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3诗歌鉴赏年份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李贺《马诗》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文本体征2023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理解内容+赏析手法+赏析诗句2022杜甫《病柏》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意象2021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其一)》理解内容+赏析手法+分析诗句2020李白《寄东鲁二稚子》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意象命题趋势北京卷诗歌鉴赏较为广泛不局限于律诗,所选诗歌多为名家的非名篇,从题型看,选择题较为稳定,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手法,〖2024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马诗二十三首(选四)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②榜:船桨。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11.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言骏马脊上有钱形花纹,奔跑起来如踏烟云。B.其五描写壮丽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的画面。C.其十写项羽自刎之后,乌骓马临风哭泣,怀念故主。D.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12.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B.四首诗多处使用“谁”“何”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C.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D.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13.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答案】11.D12.B13.示例:①“美”,《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②“讥”,《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③“悲”,《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都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D.“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错误。由注释④可知,楚襄王并没有“好马之癖”,“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的意思是“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寄寓的是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识的感慨。由此可知,《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所送非人,其人生价值自然无法实现。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错误。“宝玦谁家子”的意思是“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其中“宝玦”指人所佩戴的珍贵玉佩,并非“马具”,且衬托的是“侠客”的形象。而非“马的形象”。C.“句句对仗”错误。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等句就不对仗。D.“排比”错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等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四首诗中均未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美”“讥”“悲”是诗人所表达出的三种情感:“美”是赞美的意思,《其一》,描绘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马形象;《其五》,描写壮阔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沙场的画面。诗人赞美马的外形以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讥”是“自嘲”,也是对朝廷的讽刺。《其一》中写良马“无人织锦韂”,更没人为之“铸金鞭”;《其十三》同样感慨佩戴宝玦的侠客声名远扬,而他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悲”是“悲愤”“悲叹”的意思。《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是无人赏识的悲叹;《其十》中痛失主人、临风哭泣的乌骓马都是诗人的写照,诗人为骏马而悲,实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2023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备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答案】12.D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D.“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2022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答案】11.C
12.B13.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错误,“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是感慨盛衰无常,不是思乡。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有相同的寄托”错误,此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情感深沉。而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寄托不同。C.“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误,“蟠据亦高大”是形容衰时之柏,“得地”“盘据”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隐喻家国衰落。D.“也有对未来的希望”错误,全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和意蕴的能力。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病柏”:“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写柏的盛时,它“势尊严”,“状耸翠”,“干奇古”,“气阴森”,诗人用四句即生动地刻画出柏树的不凡。柏树的形象象征着强盛时的唐王朝。“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来了个“突转”,谁又能料到这植根深厚而悠远的“古柏,却半道变了“颜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形容衰时之柏枝枯叶燥,了无生机。柏从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从强盛到衰落。“丹凤”:“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因为大树将枯,“将九雏”的凤凰无枝可憩,只能上下盘旋,哀哀其鸣。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而对于恶鸟鸱鸮而言,则正中下怀,它们志得意满地率领众子孙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这首咏物诗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有着强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国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叶茂、现已病入膏肓的柏树,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凤凰,又把宵小之辈比作穿穴而居的恶鸟鸱鸮。