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项目实施策略研究TOC\o"1-2"\h\u10307第一章引言 3316151.1研究背景 314425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96801.3研究方法与内容 323113第二章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4193132.1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319242.1.1农业生产信息化概述 424072.1.2农业生产信息化具体应用 4137692.2信息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4239042.2.1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4132662.2.2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437232.2.3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212822.2.4促进农业产业链条整合 5313002.3国内外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经验 532262.3.1国内经验 5192232.3.2国外经验 518710第三章项目实施现状分析 553503.1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现状 5188183.1.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264233.1.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42073.1.3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 6120183.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6249163.2.1农业信息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6192283.2.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 6191763.2.3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651973.2.4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674753.3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6217483.3.1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290023.3.2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6247443.3.3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6224893.3.4加大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 711033第四章项目目标与任务 7114784.1项目总体目标 78544.2项目具体任务 7169304.3项目预期成果 732392第五章技术体系构建 8245475.1信息化技术选择 8136585.2技术体系框架设计 8206865.3技术集成与创新 920886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986486.1项目实施步骤 955736.2项目组织与管理 10142106.3项目风险防控 105854第七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1127967.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分析 11246397.1.1农业生产信息化现状 1153937.1.2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11154867.2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计 1298527.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12291557.2.2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2135627.2.3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12305957.2.4智能设备应用方案 12228937.3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1241767.3.1建设项目管理 1226107.3.2运营管理 12255057.3.3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323043第八章信息化应用推广 1399808.1应用推广策略 13182118.1.1制定明确的推广目标 13192408.1.2制定针对性强的推广计划 13257618.1.3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13283648.1.4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13140688.2应用推广途径 13110598.2.1引导 1397948.2.2企业参与 13132828.2.3社会力量支持 13153718.2.4媒体宣传 14184668.3应用推广效果评价 14202478.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4117038.3.2实施动态监测 1460968.3.3定期评估 14261878.3.4社会效益评价 1414449第九章项目评估与优化 1475299.1项目评估体系构建 14245009.1.1评估目标设定 14314699.1.2评估指标体系 1486749.1.3评估方法与流程 1498149.2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15172679.2.1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15269819.2.2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15188479.3项目优化策略 1553539.3.1技术优化 1521979.3.2政策优化 1583579.3.3产业优化 15256419.3.4资源整合 161972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2437910.1研究结论 161148910.2研究局限与不足 1614125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其生产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还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但是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目的具体如下:(1)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2)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3)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信息化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丰富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2)实践意义:本研究为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了实施策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3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以下内容进行探讨:(1)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及其应用策略。(3)信息化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实证分析。(4)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二章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2.1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1.1农业生产信息化概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农业生产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等方面。2.1.2农业生产信息化具体应用(1)农业种植信息化: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2)农业养殖信息化: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等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3)农产品加工信息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4)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快速传递,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2.2信息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2.2.1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2.2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业资源状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2.3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2.2.4促进农业产业链条整合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沟通,实现产业链条的整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2.3国内外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经验2.3.1国内经验(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政策保障。(2)技术创新:我国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智能监控系统、物联网技术等。(3)应用推广:各地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推广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3.2国外经验(1)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如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其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成熟。(2)国外农业信息化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如以色列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就得益于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3)国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智能化管理。第三章项目实施现状分析3.1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现状3.1.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信息化覆盖率逐年提高,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3.1.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设备、农业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3.1.3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如《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数字农业建设规划(20202025年)》等,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政策保障。3.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3.2.1农业信息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地区之间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3.2.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尽管农业信息技术在部分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整体上仍不够广泛。许多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缺乏应用意愿,导致农业信息技术推广难度较大。3.2.3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尚不健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业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这导致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基层推广应用受限,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3.2.4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仍不足。资金短缺影响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3.3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3.3.1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覆盖率。重点推进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提供基础保障。3.3.2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意愿。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广适用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农业信息技术。3.3.3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化人才素质。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农业信息化人才。3.3.4加大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增加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保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需求。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信息化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第四章项目目标与任务4.1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具体来说,项目总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业生产信息化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的信息化管理。(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4)提高农民信息化素养,培养一支具备信息化技能的农业生产队伍。4.2项目具体任务为实现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具体任务如下:(1)开展农业生产信息化现状调查与评估,明确项目实施的基础与条件。(2)研究制定农业生产信息化规划,确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3)搭建农业生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与共享。(4)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5)开展农民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建立项目监测与评估机制,保证项目实施进度与效果。4.3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一套完善的农业生产信息化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3)培育一批具备信息化技能的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4)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5)为其他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借鉴与推广经验。