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一学年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2024.10.24

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17分)

1.(3分)C

2.(3分)D

3.(3分)D

4.(4分)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诗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的观点;②接着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③然后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④最后详细阐述新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5.(4分)①创作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出时代和人民的心声,关切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②坚持以“真善美”作为创作价值的导航,坚决抵制诗歌创作中存在的虚拟、玩世、庸俗等不良倾向。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第1点要有“时代"和“人民”两个信息点;第2点要有坚持的正面真善美,也要有坚决抵制的反面。

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6.(3分)D

7.(3分)A

8.(4分)①热爱读书,富有主见。田晓霞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

②才华出众,眼界开阔。会演戏和讲故事;田晓霞告诉孙少平,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

③关心时事,思想进步。田晓霞告诉孙少平,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④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田晓霞开朗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孙少平东拉西扯地说半天。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每一点概括形象1分,文本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对孙少平的梦境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的情形,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年轻人形象。

②从情节上看:孙少平梦中的这一情节来自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的情节,呼应了上文。

③从主题上看:孙少平梦见自己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断打,其实是他内心中新产生的一种对现实的抗争意识,从而深刻揭示了“成长"的主题。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共28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10.(3分)C

11.(3分)D

12.(3分)D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兵力薄弱。

(2)因此创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来送给她。

评分标准:每句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第一句中“比于”是状语后置,“名微"是“声望小名望小”,“众寡"是“兵力薄弱”第二句“因为"是古今异义词,是“因此创作、因此写作”,“长句"是七言诗,“歌”是名词作动词,“作歌、写歌"。

古代诗歌阅读(9分)

(3分)B

(6分)1.不相同。(1分)2.杜诗:①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他们住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独享富贵。(1分)②借多已发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2分)3.毛词:①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奔放。(1分)②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分)

评分标准:每句3分共6分。

名篇名句默写(7分)

(7分)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契阔谈讌,心念旧恩(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每题中只要任一空有错误,该题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课内基础知识(16分)

D(2分)18.A(2分)封:登山祭天、以记功勋/B峥嵘:/D信:确实、实在

D(2分)20.D(2分)21.D(2分)22.C(2分)都是比喻A拟人B借代

D夸张23.D(2分)不能没有词牌24.C(2分)应是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5.(6分)①需要直觉和想象力②数学和诗歌更为突出③但是气质要像诗人

评分标准:每空2分。

26.(5分)①三个“更加"构成一组排比,②句式非常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③由“意境”到“抒情"再到“哲理”,三方面内容依次排列,有助于突出诗词的对仗所起到的三个重要作用。

评分标准:第1点1分,和第2点2分,第3点2分,共5分。

写作(共60分)

27.(60分)

立意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围绕“青年成长成才"立意。

符合题意:论证“青年成长成才”时结合材料:要与时代、民族同频共震,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结合其中一点即算符合题意。

切合题意:有机综合材料。

参考译文:

先帝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连,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在天下闻名,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宛地、洛阳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复兴了。”宝泉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的意义呢?不是的。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篇,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为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情主体是一个单个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现者。普希金说过:“我的永远正直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来说,自我与时代、与人民是一致的,因为诗人本身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人民的一员。伟大的诗人往往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气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把自我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这样,他的诗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

(摘编自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材料二:

当前,中国新诗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称为诗人的人越来越多,写诗似乎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随意。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

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反意义等现象,而代之以虚拟、玩世、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但却以它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诗不但缺乏境界,甚至以庸俗、低劣、丑恶入诗。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

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发生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的变故,也会对全球、全人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信息时代人们的命运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诗人不会像一只工蚁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巢穴,而不预见人类共同命运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个人感情的抒发是诗歌的本能,但关键在于不同高度的观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诗人不应该将自己紧闭在狭小的天地间。抒发强烈的个人色彩之情并非诗歌的全部,尤其当这种感情缺乏时代感时。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多关心自己的国家和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像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诗人一样写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远意义的诗,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摘编自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诗人郑敏访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主体性与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不一样,后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

B.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得到极大认同,以至当时的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

C.当今中国新诗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其原因之一是舍弃“真善美"的生命价值而导致了境界不高。

D.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诗歌创作中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中的“层林”“鹰"鱼”等,表现诗人的意志情感,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

B.如果诗人不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写出的作品就可能反映不出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性的人民心声。

C.关于新诗创作中的个性色彩与时代性的关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又都特别强调了时代性。

D.只要中国新诗人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和时代,就能改变广大读者对新诗不满、失望和弃之而去的局面。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整体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众化诗歌率先提供一种民主开放的想象性文化空间,网络诗歌爆发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光明网)

