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学问体系||学法指导|古代商业的发展(1)相识两个“趋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加。(2)把握三条“主线”:货币金融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以朝贡贸易为特征的对外贸易。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了解两种“制度”:井田制、均田制。(2)评价三大“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素养热词]贸易繁华的商业都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渐渐活跃的商人群体;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封闭保守的对外政策;终成定局的中西易位。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商业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很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eq\x(1)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快速增加,出现纸币“eq\x(2)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5)明清①商业旺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eq\x(3)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③出现了eq\x(4)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2.市的变迁市的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eq\x(5)民居严格分开(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eq\x(6)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1)城市中eq\x(7)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的eq\x(8)干脆监管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最闻名3.城市的发展(1)缘由:丝绸之路的开通、eq\x(9)大运输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渐渐南移等。(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闻名的商业中心。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渐渐旺盛,出现“eq\x(10)扬一益二”的说法。4.官府限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西汉由于开通陆海eq\x(11)丝绸之路,中外贸易渐渐发展起来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eq\x(12)市舶使特地管理外贸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eq\x(13)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清朝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eq\x(14)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①形式:以eq\x(15)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③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eq\x(16)闭关锁国。eq\a\vs4\al(|思维点拨|)虽然隋唐到明清商业不断发展,但政府重农抑商的压制政策始终存在,因此其发展始终是艰难的,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居次要地位。eq\a\vs4\al(|误区警示|)古代“城市”≠现在“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eq\a\vs4\al(|归纳总结|)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干脆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eq\a\vs4\al(|拓展提升|)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3)对外贸易与文化沟通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二、土地制度的演化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eq\x(17)氏族公社全部。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eq\x(18)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全部制。(1)确立:春秋时期的eq\x(19)初税亩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夫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峻。缘由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夫土地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引起阶级冲突激化和农夫起义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实行eq\x(20)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依据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等结果起到了激励农夫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挡土地兼并eq\a\vs4\al(|误区警示|)封建土地全部制封建土地全部制分为国家土地全部制、地主土地全部制、农夫土地全部制三种全部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国家土地全部制的详细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夫土地全部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规范而分散,由于农夫经济力气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eq\a\vs4\al(|学问拓展|)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缘由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峻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②封建统治者以此爱护农业生产和eq\x(21)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③根本缘由: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农业有保障。(2)表现①战国首倡:eq\x(22)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②西汉时期:eq\x(23)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等一系列经济政策。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接着实行专卖制度。(3)措施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②在土地问题上,实行eq\x(24)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夫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淌。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4)松动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如商人参与科举,宋代的榜下“捉婿”之风等。(5)评价①主动影响: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加强对农夫的限制,进而保障国家平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②消极影响:强化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严峻阻碍eq\x(25)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缘由表现影响“海禁”明太祖担忧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eq\x(26)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eq\x(27)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①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eq\x(29)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闭关锁国”为应付东南沿海人民的eq\x(28)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eq\a\vs4\al(|思维点拨|)“重农”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基本国策,“抑商”主要是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宋元时期抑商色调较淡,汉唐时期、明清时期抑商色调较浓。eq\a\vs4\al(|素养感悟|)唯物史观要求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如对“抑商”政策可作如下分析:首先,“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分地肯定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其次,“抑商”并非在任何状况下都不行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主动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行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的机会。eq\a\vs4\al(|学问拓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eq\a\vs4\al(|思维点拨|)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的确起到了肯定的防范外敌的作用。◆主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城市[史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探究]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提示]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亲密。|历史说明|★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更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唐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旺盛、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更,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二)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货币[史料]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化[解读]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从而统一了货币。唐高祖改革币制,取“开拓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历史说明|★货币的发展演化(1)便携化。由金属货币向轻巧的纸币演化,如北宋的“交子”,明清的“宝钞”。(2)简约化。一是形态由杂乱无章统一为圆形方孔。二是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化。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3)珍贵化。货币由贝壳等渐渐向珍贵金属演化。汉代金银作为法定货币已很盛行;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政治化。朝代、国号、皇帝年号渐渐入钱,如唐国通宝、圣宋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对应训练1(2025届广西南宁二模)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解析:选A依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品流通速度的加快,故A项正确;B项中“形成了”的表述错误,解除;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而非货币形式多样化,故D项错误。◆主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史料实证——“重农抑商”政策[史料]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清实录》(雍正)[探究]史料中雍正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此经济政策的理由是什么?[提示]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工商业使人崇尚奢侈;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历史说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2)政府实行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夫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淌。(4)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来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二)史料实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史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应,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背景:明朝政府的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接着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历史说明|★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对应训练2(2025届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量测评)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选A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是王权强大的时期,由此可见政权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说明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是个普遍性的政策,不仅出现在统一的王朝,故B项错误;C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故错误;这些王朝的强大与商业发展亲密相关,故D项错误。|A组|1.(2024年全国卷Ⅰ,27)明中后期,大运输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输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变更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选D大运输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的调整无关,且明朝照旧以地主土地全部制为主,故B项错误;国家货币制度的变更不会带来国内地区经济的差异,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D项正确。2.(2024年全国卷Ⅱ,27)探讨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更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起先成为流通货币解析:选C“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更”的说法缺乏史实支撑,且“根本性变更”表述过于肯定化,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统治者始终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集中,故C项正确;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D项错误。3.(2024年全国卷Ⅲ,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全部权的变迁,故A项错误;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农业生产利润比较丰厚,故B项错误;由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农耕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故D项错误。4.(2024年全国卷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选B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状况而非农夫的生产热忱,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5.(2024年全国卷Ⅰ,2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选B绘画的类型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由上图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分,故A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说明为中国传闻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白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明成祖虽然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D项错误。6.(2024年全国卷Ⅱ,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斗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确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旺盛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范蠡和子贡的经商区域都涉及了曹,这说明曹地商业地理位置优越,体现了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争霸斗争往往影响经济的交往,且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两人经商致富是由争霸斗争推动的,故B项错误;确定地方经济状况的应当是生产力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交通条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解并描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7.(2024年全国卷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B.朝廷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没有提到当时人们义利观念的变更,且“根本”一词表述肯定化,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行能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这说明当时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致富者的富有程度,而这些富人并不都是豪强地主,且财宝多也不能说明限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8.(2024年全国卷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运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运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一般人家也都运用玉制器皿。这一变更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侈风气解析:选B材料涉及的是饮食器具运用上的变更,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一般人家也都运用玉制器皿”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原有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伦理关系,故C项错误;运用玉制器皿的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还有一般人家,且运用玉制器皿与奢侈风气没有干脆关系,故D项错误。|B组|1.(2025届云南昆明三模)《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加国力解析:选A据材料“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可知,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解除。2.(2025届安徽芜湖三模)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这些措施()A.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B.顺应了经济发展须要C.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D.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解析:选B结束“无为而治”的是汉武帝,故A项错误;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说明经济旺盛,这些措施顺应了经济发展须要,故B项正确;整个封建社会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利新车销售合同范例
- 房屋托管招租合同范例
- 厂家与中间商合同范例
- 临时资金入股合同范例
- 家庭保洁安全合同范例
- ppr管采购合同范例
- 小区车位买卖阴阳合同范例
- 居间拿地合同范例
- 收废品合同范例
- 月饼供货协议合同范例
- 山东2022青岛农商银行莱西支行行长社会招聘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设计中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把握难点
- YY/T 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 《乡镇环境治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1000字》
- 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修订)
- 空白货品签收单
- 青海省全省市县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信息名单目录450家
- 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开题报告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85171
- 泰康人寿养老社区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