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4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3=a5 B.a2•a3=a6 C.a5÷a3=a2 D.(a+2a)2=4a22.(4分)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cos60° B.1.3 C.83 D.273.(4分)下列函数中,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的是()A.y=2x B.y=2x C.y=2﹣x D.y=﹣4.(4分)如果一组数据1,2,x,5,6的众数为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A.6 B.5 C.2 D.15.(4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A,与直线c交于点B,∠1=120°,∠2=45°,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A.15° B.30° C.45° D.60°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等腰三角形的中位线截该三角形所得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C.有两个相邻的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有一组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4分)计算:20-9=8.(4分)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77m,0.000007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4分)分解因式:x2﹣9x=.10.(4分)方程x=4-3x的根是11.(4分)不等式组x-2<02x12.(4分)如果关于x的方程x2﹣3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3.(4分)在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圆、矩形、菱形、正五边形的5张纸片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14.(4分)某班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已知竞赛得分都是整数.把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后分为6小组,画出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得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率是.15.(4分)如果正n边形的内角是它中心角的两倍,那么边数n的值是.16.(4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3AD,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设AD→=a→,DC→=b→,那么向量EC→17.(4分)当相交的两个圆中有一个圆的圆心在另一圆的圆内部时,我们称此两圆的位置关系为“内相交”.已知点O在线段AB上,⊙A的半径为1,如果以OB为半径的⊙O与⊙A“内相交”,且AB=5,那么OB的取值范围是.18.(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将△ABC绕点C旋转得到△A′B′C,点A的对应点A′恰好与△ABC的重心重合,A′B′与BC相交于点E,那么BE:CE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4x2-420.(10分)解方程组:y21.(10分)如图,半径为5的⊙O经过△ABC的顶点A、B,与边BC相交于点D,BD=8,AB=AD.(1)求AB的长;(2)如果tanC=43,判断直线AB与以点C22.(10分)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地,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小刚骑电动车从B地去A地然后立即原路返回到B地,如图是两人离B地的距离y(千米)和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小明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若两人间的距离不超过3千米时,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求两人从途中相遇后到B地的过程中,无法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的总时间是多少小时?23.(12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E∥AB,DE与对角线AC交于点F,FG∥AD,且FG=EF.(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联结AE、BD,如果AC⊥ED,求证:AE2=2FG•BE.24.(12分)已知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抛物线y=12(x-m)2+m+1(m≠0)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点(1)求点D的坐标;(2)当抛物线与坐标轴共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求△ABC的面积;(3)如果AB⊥BC,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5.(14分)如图,已知圆O的半径AO=r,P是半径AO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点O重合),作线段O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OP于点B、交圆O于点C和点E(点C在点E的上方).联结CP并延长,交圆O于点D.(1)当点P是线段AB中点时,求ACAO(2)当r=4时,①如果PA=1,求PD的长;②联结OD交CE于点F,联结PF,如果△PDF为等腰三角形,求CD的长.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4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3=a5 B.a2•a3=a6 C.a5÷a3=a2 D.(a+2a)2=4a2【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答案】C【分析】A、根据幂的乘方,底数不数,指数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C、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D、先合并同类项,再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A、(a2)3=a5,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a2•a3=a5,所以此选项不正确;C、a5÷a3=a2,所以此选项正确;D、(a+2a)2=(3a)2=9a2,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2.