见湖心亭的雪夜,便有了明清第一小品文中的绝美意境;当“我”和老余遇见路边那座小茅屋,便有了“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爱心接力;当海伦•凯勒遇见莎莉文老师,便有了生命困重塑而绽放的动人光彩;还有春遇见冬,天遇见地,于是有了岁月,有了永恒⋯⋯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生命中有许多遇见。请以“遇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解答】遇见美好我仍忘不了第一次遇见你的情景。那是一个很平淡的日子,细雨霏霏的午后,小雨冲淡了夏日的炎热。刚从书店出来的我撑着一柄宛若荷叶的小伞,慢悠悠地走到车站,恰好遇见被雨淋成落汤鸡的你。你冻得瑟瑟发抖,嘴唇青紫。我望着你,明明是初次见面,却觉得似曾相识。看着你狼狈的样子,我于心不忍,脱下外套正准备给你披上,却犹豫起来: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披外套,未免唐突了。过了一会儿,我终究忍不住开了口:“嘿,这外套你先披着,可别着凉了。”你诧异地看着我,仿佛见到了外星人。显然,你并不信任我。我尴尬极了,正准备穿上外套时,你可能是真的冻得无法忍受,伸手接过了外套,小声地说了句:“谢谢。”过了一会儿,我等的公交车来了。上了车,车门一关,我突然想起外套还在你身上呢!我看着窗外渐渐远离的车站,一边抱怨着你也不提醒我一下,一边又想着,这样至少还有理由再次相见。据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上辈子肯定没少偷看我。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升入初一,班级调整后,我走进新教室。望着完全陌生的同学,我有点儿心慌,眼睛四处乱瞟,竟看到了你。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惊愕、尴尬写得满脸都是。终于我先开了口:“我外套呢?”直截了当,没有开场白,亦没有客套。你愣了一下,从书包里扯出一个袋子,我定睛一看,哎哟,真是我的外套。我一脸嫌弃地说:“我的外套你还随身带着呀,你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吧?”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儿,然后小声地说道:“没,没有,我只是觉得……今天应该能遇见你。”看着你小心翼翼的样子,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便伸出手:“认识一下吧!”时光似水,半学期的时光转瞬即逝,你我早已成了好朋友、好兄弟,形影不离。赛场上互相激励,学习中互帮互助。人生便是一次又一次的遇见,初次遇见你,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遇见。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9.(4分)阅读回答问题。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1)诗中描绘了柳树哪两种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柳》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答案:(1)诗人写了现实中的秋日之柳和回忆中的春日之柳。(2)诗歌实写秋日之柳,虚写春日之柳,虚实结合,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裕轩记(明)刘基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裕轩。夫裕者,宽广之谓也。然其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元实之裕在己;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夫今人,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欲贵也,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厌;欲娱乐也,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驱驰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不为侈丽。竭力以求之,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元实不然,饭一箪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其心裕如也;夏一葛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而其心裕如也;诵其诗,读其书,适情则游,足则息,无求多于乐好,而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预市肆之言,目不耽昳丽之容,口不谤讥庙堂之是非,无求欲夸于人,而心裕如也。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其求;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元实为之主也。甲午之岁,余辟患于越,与元实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选自《刘基散文选集》,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大不盈丈满B.不为厌满足C.弋猎驱驰奔走效劳D.讼狱之庭诉讼事件(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②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3)以下选项中哪个人物与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请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A.《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C.《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BD.正确。C.有误,猎驱驰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指打猎和骑马奔跑,而不是奔走效劳。故选:C。(2)本题考查翻译。(2)①重点词:裕,富裕,宽广;以,认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斯,这。翻译:人们认为财物宽裕就是富裕,而王元实认为内心的宽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内心宽裕了,财物自然也就宽裕了,这才是真正的富裕啊!②重点词:慢,傲慢;驽钝,愚钝;使令,命令;然则,那么;裕,宽裕。翻译:即使是仆人态度傲慢,子弟愚笨迟钝,只要是在他的命令和差遣范围之外的事情,他都不担忧。那么,他为什么不宽裕呢?(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选项中与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的人物是C.《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分析:王元实先生身处贫困之境,却能内心宽裕,不为物质所累,保持乐观旷达的态度。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精神境界,尽管他身处贬谪之中,但他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表达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和旷达的态度。两人都能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裕,享受简单的生活,体现了相似的精神追求。答案:(1)C(2)①人们认为财物是富裕的,但王元实认为自己的内心才是富裕的,当自己的内心富裕了,财物也会变得富裕,这就是富裕的本质!②即使是仆人傲慢,子弟愚钝,只要是在差遣和命令的范围之外,都不是他担忧的事情,那么他为什么不宽裕呢?(3)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与C项《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最相似。