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历史故事”类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常考的文言文主题之一。这类文言文,经常讲述某个历史人物或者虚构出的人物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或者传达某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观点等。如多讲述历史人物读书学习、诚实守信、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等品质。阅读这一类的文言文,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二、梳理人物的主要事迹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如时间、地点、官职(做了什么官),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考点: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候,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描写,也可以抓住具体事件来评价人物形象。然后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从人物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评价历史人物的常用词语聪明机智、忠君爱国、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关心百姓目录一、许金不酬二、晏子使楚三、赵人患鼠四、舜耕历山五、鹿乳奉亲六、刘行本进谏七、毛遂自荐八、乞猫于中山九、艾子教孙十、按图索骥附:参考答案与解析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原创题)许金不酬济阴之贾①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②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③。【注解】①贾(jiǎ)人:商人。②盍(hé):何不。③没(méi):通“殁”死亡。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渡河而亡其舟(失去) B.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捕鱼)C.予尔百金(我) D.是许金不酬也(许诺)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正确?(
)(2分)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B.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C.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D.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4.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4分)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3分)(原创题)晏子①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②,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③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④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⑤三百闾⑥,张袂⑦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⑧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⑨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⑩使楚矣!”【注释】①晏子:晏婴,春秋时齐大夫。②短:矮小。③延:延请,迎接。④傧者:指专门替主人迎接、招待客人的人。⑤临淄(zī):古代齐国国都,在今山东临淄东北。⑥闾(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间。”也就是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间。三百间,表示人口众多。⑦袂(mèi):衣袖。⑧踵(zhǒng):脚后跟。⑨不肖:不才,指没有才能的人。⑩直:只得,只好。1.文言文中有许多“使”字,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出使)B.今臣使楚(被派遣)C.齐命使,各有所主(使者)D.其贤者使使贤主(第一个“使”是被派遣,第二个“使”是出使)2.文言文中有三个成语,分别是“”“”“”,它们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明齐国人很多。(4分)3.请分析画横线处晏子的两次回答,在下方横线处将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4分)(1)若叫我从此门入,则。(2)我如果是最没有才能的人,那么。4.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的人。(3分)三、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0分)(原创题)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译:(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译: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四、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0分)(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六年级期末)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①。一年而所居成聚②,二年成邑(yì),三年成都③。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lǐn)④,予牛羊。(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注释〕①苦窳:粗糙质劣。苦,通“監”(gǔ)。②聚:村落。③邑、都: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④仓廪:储藏米谷之所,谷藏日仓,米藏日康。1.照样子,解释词语。(2分)“耕历山”的意思是“在历山耕作”。“渔雷泽”的意思是。“陶河滨”的意思是。2.根据文章,说说下面的图中哪个是聚,哪个是邑,哪个是都。(3分)
()
()
()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分)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4.舜无论到哪里,都以自己的德行和仁爱感化众人。在他的感化下,人们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上下文说一说。(3分)五、文言文阅读。(分)(江苏省南通市六年级期末)鹿乳奉亲周①郯(tán)子②,性至孝。父母年老,俱③患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⑤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⑥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注释:①周:周朝。②郯子:春秋时期郯国国君。③俱:都。④患:患有疾病。⑤衣:穿。⑥猎者:猎人。1.结合短文内容,判断正误。(2分)(1)“郯子乃衣鹿皮”中的“乃”是“就”的意思。()(2)“猎者见而\欲射\之”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2.郯子用什么方法取得鹿乳?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3.“二十四孝故事”在中国源远流长,读了“鹿乳奉亲”这个故事,请谈谈你的感受。(3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江苏连云港·期末)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②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③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注释】①怒:责备。
②少:稍微。
③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此人素清()
(2)陛下安得不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若非,当致之于理。3.刘行本劝阻隋主责罚一郎的原因是“”。(2分)4.根据语境,“”的“谢”应是(道谢感谢)之意。文中的隋主是一个的人。(3分)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山东济南六年级·期末)毛遂自荐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①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②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注释】①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②胜:指平原君自己,平原君名叫赵胜。③称诵:称颂。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于:向B.其末立见
见:看得见C.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同“早”D.非特其末见而已
