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一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新诗自诞生伊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对于新诗形式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质疑就是:新诗有没有形式?有没有韵律?这种质疑一方面源自新诗写作在形式上较为纷繁杂乱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学界对现代诗歌(尤其是自由诗)的节奏特征还缺乏深入的理论认识的结果。
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讨论,经由30年代朱光潜、罗念生等人关于“节奏”问题的论战,再到50年代包括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在内的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大范围讨论,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学者对“新格律体"的倡导和争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不清。比如闻一多《诗的格律》实际上把形式和格律以及韵律混同了(这也来源于西方学者的影响,包括其著名的“戴着镣铐跳舞"说都来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的《诗之研究》一书)。这种混同导致一种趋向,以为要建设新诗的“韵律”,就必定要建设新诗的“格律"。新诗韵律研究实际上一直处于“格律”讨论的“抉持"之下。
百年来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很多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甚至本身就带有比较诗学的视野。比如,郭沫若在建构“内在韵律”理论时,援引的主要是泰戈尔、惠特曼等国外诗人的创作;闻一多创建新诗“格律"理论,其理论术语直接借鉴英语格律诗。实际上,闻一多、朱光潜、郑振铎、王力等现代诗论家在阐述节奏问题时,多少已经暗含了比较诗学的视野。
概言之,中国现代诗律学在诞生伊始就是处于“世界之中”的,因此,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继续中国现代诗律学一些未完成的课题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其中一个基本的课题就是,自由诗的节奏问题如何看待?近年来,我们分析、比较了一些英美韵律学研究的理念,并结合中国新诗的创作实践,初步提出了“非格律韵律"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框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彰显自由诗有以声韵形态表达的、严格意义上的韵律。其次,“非格律韵律”的提出,也是为了将自由诗的韵律研究置于与格律诗的对比之下,进一步凸显两者在结构形态、时间尺度、表达形式、心理效应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节奏的分层与集群理论。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节奏构造的多重因素,我们才能对自由诗的节奏进行较为贴切的观察和分析,避免用机械的格律模式去分析它。
(摘编自李章斌《在世界之中的“中国现代诗律学"》)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格律只是形式的约束,为了形式美而约束诗人的自由。但也许没有料到,格律却可以充实诗的活力与多层复杂性。对于没有才能的诗人,格律是强加的,自外面来的限制,诗人被迫去遵守。在20世纪初新诗作者抱着解放自己的想法,抛弃了格律倾向写自由体诗。实则对于真正有才能的诗人,格律并非负面的限制,而是对诗才的积极的挑战。一旦诗人能与格律建成对话,化对抗为相互启迪,格律的要求成了调动诗人生活存储内容的力量和刺激。为了满足格律的声、行、节奏的要求,诗人必须放弃初始比较单纯的逻辑思维与线形进展的主题,而去挖掘自己无意识中或潜意识中库存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使之调动起来,进入诗中,满足格律的建构要求。
对于白话诗来讲,形式是隐在的、无形的。才能不高的诗人,缺乏形式感,滥用了形式的自由,写出冗长、贫瘠、没有形式美的诗。但对于才能卓越的诗人,他意识到那无形而又存在的形式感是很难与之商洽交谈的,因此要用最大的毅力与天才,在不可见的形式要求下获得最大的创作自由。获得这种不自由中的自由所需要的艺术才能是极大的,写古典诗在形式挑战前失败,有目共睹;写白话诗在不可见的形式挑战前失败,却往往不被意识,作者甚至可以以其他因素的成就来遮丑,因此在白话诗中,是珠是鱼目更是真伪难辨。可以断言,天下不可能有无形式的好诗。
任何优点都可能附带来一些缺点。古典诗形式的严格,使得诗才不高者滥用“典”及套话来过关,这是20世纪初白话文学运动之所以能获得大量支持的原因之一,它主张坚决废除陈词滥调,以求创新。但是我们今天回顾几千年诗词的成就,不由得赞叹不已。古人超越了险韵的关山,取得珠玉的诗作,克服不自由后获得的创作自由更喷发了诗歌艺术的奇泉。自由与不自由是相对的,越障的天才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懒散的信步者只浪费了多少诗行。
(摘编自郑敏《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纷繁杂乱的新诗写作现状,加上学界对现代诗歌的节奏特征缺乏深刻的理论认识,让人们对中国新诗是否具有形式和韵律产生质疑。
B.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都是围绕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展开讨论的,这导致了新诗“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的混淆。
C.对于真正有才能的诗人,格律会激发他们的诗才,促使他们挖掘自身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并将之凝练为诗歌。
D.不管是古典诗还是白话诗,都不应忽视诗歌创作形式上的要求,而应在形式的要求下寻求最大的创作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格律对于诗人创作新诗的重要影响,但两则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相同。
B.中国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都源自国外作品和理论,如郭沫若的“内在韵律”理论、闻一多的“格律"理论。
C.材料一论述20世纪不同年代关于新诗“格律”的讨论,强调建设新诗韵律要以“格律"为基础。
D.材料二结尾既肯定了现代诗的形式的重要性,也指出其存在滥用“典”及套话的弊端,具有思辨意味。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格律对新诗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
A.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红烛》)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C.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D.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闻一多“戴着镣铐跳舞"说,是将格律比作脚镣,认为“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
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的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多年后“我"仍然不能忘怀。
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
C.小义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
B.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
C.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
D.文中多次写到左轮枪的子弹,数量由“六颗”变为“五颗”,反映了“我”心境的改变,也顺势引出后文的故事。
8.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4分)