〖2021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1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答案】11.A12.D13.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2020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14.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答案】12.B13.D14.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可见这是李白当下的想象,并非“追忆”。故选B。13.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等的鉴赏能力。A项,“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错。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是表达离家日久,对家人特别是一双儿女十分想念。B项,“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理解错误。“谁种龟阴田”是看到吴地春蚕结茧,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想到家中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因之汶阳川”是自己暂时无法回家,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C项,“金陵酒楼”错。“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是说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楼。故选D。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这首诗中的“桃树”有其象征意义。“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从诗歌结构来看,“桃树”是抒情的线索,“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从诗歌意境来看,“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树与酒楼构成优美的春景;“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桃花与女儿因思念“我”而流泪,构成一幅美丽又忧伤的图画;“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桃树下一双儿女行走,画面优美。总之,桃树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李演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3】、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绿芜【4】冷叶瓜州【5】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歌哽咽,事如水。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楼,落成后设宴庆贺。【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3】婉娩:天气和暖。【4】绿芜:杂草丛生。【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顗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B.“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C.“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D.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2.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C.“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D.“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3.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D2.B3.答案解析:从景物特点如微小柔美与高远雄阔,景情关系如乐景衬托哀情,语言风格如缠绵悱恻与慷慨悲壮等角度,答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个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首先要逐句翻译诗句,然后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并得出答案。D.“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错误,因为诗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南渡的士大夫们在新亭长歌当哭,而是词人自己感慨“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要理解诗歌中的字词,需要结合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来进行分析。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错误,因为“惊”字在这甲早形突夕阳的结丽使得夕阳仿佛被惊动一样,而不是使用夸张手法。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首先,从宴会的热闹与词人的伤感悲愤对比分析。词中描绘了宴会上歌舞喧闹、碧波万顷的景象,然而词人内心却充满了伤感与悲愤,这种反差表现了词人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其次,从景色的明媚与词人的苍凉落寞对比分析。词中描绘了笛声引起东风、杨花小扇、燕毛初紫等明媚景象,但词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苍凉落寞的情感,这种反差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国家破败的无奈。再次,从年轻人的美好时光与词人的迟暮悲伤对比分析。词中描绘了歌舞升平、良辰美景,然而词人却感叹自己己老,无法实现恢复国家的大志,这种反差表现了词人对青春逝去、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从山河犹在与国土沦丧的对比分析。词中描绘了淮水边的山峰、瓜州军事重镇等景象,然而词人却感慨谁来保护国家山河,这种反差表现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悲痛。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时光流逝、青春逝去和国土沦丧等方面的不满和悲痛。译文:东风吹起,笛声悠扬。在酒杯前,杨柳的絮和小扇子一样,燕子刚换上的紫色羽毛。在淮山的万点峰峦之外,孤独的角声响起,惊起了斜阳,如同彩锦一样绚烂。春天再次温柔地展现它的魅力。的歌舞交织,愁绪却更为强然,卷起长长的波浪,洗净了人世的空虚。我闲散的热情,醉酒时的耳朵。瓜州的绿草冷叶,最让我怜悯的是洞箫声结束时,我独自依靠在栏杆上。东南的墙角落落,谁来保护那山河万里的安全呢?我询问归来的人,是否已经通过玉门关?我已经老去,是个住在青山灯火边的客人,轻轻抚摸着美好的时光,却只能洒下新亭的泪水。歌声哽咽,事情就像水一样流逝。二、【2024北京东城高三一模】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宿菊潭【1】元好问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丕可违,鞭扑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才”句写诗人为无法在本地施展自己出众的才华而愁闷。B.“汝乡”两句写诗人询何乡中孤苦贫穷的人是否被豪族欺负。C.“白昼”句写东边州县官吏很少白天下乡,不打扰百姓生活。D“努力”句写诗人殷切期望农人能够通过努力劳作摆脱饥寒。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D.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沦复杂而矛盾的心理。