B.“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感受与全新的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国青年报》)

C.“我们今天的诗人,不应以为新诗是白话体,就与古汉语无关。诗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赋予它当代的阐释。"(中国作家网)

D.“一方面诗是心灵的产物,另一方面心灵也必然会对时代有所感应。诗人是敏感的,他们能够凭着直觉捕捉到时代的种种风云变动。”(中国诗歌网)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准备指导同学进行新诗创作,请结合材料列出新诗创作需要注意的要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成长

路遥

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

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

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

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

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赏披着件衫子,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

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看报,拉话。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这些话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晓霞来不来,他也常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

气质?什么是气质?少平第一次听见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

“气质嘛……"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也不会确切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

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反正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

“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晓霞又对他说。

“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我爸订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

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每张他几乎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马丁·伊登》,据晓霞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很喜欢,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特自已和周围的事物。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选部分以“成长"为题,是基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而言的,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孙少平身上发生的种种变化。

B.孙少平进人县高中以后,经历了由拘谨自卑到自信的变化,这与他参与了演戏和去黄原讲故事,见了世面不无关系。

C.对于“气质”,尽管田晓霞与孙少平两个人都说不清楚该词的确切含义,但两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称赞人的褒义词。

D.在田晓霞的影响与帮助下,孙少平开始接触《参考消息》,虽然他十分喜欢该报,可惜每张报他几乎都没能够看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人物间的对话,田晓霞的话语明显多于孙少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

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一些女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孙少平就属于侧面描写。

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读者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蜕变。

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节选部分中没有出场,但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相当开明的父亲。

8.小说中的田晓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孙少平“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如是”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中两个“是”的意思一样。

B.“遂用猖蹶"与“遂命酒”(《琵琶行并序》)中两个“遂”,的意思一样。

C.“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一句中两个“将"字的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D.“至于今日”一句中“至于"是古今异义词,在文本中意思是“达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三往"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中两个“凡"的意思不一样。

B.“然志犹未已”与“訇然中开"(《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个“然”,的意思一样。

C.“信义著于四海"与“脚著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著"读音相同意思不同。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与“熊咆龙吟殷岩泉"中两个“殷”字读音意思都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胄,文中指帝王或贵族的后代。这个字也可指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B.“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句中两个方位名词均作状语,表示方向。

C.刘备在“凡三往”之后,才得以和诸葛亮见面;刘备先叫旁边的人退下,然后才进入正题。

D.诸葛亮在对策中,先谋“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势,为刘备描绘出立足蜀汉,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的蓝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给的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2)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3)抗疏功名薄,刘向(4)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1)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2)信宿:再宿。(3)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4)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14.下列对杜甫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领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5.和毛词《沁园春·长沙》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妆束,“_________”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直抒胸臆地点明“愁”的句子是

“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希望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的温馨场景。

(5)《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6)《登高》中“__,___"两句都运用了叠字,从听觉和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7)“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请你从《琵琶行》中举出运用“互文”的句子“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8小题,16分)

17.下列选项中读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百舸争流gě觉时之枕席jué樯橹万户候怅廖廓

B.揳入qì摈弃bìn慰籍攒下窸窣

C.氛围fèn贾人jiǎ忸怩钿头银篦

D.吸吮shǔn笨拙zhuō橘子洲瀛州石砾

1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___漫江碧透漫:遍布,满

B.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封狼居胥封:封闭

C.久在樊笼里樊笼:束缚本性的俗世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

D.峥嵘岁月稠峥嵘:黑暗的___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讷讷半晌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讪讪: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叹息。

B.悠悠我心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绪连绵。

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

元嘉草草___草草:轻率。

C.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声音沉重舒长。

枫叶获花秋瑟瑟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低眉信手续续弹续续:连续。

小弦切切如私语切切:形容声音低沉忧伤。

暧暧远人村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忧从中来梦啼妆泪红阑干粪土当年万户侯

B.遂命酒对此欲倒东南倾栗深林兮惊层巅

C.訇然中开灰飞烟灭天下归心

D.鼓瑟吹笙歌以赠之尚能饭否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义词的一项是()(2分)

A.人生几何明年秋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B.赢得仓皇北顾铁骑突出刀枪鸣艰难苦恨繁霜鬓

C.凄凄不似向前声暮去朝来颜色故千古风流人物

D.老大嫁作商人妇整顿衣裳起敛容独自怎生得黑

22.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譬如朝露中,去日苦多

A.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以前的诗一般称为古体诗。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有“歌”“行"吟”等载体,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B.古体诗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

C.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中间两联(颔联与颈联)讲究对仗。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句句皆律,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24.文学短评就是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下面节选的几段文学短评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