特:只是2.从文中毛遂自我推荐的行为可以看出(2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原创题)乞猫于中山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③,去④饥寒犹远。若之⑤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③已耳:罢了④去:距离⑤若之:像这样。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1)善捕鼠及鸡:()(2)鼠尽而鸡亦尽:()2.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4.文中赵人与其子在养猫的问题上各自的主张不同,其子认为“”;赵人认为“”。(2分)(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我们看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请你谈谈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2分)九、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浙江省绍兴市六年级期末)艾子教孙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注释】①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年十许
②不胜杖③抟雪而嬉
④笑而释之(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责必涕泣以请A.俱以假山显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以丛草为林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4.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笑(2分)十、阅读文章,完成题目。(7分)(江苏省苏州市六年级期末)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曲"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注释:①伯乐:人名,相传是古代的相马专家。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②累曲(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曲,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③蟾蜍(chánchú):俗称癞蛤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谓其父曰()(2)但蹄不如累曲尔()2.翻译下列句子。(2分)此马好跳,不堪御也。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3分)参考答案与解析一、许金不酬【答案】1.A2.A3.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4.这件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说到的话一定要做到,如果说到做不到,是非常不好的。总有一天会因此而遭殃。比如文章当中的这个商人,如果他完成了他的给那个渔夫的承诺,等第二次真的落入水中时,渔夫也依然会去救他。【解析】A项中的亡不是失去的意思,是掉落,掉下的意思。根据这句话的翻译来断句,首先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去断开,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这样可以判断出答案为A项。根据相关的翻译,明确几个关键词的含义,比如渔、骤得等词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先分析出这篇文章的翻译,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得到的启示。【参考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流落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看那位商人沉入水底淹死了。二、晏子使楚【答案】1.B2.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夸张3.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没有才能的国君4.不卑不亢、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B.“今臣使楚”解释错误,此处的“使”应解释为出使、前往,而非被派遣。原文中“晏子使楚”指的是晏子出使到楚国,而非被派遣到楚国。故选B。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修辞手法。根据第2段句子“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⑤三百闾⑥,张袂⑦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⑧而在,何为无人!’”可知,文中的三个成语分别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挥汗成雨: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比肩继踵: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它们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极度的夸张来形象地说明齐国人很多,人口密集,热闹非凡。这些成语不仅描绘了齐国人口众多的场景,还富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短文内容可知,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人。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楚王无言以对,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口才,又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于是改道从大门请晏子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百五十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三、赵人患鼠【答案】(1)忧虑、担忧(2)赶走(3)这不是(4)危害(1)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C【参考译文】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我的忧患在老鼠上。患:忧虑;(2)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去:走,使…走,赶走。(3)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是:这件事。(4)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病:危害。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于、若、之”的意思。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中山猫》的寓意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故C中“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错。四、舜耕历山【答案】在雷泽捕鱼。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邑聚都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4.山上的人们不再争抢土地,捕鱼的人学会了谦让,黄河边的人学会了做精致的陶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分析题干“耕历山”的意思是“在历山耕作”。可知“耕”意为“耕作”,“历山”意为在历山;故“渔雷泽”意为在雷泽捕鱼。“陶河滨”意为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2.本题考查的是课外知识积累。聚:中国古代自发形成的聚居地。是否采用规整形态作为居住组织方式、以及规模是否较小仍不明确,但与后世的村庄形态有较大差异。邑,中国古代规制聚落的统称。本义为封地,最初“国”“都”均称邑,后特指一般规制型聚落。通常采用规整的里作为居住组织方式。都,本义为有已故君主宗庙的邑,后引申为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的邑。故可知图一对应邑,图二对应聚,图三对应都。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结合译文分析,可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意为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4.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结合阅读分析文章内容“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结合译文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可知在舜的感化下,在山上的人们不再争抢土地,捕鱼的人学会了谦让,黄河边的人学会了做精致的陶器。【参考译文】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就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为他修筑了仓房,还赐给他牛羊。五、鹿乳奉亲【答案】√×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示例:“鹿乳奉亲”的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周郯子想用鹿乳来治疗父母的眼疾,化妆成鹿,取得鹿乳,来帮父母解除眼疾痛苦,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与断句划分。①正确。“郯子乃衣鹿皮”意思:郯子就披上鹿皮。“乃”:就。②错误。阅读句子“猎者见而欲射之”意思是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故句子停顿为:猎者见\而\欲射之。