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答案】4.A 5.C6.答案解析:可亲可敬的官吏形象:深入乡间体察民情,有造福百姓的责任感;压抑豪强欺凌孤弱的行为,约束官吏骚扰百姓的做法;鼓励百姓努力耕织,劝勉按期缴纳军租。【解析】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A.“写诗人为无法在本地施展自己出众的才华而愁闷”曲解文意,“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写出政绩毫无,因此愁闷。故选:A。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首先要逐句翻译诗句,然后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并得出答案。A““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错误;从诗中来看,“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东州的长官很清闲,白天也很少看到下乡来。诗人这里用“东州长官”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自己勤于政务,并不是约束差役不力。B.牧《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销误: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诗中“军租星火急是说军租像流星一样急,强调军租急,而《陈情表》中的“急于星火”是说“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说圣上的诏书严厉切急,责备我怠慢不敬。州县官府催促我上路,郡司县官登门督促,急迫得像流星一样,强调的是时间紧迫,催促严急。二者内容不同,不能说“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D.“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错误,文中没有答语。故选:C6.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分析。诗人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深入民间、体恤民情、勤于政事、清正廉洁、注重教化、关心百姓疾苦的父母官形象。①诗人关心百姓的生活状况,通过询问农民的具体生活情况,如“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高度关注,深入乡间体察民情,表现了一位贤良官更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②“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表现了诗人勤于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以便更好地为百姓服务。③“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伤肌尚云可,天令人悲”表现了诗人不愿百姓受到苛捐杂税的剥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表现了诗人希望百A)姓能够自强不息,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期望。⑤“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一脸几个问句,足见出诗人对民情关心之细微,压抑豪强,整治民风的意愿的急切。译文:老农夫站立在我的马前,都是来赶赴县令的约集;请父老暂且不要散去,问你们一些我的难疑:理政事本是古来的难题,我的才能又与这不太适宜;自上任到如今已有三月,恩与惠却没施一毫一厘。你们乡那些孤寡贫民,是否被豪强践踏凌欺?聚众争吵的是哪几个?喜欢斗殴的又知是谁?当官的只有一对耳目,百里内事情哪能尽知?东边的州县长官清廉,衙门的差役少扰乡里;我虽曾禁止小吏们随意外出,岂没有差役乘夜去叩打你们的门扉?请认真地教导你们的子孙,努力地劳动摆脱寒饥。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纳税的期限不可违误,鞭抽棒打的刑罚,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肤肌。伤害了肤肌还不算什么,折磨农人才让我伤悲。赏析:该诗前四句交代了诗人留宿菊潭、察问民情的起因。文字浅近,语意却颇费推敲。“田父立马前”是指站立在诗人的马前,其原因是来赴他们预定的期会的。紧接着诗人又用祈使的语气说父老暂且不要走了,是因为诗人这次来菊潭与父老期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察询民情,诗中所言的询问之事,是在期会中需办的事完毕之后,趁此机会顺便问及的。结合诗题可知,他们谈话的时间很长,以至于天色渐晚,不得不在这偏僻的小官一地,造福一方。然而国事艰危,乡民贫困,新官上任,百事待举,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给乡民带来丰厚的惠利,很不容易。然诗人不如此想,而是在“三月”前着一“已”字,又在“毫厘”前着一“无”字作对比,十分痛切地自责其对不起乡民父老,表现了一位贤良官吏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其实诗人也并不是没有采取一些措施给县民带来惠利,“我虽禁吏出”就是约束下官不得鱼肉乡民的证据。“汝乡”以下十句,承“我所疑”而来。遗山在内乡任职时,也确以前贤为楷模,采取了约束下吏、抨击豪强、招抚流亡等利民措施。诗中言及所疑诸事,正是因为菊潭地处偏僻山区,先生唯恐这些措施落实不下,故而一一询问之。先问豪右欺凌。你们乡中的孤苦贫穷的人,有没有被豪族欺负,互相争执的是什么人经常殴斗的又是哪一个,这连用三个问句,足见出诗人对民情关心之细微,压抑豪强,整治民风的意愿的急切。再询吏胥骚扰。“一耳目”与“百里相对,写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东州”与“我”并列,见出诗人见贤思齐、责己之严和禁止吏胥骚扰百姓的决心之大。作为亲民之官,诗人深知人民的疾苦,莫甚于豪右欺凌、吏胥骚扰和繁重的军租”的了。于是他在对前两事一一询问之后在诗末八句,就转向对军租之事的劝勉。先鼓励田父努力耕织,避免寒饥;接着劝勉按期缴纳不可误期。先以“星火急”来形容军租催逼的急迫:又以“切莫违”强调要如期完纳切切不可拖延:再以复迭式顶真句把“不可违”推向了不容推延的极度;最后以“鞭朴伤肌”、“鞭朴夭阏”预示了违期的悲惨后果。而“鞭朴伤汝肌”“天阏令人悲”则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反复叮咛“切莫违”“不可违”的原因正在于他不愿田父受鞭朴、被折磨。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反复致意,语重心长。催纳军租,事关国家安危,这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诗人虽体恤民力,但也不得不勉力为之。观其谆谆告诫之语,味其爱抚悲悯之意,想其平和酸楚之容,体其忧国忧民之心,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三、【202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醉中作行草数纸【1】陆游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石池墨沉如海宽,玄云下垂黑蛟舞。太阴鬼神挟风雨,夜半马陵【2】飞万弩。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3】。丈夫本意陋千古,残虏何足膏砧斧。驿书驰报儿单于【4】,直用毛锥惊杀汝。注释:【1】65岁的陆游多次上疏力主北伐,却因言论“不合时宜”被削职罢官,返乡后作此诗。【2】马陵:地名,齐将孙膑曾在此设伏,射杀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而死。【3】折钗股:一种书法中的转折笔法,圆润且有力。【4】儿单于:此处指新即位的金章宗。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池”二句多用比喻,其中“黑蛟舞”表现了草书之形与势,极具力量和动感。B.“太阴”句气氛沉郁,“夜半”句作者自比庞涓,表达了英雄末路的遗憾和悲凉。C.“堂堂”句写笔阵自天而下,语意与“玄云”“风雨”“万弩”相承,气势连贯。D.“陋”意为轻视,“丈夫”句表达了作者自视无人能比的气概,为后面三句蓄势。8.陆游钟情草书,也留下了大量关于草书的诗作。下列陆游诗中,其创作草书的意态与本诗不一致的是()A.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B.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D.有时寓意笔砚间,跌宕奔腾作诙诡。9.请结合全诗,分析“醉帖淋漓寄豪举”一句有何意蕴。【答案】7.