9.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叙事完整连贯,表现了战争年代的人性之美,本文的叙事方式却与之不同,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其兄演性刚毅,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倾身破产,交接天下雄俊。演召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演自发舂陵子弟。秀得子弟七八千人,自称“柱天都部”。更始元年,秀至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吾属取财物何用!"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先锋。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雨下如注,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关中闻之震恐。于是海内豪桀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戚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更始执演,即日杀之。秀自兄演之死,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建成元年六月己未,秀即皇帝位,改元。七月,帝帅诸将围朱鲔于洛阳,数月不下,帝令岑彭往说之。鲔曰:“演被害时,鲔与其谋,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帝,帝曰:“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鲂面缚,帝解其缚,拜鲔为平狄将军。十月癸丑,入洛阳,遂定都焉。悉封诸功臣为列侯。梁侯邓禹、广平侯吴汉皆食四县。博士丁恭议曰:“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有改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此亦天A亡之B时C复D高祖E之F业G定H万世之I秋J也K众L皆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需祭祀社稷,后以“社稷”指国家。
B.更始元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遂前"的“前”的词类活用类型和“若入前为寿"的“前”不一致。
D.“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威名益盛"中“以”的用法和含义和“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的“以”不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演愤慨于王莽篡汉,心怀恢复汉室的志向,倾尽家产来结交天下豪杰;后来分别派遣亲客在各县起兵,自己在春陵发动子弟起事。
B.在与王寻、王邑的交战中,刘秀自为先锋,杀敌却兵,诸部乘胜追击,接连获胜,将领们受到激励,胆壮气盛,每人都杀敌百余人。
C.在各路义军中,刘演兄弟威名日益显赫,刘演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其死后,刘秀思兄情切,独居时常常不食酒肉,落泪沾湿枕席。
D.刘秀封赏邓禹、吴汉食邑四县,丁恭认为不符合礼法制度,刘秀则认为,自古国家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无道,并非功臣的封地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吾属取财物何用!(4分)
(2)会大雷风,雨下如注,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4分)
14.洛阳之战,朱鲸不敢投降的原因是什么?刘秀是如何消除他的疑虑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沁园春·长沙》一词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45公里,大约10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格格不入。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作为停靠站,乘客又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既增加收入又开阔眼界,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①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客②。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③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
这一抹悠然前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一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20.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所具有的表现力。(6分)
21.文中加点的词语中,前两处为什么用“你们"而不用“它们”,后三处为什么用“它"而不用“你”?谈谈你的理解。(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下列各项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范围之广、频率之繁、时间之久。
B.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
C.三个叠词连用,更突出了杨柳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杨柳的喜爱。
D.三个叠词连用,生成一组抒情式排比,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杨柳的情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就是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青春的梦想,只有接上时代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今天的中国,经济辐射全球,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正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时代。我们不应辜负时代的重托,在积极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青春最有意义的绽放方式。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解析】B.“这导致了新诗‘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的混淆"因果关系有误。由原文“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界对于‘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不清"可知,二者没有因果关系。并且“都是围绕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展开讨论的”说法有误,由原文“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可知,并不“都是"围绕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展开讨论的,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讨论的焦点”。
2.(3分)A【解析】B.“都源自"说法有误。由原文“百年来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很多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可知,是“很多”,而不是“都源自”。C.“强调建设新诗韵律要以‘格律’为基础"错误。由原文“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讨论,经由30年代朱光潜、罗念生等人关于‘节奏’问题的论战,再到50年代包括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在内的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大范围讨论,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学者对‘新格律体’的倡导和争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可知,材料一论述20世纪不同年代关于新诗“格律"的讨论,是为了说明近百年来新诗韵律研究主要围绕“格律化”展开。D.“……现代诗……也指出其存在滥用‘典’及套话的弊端"错误。由原文“古典诗形式的严格,使得诗才不高者滥用‘典’及套话来过关”可知,应是古典诗存在滥用“典"及套话的弊端,不是“现代诗”,选项偷换了概念。
3.(3分)D【解析】A.“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对仗工整,“心"因”押韵。B.“摇"草”押韵。C.“醒"行”押韵。D.既不押韵,也不对仗,不能体现格律对新诗的影响。
