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课标目标】1.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联系中心地理论,说明城市的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3.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知识结构】【基础梳理】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1.城市的作用:区域的服务中心、管理中心、经济增长中心。2.城市体系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概念: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2)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六边形的中心点上。(3)中心地等级: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低级中心地反之。(4)布局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4.长三角城市体系(1)组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2)上海市的地位和作用①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②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③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④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思考]城市规模大小与其内部功能分化、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辐射越广;城市规模越小,内部功能分化越不明显,服务功能越小,服务范围辐射越小。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1.城市辐射的含义: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1)表现: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2)发展变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3)规律:由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思考]大都市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遵循什么规律?提示:距离衰减规律与空间近邻效应。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1.对上海市的影响(1)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2)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2.对长三角众多受辐射城市的影响(1)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2)使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思考]分析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提示: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快捷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其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方法技巧】1.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图所示: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的特点(1)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高级城市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六个低一级城市分布在六个顶点上。(2)高级城市的数目少,低级城市的数目多。(3)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4)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的三倍。城市等级高低的判定方法(1)根据图例来判定。一般地图上,不同等级城市图例不同,可根据图例和注记内容确定城市等级。(2)根据城市服务范围来判定。城市服务范围大,等级高;反之等级低。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差异明显。(3)根据提供服务的种类和级别来判定。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4)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来判定。一般情况下,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的城市,相应的规模较大,城市的等级较高。上海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表现产业带动功能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庞大产业集群都市核心功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强力拉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长江流域门户,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金融服务功能金融机构云集黄浦区、陆家嘴一带,我国大陆股票交易中心之一、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分理机构科技研发创新功能众多大学和科研所,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高科技研发中心,全国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广大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大都市辐射功能强弱的分析思路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受大都市辐射影响的强弱,可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典型例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指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杭州、宁波等地的一大片区域。上海各项经济指标在该区域中稳居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问题1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中心城市是哪里?提示:上海。问题2上海市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发挥经济核心作用,对周边地区在各方面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史,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中,上海市是当之无愧的中心。问题1上海市能够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提示: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经济腹地广阔;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问题2评价上海市地理位置对其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影响。提示: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上海市通过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沪、沪杭铁路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增强其对外辐射强度。问题3苏南和浙北与上海市距离相仿,但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浙北,试分析其原因。提示:苏南地区以平原为主,与上海市交通联系密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位置偏西,对苏南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弱。浙北以低山、丘陵为主,且有海洋阻隔,与上海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杭州作为省会,位置偏北,对浙北地区的辐射作用较强。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课标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阶段划分。2.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产业转移的特点、规律。4.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基础梳理】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类型: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2.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时间转出地转移的产业类型转入地20世纪50年代美国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日本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国家钢铁、化工、汽车、家电等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省等地劳动密集型产业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日本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劳动密集型产业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思考]从地域和产业类型两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提示:从产业转移的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二、产业转移的原因1.技术水平差距: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2.劳动力价格差异:素质高且价格低廉的国家,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4.政策支持程度:许多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产业转移。5.其他因素: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思考]近年来,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西部转移,云南省将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高地”。东部地区为什么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云南省承接转入的产业有何优势?提示: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下降。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地价低,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移入区的影响(1)促使移入区的产业升级。(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3)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对移出区的影响(1)促进移出国家或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2)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3)就业机会减少,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影响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思考]结合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何进行产业转移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示:产业转移使得企业规模扩大,又可以为转入地带来经济效益,但转移还可能带来污染。所以产业转移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重视环境效益。只有三个效益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技巧】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3)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2.产业转移的原因(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产业转移原因分析要“两抓两明确”“一抓”: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二抓”: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一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二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移入区移出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促使移入区的产业升级。移入国家或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移出国家或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产业转移,移出国家或地区将相对落后的产业移出国内,从而能够利用技术力量和充裕的科研经费,成为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源地,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价值链的高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就业机会减少,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减少人口外迁影响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微笑曲线”判读方法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则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为20%~25%,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左右。“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曲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随着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典型例题】1.选择题(1)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①劳动力成本上升②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③对外交通条件改善④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①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②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③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④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C(2)C探究产业转移的原因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示意图。