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开创这一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本质在出新,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也会有失败相随。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使思想与实际一致。“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就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摘编自陈曙光《唱响开拓创新的时代最强音》)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劳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扬弃异化劳动关键要看劳动主体或生产主体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活动这个对象。如果仅仅把劳动看成是维持肉体存活的手段,那么就无法与动物的片面生产区分开来,这样的劳动生产的产品越多越奴役自身,越使自己非现实化;只有当劳动者把劳动视为自己生命力的表现和自我意志的实现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时,这种劳动才能使其活动本身及其产品肯定人——展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所以,只有这种劳动才是“真正的生产"和“全面的生产”。
这无疑是说,劳动本来就是实践主体展示其生命力量的生命活动、创造活动,创新是其应有之义。扬弃了各种对抗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理当推动实践创新,也只有实践创新,才能给生产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展示自我生命力的社会空间,才能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在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提升人之为人的身体、思维、情怀和精神力量,从而在创造性劳作中获得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必然会使劳动主体由以往枯燥乏味的异化劳动下的逃避劳动转变为富有激情、想象力和认知渴望的热爱劳动,从而在创造性劳作中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就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并把原创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运用到生产领域,促进制造业的实践创新,并通过创新解决发展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迫切需要生产主体拥有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学知识,并且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成是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较之前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新纲要将科学精神放到了首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创新发展只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工程素质与工匠精神。因为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科学素质是把握、运用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因素,有助于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创新和创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即从这个前提出发并通过大胆探索、永不言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心态以及对他者、社会、生态环境负责的伦理意识和天地情怀,塑造出实现民族复兴的新产业人、新行业人、新工业人和新工程人等新型实践主体。
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扬弃异化劳动、解放劳动,激发生产主体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劳动者在参天尽物的造物中独具匠心地追求卓越,进而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感。今天,在崇尚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恰恰要求实践主体既要具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要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卓越的匠心以及关切他者之人文情怀与职业伦理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张秀华《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当破则破,当立则立,破立结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B.劳动者如果仅把劳动当作生存手段,会感到枯燥乏味;若把劳动当作实现自我意志的创造活动,就能够获得幸福感。
C.材料一强调创新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两则材料内容都与创新有关。
D.两则材料都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新基于现实又突破现实、超越现实,事业的发展规模、推进速度取决于思维成果的开拓性和独创性。
B.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打破迷信盲从和旧习束缚,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断破旧立新、创造历史。
C.给劳动者展示自我生命力的社会空间,使劳动者扬弃异化劳动并获得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离不开实践创新。
D.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实践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创新思维的一项是()(3分)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B.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如何做优做强“中国制造"?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灵魂
丁东
①在“民以食为天”的历朝历代,米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我们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形容,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夺取大米。谁掌控了大米,谁就掌控了政权和命脉。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
②也正因为此,人们对稻米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对稻米的感情,是那么的深沉。《诗经》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又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小雅》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左传·哀公十三年》孔颖达正义:“食以稻粱为贵。”唐代诗人李绅行走于乡野,见农民弯腰弓背,汗流浃背,辛勤劳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遭受贬谪、陷入无米之炊的生活困顿时,感恩好友送米,写下了《答杨明叔送米颂》:“买竹为我打篱,更送米来作饭。用此回光反照,佛事一时成办。”8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骑着高头大马,夜行在江西上饶县的黄沙道上。当他越过溪桥,看见茅店村像鹧鸪鸟一样安卧在稻花环抱的田野中央,脱口而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不啻是中国,国外也有对稻米一往情深的诗人。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谷子成熟了》的诗作。诗曰:“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爱也成熟了,很热的是我的心;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割的人!”诗人以稻米入诗,把稻米提升到恋人的高度,足见稻米在他心中是何等之重要。
④国外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在所有的粮食中,大米是有灵魂的,其他都只能算是杂粮。确实,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其间经历了秧苗分蘖、幼穗发育、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等不同时期;经历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等;经历了风、雨、雷电以及农人匍匐大地淌下的汗水,集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精华,终于转身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食。你说她没有灵魂吗?