B
8.
C9
.
答案解析:诗人把淋漓纵逸的书法创作当作上阵杀敌的豪举,表达了想要出师北伐、
痛杀金人的宏伟心志,也表达了作者不能真的带兵上阵,只能以笔为刀,在想象中完成心愿的悲愤与不甘。【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夜半’句作者自比庞涓”错,这句诗的意思是想象着在夜半像孙膑一样,带领齐军设伏杀死敌人,自比孙膑,而不是自比庞涓。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时光,表面上写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则暗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其风格较为含蓄委婉,与本诗体现出来的豪迈狂放不一致。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分析诗句的意蕴,即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赏析其蕴含的情感。醉帖淋漓寄豪举”,字面意思是诗人把淋漓纵逸的书法创作当作上阵杀敌的豪举,表达了想要出师北伐、上阵杀敌,驱逐金人、收复失地的宏伟心志。同时,现实中的诗人,“被削职罢官”,被迫返乡这样的抱负不能实现,只能在醉酒之后,以笔作刀,在想象中完成心愿,抒发了内心的不甘和悲愤。四、【2024北京朝阳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南楚怀古【1】刘长卿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2】,处处生蓬蒿。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青天高。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注释:【1】本诗作于诗人遭诬被贬赴任途中。【2】章华宫:楚灵王修建的离宫,以宏伟富丽著称,楚灵王日宴夜息于此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后毁于兵乱。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见”两句写山谷无情,埋没贤豪之士,感叹英雄总不被重用。B.“倚棹”四句写诗人泛舟于湖上,听涛观云,在自然中寄托感怀。C.“往事”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开解,表达了不以己悲的旷达和洒脱。D.“独余”两句写只有在南楚旧地,千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离骚》。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一、二句,从景和情两个方面总揽了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B.“空”“岂知”“徒”等语以直抒胸臆的笔法,抒发了诗人的深挚感情。C.诗中“精魂”“宝剑”的意象,寄托了人物的精神和抱负,意蕴丰富。D.此诗气象雄阔,笔力清遒,风格近似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12.诗中“处处生蓬蒿”句,有的版本作“处处生黄蒿”。请结合全诗,分别简要赏析“蓬蒿”与“黄蒿”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10.(3分)B11.(3分)D12.(6分)——★参考答案★——:①“蓬”是平凡微贱的野草,且“蓬”字能引起干枯、凌乱的联想感受,“蓬蒿”描写出处处杂芜丛生的场景,与当年章华宫的宏伟富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深沉的兴亡之叹。②“黄”有枯黄之意,能引起衰败、萧瑟的联想感受,且“黄”字与后句中“碧”“青”等组成色调清冷的画面,营造出寂寥凄清的氛围,与当年章华宫的热烈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强烈的盛衰之慨。【评分参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0.A.“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的意思是:如今只见荒陵与山谷,哪能知道曾经有贤人豪杰。这两句诗并不是感叹英雄总不被重用,而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辉煌人物已经被世人遗忘。C.“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的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徒劳自扰。这并不是表达不以已悲的旷达和洒脱,而是诗人在遭受冤屈被贬后的无奈和感伤。D.“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的意思是:只有湘水之上,千载之后还会有人记得《离骚》。这是诗人对屈原的怀念,表达的是诗人对屈原高洁品质的敬佩,而不是指在南楚旧地,千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离骚》。故选:B。11.D.说此诗“气象雄阔,笔力清遒”,但实际上,本诗抒发的是诗人遭贬后的孤独、郁闷之情,情感并不雄阔,笔力也并不清遒,故选:D。12.在本诗中,“蓬蒿”和“黄蒿”都能表达出宫殿的荒废,但“蓬蒿”更具普遍性,而“黄蒿”则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蓬蒿”与“黄蒿”的意象,在诗中都是用来形容章华宫的荒凉。但“蓬蒿”与“黄蒿在诗中的情感寓意是不同的。“蓬蒿”是指杂草,一般是用来形容荒凉、无人问津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对楚国昔日辉煌的惋惜之情。而“黄蒿”则特指一种草,“黄”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荒凉的氛围,与后句中“碧”“青”等组成色调清冷的画面,这里用来形容章华宫的荒凉具有强烈的盛衰之感,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慨。五、【2024北京房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甘州·寄李筠房【1】张炎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注释:【1】李筠房,南宋词人张炎的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人天各一方。13.以下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涓涓”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望故人而不得相见的黯淡心情。B.“无避”两句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和溢满天涯的怀友之愁。C.“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D.“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14.“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两句手法巧妙。下列词句,与这两句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B.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C.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辛弃疾《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D.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吴文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15.