第五章技术体系构建5.1信息化技术选择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在选择信息化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选择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以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要注重技术的实用性,保证技术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2)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选择应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同时保证技术设备的稳定运行。(3)经济性。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技术,降低项目实施成本。(4)可持续发展。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能够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根据以上原则,本项目选择以下信息化技术:(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2)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5.2技术体系框架设计本项目的技术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2)数据处理层。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3)应用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服务层。通过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5.3技术集成与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集成与创新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集成与创新:(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3)技术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信息化技术,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4)产业融合。以信息化技术为纽带,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以上技术集成与创新,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标: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项目实施策略研究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设计6.1项目实施步骤本项目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动员和培训。(2)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通过与部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和需求,结合信息化技术特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3)技术选型与采购阶段: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采购和部署。(4)系统开发与集成阶段: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软件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展示等功能,并与现有农业设备进行集成。(5)项目实施与推广阶段:在项目区域内进行试点,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进行项目推广和培训。(6)项目评估与总结阶段: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提供参考。6.2项目组织与管理本项目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保证项目高效实施。具体组织与管理措施如下:(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等相关方组成,负责项目整体协调和决策。(2)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3)建立项目团队:根据项目需求,组建包括软件开发、硬件部署、项目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团队。(4)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5)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各方利益得到保障。(6)强化项目监控与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项目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6.3项目风险防控本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风险:项目涉及到的信息化技术可能存在不成熟、不稳定的风险。为降低技术风险,应选择成熟的技术方案,并加强技术团队建设。(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导致项目收益不稳定。为降低市场风险,应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项目方案。(3)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对项目实施产生影响。为降低政策风险,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方案。(4)资金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为降低资金风险,应合理规划项目预算,积极争取和社会资金支持。(5)管理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管理不善、沟通不畅等问题。为降低管理风险,应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针对以上风险,本项目将采取以下风险防控措施:(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定期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2)加强技术支持:与技术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保证技术支持及时有效。(3)完善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项目方案。(4)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5)加强项目管理与团队建设:提高项目团队综合素质,保证项目高效实施。第七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7.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分析7.1.1农业生产信息化现状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需求分析。7.1.2基础设施建设需求(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实现农业生产区域的光纤到户,满足农业生产信息传输需求。(2)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农业生产数据,为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数据支持。(3)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构建农业生产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远程管理。(4)智能设备应用需求:推广智能农业设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7.2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计7.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优化农村宽带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盖率。(2)加强光纤到户建设,满足农业生产信息传输需求。(3)推进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的网络支持。7.2.2数据中心建设方案(1)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2)采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农业生产信息化的需求。(3)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证农业生产数据的安全。7.2.3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构建农业生产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远程管理。(2)推广智能农业设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3)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2.4智能设备应用方案(1)推广智能农业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加强智能农业设备的研发,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3)建立智能农业设备租赁平台,降低农民购买设备的成本。7.3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7.3.1建设项目管理(1)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2)建立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3)加强项目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7.3.2运营管理(1)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制,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2)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障农业生产信息化需求的满足。(3)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3.3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农业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第八章信息化应用推广8.1应用推广策略8.1.1制定明确的推广目标为保障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推广目标。这些目标应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同时要保证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8.1.2制定针对性强的推广计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推广计划。计划应包括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推广步骤、时间节点、责任主体等。8.1.3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信息化应用推广提供政策保障。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8.1.4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养。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保证培训效果。8.2应用推广途径8.2.1引导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2.2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应用推广,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8.2.3社会力量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信息化应用推广中的作用,包括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8.2.4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意识。8.3应用推广效果评价8.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信息化应用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民收益、政策执行力等方面。8.3.2实施动态监测对信息化应用推广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8.3.3定期评估定期对信息化应用推广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推广工作提供参考。8.3.4社会效益评价关注信息化应用推广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社会效益评价。第九章项目评估与优化9.1项目评估体系构建9.1.1评估目标设定在构建项目评估体系时,首先需明确评估的目标。针对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项目,评估目标应包括: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质量、项目成果效益、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9.1.2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目标,构建以下评估指标体系:(1)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启动、项目推进、项目完成等指标;(2)项目实施质量:项目设计、项目执行、项目监督等指标;(3)项目成果效益: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等指标;(4)项目可持续性:技术支持、政策保障、市场前景等指标。9.1.3评估方法与流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项目评估:(1)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数据;(2)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3)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9.2项目实施效果评价9.2.1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目标,选取以下评价指标:(1)农业生产效率:亩产量、劳动生产率等指标;(2)农产品产量:总产量、增长率等指标;(3)农民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率等指标;(4)项目满意度:农民满意度、满意度等指标。9.2.2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项目实施效果评价:(1)对比分析法:将项目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施效果;(2)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程融资合作合同范本全新修订版
- 广告公司平面模特合作协议合同
- 购物中心场地租赁合同
- 快速达成债权债务转让合同示例
- 集体用餐配送承包合同
-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代理合同书
- 1秋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长途搬家运输合同规定
- 10方便的手轮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 餐饮服务人员劳动合同参考合同
- 怀念战友混声四部合唱简谱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 安全生产投诉与举报处理培训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电气八大管理制度
- 单招考试培训的物理光学与电磁学解题方法总结
- 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电子版)
- 材料风险调差表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第1章 会展经济概述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