因为王元实和苏轼都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不为物欲所累,具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11.(2分)小说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往往与其生活地点的转换密切相关。例如《简•爱》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请你参照示例,从该书中再选一处类似情节并简要概述。示例: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来到桑菲尔德,遇到罗切斯特并和他相爱,博学多才的罗切斯特教给简•爱许多知识,影响了她的世界观。【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示例一: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盖茨海德府的舅妈家,她受到诸多不公平的对待,一次表哥打了简•爱,简•爱回手反抗,被舅妈关进红房子。后来被送到了收养孤儿的劳沃德学校,在那里她度过了8年的时光。她认识了好朋友海伦,受到了谭波儿老师的照顾,谭波尔小姐认为应该多给予孩子们关爱呵护,简•爱一来就对她细心体贴照顾,很善解人意,私下经常给简•爱和其他孩子准备食物。简•爱被责罚后,她专门找机会安慰她,听取简•爱的辩护,写信给劳埃德先生求证,在全校面前为简•爱澄清,简•爱之所以成长为一个刻苦、上进、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与谭波尔小姐的帮助与影响是分不开的。示例二: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爱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爱悲伤地离去。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沼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后得到了叔叔的巨额遗产。答案:示例一:简•爱离开了舅妈家,来到了劳沃德学校。她认识了好朋友海伦,受到了谭波儿老师的照顾。示例二: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她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之后被圣约翰兄妹所救,她得到了叔叔的巨额遗产。12.(2分)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例子不能印证下面的观点?请结合阅读《儒林外史》的体验进行判断并简述理由。①女性要自强不息——沈琼枝流落金陵②出淤泥亦可不染——匡超人入西湖诗会③人间自有真情在——老和尚和刘布衣交往【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①③正确;②有误,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故选:②。答案:示例:②,匡超人入西湖诗会后,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没有“出淤泥亦可不染”,而是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13.(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尽令天下洽春熙侯志明①每次走过春熙路,我就在想: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②“众人熙熙,如春登台”,这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大家兴高采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春熙路的名字由此而来。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的路或街,都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令人感到温和吉祥。③一九九八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成都,朋友说“吃在春熙”,就是在春熙路请客。是不是在百年老店“龙抄手”吃的饭,记不得了。记得清清楚楚的是,每人大概花了不到三十块钱,就吃到好几种小吃,有红油抄手、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糖油果子、肥肠粉,等等。碗碗碟碟、汤汤水水,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也不知如何下箸,只能小心翼翼地腾挪选择。碰杯时,两只细嫩的小碟子被挤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循声而来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服务员,她动作利落,几下子就把残渣碎片清扫得干干净净。我说:“对不起,按价赔偿吧。”她回答:“不存在,您也不是故意的,开心用。”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过同样的事,曾让我付出好几倍的赔偿,曾让我一个晚上心情郁闷。而春熙路,有幸一遇就带给我春天般的暖意。从此,我对春熙路便有了莫名的好感。④一九九九年我调到四川工作,在春熙路附近的省电影公司上班。立春刚过,乍暖还寒,在春熙路就能见到穿着短衣短裙的女孩子,当地人叫她们“超妹儿”。但我觉得她们更像鸣春的黄鹂,告诉你春天来了,春天就是这样年轻、靓丽的模样。夏天的景致是在晚上,由流彩的灯光、熙攘的人流、热烈的叫卖、深情的吟唱组成。秋冬两季流淌着诗意,“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街面上桂香刚刚飘过,深巷里寒梅已孕蕾看花。“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当年对成都的赞美。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真的变成了一幅绝美的画,而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⑤几乎每个上班的早晨,我都是在总府路下车,沿春熙路走。早晨的春熙路清新、寂静,甚至有点慵懒。此时,我正好在春熙路的雕塑间安静地穿行。在我看来,这些雕塑是中国所有城市雕塑中最逼真最合人性情的。他们仿佛是我温柔的朋友,比邻小坐,相视莫逆。一同抚摸历史的印痕、岁月的沧桑,令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流连忘返,甚至涌起一点豪情。那种感觉之好,在别处是无论如何难以找到的。⑥后来,我的工作单位变动到了红星路二段85号,距春熙路也只有一站远。所以,一年四季午间散步时,不自觉地就走进了春熙路,而且觉得每次都有新收获。锦华馆就是我最近去时发现的,它曾是“蜀绣刺线交易之地”。带着这些新发现,回来再找有关书籍对照,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总能加深对春熙路的了解和感情,有一种常去常新的感觉。⑦浩矣无穷乐,春熙醉笑中。⑧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信步来到春熙路,不知不觉走到了那个曾经工作过的老影院门口。“是侯老师吗?”一位身着蓝色短裙、白色短袖衬衫的女孩走过来说:“我曾在影院工作过。您可能不记得我,但我们还在一起演过节目呢。”⑨我一边打量,一边搜索着我的记忆库:“有印象,还在影院上班吗?”“不上了。我和男朋友都是农村的,我们决定一起回老家创业。走前来看看,在这儿留个影。”她脸上掠过一抹失落,顿了一下又说,“今天真巧,能遇到您,可不可以和您照张合影?”⑪照完相,她加了我微信,我说:“你们选择农村创业真是有眼光!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希望常来成都,常来留有你足迹的春熙路,希望经常听到你们的好消息。”⑫手机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是那个女孩发来的照片,下面还有一行文字:“我是春熙女孩。我以后一定要再来,还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开眼界。我觉得春熙路真好,包括这名字。”⑬“尽令天下洽春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这是谁作的呢?