本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作中所蕴含的丰富感情。【答案】13.C14.A15.①看到几近被遮掩的芙蓉(荷花)而生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登高望远,因触目的孤雁、残月及落枫而生的悲秋之情。③与友人分别后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的孤寂之情(或:与友人分别后在赋诗饮酒中虚度年华的悔恨之情)。④对友人归隐的肯定与勉励(或:羡慕)之情。⑤对与友人“剪灯一笑”的欢聚生活的怀恋之情。⑥想未来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聚的茫然之情(或:想未来难以与友人再聚的失落之情,再或:对与友人再度相聚的期盼之情)。⑦以赠梅花传达的词人与友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错误。“一自”三句的意思是自从和你分别后,我一直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这并不是劝勉友人,而是词人自叹自伤,感叹自己自从与李筠房分别后,就白白地虚度了年华。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这两句用的是想象虚写的手法,“荷衣”是词人想象友人山中隐居所穿的衣服,“烟霞”指山中美丽的景色。词人想象友人隐居的生活:穿上隐居的荷衣,不忍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尽情欣赏美丽的景色。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虚写的手法。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会看到岸边的杨柳,早晨的凉风和西下的残月,表达了离别的伤感。B.“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泪”比作“春江”,把“愁”比作“春水”,写出了离愁之多之深。与例句手法相同。C.“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用的是衬托和反衬的手法,乌鸦啼叫,杨柳枯萎衬托了环境的萧条凄冷,又反衬出词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D.“离亭春草又秋烟”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草和秋烟等意象抒发了词人绵绵不绝的客思之情。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词人登高望远,看到暮云遮断了视线,无法看到友人,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作者选取西风、雁、残月、丹枫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词人悲秋之感,而“愁满天涯”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友之愁。“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词人感叹自从与李筠房分别后,就白白地虚度了年华,沉溺于酒瓢诗锦中,表达了词人感伤年华虚度。“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词人想象并勉励友人归隐之后的要纵情山水,欣赏艳霞美景,不要辜负自然的馈赠,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肯定与勉励之情。“记前度、剪灯一笑”,作者回忆以前与友人灯下相逢,剪烛夜语,诗酒唱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与友人相聚的怀恋之情。“再相逢、知在那人家”,而如今天各一方,再聚遥遥无期,词人不禁有一种失落之情。“白云休赠,只赠梅花”,梅花凌寒开放,象征人的高洁品质。词人想象友人所在之处空山远隔,无法相见,因而让友人赠梅寄情,表达了词人与友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之情。六、【2024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新柳薛能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16.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轻”有轻浮之意。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的“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17.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18.两首诗同样咏“柳”,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16.C17.D18.——★参考答案★——:(1)《新柳》表达了诗人对柳树柔中有刚的赞美之情。“轻轻须重不须轻”“柔性定胜刚性立”两句中柳树轻飘而庄重,性柔而胜刚。尾句将柳树与周亚夫将军的英名相关联,暗示柳树柔中有刚。(2)《咏柳》将柳树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嘲讽。“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表现出初春柳树借东风恣意狂摆、得意忘形的形象。“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警告了依势逞狂的小人。参考示例1:(6分)薛诗:“柔性”二句写柳树枝条轻柔,却比那些刚直挺拔的其他树木更早开始生长,仿佛柳树引领着其他树木生长一般,写出了柳树早熟、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敢为人先的生机的赞美、欣赏以及对其轻柔外表下所隐含巨大力量的赞美。“谁道”二句借助周亚夫屯兵细柳最终建功立业的典故,寓指自己将像将军一样建功立业,抒发自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曾诗:前两句写柳树枝条倚仗东风而摇摆,十分恣狂,后两句夸张,写柳树的柳絮因风力而可以遮蔽日月,又暗示写出秋来之后柳树枯落的最终结局。全诗写出柳树凭外力而狂妄的姿态,抒发作者对如柳树一般当权的小人的不满,认为他们只是趋炎附势,没有真才实学。评语:紧扣诗作展开分析,解读准确。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过程完整。语言简练,要点明确。参考示例2:(6分)薛诗:初春时节,柳树率先长出新芽,用柳树的一枝引发万枝的生长(分析解说1分)表达对柳树生机、活力(特点1分)的喜爱赞美(情感1分),新柳身姿轻柔,表达作者对柳树柔美宜人的风韵的喜爱;周亚夫在细柳营建立功勋,表达作者对柳枝柔而有力的喜爱,对周亚夫的崇敬,对自己逢得知己的渴望。曾诗:柳树借东风张狂,柳絮漫天遮挡日月,但仍会在清霜时节凋零(特点1分),借柳表达对张扬得势小人(分析解说1分)的讽刺与批判(情感1分)。【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错误,“天钟”句的意思是:苍天好像把太多的平和之气聚集到了新柳上,以至于让新柳轻柔得无以复加。此处要表现的新柳的轻柔,与“强悍的力量”无关。故选C。【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错误,薛能的《新柳》托物言志,曾巩的《咏柳》托物拟人、借物寓理。故选D。【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1)《新柳》中“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这两句是说:要重视那轻柔嫩弱的新柳而不能轻视,因为他在众树木还无生机时就早已抽条、生叶。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作者对柳树早熟的好感。“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意思是:新柳轻柔,在春风中摇曳起舞时,让人感觉那种轻柔的力量确实压倒了一切刚性的东西。