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原卷版)_第1页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原卷版)_第2页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原卷版)_第3页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原卷版)_第4页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02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作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学生几人一组,在课前用木板制作迷宫,迷宫的隔板高度应避免小鼠从上方越过。各小组发一只年龄、大小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经过饥饿处理的小鼠,操作如下:A.从迷宫的人口放入小鼠,同时马上记时,并在出口处等待。记录小鼠从人口到出口所需时间。B.如果在2分钟内小鼠还不能到达出口,学生要适当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C.重复上述实验5-7次,根据小鼠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到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记录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时间10分9分8分6分4分3分3分【得出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实验用鼠应处于饥饿实验用鼠应处于饥饿状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用隔板应较高,以避免小鼠从隔板上越过。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的折返。用多只小鼠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的原因: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不同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原因是: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不一样。与蚯蚓相比,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更少,原因是: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典例01】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井获取了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B.小鼠第三次用时最少,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C.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D.小鼠学会走这一迷宫后,就不会忘记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依靠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建立也会消失,D错误。【典例02】某生物小组通过“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其实验结果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148秒106秒74秒“尝试与错误”次数4次4次2次(1)实验应选择未经过训练的小白鼠来进行,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于状态。(2)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取食行为是一种行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行为。(3)如果换一只小白鼠做实验,它找到食物的时间和“尝试与错误”次数可能与这只小白鼠不同,这说明学习行为受到因素的影响。(4)蚯蚓走简单的“T”型迷宫,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才能成功,小白鼠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远小于蚯蚓,这说明。(5)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主要是。1.(2023秋·云南楚雄·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关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要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B.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随训练次数的增加而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2.(2023春·广东深圳·八年级校考期末)为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某学习小组同学用纸板制作迷宫,在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品,记录每次小鼠获取到食物的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前小鼠均应处于饥饿状态B.小鼠走迷宫行为是小鼠生来就会的C.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变短D.如果用蚯蚓进行相同的实验,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更长3.(2023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A.易于观察取食行为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4.(2023秋·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使得它们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繁衍生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以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决定的,属于行为。(2)研究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和保护动物,也可以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更好地了解人类自己。某校二年一班的同学分6个小组开展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的实验探究。①准备鼠龄均为1个月、体型大小、活跃程度相似的6只仓鼠和6个大小样式与教材一致的迷宫。②实验时小鼠生活环境、饥饿时间(均为1天,期间仅提供水)投喂时间、投喂鼠粮重量(体重10%)等条件均相同。①、②的做法可以保证实验的唯一。③第五小组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910走出迷宫时间11′00″2′40″2′39″1′22″1′14″45″22″26″15″7″错误次数﹣﹣10116423200实验结果是:。(3)实验时将6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4)6个小组同时做实验,不仅可以省去重复实验的时间,还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仓鼠学习行为是否有差异。通过该探究实验,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启发?(5)仓鼠走迷宫的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5.(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为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科研人员设计了一个迷宫(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只小鼠正在通过相同的迷宫。图乙的出口有一些炒香的花生米,图甲的出口则没有,请你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2)图甲所示实验的作用是,本实验的变量是。(3)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4)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小鼠应处于状态。(5)小鼠是用(填“反复尝试”“记忆”或“推理”)的方法学会通过迷宫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如果图乙中的小鼠学得快些,则说明实验变量能小鼠学习。(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用小鸡、壁虎代替小鼠,实验结果为小鼠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短,壁虎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长,说明。6.(2023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根据这一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3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步骤A组B组C组第一步隔离孵化菜青虫卵隔离孵化菜青虫卵隔离孵化菜青虫卵第二步放白菜汁浸润过的滤纸放菠菜汁浸润过的滤纸放卷心菜汁浸润过的滤纸第三步放菜青虫1条放菜青虫1条放菜青虫1条第四步观察记录结果观察记录结果观察记录结果(1)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2)本实验的变量是。(3)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实验用的滤纸颜色、大小要和叶片的颜色、大小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4)若孵化后的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和卷心菜浸润的滤纸,则说明菜青虫这种行为是。(5)本实验方案中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7.(2023秋·全国·八年级课堂例题)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选取三只生长情况一致的一天未进食的同种类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小白鼠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A5分55秒4分34秒2分9秒B4分27秒3分13秒1分40秒C7分51秒5分34秒2分25秒(1)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行为。(2)探究中“分别走同一个迷宫”,目的是。(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4)根据表中数据,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选填“强化”或“弱化”)。(5)根据表中数据,三只小白鼠虽然是生长情况一致的同种类动物,但学习能力(选填“相同”或“不同”)。8.(2023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行为、实验发现小鼠走迷宫的行为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决定的。(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1.(2021·湖南娄底·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不是学习行为”时,生物小组将小鼠饥饿处理后,放在迷宫入口处,记录小鼠每次走出迷宫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重复5次,不能得出(

)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则说明小鼠具有学习能力B.小鼠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小鼠第一次尝试着走出迷宫获得了食物,以后每一次都能熟练地走出迷宫D.用不同的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小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2.(2021·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得到如下图2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B.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时间最少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D.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3.(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A组小鼠9878654211B组小鼠10910991098910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0·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八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6分10秒4分55秒2分43秒乙5分23秒3分20秒1分52秒丙8分27秒5分43秒3分58秒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渐减少C.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5.(2019·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迷宫,测得如下数据:小鼠所用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①5分55秒4分34秒2分09秒②4分27秒3分13秒1分40秒③7分51秒5分34秒2分27秒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C.小鼠②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6.(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行为。(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7.(2020·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下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