4.(4分)①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如第二段以闻一多《诗的格律》为例,阐述学界对“格律"与“节奏”概念经常混淆,新诗韵律研究一直处于“格律"讨论的“挟持”之下。(或:第三段以郭沫若建构“内在韵律"理论、闻一多创建新诗“格律”理论为例,阐明中国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受到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②材料二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没有才能或才能不高的诗人与才能卓越的诗人的创作表现,强调形式感(或格律)对诗人创作诗歌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观点。(每点2分)
5.(6分)①闻一多把格律比作“脚镣”,体现了格律对新诗创作的严格规范和制约。②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说,格律并非负面的限制,而是对诗才的积极的挑战,有利于激发其诗歌创作才华。(每点3分)
6.(3分)B【解析】因果关系错,小鲁的“拘束”并不是因为入伍却没有领到枪,“慢慢红了"不是“委屈”,而是害羞,不好意思。
7.(3分)B【解析】“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有误:双线主题,主题一是赞扬像营长那样的战士是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雄:主题二是革命精神的传承。
8.(4分)①小鲁为没有枪而脸红,这时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1分)②“我”拿着枪朝敌机开枪,枪是抵抗敌人、保卫群众的武器:(1分)③在“我"接过牺牲的营长的枪时,枪是一种斗争精神的传承。(2分)
9.(6分)①本文采用现在的生活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②这样的叙事方式强调了过去与现实的对比,③突出表现了勇于战斗的主题,与《百合花》不同。
或:①因为两篇小说表达的主题不同,《给我一枝枪》突出表现的是勇于战斗的主题,②所以采用现在的生活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③强调过去与现实的对比。(每要点2分)
10.(3分)CGK(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句意为:这也是天亡王莽之时,恢复高祖的帝业,安定万世的良机。大家都以为对。“此”作主语,“亦"作谓语,“天亡之时”作宾语,宾语“天亡之时"后断句,所以C处断句:“复”作谓语,“高祖之业"作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G处断句:“也”句末语气词,断句的标志,所以K处断句。
11.(3分)C【解析】C.错误。词类活用类型一致,都是名词活用成动词,分别是“进兵"和“走上前”。句意:继续进兵。/你进去走上前为他敬酒。
12.(3分)B【解析】B.“每人都杀敌百余人"错误。原文是“无不一当百”意思是说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而不是说每人都杀敌百余人。
13.(8分)
(1)(4分)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颈都不会留下,占有财物有什么用呢!(得分点:“为所"首领”“何"各1分,大意1分)
(2)(4分)适逢雷电狂风大作,雨水像往下灌似的,涉水淹死的士兵用万计算。(得分点:“会”“雷风"数”各1分,大意1分)
14.(3分)第一问:参与谋害刘演,自知罪行深重。(1分)第二问:刘秀以不计较小恩怨的气度消除了他的疑虑。(2分)
15.(3分)C【解析】C.“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错误。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
16.(6分)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答出一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4分)答案示例1: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停靠,又允许乘客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
示例2:这趟火车把每个村庄都作为停靠站,乘客又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
(正确修改一处得2分)
19.(3分)①默默无闻②络绎不绝③翻天覆地(正确填写一处得1分,要求词义、语法均符合要求)
20.(6分)①“出墙”暗含“忘记根本,不守正道"之意,“参天”意指“高踞在上,不理睬根"。②两处引号都表示所引词语具有特殊含义,隐含了作者对它们向上发展却张扬忘本的批评嘲讽。(每要点3分)
21.(4分)①前两处:比起“它们”,“你们"更便于直接抒情,当面斥责,使要表达的批评愤怒之情更加强烈。②后三处:比起“你”,“它"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使对杨柳的歌颂赞美显得更加冷静客观。(每要点2分)
22.(3分)C【解析】C.“更突出了杨柳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杨柳的喜爱”分析错误。三个叠词连用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23.(60分)【立意参考】
1.青春不迷茫,奋斗有方向。
2.坚持理想。
3.热爱生活。
4.青春当讲奋斗与奉献。
5.美丽中国梦有我同行。
6.扬奋斗之帆,逐复兴之梦。
【例文借鉴】
飞扬的青春
青春是什么?难道只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只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只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向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问:难道青春就仅仅剩下这些了吗?不,青春应属于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应洋溢着披荆斩棘、举步探索的魄力。
在这阳光灿烂、安宁祥和的幸福时代,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富强而奋不顾身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是他们,在民族崛起之际默默奉献,以满腹才华与辛勤汗水助民族自立自强;是他们,在新时代里,以工匠精神让祖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奋斗中,他们不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且乐于听从祖国和时代的号召,甘于寂寞,欣于奉献。他们成就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也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民族和国家的希望,这种青春是多么绚丽夺目呀,这种使命是多么震撼人心啊!
青春是完美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我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新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学生抚养费支付合同
- 2024年度版权授权使用合同规范本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及媒体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和发布方式
- 手动食盐粉碎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全新装卸工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腹部护垫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及版权分配与发行条款
- 纸制床罩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度抖音短视频制作外包合同
- 2024江苏省铁路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
- GB/T 43933-2024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肩难产的护理查房
- 六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及答案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
- 积极心理学:塑造刚健自信的中国青年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