作者意在赞美新柳旺盛的生命力。尾联“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这里的将军,是《史记》中记载的西汉名将周亚夫。将军与杨柳有了交集,成就了“雄名”,而杨柳也获得了将军这样的知己,此处暗示柳树柔中带刚。(2)《咏柳》中“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柳,“解把飞花蒙日月”的柳,正是一幅一旦得势便不可一世、欺上瞒下的势利小人的画像。“乱条犹未变初黄”,暗喻这些人能力低下,初黄未变,竟倚势凌人。诗人的笔锋直刺生活中的小人,但也旁扫了有权者。如果没有为他们撑腰的“东风”,那些小人也未必敢兴风作浪。结尾一句既是对得志小人得意忘形、不计后果行为的刻画,又是铮铮有声的警告。诗人义正辞严地警告那些依靠权贵的小人不要不知天高地厚,为非作歹,尽管可以蒙混一时,一旦失去凭借的势力,终究难逃惩罚。七、【2024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横吹曲辞·关山月[唐]翁绶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1】。
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2】古今愁。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3】夜,那堪少妇独登楼。注释:【1】陇头:陇山,借指边塞。【2】玉塞:玉门关。【3】摇落:草木凋落。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汉月”以汉写唐,营造出辽远的时空感,寄托了深沉凝重的情感。B.“影转”一句,通过影的变化写出了月的移动,与首句的“裴回”呼应。C.“笳吹”二句,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突出了形势的紧张与战争的惨烈。D.本诗与《春江花月夜》均以月来统摄全篇,月作为意象丰富了诗歌意蕴。20.本诗最后两句使用了对写手法,即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下列没有使用对写手法的一项是(3分)A.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第七句中的“况是”二字颇具意味,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6分)【答案】19.C20.B21.(6分)——★参考答案★——:①前六句写出了月下边关广袤苍凉的自然之景、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之情,②尤其是胡笳、秋雁等意象的使用,更将悲秋与伤离结合,把思乡之愁、盼归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③第七句的“况是”二字,将诗意又推进了一层,④将边关征戍的客子与深秋月明之夜独自登楼怀远的思妇联系在一起,⑤拓展了诗歌的时空意境,加深了对征戍之苦、怀人之切的体悟。【解析】19.C“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这两句描述了远方战火纷飞的景象。笳吹孤寂,远戍的烽火熄灭,雁群归来,平沙上弥漫着秋天的寒意。通过对战争和秋季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故园的萧瑟和离愁别绪。20.B没有用用对写法,《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却话:回头说,追述。21.评说:《关山月》是唐代文学家翁绶创作的一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以关山月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少妇独自登楼看月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的变化,展现了人们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古今愁。开篇两句“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以汉月光照边州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边塞的寂寥之感,凭空唤起读者内心对远方的遥思之情。接着,借月亮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远方故园的思念之情。银河流转,寰海静谧,玉塞的光芒将过去和现在的愁绪照射出来,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这两句描述了远方战火纷飞的景象。笳吹孤寂,远戍的烽火熄灭,雁群归来,平沙上弥漫着秋天的寒意。通过对战争和秋季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故园的萧瑟和离愁别绪。“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故园摇落的夜晚感叹命运的无常和心中的忧愁。少妇独自登楼观月,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感觉。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质朴的景象,通过对月光、银河、玉塞、笳吹、孤戍、秋天和少妇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及人生的离合悲欢。繁体字的使用则增加了文章的古朴之感,使整篇文章更具历史感和韵味。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然悲凉,引人深思,让人在静夜思之中抒发情感,感叹人生的无常。八、【2024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宿晋昌亭闻惊禽【1】李商隐羁绪鳏鳏【2】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飞来曲渚烟方合,
过尽南塘【3】树更深。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失群挂木知何限【4】,远隔天涯共此心。注释:【1】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丧妻,且在长安谋职不遂,不得已远赴四川幕府就职,行前作此诗。【2】鳏鳏:因忧愁而张目不眠的样子。【3】曲渚、南塘:均为晋昌亭附近地名。【4】失群挂木:失群指胡马,挂木指楚猿。何限:多少,几何。2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羁绪”二句叙写诗人因为被惊禽所扰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烦闷心情。B.“飞来”二句承接“见惊禽”三字,写出惊禽飞来飞去、栖处难寻的状态。C.“榆塞笛”想象北方边塞征夫吹笛的苍凉场景,含蓄地表达了深沉的悲哀。D.“橘村砧”描写捣衣之声,与“捣衣砧上拂还来”在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2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惊禽”比兴,将自己的心态、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中,意味隽永。B.“烟方合”“树更深”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具象化,凸显了惊鸟徘徊之久。C.“胡马”句中“和”意为“应和”,这个字将人的情味融进了胡马形象。D.本诗四联皆用对仗,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井然,尾联收束全诗,点明主旨。24.从全诗看,“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两句有何作用?(6分)【答案】A(作者是因为妻子去世,自己在长安谋职不遂而愁。)23.D(“四联皆用对仗”错)24.