(4分)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cos60° B.1.3 C.83 D.27【考点】无理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答案】D【分析】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cos60°=12是分数,1.3是有限小数,27=33故选:D.3.(4分)下列函数中,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的是()A.y=2x B.y=2x C.y=2﹣x D.y=﹣【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答案】C【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答案.【解答】解:A、函数y=2x,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函数y=2x,当x>0或x<0时,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故C、函数y=2﹣x,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故C符合题意,D、函数y=﹣2x2,在x>0时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x<0时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4分)如果一组数据1,2,x,5,6的众数为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A.6 B.5 C.2 D.1【考点】众数;中位数.【答案】B【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求出x的值,再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数据1,2,x,5,6的众数为6,∴x=6,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2,5,6,6,最中间的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故选:B.5.(4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A,与直线c交于点B,∠1=120°,∠2=45°,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A.15° B.30° C.45° D.6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答案】A【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3=6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当b与a的夹角为45°时,b∥c,由此得到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45°=15°.【解答】解:∵∠1=120°,∴∠3=60°,∵∠2=45°,∴当∠3=∠2=45°时,b∥c,∴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45°=15°.故选:A.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等腰三角形的中位线截该三角形所得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C.有两个相邻的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有一组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梯形不一定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连接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点,得到的中位线截该三角形所得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有两个相邻的内角相等的梯形不一定是等腰梯形,例如直角梯形有两个相邻的内角相等,不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有一组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4分)计算:20-9=【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答案】﹣2.【分析】先根据零指数幂和算术平方根运算,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即可.【解答】解:原式=1﹣3=﹣2.故答案为:﹣2.8.(4分)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77m,0.000007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7.7×10﹣6.【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77=7.7×10﹣6,故答案为:7.7×10﹣6.9.(4分)分解因式:x2﹣9x=x(x﹣9).【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首先确定多项式中的两项中的公因式为x,然后提取公因式即可.【解答】解:原式=x•x﹣9•x=x(x﹣9),故答案为:x(x﹣9).10.(4分)方程x=4-3x的根是x=1【考点】无理方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先把方程两边同时平方转化为有理方程,然后解得有理方程的解,最后要进行检验,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x=4-3x2=4﹣3x,解得,x=1或x=﹣4,检验:当x=﹣4不是原方程的根,故原无理方程的解是x=1,故答案为:x=111.(4分)不等式组x-2<02x+1≥0的整数解是【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答案】0,1.【分析】先解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写出其整数解即可.【解答】解:x-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1∴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2≤x故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故答案为:0,1.12.(4分)如果关于x的方程x2﹣3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m>9【考点】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得出b2﹣4ac<0,代入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3x+m=0没有实数根,∴b2﹣4ac=(﹣3)2﹣4×1×m<0,解得:m>9故答案为:m>913.