⑤我对大米的深情,始于记事之日。我虽生在江南水乡,但在儿时的记忆中,因地少人多,收成不丰,很少能敞开肚子吃米饭。一家六口人每年只有四百斤不到的大米口粮,母亲精打细算着食用。平时以麦粞、大米混杂的麦粞米饭为主食,且时不时地把沉积在麦粞下面的米饭挖出来,给生病的孩子或奶奶吃。仅在逢年过节、亲戚登门或生病时,才能吃上纯米饭。那不软不硬、酥酥绵绵、喷香爽口的米饭,溢着晶莹的油光,裹着淡淡的甜味,不用菜也可以吃上三大碗,可惜只能吃一碗。另辅以土豆、山芋、南瓜等杂粮充饥。儿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能有一个大大的谷仓,里面堆满了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
⑥年岁渐长,我干过拔秧、插秧、除草、割稻、脱粒等农活。在稻田的田埂上,在母亲“回家吃饭"的吆喝声中,我看见自己——一位少年的单薄身影,渐渐被夕阳吞没。因而,知道每一粒大米背后的辛苦。尊重每一粒米,是人生应有的态度。但凡见人糟践粮食,内心便涌现出心绞般的疼痛。在我的感染、影响下,包括五岁外孙在内的全家老少都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
⑦多少年来,米饭让我历尽生活艰辛,览尽世事沧桑。每次见到米饭,我便会浮想联翩,眼前呈现出一片风吹稻浪的景象。继而,悄然化身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万物澄静中,满心欢喜,随风摇曳。
⑧岁月不居,时节若流。如今,生活变好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米少了荣耀,成了贱货。一百斤米换不到一盒化妆品,一千斤米换不到一部高档手机,一万斤米换不到一两平方米的商品房。尽管种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陆续开发出了不少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感清香、柔软爽滑的绿色、有机大米,但因收益低,职业农民都倾向于种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多数爱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饭为时尚,只吃水果和蔬菜。在他们眼中,大米成了不可原谅的“敌人”。即便是日常以米饭为主食的普通家庭,三十斤大米,也足足可以应付一个月。
⑨“水源流入土壤,沃野铺满金黄。"大米呈现给我的,是珍珠般的皎洁、月光般的柔情、绮梦般的诗意,让我忍不住伸出双手,捧着它,深情凝视,久久不放。我认为一个热爱大米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生活的人。
⑩“米者,五谷之首,立身之本。”一个人,对米饭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米与人类历史上政权的存续与消亡紧密相关。
B.“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生动形象地说明稻米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中。
C.作者通过回忆曾经的生活遭遇,表现了自己尊重每一粒米的人生态度。
D.日常生活中,三十斤大米也足足可以应付一个月,说明现代人省吃俭用,崇尚节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运用排比,写出了大米艰难的生长历程。
B.“悄然化身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万物澄静中,满心欢喜,随风摇曳”,是将稻子人格化,表达了“我”对大米的深情。
C.“一百斤米换不到一盒化妆品,一千斤米换不到一部高档手机,一万斤米换不到一两平方米的商品房”,强烈的对比中,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D.本文中,“我”对大米的深情贯穿全文,描写了大米地位的古今变化,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8.文中引用李绅、黄庭坚、辛弃疾的诗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赐之酒,酣,范昭曰:“愿请君之樽酌。"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①具矣,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也。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非陋而不识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若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告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乎!可谓折冲②矣,而太师其与焉。"
(节选自《新序·杂事》)
材料二:
士尹池③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④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⑤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鞅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
【注】①觶(zhì):古代饮酒的器皿。②折冲:制敌取胜。③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④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⑤鞔:鞋子。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范昭之为A人B非陋C而不识礼也D且欲试吾E君臣F故G绝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怒,材料中指使……发怒,与成语“怒发冲冠"中的“怒”意思不同。
B.徙,材料中指迁走、搬走,与《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意思不同。
C.适,材料中指正好、恰好,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中的“适”意思不同。