(6分)【答案示例】①这两句诗想象征夫吹笛、胡马轻嘶、思妇捣衣、猿猴悲啼,以极为密集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离群失偶、漂泊思乡的多重悲哀;②所写场景由近到远、由实见到虚想,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③所写对象由个体到群体、由物到人,将诗人个体的情感体验拓展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困境,是从惊禽之悲到天涯共此心的诗旨的桥梁。九、【2024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田园乐【1】王维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七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注释】《田园乐》共七首,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25.以下对三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三”前两句,描写诗人“采菱”“策杖”的日常活动。B.“其六”前两句,描写辋川“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C.“其七”前两句,描写诗人流连于山泉林木间的情状。D.“其七”后两句,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26.以下对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三”后两句,以典故中的人物来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志趣。B.“其六”前两句,注重炼字,“红”“绿”“含”“带”等词语生动形象。C.“其六”后两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D.三首诗都是六言绝句,对仗工整,多方面展现田园之乐。27.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与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你谈谈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并结合《田园乐》的具体诗句分析。【答案】25.D26.C27.“诗中有画”,指诗人善于以画法入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绘形绘色,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如《田园乐(其六)》,色彩鲜明、描写细致,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选取“桃红”“柳绿”春天常见的景物,突出春天特点;运用“红”“绿”两个颜色词,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细致描绘“含宿雨”“带朝烟”,展现如画美景。【解析】【2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D.“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错误。后两句意思是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结合注释分析,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此句描写了田园劳作的典型情景,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躬耕劳作的闲情。故选D。【2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C.“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错误。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最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可见“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以静衬静,运用了正衬的手法。故选C。【2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理解:“画”,即画法。“诗中有画”,指诗人写作山水田园诗时,善于以画法入诗,运用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来展现诗中的画面美。如《田园乐(其六)》,其中“桃红”“柳绿”,是春天常见的景物,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组合在一起既可以突出春天的特点,又能够呈现春天的画面美。其中“红”“绿”,作为颜色词,使景物鲜明怡目,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画面美感。“含宿雨”“带朝烟”,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层层渲染、细致描绘。故作者通过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其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十、【2024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小题。滕王阁春日晚眺曹松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滕王阁春日晚眺潘兴嗣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1】筵动客多才。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注释:【1】柘枝:舞蹈名。2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诗“凌春”两句点明季节、时间、地点、事件,呼应诗题。B.曹诗“只此”一句写诗人陶醉于眼前美景,反复吟诵咏叹。C.潘诗“蛱蝶”两句写宾客欢聚一堂,在滕王阁上举行雅集。D.潘诗“时倒”一句写诗人感伤滕王阁繁盛不再,借酒消愁。2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描写阁前近景,刻画细致入微。B.潘诗用远近结合的描写手法,多角度展现了滕王阁的建筑美。C.两首诗都以议论抒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D.两首诗都是律诗,对仗工整,句句押韵,有谨严和谐的韵律美。30.两首诗同样描写了“春日晚眺”之景,风格却不同,曹诗深幽,潘诗清隽。请分别结合曹诗中的“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和潘诗中的“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简要赏析其风格是如何体现的。(6分)【答案】(3分)D(“感伤滕王阁繁盛不再”不对。)29.(3分)C(A.“比喻、对比”错;B.“建筑美”错;D.“对仗工整”错。)30.(6分)答案示例:①曹诗中“凝岚lán藏宿翼,叠鼓碎归蹄”一联,描写春日傍晚,远山锁雾,归巢的鸟儿藏身雾中不见踪迹,阵阵暮鼓声中夹杂着密集的马蹄声,想来是归人正急切地趁天黑前趱行。这两句写景虚实相间、视听结合,营造了辽远、静谧、孤寂的意境,体现出深沉幽远的风格。②潘诗中“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一联,描写诗人登楼纵目,唯见孤鹜渐飞渐远,消失在云边,楼外长江水滔滔滚滚奔涌而来,如至眼前。这两句写景疏密有致、描绘如画,营造了清淡、闲雅、韵味无穷的意境,体现出清优隽永的风格。