(4分)在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圆、矩形、菱形、正五边形的5张纸片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35【考点】概率公式;中心对称图形.【答案】35【分析】在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圆、矩形、菱形、正五边形的5张纸片中,中心对称图案的卡片是圆、矩形、菱形,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等腰三角形、圆、矩形、菱形、正五边形的5张纸片中,中心对称图形有圆、矩形、菱形这3个,∴抽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35故答案为:3514.(4分)某班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已知竞赛得分都是整数.把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后分为6小组,画出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得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率是80%.【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全班的总人数及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全班的总人数为3+6+12+11+7+6=45人,其中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有12+11+7+6=36人,∴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率是3645×100%=故答案为:80%.15.(4分)如果正n边形的内角是它中心角的两倍,那么边数n的值是6.【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正n边形的内角是它中心角的两倍,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依题意有(n-解得n=6.故答案为:6.16.(4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3AD,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设AD→=a→,DC→=b→,那么向量EC→用向量【考点】*平面向量;梯形.【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表示出EF,然后根据向量的三角形法则解答即可.【解答】解:∵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FC=12∴EF=12(AD+∵BC=3AD,∴EF=12(AD+3AD)=2由三角形法则得,EC→=EF∵AD→=a∴EC→=2故答案为:2a→17.(4分)当相交的两个圆中有一个圆的圆心在另一圆的圆内部时,我们称此两圆的位置关系为“内相交”.已知点O在线段AB上,⊙A的半径为1,如果以OB为半径的⊙O与⊙A“内相交”,且AB=5,那么OB的取值范围是2.5<OB<3.【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答案】2.5<OB<3.【分析】设M为AB的中点,则BM=12AB=【解答】如图所示,设M为AB的中点,则BM=12AB=当O与M重合时,BO=12AB=2.5,如图所示,此时A在圆B上,则OB>当OB=AB时,两圆“内相交”.∴2.5<OB<3.故答案为:2.5<OB<3.18.(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将△ABC绕点C旋转得到△A′B′C,点A的对应点A′恰好与△ABC的重心重合,A′B′与BC相交于点E,那么BE:CE的值为43【考点】三角形的重心;旋转的性质.【答案】43【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CB′=CB,CA=CA′,∠ACA′=∠BCB′,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到AD为BC边上的中线,AA′=2DA′,则DA′=13AD,根据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到AD=BD=CD,所以DA′=16B′C,接着证明∠B′CA′=∠CA′A得到AD∥B′C,所以△A′DE∽△B′CE,然后利用相似比得到DECE【解答】解:∵△ABC绕点C旋转得到△A′B′C,∴CB′=CB,CA=CA′,∠ACA′=∠BCB′,∵点A′为△ABC的重心,∴AD为BC边上的中线,AA′=2DA′,∴DA′=13∵∠BAC=90°,∴AD=BD=CD,∴DA′=13BD=13×12BC∵∠ACA′=∠BCB′,∴∠ACA′+∠DCA′=∠BCB′+∠DCA′,即∠ACD=∠B′CA′,∵DC=DA,∴∠ACD=∠DAC,∵CA=CA′,∴∠CAA′=∠CA′A,∴∠B′CA′=∠CA′A,∴AD∥B′C,∴△A′DE∽△B′CE,∴DECE∴BE故答案为:4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4x2-4【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先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4=4=4+2(=4+2=x=1当x=2时,原式=20.(10分)解方程组:y【考点】高次方程.【答案】x1=-1y【分析】由②得2x+y=±2从而将原方程组化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解:由②得:(2x+y)2=4,∴2x+y=±2,即2x+y=2或2x+y=﹣2,∴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Ⅰ)y-2x解(Ⅰ)得:x1解(Ⅱ)得:x2∴原方程组的解是x1=-1y21.(10分)如图,半径为5的⊙O经过△ABC的顶点A、B,与边BC相交于点D,BD=8,AB=AD.(1)求AB的长;(2)如果tanC=43,判断直线AB与以点C【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答案】(1)45;(2)直线AB与以点C为圆心、9为半径的圆相交.理由见解析.【分析】(1)连接AD、OB,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E点,得出AE⊥BC,BE=DE.根据垂径定理可得BE=DE=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3,则AE=8,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tanC=AECE=43,可得CE=6,则BC=BE+CE=10,过C作CH⊥AB于H,根据sin∠ABE=AEAB=CH【解答】解:(1)连接OD、AD、OB,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E点,∵AB=AD,OB=OD,∴AE⊥BC,BE=DE.∵BD=8,∴BE=DE=4,∴OE=OB∴AE=OA+OE=8,∴AB=AE2(2)直线AB与以点C为圆心、9为半径的圆相交.