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8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命题趋势原子、分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考查重点1.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分子和原子的含义;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4.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轻、小、动、距。重点考向考向一、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非常小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注意: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易错警示1.错误地认为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2.只知道“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这句话,但是不知道该句话的使用语境。使用语境是:“在化学变化中”。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4.错误地认为物质在发生状态改变过程中,引起的体积变化,是原子或分子的体积发生改变,不知道,引起“体积改变”的真实原因是: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导致微粒间距发生改变,才引起体积的变化。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方法技巧对分子概念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知识拓展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2、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4、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跟踪训练1.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2.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3.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真题再现1.(2021·湖北)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2021·海南)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现象解释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3.(2021·湖南)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考向二、分子和原子分类分子原子定义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基本性质及其应用①原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②原子、分子之间都有间隙,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现象等③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如花香扑鼻、气体混合、品红溶解等;且温度越高,分子或原子运动越快(如湿衣服夏天干得更快等)④粒子间的作用力:a.引力——被紧压在一起的铅块很难被分开等;b.斥力——玻璃破碎无法复原,水、铁块很难被压缩等⑤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⑥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联系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易错警示(1)原子不能再分的前提是在化学变化中,事实上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3)虽然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不同的原子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是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方法技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大小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分子(或原子)的大小不变。知识拓展=1\*GB3①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2\*GB3②温度: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遇冷时缩小。跟踪训练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 B.汞C.氢气 D.硫酸镁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 B.水蒸气C.氯化钠 D.碳酸钠3.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4.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锈蚀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 B.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C.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能构成分子6.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真题再现1.(2021·青海)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墙里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2.(2021·黑龙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3.(2021·广西)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4.(2020·山东)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5.(2019·四川)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6.(2020·江苏)利用蒸发、冷凝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蒸发时,海水的质量变大C.冷凝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变D.冷凝时,淡水的体积不变7.(2020·山东)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氧气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8.(2020·辽宁铁岭)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考向三、微粒的观点解释相关现象1、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常见现象微粒性质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20滴为1mL计)中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闻到气味,晾晒衣服微粒粒子在不断地运动热胀冷缩现象、三态变化,给轮胎充气,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微粒粒子之间有间隔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3)变化过程:(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易错警示能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尘土飞扬吗?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因为尘土不属于分子,分子体积小,肉眼无法看到。方法技巧1、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燃物要求是在空气中能和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的固体;红磷要过量,确保和容器内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容器密闭,有良好的气密性,观察水面进入容器里的高度时应待容器中的温度冷却至常温。知识拓展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有:H2、C60、N2、O2、F2、Cl2、Br2、I2等无机化合物有:水,氨气,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碘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CO,NO,NO2,硫酸,硝酸等有机化合物有:绝大部分有机化合物2.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A、少数非金属单质如碳、硅等B、金属单质如铁、铜等C、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等跟踪训练1.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3.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炒菜时闻到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5.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构成,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分子体积变大 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6.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食物腐烂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说明原子是最小的粒子7.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真题再现1.(2021·湖南)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2021·辽宁铁岭)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3.(2021·湖南)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4.(2021·甘肃)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5.(2021·山东)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6.(2019·吉林)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考向四、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A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A烧杯中溶液不变色空气中不含有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将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另一个大烧杯罩住A烧杯中溶液变红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到A烧杯溶液中,使溶液变红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装置拓展】如图,增加了乙装置,其目的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易错警示1.是碱性溶液使酚酞变色,而不是酚酞使碱性溶液变色。2.不能说氨气使酚酞溶液变色!方法技巧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前后对比,这样效果最好。知识拓展跟踪训练1.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如图1)。(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实验2(如图2、图3、图4)。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真题再现1.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l)分子的质量,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A中充满HCl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_________白烟首先产生在________(填“A”或“B”)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2)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客运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考核试卷
- 生活初二语文满分作文
- 女娲补天初二语文作文
- 妈妈做饭的初三语文作文
- 矿石开采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考核试卷
- 电能表的电网能效提升技术发展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市场调查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应用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考核试卷
- 渔业与食品安全体系的协同管理考核试卷
- 竹材物理性能与加工适应性研究考核试卷
- 铁粉运输合同协议
-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发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毕业在即家校共话未来-六下期中家长会【课件】
- 第4单元 亮火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下册
- 车间生产材料管理制度
- 2023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60题)附答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