我一下子记不起了,但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景!⑭折转身,我大步向前走去。(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03期,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说“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请参照示例,简要概括。示例:雅洁羡丽的名字,令人感到温和吉祥。(2)第④段画线的比喻句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3)文章花了较长篇幅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本文的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有何含义?请依据全文内容简要作答。【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春熙路的名字来源于《老子》,寓意大家兴高采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春熙路的名字由此而来。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的路或街,都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令人感到温和吉祥。作者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春熙路名字的雅洁、美丽和温和吉祥的特点,使得每一个来到成都的人都可能会爱上春熙路。(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比作一幅画,将春熙路的景致比作这幅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这样的表达效果如下:形象生动: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如城市的美景和春熙路的特色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成都的美丽和春熙路的重要地位。突出重点:通过“最浓墨重彩的部分”这一描述,强调了春熙路在成都城市景观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得春熙路成为文章描绘的重点。增强感染力:比喻句将春熙路的美景与成都的城市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增强了读者对成都和春熙路的向往和喜爱。表达情感:作者通过赞美春熙路的景致,表达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喜爱和对春熙路的特殊情感,使得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感慨。(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文章花了较长篇幅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主要有以下用意:突出春熙路的魅力:通过写春熙女孩的故事,展示了春熙路的热闹、温馨和富有生活气息,进一步突出了春熙路独特的魅力。丰富文章内容:春熙女孩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对春熙路的赞美,还包含了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使文章更具吸引力。表达作者对春熙路的喜爱:通过遇见春熙女孩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对春熙路的喜爱和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热爱。照应文章标题:春熙女孩的故事与文章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相呼应,体现了春熙路带给人们的喜悦和美好,符合文章的主题。(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尽令天下洽春熙”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说让天下人都感到温和吉祥,春意盎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里包含两层含义:春熙路带给人们春天般的温暖和吉祥。文章中提到,“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令人感到温和吉祥。作者在春熙路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暖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春熙路是成都的一张名片,代表了成都的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文章中描述了春熙路的繁华景象以及与春熙路相关的人和事,如春熙女孩的故事等,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特点。综上所述,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既表达了春熙路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吉祥,也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热烈、包容和诗意的特点。答案:(1)春熙路的名字来源于《老子》,寓意大家兴高采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让人感到温和吉祥。(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穿短衣短裙的女孩子比作鸣春的黄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子年轻、靓丽的模样,表达了对春熙路美好景象的喜爱。(3)文章通过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展示了春熙路人热情、善良、宽容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春熙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春熙路美好愿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项目管理聘用合同内容
- 《2025自动化设备采购合同》
- 青岛房屋过户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法》与企业管理:应对新挑战实现共赢
- 语言艺术训练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2025授权人力资源服务合同
- 2024年厦门医院招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真题
- 2024年南昌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滦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安吉县上墅私立职业高级中学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MOOC】软件安全之恶意代码机理与防护-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上门输液免责协议书
- 广州市南沙区房屋租赁合同
- 2021年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教育
- 4B Chapter 4 A visit to Shanghai 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作业设计案例
- Starter Unit2 单词英汉互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投资资金合同协议书
- YDT 4492-2023工业互联网 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