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西方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影响中国公务员制度各国制度互相学习、借鉴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标内容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时空坐标】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西周至春秋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摘编自黄高荣等主编《人事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问题](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1、选官标准:血缘世袭3、影响:2、选官方式::世官制世官制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分封制的国家治理方式相适应,维系了贵族统治。但重血缘轻才能的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问题](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选官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二)春秋战国:军功爵制、荐举制1、选官标准:军功、才能2、影响:①打击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②有利于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适应了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问题](3)世官制为何会被军功爵制、荐举制取代?①井田制瓦解,奴隶主贵族集团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崛起②诸侯国争霸图强对人才的需求③私学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三)秦统一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选官标准:明法“以法为教”:是先秦法家主张的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以吏为师”: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云梦秦简: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内容为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包含刑律、治狱和案例等法律文书。2、实质:思想文化专制3、影响:①形成重法思想,强化专制统治②造成思想文化专制(四)汉朝:察举制2、标准:品德和才能。1、流程: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3、科目: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四)汉朝时期:察举制4、评价: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察举制度进行评价?积极:
①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局限:
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
②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知识拓展:两汉的其他选官方式征辟: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又称"辟除"。积功劳为官:官员累积的功劳详细记于功劳簿上,这在当时称“伐阅”。功绩、勤务的计算有着细密的制度规定,汉简功劳文书中常见“功”、“劳”等记载;“功”与“劳”之间存在折算关系,积四岁劳为一功。积功劳的结果,便是据此升迁。赀选:除有市籍的商人外,凡向政府缴纳一定资财的,可自备车马到京师长安等候政府选用。后凡出钱捐官都称"赀选"。(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年,魏王曹丕。2、推行:3、内容:家世、道德、才能→家世4、标准:5、评价:(1)积极: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重家世,轻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设置中正官→品评人物→按品授官(吏部授官)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1、背景: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①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②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材料二
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钱穆《历代政治得失》③统治者打击门阀士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1)隋朝创立:隋炀帝始建进士科。(2)唐朝发展完善: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扩大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④类型:分为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2、沿革历程(3)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1.“取士不问家世。”严厉清除科举制中的荐举因素,严格管控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
2.严格考试制度。加强考场布置、进场搜身、锁闭考场等,创立试卷糊名制、试卷誊录制等制度,保障了考试的公平性。
3.程序内容变革。北宋殿试成为定制,形成了州、省、殿三级考试,形成了三年一考的考试周期,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4.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4)元代中落:(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①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世袭、军功)。②恢复科举: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少。(5)明清成熟与僵化:考试程序考试人员考试内容考试制度分乡试(秋闱)、会试(春闱)与殿试三级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明朝南北卷制度:选拔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明清科举示意图材料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明朝要实行南北分卷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影响?原因: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垄断录取名额不利于国家稳定。影响:南北分卷有利于平衡南北政治势力,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1)1898年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2)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诏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6)废除(1)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为准。(2)选拔方式具有公开性:以考试的方式作为选拔依据。(3)选拔范围具有广泛性:不论出身、贫富,都可以参加。(4)延续时间具有持续性:从隋炀帝开创到清末废除,持续时间长。(5)后续影响具有深远性: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5、特点: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度的影响。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宋】《神童诗》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五“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归纳总结】趋势: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选官日趋科学、公正、客观实质: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二、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概念解释】
考核:也称考绩、考课,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官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察、核实并评定优劣等级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一)秦汉——上计制县郡中央县或侯国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植、钱谷收入、社会安定等状况,上报郡国郡国汇编,制成计簿,上报中央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御史(1)考核内容:(2)考核官员:(3)考核结果:土地人口,财政收支,社会治安御史——核实政绩虚实官员赏罚的依据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地方治理情况逐级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计簿,上计考核的结果作为官员赏罚依据。观察教材第一子目《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图片,说说该木牍的史料价值。材料:该木牍内容涵盖了东海郡的行政机构、官吏配备、农业、民政、财政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1.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2.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3.提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4.钱谷的出入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
汉墓木牍《集簿》为文献史料,是研究汉代历史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可用于研究汉代地方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情况以及汉代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上计制。(二)魏晋南北朝——考核大都流于形式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三)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考核部门考核对象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尚书省的吏部地方报告中央,皇帝遣使巡查州县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评定分九等,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九品以上官员(四)宋朝——“磨勘”制度1、制度: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称为“磨勘”。2、机构:3、标准:“四善”:沿用唐制,为德义、清谨、公平、勤恪。“四最”:是断狱平允、赋人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簿书。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南宋在御史台设考课司,共掌考核。明朝考核考满考察初考通考再考称职不称职平常升迁降调依据京察朝觐考察考核结果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6年/次3年/次3年6年9年清朝考核考课3年/次京察大计考察京官考察外省文官(五)明清——考核制度严密考核标准:四格八法四格:守、才、政、年四个方面(操守、才干、政务、年龄)八法:官员不合格的八个方面(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五)明清——考核制度严密依据升迁降调考满考察明朝考核内容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初考再考通考京察外察结果称职平常不称职考察外省文官考察京官四格:守、才、政、年四个方面(操守、才干、政务、年龄)八法:官员不合格的八个方面(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清朝:考课制度京察大计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罢软、不谨者免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考核标准:四格八法【归纳总结】1、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发展历程朝代考核制度或归属部门考核标准考核对象考核结果秦汉上计制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情况地方行政长官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两宋尚书省吏部负责考核品德、才能政绩九品以上官员官员升降的依据明朝考满政绩、贪酷和不作为任职期满的官员分三等,是决定官员升降的依据考察外地官员查处官员贪、酷和作为京官清朝京察才能、操守、政务京官官员奖惩的依据大计外省官员思考: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①考核内容较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②考核对象合理分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③考核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④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⑤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2、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积极:对官员有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维护了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整肃官僚队伍,提升官员素养,推动吏治清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秩序良性发展。局限:在专制社会,考核只对上级负责。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等现象。结合P34【学习拓展】
思考: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一)秦汉的监察制度:(1)中央: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地方:①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郡国。②特点:位卑权重。汉代刺史制度。(二)隋唐的监察制度: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1)中央:十道监察区,监察官巡回监察。(2)地方:(1)中央:(三)宋朝的监察制度: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台谏合一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通判(2)地方:【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3)评价:提高了监察权的地位,完善了中国古代权力制约的体系。行御史台,肃政访廉司(四)元朝的监察制度:(1)中央:御史台(2)地方:
元代独创了行台制度(行御史台),监察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五)明朝——中央:科道并立;地方: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地位:位卑权重1、中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服务合同设计合同范本版
- 低温仓储的货物分拣技术考核试卷
- 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前景与投资机会考核试卷
- 外墙保温合同范本完整版2篇
- 企业教育培训的战略合作考核试卷
- 合同权利义务转让方协议书
- 全新办公用品采购合同框架协议下载
- 时尚消费行为研究与市场定位考核试卷
- 楼梯玻璃护栏安装合同范本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岗位职责
- 英语-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11月质量检测巩固试卷+答案
- 水声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 钢结构课设钢结构平台计算书哈工大威海最终终
- PFMEA表格(范例)
- 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酒店前台专业术语常见缩写及解释
-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2《水沸腾了》 教案
- 潮州市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 一体化净水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维护说明
- tpe、tpr-SGS检测报告(共4页)
- 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