专题03诗歌鉴赏年份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李贺《马诗》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文本体征2023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理解内容+赏析手法+赏析诗句2022杜甫《病柏》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意象2021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其一)》理解内容+赏析手法+分析诗句2020李白《寄东鲁二稚子》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意象命题趋势北京卷诗歌鉴赏较为广泛不局限于律诗,所选诗歌多为名家的非名篇,从题型看,选择题较为稳定,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手法,〖2024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马诗二十三首(选四)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②榜:船桨。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11.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言骏马脊上有钱形花纹,奔跑起来如踏烟云。B.其五描写壮丽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的画面。C.其十写项羽自刎之后,乌骓马临风哭泣,怀念故主。D.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12.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B.四首诗多处使用“谁”“何”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C.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D.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13.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答案】11.D12.B13.示例:①“美”,《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②“讥”,《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③“悲”,《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都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D.“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错误。由注释④可知,楚襄王并没有“好马之癖”,“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的意思是“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寄寓的是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识的感慨。由此可知,《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所送非人,其人生价值自然无法实现。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错误。“宝玦谁家子”的意思是“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其中“宝玦”指人所佩戴的珍贵玉佩,并非“马具”,且衬托的是“侠客”的形象。而非“马的形象”。C.“句句对仗”错误。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等句就不对仗。D.“排比”错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等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四首诗中均未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美”“讥”“悲”是诗人所表达出的三种情感:“美”是赞美的意思,《其一》,描绘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马形象;《其五》,描写壮阔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沙场的画面。诗人赞美马的外形以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讥”是“自嘲”,也是对朝廷的讽刺。《其一》中写良马“无人织锦韂”,更没人为之“铸金鞭”;《其十三》同样感慨佩戴宝玦的侠客声名远扬,而他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悲”是“悲愤”“悲叹”的意思。《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是无人赏识的悲叹;《其十》中痛失主人、临风哭泣的乌骓马都是诗人的写照,诗人为骏马而悲,实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2023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备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答案】12.D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D.“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2022年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离婚协议书标准版可打印
- 2024年度东莞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2篇
- 2024年度特大桥工程投标施工方案合同2篇
- 小暑节气的历史探索
- 2024年度工程居间成功奖励协议2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铁皮G字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干燥剂包装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的实施路径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机版中西餐饮管理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贵州省贵阳修文县事业单位招聘133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读书分享《非暴力沟通》课件(图文)
- 2024-2030年中国家禽饲养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和投融资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净菜加工行业市场营销模式及投资规模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解析
-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选拔卷)(原卷版)
- 云南省昆明市昆十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社会招聘60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华强北商圈市场分析:华强北商圈之市场分析全面分析华强北商圈现状、规划及发展趋势
- 统编版2024年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