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可知郯子是身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之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的。3.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解答本题可以联系文章主旨,我们可以从文章主人公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然后联系自身,来表达想法即可。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中主人郯子是一个孝顺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根据这方面可表达观点来进行留言。示例:“百善孝为先”,郯子完全的诠释了这句话,周郯子冒着生命危险伪装到森林为父母取鹿乳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敬佩,这是一份赤城孝心的体现,孝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个人内心的修养体现,孝体现于日常细节,不能光说不做,而要从点滴小事开始。【参考译文】周朝的郯子,心性最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病,心里很想饮食鹿乳。他便身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之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一位猎人误以为他是鹿,正要向他射箭;郯子急忙高呼并揭掉鹿皮走了出来,将为双亲挤取鹿乳的事告知了猎人,这才避免了被箭射的危险。对此,有一首诗颂扬道:亲病思鹿乳,身披鹿皮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六、刘行本进谏【答案】1.向来,一向能2.如果是错的,应当把道理讲给我听。(之:指代“我”)3.此人素清,其过又小4.道歉虚心纳谏、知错能改【解析】1.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翻译。2.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若”“当”“致”“之”的翻译。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若”“当”“致”“之”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此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试题分析:和足以根据上下文概括“此人素清,其过又小”。4.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文意解释“谢”的含义是“道歉”,然后根据后面的内容“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分析隋主“虚心纳谏、知错能改”的性格特征。【参考译文】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位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进谏说:“这个人向来清廉,这次他所犯的过失又很小,希望稍微宽恕他一点。”皇帝不理睬。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嫌弃我不能承担起股肱之臣的责任,把我放在您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您怎么能不听;如果是错的,应该跟我讲道理。怎么能轻视我不看我一眼呢?”随即把笏板放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于是就原谅了所鞭打的人。七、毛遂自荐【答案】1.B2.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自身要先有能力,才能在展示后获得成功。【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B.“见:看得见”解释有误。句意: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见:通“现”,显现、显露。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说看法。题目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毛遂自荐是自信的表现,有能力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如果一味含蓄内敛,便可能无出头之日;有能力的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自身要有能力,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机会,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等。【参考译文】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没有才能,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八、乞猫于中山【答案】1.擅长,善于也2.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3.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很远。4.盍去诸若之何而去夫猫也5.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善:擅长,善于。(2)句意: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亦:也。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赵人患鼠”,表意完整,单独断开;“中山人”是主语,与前面断开;“中山人予之猫”表意完整,单独断开。故可断句为: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注意重点词:弗:不;食:动词,吃;已耳:罢了。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可知两个人的态度。结合文段中赵人认为是“若之何去夫猫也”可知,赵人赞成养猫,要养猫驱鼠;结合文段可知,赵人之子认为“盍去诸”,因猫捕鸡要赶走猫,所以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把猫赶走。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这篇故事中,从“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可知,赵父认为灭鼠是大事,无鸡吃是小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了事物发展的主导方面。做事情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所以我们在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长,切不可求全责备,求得事事皆备,更不能因噎废食追求所谓的完美。【参考译文】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一个多月之后,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这家的儿子担心没有鸡,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丢掉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担心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还在我们的墙上挖洞,破坏我们的器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处么?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遥远呢,为什么要把猫丢掉呢?”九、艾子教孙【答案】1.B2.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3.我替你教育儿子不好吗?4.怒惊【解析】1.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注意“许”表示约数。“释”的古今异义。(2)B和例句中的“以”都相当于连词“而”,表示修饰。A.凭借C.因为
D.把。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基考题及解析(230题)
- 2025年福建省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电线电缆购销合同范本
- 上海市五年级试卷及答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教案:第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2025年事业单位标准劳动合同
- 2025年度网络广告服务合同协议书
- 电子元器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糕点行业商业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建筑材批发商市场竞争策略的适应性调整考核试卷
- 2025版《VOCs废气处理设施安全检查表》(全)
- 2024年度英语课件容貌焦虑
- 神经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城市违建拆除施工方案
- 复色激光光谱分析研究
- 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助力学校体育发展
- 农药代销协议书模板
- 《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示范文本(2022年修订版)》
- 小学班会 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班会 课件
- 3.2平均数的计算(1)(教学课件)五年级数学上册 沪教版
- 2024年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