D.庙堂,材料中指朝堂,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平公在讨伐齐国之前,派范昭去察看齐国的政事。面对范昭使用君主用过的杯子饮酒和用成周之乐起舞的企图,晏子和太师坚决反对。
B.范昭回国后回复出使情况,他告诉晋平公齐国不可以讨伐,因为他想试探齐国国君,被晏子识破;想要违反齐国之礼,被太师识破。
C.司城子罕的南邻三代以来靠做鞋养活家庭,如果因为他家的墙挡住了子罕的门前路,而不让他家继续做鞋,他家将会无法生存下去。
D.楚王想要起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谏他不要这样做,因为士尹池知道宋国国君贤能,子罕仁德,他们能得民心,百姓肯为国家出力。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觶具矣,范昭佯醉。
(2)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
14.孔子为什么称赞晏子和子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王安石
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北城红出高枝靓,□浦青回老树圆。
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感慨曾经的漂泊流落,追忆与友人共赋诗作、共抒壮志的时光。
B.颔联与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颈联都从时空着笔,但所抒情感迥然不同。
C.律诗颔联、颈联讲究对仗,据颈联上句“北城红出”可知,下句缺字应是“南"。
D.诗歌尾联写到“昔时”,与标题中的“再至"和首联中的“忆”形成照应。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对接纳人才、天下归心的渴望。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神兽、神鸟的形象,并点明山上的仙人之多。
(3)白居易擅长借月亮来传情达意、烘托氛围,如在《琵琶行(并序)》中,他以“______"一句来表达离愁别绪,以“______”一句来烘托曲终人静、余音绕梁的氛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虽然逃过鬼门关,但命运也跌落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政治上,回到原点,经济上,生活也陷入困境,从优渥的上层士大夫跌落为贫困的政治难民,生活境况的落差之大,让苏轼一时难以适应。相较于物质上面的窘迫,最让苏轼痛苦的,还是(甲),他曾对朋友袒露心声:“处患难不戚戚,只是愚人无心肝尔,与鹿豕木石何异!”他觉得自己重罪遭贬,被朝廷“废弃”,被君王抛弃,被同类士大夫嫌弃,内心极度自卑与苦闷。
谪居黄州,虽是苏轼人生命运的滑铁卢,却是其词作艺术的高峰。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顿时期,苏轼能创造词作的辉煌?(乙)。
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当时诗尊词卑的词体观念,为苏轼提供了自由作词的适宜环境。苏轼因写诗而酿成“乌台诗案”,所以在谪居黄州期间,他依然A,不敢写诗,以免再惹事端。①作词在北宋被当作一种娱乐方式,②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③却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④于是,⑤词成了苏轼宣泄苦闷、挥洒才情的方式。
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在痛苦的磨砺中,苏轼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作词提供了新的情思。他初到黄州写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了他惊魂未定、孤独无助的心态。两年后写的“大江东去"词,极力赞美周瑜的人生得意,是为反衬自我的B,深层里则是表现自我理想未灭、希冀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定风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表现了他最终走出痛苦的精神困境,进入超然旷达、能从容淡定面对人生风雨的成熟境界。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段中加点处“乌台诗案"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B.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
C.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19.请在文段中A、B处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体育健儿在训练场上咬紧牙关再多坚持一会儿,比赛时便能更加从容;大国工匠甘坐冷板凳,下绣花功夫,终于提升了技艺水平;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破解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有人说,坚定目标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也有人说,坚持不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人说,精益求精是攻克难关的一把利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可知,选项的逻辑关系不成立。
2.A【解析】“事业的发展规模、推进速度取决于思维成果的开拓性和独创性”错,材料无此信息。
3.C【解析】“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是风和日丽在泗水之滨游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此处是对春景的客观描写,没有体现创新思维。
