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婺源紫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十月语文测验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细、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在传统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基于血缘的家族则是“人自身的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土地与家族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它们,成为理解乡土中国的关键。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是能将这两个“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关联起来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土地所衍生的必然,也是家族运行的必需;既是一种自然秩序,也是一种伦理秩序。经过长期的积淀,差序格局成为国人一种普遍的心理秩序。

②差序格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血缘等级制度,“血缘"给“等级”打上了浓厚的情感与伦理的烙印,甚至笼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从此出发,可解释传统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乡土中国》涉及的家族、礼治、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等。在《红楼梦》中,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与贾氏家族的其他子弟如贾芸、贾蔷等人,构成了一种等级与温情兼在的关系。贾芸尽管卑微贫寒,与宝玉却是叔侄关系,因为宝玉的一句玩笑话,贾芸甚至可以夤缘而上,将叔侄关系上升为“父子关系"。

③贾芸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鲜明地反映了差序格局的特点。血缘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联,客观存在,无可摆脱;贾芸却将这一层血缘关系的外延放大,将它引入自己的经济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而他的街坊邻里也认为理所当然。这样,血缘就走出了家族,进入社会生活。换句话说,它从一个实在的伦理法则转化成为一种虚化的社会观念。这一点,连乡下文盲刘姥姥都心知肚明。她敏锐地发现了女婿王狗儿家与王夫人家的关系,并利用这个关系进入贾府,成功地从一个乡下婆子晋升为“姥姥”。可见,血缘超越了血缘本身,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一个桥梁或工具。

④从贾芸到刘姥姥,可清晰地看到一条血缘不断稀释而血缘观念却不断泛化的演进线路。这是一个从自然伦理向文化观念的转化过程。从乡土社会的生活习惯到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积累与繁衍的过程,而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则提供了必要的时空保障。

⑤费孝通从“乡土"出发,从生产方式到社会结构,再到社会的治理方式,最后延及社会的内在矛盾与变迁,在因果关系的梳理中构建乡土社会发生与运作的逻辑。如果乡土社会是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个假设前提是成立的,那么,很多传统经典著作都可借助《乡土中国》的这套理论来解释。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为什么要用“结义”来表达他们“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志向与情谊?《红楼梦》写的是贵族之家,但它的运行逻辑却与《乡土社会》所揭示的家族文化高度吻合。《乡土中国》与众多传统经典的这种“互文”关系,正彰显出这本学术性著作的强大解释力和不朽生命力。

(余党绪《理解的三个维度》有删减)

材料二:

①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象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②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③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减)

材料三:

①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②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哄哄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③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然后见过尤氏。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然后又出来见贾珍。彼时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少时,三人下轿,贾政等忙接上大厅。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胜数。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④贾赦不在家,贾政为长,宝玉、贾环、贾兰是亲孙,年纪又小,都应守灵。贾琏虽也是亲孙,带着贾蓉尚可分派家人办事。虽请了些男女外亲来照应,内里邢王二夫人、李纨、凤姐、宝钗等是应灵旁哭泣的,尤氏虽可照应,他贾珍外出依住荣府,一向总不上前,且又荣府的事不甚谙练。贾蓉的媳妇更不必说了。惜春年小,虽在这里长的,他于家事全不知道。所以内里竟无一人支持,只有凤姐可以照管里头的事。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6.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和“家族"作为“历史的决定因素”,对其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乡土中国。

B.血缘是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也无法摆脱的伦理关联,它的外延可放大,如贾芸将它引入自己经济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生活之中,邻里街坊也并未觉得不妥。

C.乡土社会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很多经典著作都可借助《乡土中国》这套理论来解释。

D.在作者看来,伦是有差等的次序,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恩格斯的话意在强调“土地"与“家族”的重要性,“差序格局"是能将这两个“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关联起来的核心概念。

B.作者以《红楼梦》中贾芸和刘姥姥借助血缘关系实现自我目的的事例,旨在论证差序格局成为国人一种普遍的心理秩序。

C.材料一、二在论述各自观点时都能紧紧围绕中心,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事例典型,论证过程逻辑严密、语言严谨。

D.费孝通通过比喻来形象地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以亲疏远近为准则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8.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A.第三子曹植,极聪明,举笔成章,操欲立之为后嗣。(罗贯中《三国演义》)

B.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施耐庵《水浒传》)

C.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吴承恩《西游记》)

D.从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范进):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吴敬梓《儒林外史》)

9.为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以“《红楼梦》中的‘乡土中国’”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现需要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理论知识分析《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现作为发言人,请结合材料三,写下你的发言要点,至少两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矣。"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选自《孝经》)

材料二:

陆南金,苏州吴人。祖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左氏春秋》《司马史》《班氏汉书》。仕隋为越王侗①记室兼侍读。侗称制,擢著作郎。时王世充将篡逆,侗谓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年,朝果无忠臣乎?"士季对曰:“见危授命,臣宿志也。请因启事为陛下杀之。”谋泄,停侍读,乃不克。贞观初,终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