理由如下:∵tanC=AECE=43∴CE=6,∴BC=BE+CE=10,过C作CH⊥AB于H,∵sin∠ABE=AE∴84∴CH=45<9∴直线AB与以点C为圆心、9为半径的圆相交.22.(10分)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地,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小刚骑电动车从B地去A地然后立即原路返回到B地,如图是两人离B地的距离y(千米)和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小明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若两人间的距离不超过3千米时,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求两人从途中相遇后到B地的过程中,无法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的总时间是多少小时?【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答案】(1)y=﹣15x+30(0≤x≤2);(2)1615【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小明的速度,根据“小明离B地的距离=A、B两地之间的距离﹣小明离A地的距离”作答即可;(2)求出小刚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为分段函数的形式,根据“二人相遇时,二人离B地距离相等”列方程求出相遇时间;按照x的取值范围分别求出两人途中相遇后相距3千米时对应的时间,两者之差即为所求.【解答】解:(1)小明的速度为30÷2=15(千米/小时),则y=30﹣15x=﹣15x+30,∴小明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15x+30(0≤x≤2).(2)小刚骑电动车从B地去A地和从A地返回B地过程中速度不变,均为30÷1=30(千米/小时),则小刚从B地去A地过程中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30x(0≤x<1);小刚从A地返回B地过程中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30﹣30(x﹣1)=﹣30x+60(1≤x≤2);∴小刚离B地的距离y关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30当二人相遇时,二人离B地距离相等,得﹣15x+30=30x,解得x=2当23≤x≤1时,当两人间的距离为3千米时,得30x﹣(﹣15x+30)=3,解得x当1<x≤2时,当两人间的距离为3千米时,得﹣30x+60﹣(﹣15x+30)=3,x=9由图象可知,两人途中相遇后当1115<x<995∴无法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的总时间是161523.(12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E∥AB,DE与对角线AC交于点F,FG∥AD,且FG=EF.(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联结AE、BD,如果AC⊥ED,求证:AE2=2FG•BE.【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AD∥BC,DE∥AB得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由FG∥AD得△CFG∽△CAD,得到FGAD=CFCA,同理得FGAD=EFAB,进而由(2)连接BD,与AE交于点H,证明△DHE∽△AFE得到EHEF=DEAE,进而由EH=12AE,DE=BE,【解答】(1)证明:∵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FG∥AD,∴△CFG∽△CAD,∴FGAD同理可得,EFAB∴FGAD∵FG=EF,∴AD=AB,四边形ABED是菱形;(2)证明:设BD,AE交于点H,如图,∵四边形ABED是菱形,∴EH=12AE,DE=BE,∴∠DHE=90°,∵AC⊥ED,∴∠AFE=90°,∴∠DHE=∠AFE,又∵∠DEH=∠AED,∴△DHE∽△AFE,∴EHEF∵EH=12AE,DE=BE,∴12∴12即AE2=2FG•BE•24.(12分)已知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抛物线y=12(x-m)2+m+1(m≠0)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点(1)求点D的坐标;(2)当抛物线与坐标轴共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求△ABC的面积;(3)如果AB⊥BC,求抛物线的表达式.【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答案】(1)D(﹣1,0);(2)S△ABC=1(3)y=12x2﹣2x【分析】(1)求出抛物线y=12(x﹣m)2+m+1顶点B(m,m+1),由B(m,m+1),C(0,1)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1,故D(﹣1,(2)求出A(0,12m2+m+1),知A与O(0,0)不重合,根据抛物线与坐标轴共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可得12(x﹣m)2+m+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从而m=﹣1;可得A(0,12),B(﹣1,0),即可得S△ABC=(3)由AB⊥BC,有AC2=AB2+BC2,即(12m2+m)2=m2+(12m2)2+m2+m2,解得m=0(舍去)或m=2,即可得y=12(x﹣2)2+2+1=12x【解答】解:(1)抛物线y=12(x﹣m)2+m+1顶点B(m,m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把B(m,m+1),C(0,1)代入得:mk+解得k=1∴直线BC解析式为y=x+1,在y=x+1中,令y=0得x=﹣1,∴D(﹣1,0);(2)在y=12(x﹣m)2+m+1中,令x=0得y=12m2∴A(0,12m2+m+1∵12m2+m+1=0∴A与O(0,0)不重合,∵抛物线与坐标轴共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抛物线y=12(x﹣m)2+m+1与∴12(x﹣m)2+m+1=0∴﹣m﹣1=0,解得m=﹣1;∵A(0,12m2+m+1),B(m,m+1∴A(0,12),B(﹣1,0∵C(0,1),∴AC=1∴S△ABC=12×(3)∵AB⊥BC,∴∠B=90°,∴AC2=AB2+BC2,∵A(0,12m2+m+1),B(m,m+1),C(0,1∴(12m2+m)2=m2+(12m2)2+m2+m整理得:m2(m﹣2)=0,解得m=0(舍去)或m=2,∴y=12(x﹣2)2+2+1=12x2﹣25.(14分)如图,已知圆O的半径AO=r,P是半径AO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点O重合),作线段O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OP于点B、交圆O于点C和点E(点C在点E的上方).联结CP并延长,交圆O于点D.(1)当点P是线段AB中点时,求ACAO(2)当r=4时,①如果PA=1,求PD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