4.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基本观点阐释创新的必要性。(1分)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的创新形势迫切需要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观点。(1分)然后,分别论述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分)最后,强调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应互相融合。(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动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③融合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塑造出新型实践主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D【解析】“现代人省吃俭用,崇尚节约”错,文章第⑧段只是说现代人生活条件变好了,米变得廉价,人们可选择的食物变多了。
7.C【解析】A.“写出了大米艰难的生长历程"错,应该是写出了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B.“将稻子人格化”错误,是将“我"物象化,赋予“我”以稻子的特征。D.“‘我’对大米的深情贯穿全文"错,文章先是客观写不同的人对稻米的描述,之后才是写“我”对大米的深情。
8.①李诗强调稻米粒粒饱含辛苦,(1分)黄诗表达困顿时的感恩之情,(1分)辛词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②三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人们对稻米的感情是深沉的,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讴歌稻米,强调稻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②暗含对当今一些人视稻米为“敌人"的错误态度的批评。③委婉表达了对当今粮食种植现状的深切忧虑。④呼吁人们要敬畏每一粒稻米,爱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份劳动。⑤抒发了对稻米的热爱之情,由对稻米的热爱上升到对生活的感恩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句意为:范昭的为人处事,并非见识浅陋不懂礼,只是想试探一下我们君臣,所以拒绝了他。
11.B【解析】“徙”在材料中指“让……迁走(搬走)”,“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指“迁徙、迁移”。
12.C【解析】“而不让他家继续做鞋"错误,根据“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鞅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可知,如果让他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他的住处了,他将不能谋生。
13.(1)晏子说:“撤下(这个)酒杯,请换上另一个。"杯盏都上齐了,范昭假意醉酒。(“彻”“具"各1分,句意2分)
(2)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潦”“利"各1分,句意2分)
14.孔子称赞他们,因为他们两人都能做到不动用武力而使战争消弭,保卫了国家的安全。(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平公想攻打齐国,派范昭前往齐国打探情况。景公请他饮酒,酒喝到兴头上,范昭说:“请允许我用您用过的杯盏喝酒。”景公说:“把我的酒杯斟上酒,递给客人。"范昭接过酒杯喝完了。
晏子说:“撤下(这个)酒杯,请换上另一个。”杯盏都上齐了,范昭假意醉酒,不高兴地起来跳舞,对太师说:“能够给我演奏成周的乐曲吗?我给你们跳舞。"太师说:“失明之人未学过。”范昭快步走了出去。景公对晏子说:“晋是大国,派人来察看我国的政务。现在您惹怒了大国的使者,将怎么办呢?"晏子说:“范昭的为人处事,并非见识浅陋不懂礼,只是想试探一下我们君臣,所以拒绝了他。”景公问太师:“你为何不给客人改奏成周之乐呢?"太师回答说:“成周之乐,是天子之乐,如果演奏它,一定是君主起舞。现在范昭身为人臣,想用天子之乐配舞,所以我不能演奏。”范昭回去报告平公说:“齐国不能攻打呀。我想试探它的国君而被晏子识破了,我想冒犯他们的礼而被太师看穿了。"仲尼听说了这件事说:“不离开宴席却可以知道千里之外的事,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可称得上击败了敌人,而太师也协助了这件事。”
材料二:
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宋国,司城子罕宴请他。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PAS 8235:2024 EN Road vehicles - Ergonomic aspects of human vehicle interactions - Taxonomy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daptive interactive vehicle systems
- 年度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04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钢筋采购合同2篇
- 员工住宿免责的协议书
- 锅炉合同范本范本完整版 2篇
- 装修包工包料简易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保险代理居间协议3篇
- 2024版建筑工程给排水劳务分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文化艺术公司艺术品买卖合同2篇
- 《输血管理制度》课件
- 销售罗盘精髓-课件
- 借调通知函(模板)
- 《诗意中国》朗诵稿
- 第四章-技术美-(《美学原理》课件)
- 2021版《安全生产法》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练习课3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Unit 1 Part B 第1课时
- 航站楼管理部《机场使用手册》实施细则
- 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制度
- 金坛区苏科版二年级上册劳动《08不倒翁》课件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项目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