问题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上图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提示:根据上图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问题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提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生产成本也会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问题3目前,长江三角洲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提示: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除了中西部劳动力价格低外,还受资源开发、政策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探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如下图所示。问题1“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有何影响?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提示:“腾笼换鸟”指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业转出地区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问题2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标目标】1.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状况。2.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路线及其优缺点。3.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基础梳理】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2.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地区间水资源供需也不平衡。(1)长江流域地区降水丰沛,人均拥有水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2)北方地区人均拥有水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且季节分配极度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思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华北平原地区相比,哪个地区缺水更为严重?为什么?提示:华北平原地区缺水更为严重。尽管华北平原地区降水量多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因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二、南水北调工程1.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供水。2.中线工程:由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西线工程: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引水入黄河上游,供水给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思考]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都可自流供水吗?提示:不是。南水北调中线和西线工程由于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东线工程,黄河以北地区由于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①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人们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并保障工农业用水。②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③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破除了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①有效保障了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②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2.不利影响①东线工程范围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②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③长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的分析思路是什么?提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需从两个角度分析,即输出地和输入地。然后再分别从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其中要兼顾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方法技巧】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根本原因:水资源供需矛盾,即需大于供,其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前者主要影响“供”,后者主要影响“需”,具体分析如下:2.我国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对比方案东线方案(A)中线方案(B)西线方案(C)路线扬州江都,沿京杭运河到华北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沿太行山东麓到京、津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调出区长江下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入区黄、淮、海河下游地区、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输水方式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以北可自流供水自流供水自流供水评价优点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自流供水,水质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自流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水质差挖掘渠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长江上游水量有限,供水有限,工程量大总评最具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大最具生态意义3.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4.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线路为例)影响长江径流量减少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沿线地区水位上升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水源降低水质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南水北调的水质5.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资源调配影响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需从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典型例题】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示意图。问题1三条调水路线的具体走向分别是怎样的?提示:①东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经京杭大运河到达华北。②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经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到达京津。③西线:从金沙江、雅砻江,穿越巴颜喀拉山到达黄河上游(西北、华北)。问题2北方地区缺水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提示:春季(或春末夏初)。问题3南水北调东、中两条路线可以利用地势自流的是哪条路线?现在配套设施最好的是哪条路线?提示:南水北调中线可以自流。东线有京杭运河作依托,配套设施最好。问题4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措施,除跨流域调水外,还有哪些措施?提示: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解决水资源因时间分配不均的矛盾;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问题5南水北调该线工程对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有何有利影响?对长江水质有何影响?提示:有效保障了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同时,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导致长江径流量减少,引起海水上溯,使河口区盐度上升,影响长江水质。问题6分析该线调水工程对调入区的社会经济效益。提示:社会效益:能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人们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并保障工农业用水。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破除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单元活动分析区域联系【课标目标】1.理解分析区域联系的一般步骤。2.掌握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方法。3.以新加坡为例,学会分析区域联系。【知识结构】【基础梳理】一、分析区域联系的一般步骤1.分析区域联系的背景: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区域联系的主要内容(1)自然要素的区域联系:矿产资源、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2)人文要素的区域联系:人口的迁移、跨区域的物流、产业转移、资金技术的流动等。3.分析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迁入和迁出两方面分析。(2)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4.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对区域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区域自身和区域之间两方面。[思考]区域之间的联系使区域呈现出什么特点?提示:开放性。二、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方法1.应用对比法分析区域联系的基础。2.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区域联系的方式。3.应用整体性的观点分析区域联系的影响。4.应用空间尺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区域联系。[思考]如何选择分析区域联系的方法?提示:不同分析方法的分析角度不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三、活动实例——区域联系对新加坡发展的影响1.区域联系的背景(1)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2)自然条件:由主岛新加坡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陆地面积狭小,素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地势低平;自然资源匮乏。(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制造业极其发达,石化、电子业、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为四大支柱产业。2.区域联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资源输入、生产资源输入、产品流动、产业转移、人口迁移等。3.区域联系的影响:区域之间的联系对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思考]根据新加坡的地理环境条件,分析其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的原因。提示:扼守马六甲海峡,是马六甲海峡上的重要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国内市场狭小。【方法技巧】1.分析区域联系的一般步骤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区域联系的背景→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区域联系的主要内容→从迁入和迁出两方面以及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别分析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区域自身和区域之间两个角度对区域发展提出建议。2.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方法方法作用应用备注对比法对不同区域按照一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区域的共性与差异性分析区域联系的基础区域共性可以成为区域联系的联结点,区域差异可以成为区域联系的动力案例分析法把现实的某一区域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培养信息读取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区域联系的方式案例分析法包括精选案例、案例的分类归并、案例的应用、案例的延伸等整体性的观点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研究各种联系的相互影响分析区域联系的影响在分析区域联系时,需要用整体性的观点进行分析空间尺度和时间的变化大尺度下研究区域联系的一般规律,小尺度下区域差异性更加明显,区域联系也更为复杂和独特;研究中应坚持动态观点分析区域联系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研究重点不同;区域联系的强度和方式随时间发生变化【典型例题】1.选择题(1)长江三角洲与新加坡工业发展共同的地理环境优势是()A.农业基础好B.自然资源丰富C.交通条件优越D.区内市场广阔(2)改革开放以后,新加坡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办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政策B.交通C.劳动力D.市场答案:(1)C(2)D探究分析区域联系的步骤和方法新加坡人口约560多万,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719.1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628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转口港,东南亚重要的商业、旅游城市,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缺乏,经济以转口、出口加工、航运、金融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炼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纺织等。问题1简述新加坡的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提示:气候特征:终年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剧作家解聘合同证明
- 消防设备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年项目评估与审计协议3篇
- 桥梁涂料施工合同
- 2025版绿色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合同3篇
- 市场营销策略组织管理办法
- 玩具行业售后服务管理策略
- 2025版矿山土方运输及环保处理一体化合同3篇
- 2025版旅游度假合同管理规范建议合同3篇
- 2024年户外拓展食堂租赁合同含野外生存技能培训3篇
- 餐馆食材订购合同
- 小学高学段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及应对的研究
- 康复科发展规划方案(2篇)
- 精神病院感染管理
- 2024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地震应急演练实施方案村委会(2篇)
- 2024年合肥市梅山饭店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幼儿园进餐案例及分析总结
- 2024年中考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南京卷)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