南金仕为太常奉礼郎。开元初,少卿庐崇道抵罪徙岭南,逃还东都。南金居母丧崇道伪称吊客入而道其情南金匿之。俄为仇人迹告,诏侍御史王旭捕按,南金当重法,弟赵璧诣旭自言:“匿崇道者我也,请死。"南金固言弟自诬不情,旭怪之,赵璧曰:“母未葬,妹未归,兄能办之,我生无益,不如死。”旭惊,上状。玄宗皆宥之。

赞曰: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悌而已"。父父也,子子也,兄兄也,弟弟也,推而之国,国而之天下,建一善而百行从,其失则以法绳之。故曰:“孝者天下大本,法其末也。”至匹夫单人,行孝一概,而凶盗不敢凌,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

(选自《新唐书》)

【注】侗,指隋越王杨侗。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南金居A母丧B崇道伪称C吊客D入而道E其情F南金G匿H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指改变,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意思相同。

B.因,指趁机,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南取汉中"的“因”意思相同。

C.徙,指流放,与《琵琶行并序》中“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思不同。

D.按,指审讯,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按”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孝"悌”“乐"礼”四项,都是教化民众的最好方法。礼的本质是一个“敬"字。

B.孔子认为,推行教化不需要挨家挨户天天当面去教人行孝。使百姓顺从归化需要至高无上的道德。

C.王世充想谋反的时候,陆士季想当忠臣,准备刺杀王世充,结果因为杨侗停止资助而功亏一篑,被免去官职。

D.陆赵璧在兄长陆南金犯法时候挺身而出,替兄长揽下全部罪行,而陆南金坚持说弟弟自诬,他们的行为让王旭惊奇,玄宗赦免了兄弟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2)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

14.材料一中孔子和材料二《新唐书》作者对于孝道的看法有何相似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梅花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冻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常年份腊月到一半,梅花就已经开得繁盛;人们不相信今年春天会晚,冬季要延长,于是都来雪中赏梅。

B.因为“树冻”,故而梅树上悬结的冰凌落下,见冰不见花,从袖里伸出手去攀折高处的梅枝,觉得很寒冷。

C.这首咏梅诗没有直接写梅花,只是写了寻梅不见的过程和感受,在同类诗作中显得与众不同。

D.这首诗结构自然无迹,没有使用典故,情感真纯,给人以亲切之感,颇能体现杜甫所说的“清新庾开府"的风貌。

16.诗人的情感态度随着寻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君主不亲自处理政务,百姓即可得到教化的句子是:“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A)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糊,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B)差一点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被粘住,赶快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儿,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18.请分析文中第三段画横线句子中动词的表现力。

19.反复是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的修辞手法,文中(A)(B)两个句子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0.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多次对“一"的使用,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个小动作、一个微表情都惟妙惟肖。

(2)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虽然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古人为图个吉利,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①,早在先秦时槐树已是被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的庭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说法。

②?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即所谓“三公位焉"。先秦时的厚槐之风影响深远,清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槐条”记载:“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③。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21.下列四处引号用法为特定称谓的一项是()

A.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

B.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行,一直连到天上。

D.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要学会珍惜。友谊、爱情、荣誉、人格、事业、礼物等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需要珍惜,甚至不幸的遭遇、平淡的生活、普通的交往等等都孕育着值得珍惜的内容。

人生有时也要学会舍弃。舍弃一支残臂,可以保全整个生命;舍弃暂时的安逸,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舍弃一己之私,可以获得天下的大公;舍弃蝇头小利,可以赢得千秋大义。

珍惜与舍弃看似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密切相关。该珍惜的珍惜,该舍弃的舍弃,这是人生的辩证法,人类的大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语文参考答案

1.C2.B3.A

4.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5.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冠古。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⑦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6.C7.B8.D

9.①在贾府吃饭时座位的安排,黛玉是客,地位最高,所以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迎春、探春、惜春是贾府的小姐,地位比黛玉低,所以她们坐在下首,从中可以看出家族中每个成员的位置是依据与核心人物的血缘亲疏来定的。②秦可卿出殡时,送葬的场面规模很大,从宁荣二族到官家,再到亲朋好友,人数众多,但这些人都是根据与秦可卿的亲疏远近排列的,这种差序格局十分明显。③在贾府中,不同的人物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行事,家族事务的分工依据亲疏关系和长幼次序,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影响。

10.BDF11.B12.C

13.(1)以孝道教育人民,是用来使得天下做父亲的都能受到尊敬的办法。(2)天子赞叹并加以旌表(他),是想用这种教导世人行孝的做法进而希望(获求)世人能对国家忠诚。

14.都认为可以用孝道来治理天下。材料一中孔子认为,以孝道教化人民,可以让人民归化顺从;材料二中《新唐书》作者认为,可以把孝道推广到国家,再推广到天下,建立起一种善行而使各种品行随之兴起。

15.A

16.①先是以往赏梅不及时带来的遗憾;②接着是迫不及待赏梅的兴致;③然后是寻梅不见的失望;④最后静心回想感到著衣单薄,感情从失望之余略有回升。

17.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18.①句中连用表示动作的词语,“陷进去”“滚着"挣扎”“躺下"等,完整地呈现了马被泥坑闲住的过程。②通过写马被泥坑所闲时的动作,突出了泥坑的黏度。

19.A:①第一次使用“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写出了泥坑在太阳下晒的变化过程,第二次“好像……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写出了泥坑在太阳下“越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