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
岭口镇中心学校王小飞(一)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
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2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四、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课内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孔子拜师》中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在《盘古开天地》中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赵州桥》中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又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在本组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后面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这段提示语给学生提示了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指明了开展调查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六、习作单元说明A.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愿意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B.单元习作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孔子拜师》一课,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学习怎样写一件事,以及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开始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准备,并开始活动。
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学习记录传说、神话的方法——注意丰富想象,清楚明白地记叙事情。
学习《赵州桥》一课,认识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丽的特点,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开始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资料整理,讨论如何展示成果。
略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交流画面上的内容和自己独厚的感受;学习怎样抓住特点写一个东西的方法。
从《语文天地》的“读读背背”学习十二生肖,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台”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由此开阔思路,引发出其他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的交流活动。
有了以上基础,就可以进行习作练习了。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写完以后一定要交流展示,还可以汇集成作文集,分享习作的快乐。注: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身边的传统来写,比如春节吃年糕、拜年、贴对联等;端午节吃粽子逛定安美食一条街,看龙舟;闹军坡的场面;中秋节的来历等等。总之老师尽可能多些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东方之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四、教学建议在二年级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单元备课:只有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五、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写作文是老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事,学生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有的干脆直接摘抄作文选中的习作,有些同学则是乱写一通,牛头不对马尾,天马行空地乱吹乱写,怎样让学生写好本单元习作呢,以下我就讲讲一些教学策略。习作前的铺垫:A、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东方之珠”》: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首先应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其次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还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这里我想就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举两个例子:1.课内扎实学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内引导学生扎实学语言呢?我们来看两个片段,同样是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在如今的课堂上应该是很多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似乎都是时下流行的新理念、新方法。但是,我们如果追问一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除了了解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物产外,究竟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恐怕答案是不容乐观。相反,第二位教师的教学同样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研读,但因为有了老师的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B教师不仅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而且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情境——为海产品做代言人,不露痕迹地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师: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生:按“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吗?请你说说原因。
生:我会这样写的。因为这样写醒目,读者明白。
生:我也会这样写的。我觉得这样写比较有条理,能让读者很快地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生:我不会这样写。我觉得这样写很烦琐,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写出来会更好。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一看四季里描写的景物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得出:写景的文章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景物特点、景物间的关系及景物内部各个部分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一些写下来。可按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一年四季的季节顺序来写;还可按“总分总”写作顺序来写等。B、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来看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生:写鱼的各种样子。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么样。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的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他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呢?请同学们回忆、分析、总结。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有()有(),还有()。或、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黄昏(),到了晚上()。3、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C、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课内扎实学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a、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一步:分组研读课文。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分成“海水研究小组”“海底研究小组”“海滩研究小组”“海鸟研究小组”,然后各组分别研读2、3、4、5自然段中相应的一个自然段,要求是:认真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第二步:汇报研读成果生:我们“海水研究小组”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生:我们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产很多,有珊瑚,有海参,有大龙虾,还有鱼。生:我补充一点,那儿的鱼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师:那么多海产呀,你就挑一种喜欢的海产,认真地读一读描写它的句子,然后,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吧!
第三步:朗读课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美美地读一读。b、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一步:师生研读第四自然段。教师让学生在“贝壳”和“海龟”中选择一种,研读相关句子,要求是: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贝壳”或“海龟”的特点的?圈圈画画重要词语。
第二步:组织汇报交流。(以“贝壳”这部分的交流活动为例)教师抓住学生汇报中提到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语,要求学生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小的()。贝壳形状多样,有的(),有的(),有的()贝壳颜色不一,有(),有(),有()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
第三步: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一会儿,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产品自我介绍会拉开了序幕……2.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课文只是个例子,课内的积累毕竟有限,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不断实践,养成积累的习惯。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学了〈古诗〉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请学生当堂背背自己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可以先分小组让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再请同学在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课后多积累古诗。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让学生交流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课文里的4句谚语,要引导学生读熟,并能背诵。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学了〈“东方之珠”〉〈结合“资料袋”里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说说自己知道的香港。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一些情况。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因“宽带网”布置的任务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资料既可以是“宽带网”中所举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资料的交流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其他活动而进行,如,“口语交际”,也可以专门进行交流。习作一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学了〈“东方之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小组合作,编写介绍香港的黑板报。习作: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再见!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